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大魏世子,开局定亲孙尚香 第14章

作者:老骥卧槽

  “天不仁兮降乱离,地不仁兮使我逢此时。”

  “云山万重兮归路遐,疾风千里兮扬尘沙。”

  “......”

  悲怆的歌词传入众人耳中,一股悲意弥漫开来,闻者不由胸口憋闷,嗓子发干,眼眶酸涩。

  曹冲经过多日学习,在蔡琰指点下,学会用心用感情去演奏。

  耳边听着蔡琰的唱和,感受着歌词中字里行间的伤感,曹冲心中也开始共情,然后将情绪传递到琴音之中。

  幽婉的女声诉说着哀伤,低沉的琴音作为衬托,在师徒二人配合下,在场所有人之人全都破防。

  曹操坐在主位上,此刻已经双眼通红,没想到蔡琰这个师妹多年以来竟过得如此悲苦。

  曹操的性格有两个极端,一方面能铁石心肠,屡屡干出屠城灭国这种事情。

  另一方面,他又能写出“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这种诗句。

  是虚伪吗?自然不是,曹操这种人不屑于虚伪。

  他屠城时是真的心狠手辣,他写诗时也是真的有感而发。

  是实实在在走心了,并非假装慈悲,装慈悲是写不出来这种诗句。

  听起来很矛盾,但也很真实,因为人就是矛盾的综合体。

  “忽遇汉使兮称近诏,遗千金兮赎妾身。”

  “喜得生还兮逢圣君,嗟别稚子兮会无因。”

  到了第十二拍时,进入到“昭姬归汉”的环节,歌词中出现悲喜交加之意。

  正在弹琴的曹冲陡然改变手法,让原本悲怆的琴音,转变为欢快、活泼。

  这让正在歌唱的蔡琰一愣,听众更是从刚才的悲意中挣扎出来。

  曹冲对着蔡琰眨了下眼睛,蔡琰当即心领神会,展颜一笑,将原本的歌词临场修改。

  本来,后续歌词也是悲伤主旋律。

  但被曹冲这么一搅和,再唱下去就不合适。

  蔡琰随即把后续歌词改为归乡的兴奋、期待,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盼。

  虽然也很好,但在座的都是行家,自然听出歌曲水准大幅下跌,包括琴音同样如此。

  经典文学大多都是悲剧,因为能引发人的共鸣,并且深刻难忘。

  反而喜剧上不了台面,不过诙谐游戏之作,人们听过看过笑过,随着时间推移慢慢淡忘,并不会令人刻骨铭心,自然也就无法成为经典。

  “怎么回事儿?”

  “为何前后矛盾?”

  “好像是冲公子改变琴曲的基调。”

  众人议论纷纷,曹操眉头微蹙,搞不清楚曹冲是什么意思。

  等到歌曲停下之后,一时间竟无人开口。

  但死对头们岂能放过这个机会,曹植立即挑刺道:“冲弟,为何中途擅自更改琴音?害得你先生的经典无法问世?”

  上来就是一顶帽子,暗指曹冲不尊师重道。

  “曹植公子好意,妾身心领,不过没有关系。”蔡琰语气平淡,不稀罕曹植的“仗义执言”。

  甚至作为长辈,蔡琰都没用更亲近的称呼,凸显的就是一个客气。

  “蔡姨...”

  “当不起如此称呼。”蔡琰直接打断,“折煞贱妾了。”

  曹植顿时大为吃瘪,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想要仗义执言,奈何人家正主不领情,你还说个锤子?

  再继续逼逼赖赖,那不是挑拨人家师徒情谊么。

  “昭姬这是什么话。”曹操打圆场道:“他是你的晚辈,莫要如此生分。”

  曹操开口了,蔡琰总不好再说什么,微微颔首没有多言。

  “仓舒为何改变曲风?”曹操随即发问。

  老曹发问自然不是找茬,而是想明白其中原因。

  曹操也是个文人,甚至可以说文豪,刚才的曲子让他感到惋惜,若不弄明白原因,就会感觉浑身难受。

  “因为太过伤感。”曹冲回答道:“孩儿不想让先生一直沉湎于旧日的悲伤中,人活一世,自然应该向前看才对。”

  “阴霾终会散去,阳光明媚才是人生的主旋律。”

  “先生既然归来,作为弟子,自然更喜欢先生余生能活得快乐些。”

  “区区一篇文章,就算再经典,又岂能与先生的后半生相提并论?”

  “故,孩儿不希望文章问世,那样世人皆知,我先生是个彻头彻尾的悲苦女子。”

  “先生不需要怜悯。”曹冲看向蔡琰,笑道:“您还年轻,活出真我,活出精彩!”

  “仓舒说得对。”

  蔡琰嘴角噙着一抹笑意,感受到来自曹冲的关怀,心头郁气一扫而空。

  “我儿真孝徒也!”曹操拍手叫好。

  “冲公子不仅聪慧,且至真至孝!”王粲当即叫好。

  “为师改曲,此佳话也!”阮瑀抚须称道。

  “先悲后喜,先抑后扬,我看如此更妙!”路粹赞不绝口。

  蔡琰见到昔日故人,微微颔首,算是打过招呼。

  此三人,都是蔡邕当初的学生,自然为曹冲师徒仗义执言。

  有他们三个带头,众人被曹冲的孝行所感染,纷纷出言称赞。

  “三哥可否要弹奏?”曹冲笑着说道:“可借焦尾琴于三哥,不如给我等露一手?”

  “不必了!”曹植硬邦邦回答。

  胸膛快速起伏,没想到诘难不成,竟又被曹冲得逞一局。

  尤其曹植在琴曲造诣上,肯定不及曹冲的水准,甚至都没办法反击,这局显然是他一败涂地。

  既输了比试,又败了人品。

  虽没有提及什么比试,但大家都不瞎,都能出两位公子在较劲呢。

  “子建冷静,稍后赢回来便是。”曹丕沉声道:“先赢不算赢,笑到最后才算赢。”

  “没错。”曹彰附和道:“且让那小子再得意片刻,一会儿子建拿出诗词,定然能挫其风头。”

  曹彰紧接着说道:“我一个大老粗,都能体会到子健诗中的气势,想来定然有奇效。”

  也不知是什么诗词,能让曹彰都能欣赏。

  “好!”曹植强忍一口气,道:“我再忍他一手,稍后自然见分晓。”.

第27章 魏武挥剑向北,大丈夫当如是也!

  宴会持续,曹冲和蔡琰合作表演,气氛瞬间被推向高潮。

  一时间,诸多文人骚客技痒,忍不住纷纷吟诗作曲。

  曹操更是点名麾下群臣,叫到谁,谁便要即兴创作。

  成功者自然收获无数叫好,失败者只能苦笑罚酒三杯。

  “先生,学生回那边,稍后散会再来看您。”曹冲打算回自己席位上。

  “好,记得带着你的妻一起。”蔡琰叮嘱道。

  “是。”

  曹冲刚要起身,就看到孙尚香好似一只鬼鬼祟祟的小狐狸,蹑手蹑脚溜到近前。

  席间正好有人吟诗,也就没人注意到她,就算看到也不会说什么,毕竟还是个小丫头。

  “先生,看来不用稍后了。”

  蔡琰不由向孙尚香看去,主动开口道:“你便是香儿吧?”

  “孩儿见过先生。”孙尚香在长辈面前依旧是无比乖巧。

  “先生莫要被她骗了,这丫头坏得很。”曹冲揭穿道:“第一次见面就要捉弄我呢。”

  “你胡说。”孙尚香美眸瞪了一眼曹冲,然后对蔡琰告状道:“分明是仓舒欺负我,人家从江东远嫁过来,他就是欺负我娘家人不在身边。”

  蔡琰闻言不由想起她在草原,虽说嫁给了匈奴左贤王,但身边没有娘家长辈在,日子确实难熬,连个诉苦对象都没有。

  微微摇头,将这些糟糕回忆甩出去,调整心态道:“香儿说得没错,女子本就不易,远嫁更是如此,日后仓舒若欺负你,先生给香儿做主。”

  “谢先生。”孙尚香脸上露出得逞笑容,她已有环夫人和蔡琰两个长辈撑腰,看向曹冲的眼神都变得“有恃无恐”起来。

  曹冲微微一笑,并不在意,他才不信亲妈和先生会真向着孙尚香。

  开玩笑呢?最多嘴上给孙尚香撑腰。

  宴会持续进行,曹冲见孙尚香和蔡琰聊得愉快,就没有掺和女人的话题,端着酒杯朝一处而去。

  “冲公子。”

  “坐。”曹冲摆手打断要起身见礼的周不疑。

  曹冲坐在一旁,开口道:“正式介绍下,我叫曹冲,字仓舒。”

  周不疑微微欠身,道:“周不疑,字文直,日后还请公子多多赐教。”

  “不必拘束,日后你我相互学习。”

  曹冲没什么架子,这让周不疑好感大增。

  作为伴读,最怕的就是主子难伺候,那无疑是一种折磨。

  二人都有神童之名,坐在一起聊天,完全不像是幼稚孩童,这让双方都非常舒服,越聊越投机,如同遇到知己一般。

  其实神童挺尴尬的,跟同岁的小孩注定玩不到一起。

  找成年人向往,对方往往也懒得搭理一个小孩。

  这就导致神童主动孤僻,跟谁都合不来的样子,久而久之更会被人们敬而远之。

  曹冲还好,毕竟是曹操的儿子,至少面子上没人敢怠慢曹冲。

  可周不疑就不同,他从小到大其实很孤独。

  如今骤然遇到一个能聊得来的同龄人,仿佛打开话匣子,拉着曹冲说个不停,二人的关系也在对话间快速拉近。

  “公子,你跟那几人不对付吧?”周不疑压低声音,看向曹丕那边示意。

  “没错,你是我的伴读,日后记得躲着他们一些。”曹冲叮嘱道:“他们不敢拿我如何,但欺负你肯定绰绰有余。”

  “明白。”周不疑重重点头,又问道:“可是因为嗣子之事?”

  “自然。”曹冲也没遮掩。

  “公子可有意争夺?”

  “当然。”

  不管是蔡琰这个先生,还是周不疑这个伴读,这种关系在古代非常牢靠,只要定下名分,就意味着双方这辈子绑定死。

  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故而曹冲并不介意在他们面前,表露出争夺嗣子的想法。

  蔡琰、周不疑的身份在这摆着,只可能帮曹冲,不可能坑害,对他们没有任何好处。

  “怪不得。”周不疑说道:“刚才公子大出风头,那三人的表情别提多难看,尤其那个黄毛,恨不得冲过来打公子呢。”

  “那个人最危险,你日后注意点,没脑子做事不考虑后果。”

上一篇:风流皇太子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