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大魏世子,开局定亲孙尚香 第146章

作者:老骥卧槽

  当下要考虑的问题,是让谁留下镇守荆州。

  几乎没怎么犹豫,曹操开口道:“曹仁。”

  “末将在。”

  “你率三万大军,留下镇守荆州。”曹操吩咐道。

  夏侯惇、夏侯渊、曹纯不在此地,眼下就曹仁、曹洪二人在。

  二选一,曹洪直接被排除掉。

  “喏。”曹仁抱拳领命,随即说道:“主公,还请派遣一位副将助我,最好是懂得水战。”

  荆州这地方,不懂水战很难玩得转。

  虽然曹仁坐镇荆州主要是防守,固守城池即可,但身边有个懂水战之人,绝对能起到很大辅助效果。

  曹操闻言下意识看向蔡瑁,蔡瑁见状就要起身主动请缨。

  蔡瑁本就是荆州人,继续留在本地,蔡瑁也乐见其成。

  工作三大优先选项:钱多、事儿少、离家近。

  对于当下的世家大族而言,离家近无疑是第一选择。

  荆州世家在荆州做官,自然能为家族谋求到更多好处。

  这下郎有情,妾有意,曹仁需要,蔡瑁也想要,算是一拍即合之事,曹操便要直接下令任命蔡瑁。

  不过这时“第三者”插足,曹冲开口道:“阿翁,蔡瑁还是回河北,让他负责海军的操练工作。”

  组建海军已经提上日程,曹操此前就下令修建码头港口。

  而曹冲更是弄出抗风浪的尖底尖头海船,又俘虏了两万荆州水军,可以说万事俱备。

  蔡瑁正好荆州出身,让他管这些荆州水军俘虏,效果肯定更好。

  且曹营之中除曹冲,也就蔡瑁能去训练海军,毕竟曹冲不可能一直待在海边练兵。

  况且,海军这支力量,曹冲也想让自己的人握在手中。

  故而不能让蔡瑁留在荆州,未免太过浪费。

  曹操顿了下,笑道:“行,你的人,你说了算。”

  曹操也是一点不避讳,直接说蔡瑁是曹冲的人,并且一语双关,海军之事也算敲定下来。

  “子孝叔父,抱歉喽。”曹冲朝曹仁歉意一笑。

  “无碍,海军更重要。”曹仁没有介意。

  有蔡瑁固然好,但正如曹操所言,这是曹冲的人。

  既然曹冲另有重用,曹仁也不好横刀夺爱。

  “于禁。”曹操突然开口。

  在角落里缩着的于禁一愣,有些没反应过来。

  曹操自顾自说道:“既然蔡瑁不能留下,那就你留在荆州,作为曹仁的副将吧。”

  曹军懂水战之人,刨除曹冲、蔡瑁之后,也就于禁能勉强算半个。

  既然蔡瑁无法留在荆州,那启用于禁就是最好的办法。

  毕竟于禁粗通水战的同时,对于陆战、练兵、屯田都有所造诣。

  这样的人才直接闲置,其实曹操也舍不得。

  “再给你一次机会,莫要叫我失望。”

  “主公!”于禁激动起身,“定不负公之厚望!禁万死难报!”

  “嗯。”曹操微微颔首。

  一旁的曹冲并未出言反对,于禁确实是很好的人选。

  虽然知道他是曹丕的人,但曹冲深知曹操既然开口,那就说明心里想启用于禁。

  这时候出言反对,只会让老爹不痛快。

  为内斗而惹曹操不痛快,这种低级且愚蠢的行为曹丕经常犯,而曹冲一次都不会。

  当嗣子什么最重要?

  文采?武艺?聪慧?军功?或者说支持率?

  在曹冲看来,这些不过都是锦上添花罢了。

  有则固然很好,但却不是最重要的。

  最重要的是讨曹操“喜欢”。

  立谁为嗣子,传位给哪个儿子。

  说来说去,不就是看曹操最喜欢哪个吗?

  为什么会出现废长立幼?不都是因为偏爱嘛。

  很简单、质朴的道理。

  千金难换我喜欢,别讲什么狗屁道理、规矩,喜欢是最不讲道理的事情。

  ...

  函谷关。

  曹纯、夏侯渊二人站在城头,目不转睛盯着关隘下方。

  场中,两个人正缠斗在一起。

  赫然是马超与夏侯惇,二人正在阵前斗将。

  马韩联军与曹军援兵,几乎是一前一后抵达函谷关。

  马韩方面十万骑兵,而曹军这边则是十几万步卒,外加五千精锐虎豹骑。

  在这种情况下,马韩联军肯定不会进攻关隘,而曹军也不会出关隘。

  对峙时,最有效的办法便是斗将。

  风险低,收益高。

  相较于大军交手,斗将顶天也就死一个人,不用担心被敌军抓住机会。

  但倘若能将敌军武将击杀,会对敌军士气造成巨大打击。

  “不妙啊。”曹纯开口道:“大兄不是对手。”

  夏侯惇也挺能打,个人武艺方面不差,但跟马超这个级别的选手比起来,就有些力有不逮。

  虽不至于被秒杀,但交手一些回合后,很明显能看出陷入劣势。

  “走,去把大兄救回来。”夏侯渊沉声道:“再继续打下去...”

  夏侯渊话没说完,但二人都清楚,再继续打下去,恐怕夏侯惇要死在外边。

  片刻后,关隘大门开启,曹纯与夏侯渊联手杀出,冲入场中三打一。

  “无耻之徒!”马超顿时破口大骂,急忙后撤。

  “走!”

  三人见状并不恋战,直接后撤返回关隘内。

  显然,此番斗将是曹军方面落败。

  但没关系,除了士气稍有损失外,就没有其他的实质性损失,完全可以接受。

  “挂免战牌,不能跟对方交手。”

  回到关隘内,夏侯惇当即说道:“单打单不是对手,大军出动也不行。”

  三人之中,夏侯惇算是武艺最强之人,尚且不是马超对手,夏侯渊和曹纯更是白给。

  至于出城作战,对方可是十万骑兵,哪怕装备非常垃圾。

  但在平原上交手,不拿武器骑马到处踩踏,都能对步卒造成极大伤害,出战显然也不利。

  “那就别打了。”曹纯建议道:“咱们就守好函谷关,不让他们进入关东地区就行。”

  “十万骑兵看着唬人,实则奈何不得咱们半分。”

  “而且这么多骑兵,人吃马嚼,要不了几天对方自己就滚蛋了。”

  “唉~”夏侯渊叹息道:“理是这么个理,这不是想趁着机会立功么。”

  夏侯惇更加不甘,好不容易出来一趟,本以为立下一些军功,没想到还碰到个硬茬子。

  “急什么。”曹纯非常淡定。

  “嗯?”夏侯渊奇怪道:“你这厮真悠闲呐,手上有骑兵也不求战心切,怎么回事儿?你可不是这种性子。”

  从抵达函谷关到现在,曹纯没任何求战的心思,不禁让夏侯兄弟感到好奇。

  “嘿嘿。”曹纯咧嘴一笑,“赶来前,仓舒跟我说过,回头带我料理西北,到时候我跟着好大侄捡军功就成,不急不急。”

  “嗤~”夏侯惇取笑道:“瞧你那出息,哪有半分长辈的样子。”

  “得了吧。”曹纯浑不在意,“好大侄本事大,我服气。”

  “早点摆正心态,以后仓舒上位,省的我再适应。”

  “谁告诉你仓舒要上位了?”夏侯惇训斥道:“你是宗室,一心效命主公即可,别想有的没的。”

  “兄长。”夏侯渊开口道:“还没来得及跟您说,仓舒把小涓救回来了。”

  “小涓?”夏侯惇的独眼中露出惊喜之色。

  随即失声道:“妙才,连你也看好仓舒?”

  “问题是主公也看好啊。”夏侯渊摊手道:“子桓与仓舒相比,肉眼可见的差距。”

  “得得得。”夏侯惇连连摆手,“你们两个少跟我说这些,你们可以有态度,但我不能有,我保持绝对中立就好。”

  确实,曹纯、夏侯渊还可以有主观倾向,但夏侯惇绝对不行。

  因为他是曹操的替身,只要全心效忠曹操即可,不能有多余的心思。

  不过夏侯惇不知不觉间,还是被二人影响。

  犹记得当初铜雀台站队时,夏侯惇还表示支持长幼有序。

  虽然不是直接支持曹丕,但无疑支持制度。

  但刚才无意中展现的态度,已经变成绝对中立。

  “大兄。”夏侯渊突然道:“要不您先回去吧。”

  “邺城不能没人坐镇,这边有我和子和就好。”

  “嗯?”夏侯惇瞪着独眼问道:“什么意思?”

  “嘿嘿。”夏侯渊商量道:“您回去了,这函谷关守将的差事,肯定会落到小弟身上。”

  “等到仓舒西征时,我不正好也能跟着一起去嘛。”

  “哼!”夏侯惇鼻子都气歪了,气呼呼起身朝外而去,“我走!”

  夏侯渊和曹纯对视一眼,全都咧嘴无声大笑。

  ......

  豫州境内。

  曹操看着手中军报,脸上露出不屑之色。

  “马韩之流,不过如此。”曹操对左右道:“不等乃公前去擒拿,便闻风逃遁。”

  正如曹纯所言,十万骑兵人吃马嚼,这种消耗曹操都扛不住。

  马超、韩遂二人只想如何声势浩大,等到在函谷关碰壁后,才意识到每日海量的粮草消耗有多恐怖。

  待到劫掠的粮食消耗一空,十万骑兵顿时土崩瓦解,灰溜溜撤兵离开。

上一篇:风流皇太子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