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大魏世子,开局定亲孙尚香 第141章

作者:老骥卧槽

  “原来如此。”曹仁恍然大悟,“子和骑兵能快速支援,妙才兄弟急行军速度最快,让他们两个回去确实无忧。”

  虎豹骑的速度不必多言,而夏侯渊领军带队,是出了名的速度快,两项安排都非常合理,挑不出任何毛病。

  “大部队走了,咱们拿什么打江夏?”曹洪忍不住问道:“不会就这三万守军吧?咱们十五万都没拿下来夏口,三万人能成事儿?”

  “叔父,您说三万什么?”曹冲笑着反问。

  “三万?三万守军啊!”曹洪诧异道:“难道不对?咱们有更多兵力?”

  “对!”曹冲点头笑道:“重点不在于三万,而在于守军!”

  “什么意思?”曹洪感觉头皮发痒,要长脑子了。

  “叔父都认为这三万是守军,那联军会认为这三万是什么呢?”曹冲再次反问。

  “呃...仓舒你就直说吧。”曹洪苦笑道:“我脑子没你转得快。”

  “哈哈哈~”众人哄堂大笑。

  “我来解释吧。”郭嘉接过话头,“仓舒的意思很简单,守军守军,连曹洪将军都认为是守军,那么联军也会认为是守军。”

  “守军,就意味着防守。”郭嘉沉声道:“而我们用这三万人进攻,对方定然想不到,如此便可打一个出其不意攻其无备。”

  确实,曹冲让大部队直接北上离开,就是为了进一步麻痹联军。

  联军听闻襄阳就留下三万人,心中肯定会下意识轻视。

  谁能想到曹军,敢用三万兵力前去进攻呢?

  自然而然就被骗过,认为曹军大部队撤走,曹操等高层自然跟着大部队撤走,从而放松警惕之心。

  “三万军太少了吧...能打过对方吗?对方可有五六万人呢。”

  “咱们是偷袭,又不是正面硬拼。”曹冲笑道:“而且对方疏于防备,咱们夜晚袭击得手,兵力并不重要。”

  “还有一点,孙刘两家不和。”曹冲语出惊人。

  “什么?!”

  “开玩笑吧?”

  “两家不和还能联盟?”

  曹冲的一句话,引起众人轩然大波。

  待到众人稍作议论后,曹冲微微压手,大殿随即安静下来,视线都盯着曹冲,等待这位神童的高论。

  “我且问诸位,江夏这块地方是谁的?刘琦?刘备?孙权?”曹冲环顾众人,“还请诸位作答。”

  众人闻言面面相觑,但最后给出一个统一答案。

  “要么刘琦的,要么孙权的,反正不是刘备的。”

  确实,这里边没刘备啥事儿。

  “刘琦和江东不和,在我军南征前,双方就在江夏打得不可开交。”

  “因为我军的到来,迫于压力,再加上有刘备这个中间人,双方不得已联合起来。”

  “现在我军撤退,那么刘琦和江东方面,会立即恢复战前的敌对状态。”

  “在刘琦看来,江夏是荆州的,荆州原来是他爹的,那现在肯定是他的地盘。”

  “在江东看来,在结盟前,江夏九成地盘已经被江东攻占,现在联盟结束,这些地盘自然还是江东的。”

  “显而易见,刘琦、江东双方,定然会就江夏的归属问题生出龌龊~~ 。”曹冲玩笑道:“说不定他们现在,就在为此而争吵。”

  “仓舒,那依你之见,双方为此争吵,江夏到底是谁的呢?”曹洪笑着发问。

  “要我说嘛。”曹冲提高嗓门道:“这江夏既不是刘琦的,也不是孙权的,而是咱们的!”

  众人闻言神色一凛,就见曹冲继续分析道:

  “刘琦两万兵马,江东不到四万,加起来差不多是六万多。”

  “但若是两方敌对,那就不能用加法,用减法比较合适。”

  “四万减去两万,也就两万,咱们可有三万呢。”

  三言两语间,曹冲将事情掰开揉碎,条理清晰讲述给众人听。

  “诶~好像能搞啊!”

  “听公子这么一说,咱们就跟赢定了似的。”

  “打打打!必须收复江夏。”

  主位上的曹操看着这一幕,再看看挥斥方遒的爱子,脸上的笑容都没收敛过,嘴角都要翘上天去。

  这时,程昱忽然起身,拱手道:“公子,我还有一个问题,请您解惑。”

  “先生请讲。”曹冲微微颔首。

  “您水战的指挥问题。”程昱沉声道:“公子可有把握仅用三万兵力水战,并且最终取胜?”

  “水战肯定是不行。”曹冲摇头否定。

  众人闻言一愣,既然打不过还怎么打?

  “但咱们可以打陆战啊!”

  ...

  夏口。

  联军水寨。

  宴会不欢而散,周瑜返回后帐休息。

  “大都督,诸葛先生求见。”吕蒙的声音在外边响起。

  “快请。”周瑜不假思索。

  这段时间被曹冲靠兵力压着打,周瑜最舒心的一件事情,恐怕就是诸葛亮归顺江东。

  对于诸葛亮此人,周瑜是发自内心欣赏,十分看重,故而要不择手段得到。

  随后,诸葛亮进入帐内,见礼道:“拜见大都督。”

  “孔明快坐。”周瑜热情道:“找我什么事情?”

  “为江夏之事而来。”

  “哦?怎么说?”

  “我认为应当把江夏给刘琦。”

  此言一出,周瑜神色瞬间冷下来,“孔明这话什么意思?”

  “大都督息怒,听我慢慢道来。”

  “好。”

  二人各自落座,诸葛亮不紧不慢开口,问道:

  “大都督是否要对刘琦用兵,最终将其灭掉?”

  “没这个想法。”周瑜不假思索摇头,“刘琦手中两万大军,并且据有夏口,强行开战就算拿下,我方死伤也会惨重,极大损失元气。”

  相较于历史上的赤壁之战,曹操这次可没惨败,十几万大军仅仅损失一点点而已。

  在这种情况下,曹操随时都有可能卷土重来。

  江东若强啃刘琦,两方打起来之后,无疑是给曹操机会。

  “那大都督是否愿意资助刘琦粮草?日后一直养活刘琦以及他麾下两万大军?”诸葛亮再问。

  “凭什么?”周瑜脱口而出。

  “好。”诸葛亮点头,又道:“大都督既不吞并,也不资助,看来是想让刘琦为屏障,帮江东抵御曹操的兵锋,是也不是?”

  “不错。”周瑜缓缓点头,“我确实有这个想法,刘琦继续占据夏口,为江东阻挡来自上游的威胁。”

  “大都督的想法很好。”诸葛亮先是赞同,随后反问,“那大都督有没有想过,刘琦靠什么活呢?或者说吃什么呢?”

  “夏口确实有存粮,可存粮吃完之后,区区夏口一地,如何养活两万大军?”

  周瑜闻言沉默不言,诸葛亮的问题,他无法回答。

  “我意,江夏让给,或者暂借给刘琦。”诸葛亮继续道:“一郡之地出产,足以养活刘琦手中兵力,又不足以让刘琦扩军,不至于日后尾大不掉。”

  “继续说。”周瑜听得很认真。

  “刘琦就两万兵力,不可能威胁到江东,他也不可能进攻江东,江夏重地给予他也无妨。”

  “有刘琦坐镇江夏,送给他立足之处,相当于把刘琦留在这里,让刘琦替江东坐镇西大门。”

  “倘若不给刘琦立足之地,等到夏口没粮之后,且不说刘琦进攻江东,刘琦大可一走了之,带着两万大军,天下何处去不得?”

  “届时,江夏确实全归江东所有,但江东也得拿出相当一部分兵力驻守。”

  “如此,江东本土兵力锐减,如果曹操进攻江表之地,仅剩的三万兵力足够守住长江防线吗?”

  “留刘琦在江夏,白得两万兵力,帮咱们镇守西边,解决边防压力,江东大军可以专心防守北边。”

  眼下曹操占据荆州,想要进攻江东有两条路。

  其一,自然是从荆州顺流而下。

  其二,就是从徐州发兵,南下渡江作战。

  曹操兵力雄厚,大可兵分两路,两路都是主力军。

  而江东兵力不足,只能侧重一边防御。

  有了刘琦就能解决困扰,刘琦守西门,江东专注北边。

  周瑜听完诸葛亮之言,不由产生动摇。

  诸葛亮趁热打铁,继续道:“大都督,联盟不能破裂,咱们需要刘琦的两万兵力,江夏与江东乃相互依存的关系。”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至于唇亡齿寒的道理,料想不用属下赘述。”

  诸葛亮说完后轻摇羽扇,没有继续言语,留下空间给周瑜思考。

  “孔明言之有理。”周瑜缓缓点头,“不过这事还需慎重,要跟秣陵方面说一声,让大臣们讨论一下。”

  “大都督英明。”诸葛亮笑道:“只要您阐明利弊关系,料想以主公之英明,断然不会拒绝。”

  随后二人又聊了聊局势,诸葛亮便起身告辞。

  周瑜倒是想多聊,但诸葛亮却没这个心思。

  本想挽留,但一想来日方长,天色也不早,周瑜便放诸葛亮离开。

  亲自送走诸葛亮后,周瑜返回军帐,满脑子想的都是刚才的对话内容,需要再斟酌一番。

  诸葛亮离开之后,先是返回自己的营帐。

  待到夜深人静时分,诸葛亮悄悄离开,朝着刘琦那边而去。

  曹军已经撤走,水寨里也很松懈。

  诸葛亮借着夜色掩护,在没有任何人发现的情况下,来到刘备所在的营帐。

  “` 〃止步。”关羽看到人影,立即出言呵斥。

  关张赵三人,都经常给刘备守夜站岗。

  “云长,是我。”诸葛亮来到近前。

  “你来做甚?!”关羽怒目而视,“速速离开,别怪我不客气。”

  对于诸葛亮的背叛,刘备这边人都很愤怒。

  “云长不也曾有暂居曹营的时候么,难道就不能理解一下我?”诸葛亮出言反问。

  关羽闻言一怔,不可置信道:“军师你...”

  “我要见主公,有要事相商,去喊益德和子龙。”

  “喏。”

上一篇:风流皇太子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