三国:大魏世子,开局定亲孙尚香 第132章

作者:老骥卧槽

  至于现在么...

  “公子!不能放弃!”司马懿大声道:“放弃就是坐以待毙!”

  “你是长子,长子不能继位,日后必为忌惮,何况你与曹冲积怨已久,他上位后岂肯放过你?!”

  “争一争还有一线希望,不争就是等死!”

  所有人,这个屋子里趴着的众人,有一个算一个,都不希望曹丕放弃。

  因为他们都是曹丕的亲近之人,并且已经绑死,不是亲兄弟就是舍人。

  与曹丕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日后曹冲上位容不了曹丕,同样不会饶了他们。

  不成功则成仁!毫无退路可言。

  “怎么争?如何争?拿什么争?”曹丕发出灵魂三问,紧接着道:“想必等这次战事结束,曹冲携大胜凯旋,就能顺势成为嗣子。”

  “令君!”司马懿大声道:“还有令君在,他能阻止丞相!”

  “公子立即去拜见荀令君,或许能有转机!”.

第129章 偷师学艺,曹冲越打越强

  “荀令君?”曹丕面露犹疑之色,“他会帮助我么?”

  “会!”司马懿笃定道:“铜雀台元日大宴,难道公子忘了吗?荀令君可是率领群臣站在您这边,长文你说。”

  陈群开口附和道:“仲达说得对,妇翁会支持公子。”

  “或许妇翁支持的不是公子这个人,但他一定会支持嫡长子继承,他会支持礼法,会支持长子身份。”

  “那我现在...该怎么办?”曹丕心里又燃起一丝丝希望之火。

  “直接前去拜访,然后求令君即可。”司马懿当即支招,“不需要做太多,令君愿意帮公子,自然会帮;倘若不愿,如何努力都没用。”

  “长文,你陪我走一趟。”曹丕重拾信心。

  “好。”陈群趴着点头,嘱咐道:“公子,见到妇翁之后,切不可说咱们算计曹冲之事,定然会惹他不喜。”

  曹丕混到眼下地步,完全是咎由自取。

  算计蔡琰,导致卞夫人被贬;算计蔡瑁,导致他落到眼下地步。

  真的,曹丕其实什么都不做,也不至于落得眼下局面。

  哪怕曹丕每天坐家里看书,别无事生非。

  天天早上去给曹操请安,展现做儿子的孝心。

  平日里见人就笑,说话和和气气。

  如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那直接就无敌。

  任何错误都不犯,曹操想废他都找不到理由,而且大臣也会维护。

  不怕什么都不做,最怕犯错。

  可惜曹丕不懂这个道理,看到曹冲立功,曹丕也想立功。

  但又没立功的能耐,就只能想办法下绊子,去暗暗坑害曹冲。

  到最后曹冲没有坑到,反倒把他自己坑得不轻。

  或许这就是性格使然,曹丕压根就不是什么堂堂正正的性格,司马老贼这个首席智囊,也不是什“五二零”么正人君子。

  历史上的曹丕被称作‘阴刻之君’,司马老贼更不用说,发誓都能反悔的老阴比。

  这俩人凑到一起,放个屁都蔫坏,跟正大光明根本不沾边。

  尚书台。

  荀彧一丝不苟,正襟危坐,俯身于案几之前,埋头于案牍之中。

  曹操不在邺城,所有的政务都由荀彧决断。

  可想而知,这是多大的权柄!

  “令君,丕公子求见。”

  “嗯?”荀彧眼中明显露出疑惑。

  对于曹丕挨打事件,荀彧显然也知道,毕竟女婿陈群也跟着挨了。

  “让他进来吧。”荀彧坐着没起身。

  “喏。”

  不多时,曹丕以及陈群二人,趴在担架上被抬进来。

  “拜见令君,有伤在身,不便行礼,还望您见谅。”曹丕表现得有礼有节。

  “无碍。”荀彧摆手道:“公子找下官何事?”

  “令君,父亲厌弃我...还请令君相助啊...”曹丕说着便嚎啕大哭。

  “这...”荀彧迟疑道:“此番公子受罚,所谓何事啊?”

  “父亲就是偏心...”

  曹丕自然不能如实回答,总不能告诉荀彧,我算计曹冲不成,被发现后处罚,那样荀彧只会认为他活该。

  在前来之前,陈群就已经提醒过,曹丕自然不会犯错。

  就是一个劲儿哭,一个劲说曹操偏心。

  将受处罚的原因,归咎在曹操的偏心上,荀彧见状不由生出几分同情。

  曹操偏心曹冲,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

  荀彧自然而然就选择相信,没有去怀疑曹丕。

  曹丕一个劲儿痛哭,陈群这时开始助攻,说道:

  “妇翁,丞相现在已经开始给冲公子造势...”

  关于天书预言之事,陈群给荀彧讲述一番,荀彧听完后直皱眉头。

  第一反应自然是不信,这玩意听起来太扯了。

  身处襄阳,在尚未开战时,就预言数月后战事走向,任谁听了也不会相信,除非亲眼所见才能打消疑惑。

  “不仅如此,之前丞相还给曹冲安排“四友”,现在更是让其统率三军,一言决之。”陈群急切道:“我担心此战结束归来,丞相就会立曹冲为嗣,要不然不会如此造势。”

  荀彧听过后眉头紧蹙,他是打心里不想看到废长立幼。

  这并不是单纯的、两个公子之间的事情。

  涉及到礼法、利益、内部格局...等多方面问题。

  废长立幼的先河一开,后人会不会废长立幼呢?

  一件事情不仅要看当下,还得看对于未来的影响。

  例如:玄武门之变。

  李二自然是个顶级皇帝,肯定要比李建成强。

  可正因为玄武门之变,后人纷纷效仿,都想学太宗皇帝在玄武门搞事情。

  导致唐朝后续的皇位交接屡屡出现大问题,从来就没平稳交接过。

  曹丕、曹冲这一代选择废长立幼,有了这个先河,那么下一代的嗣子争斗,自然会更加激烈。

  比如曹冲上位,曹冲的儿子们肯定都想学自己父亲,谁说不是长子就不能上位呢?向老爹学习!

  然后是利益问题。

  从曹冲的四友来看,妥妥的外戚派。

  而曹丕的四友,或者说仅剩的二友,根正苗红的世家子弟。

  真要是让曹冲上位,一人得道鸡犬飞升,外戚实力会大幅度跃升。

  目前上层位置都被世家把持,官场一个萝卜一个坑。

  外戚想要上来,世家就要有人下去!

  这就是大多数官员坚持嫡长子继承的原因,嫡长子上位,平稳过渡、交接,官场格局保持不变。

  对于既得利益者而言,保持不变就是最大的利益。

  只有不得志之辈,才会热衷于乱局,从而乱中取利。

  “如今天下未定,内部不宜出问题。”荀彧缓缓开口,算是直接表态。

  正在哭泣的曹丕,闻言差点直接笑出来。

  他岂能不知荀彧这句话的分量?

  曹营的绝对二号人物,甚至说荀彧是核心首脑之一都不为过。

  有荀彧站在曹丕身后,那真是大树底下好乘凉,可算找到粗大腿。

  但荀彧紧接着话锋一转,说道:“但我不能公开与主公硬来。”

  “丕公子与冲公子斗争,那不过是小分裂而已,大体上还能捏合在一起。”荀彧郑重道:“倘若我公然跟主公作对,那就是直接分裂。”

  确实,曹丕、曹冲斗得再狠,只要上边还有曹操在,就能镇得住场子。

  但是曹操要是与荀彧也如此,那问题将会严重百倍。

  “妇翁言之有理。”陈群连忙附和,“自然不能公开与丞相硬来,但只要让丞相知道您的态度,或许您稍稍支持丕公子一二,就能让丞相迟疑,回来后不会立即把曹冲定为嗣子。”

  “长文,那你说该如何行事?”荀彧反问女婿。

  陈群稍作思忖,建议道:“丕公子身边四友缺二,不如让长倩补上。”

  荀长倩,名荀恽,荀彧的嫡长子,娶的是曹操的女儿。

  派嫡长子到曹丕身边辅佐,既不过火,也能展现出荀彧的态度。

  “可。”荀彧稍作思索后,便点头答应下来。

  “谢令君!谢令君相助!”曹丕连连道谢。

  “公子不必谢我,长幼有序,分内之事耳。”荀彧摆摆手,下逐客令道:“政务缠身,若无其他事情,你们还是快回去养伤吧。”

  “喏。”下人抬走二人。

  离开尚书台后,曹丕一时间心情大好。

  原本绝望的内心,又升起一缕希望之火。

  “此番多谢长文,为我争取到令君的支持。”

  “公子客气,帮您就是帮我自己。”陈群轻笑道。

  “长文放心,他日我若能上位,定然不会负了诸位。”曹丕说着神色一黯,“可惜吴质、朱铄他们等不到那天。”

  “先别回去,去钟府。”坐上马车后,陈群立即吩咐车夫。

  “嗯?”曹丕面露疑惑,道:“去钟府作甚?”

  “我、仲达、长倩,这才三个人,公子四友尚有空缺。”陈群提醒道。

  “长文的意思是拉钟家入伙?”曹丕眼睛一亮,随即冷静下来,“钟繇会轻易答应么...此人向来以稳重著称,轻易不会冒险行事。”

  “确实,若在此之前,钟繇肯定不是咱们能拉拢的。”陈群继续道:“不过妇翁派长倩给公子作四友,那么仅剩的一个名额,对于其他人而言就是香饽饽。”

  “咱们去找钟繇,那是给他机会、给他面子,他要是不乐意,乐意的人多着呢。”

  “妙哉!”曹丕瞬间明悟。

  之后,事情并未出乎陈群的预料。

  当得知荀恽成为四友之一后,钟繇也让自己儿子钟毓跟在曹丕身边。

  开玩笑,荀彧都下注了,不跟注等什么呢?

  如此,曹丕重新补齐四友,并且比之从前更豪华。

  荀、陈、钟、司马,全是一流世家大族。

上一篇:风流皇太子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