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大魏世子,开局定亲孙尚香 第152章

作者:老骥卧槽

  “自古以来,我从未听闻有谋反还能活命之人。”

  “看来二哥读书不够多。”曹冲微微一笑,“岂不闻高皇帝与赵王旧事乎?”

  刘邦去赵国看望女儿,骂了女婿张敖,也就是当时的赵王。

  赵国丞相认为主辱臣死,便策划诛杀刘邦之事,赵王张敖对此不知情。

  而后刺杀失败,刘邦勃然大怒,要大开杀戒。

  但后来发现女婿张敖真不知此事,最终便无罪释放。

  “昔日赵王臣下谋反刺杀,高皇帝念其不知情,故赦免之。”

  “而今马超蓄意谋反,而其父马腾不知情,我看应当也赦免。”

  曹丕傻眼了,没想到曹冲真的找出类似判例,顿时心急如焚,道:“你拿前汉的事情举例不妥。”

  “如今不是大汉之天下?难道皇帝不姓刘?”曹冲暗暗挖坑。

  “我...这...”曹丕顿时哑口无言。

  谁都知道汉室已经名存实亡,但名存就是名存,眼下谁也不能说大汉是前朝。

  史学界用东汉、西汉作为区分,时下人们以前汉、后汉作为区别。

  但!这是一个汉!

  东汉开国皇帝刘秀,都认刘邦为祖宗,谁敢说两汉不一家?

  “满府君,此先例可否作为判例,酌情考量本案情况。”曹冲乘胜追击。

  “可以。”满宠直接点头,曹冲提出的要求合乎情理。

  有一模一样的先例,且还是皇帝亲自判罚,这就是标准。

  曹操看着爱子一脸欣慰,三言两语就把曹丕驳倒,越看越清楚二人的差距有多大。

  “不然~~ 。”眼看曹丕顶不住,司马懿坐不住起身,“虽有先例,但毕竟差了四百年,时代不同,自然不可以生搬硬套。”

  “高皇帝赦免赵王,那时已经天下归一,人心思定。”

  “想必高皇帝是为稳定考虑,这才下旨赦免张敖。”

  “眼下时代不同,天下动荡,诸侯并起,乱世当用严刑峻法,从而震慑心怀不轨之徒。”司马懿继续道:“倘若赦免马腾三族,其他人有样学样,纷纷起兵造反,割地自立,如之奈何?”

  群臣闻言连连点头,曹冲说的毕竟是特例,而司马懿说的才是最正常、最合适的处理方式。

  管你是不是冤枉,就是要拿你的人头杀鸡儆猴,以儆效尤。

  “仲达言之有理。”曹冲并未再反驳,反而附和司马懿之言。

  这下群人不由好奇,难道冲公子要认输?

  曹丕则面露喜色,感觉胜利在望。

  “那我想知道,是律法大呢?还是忠孝大呢?”曹冲直接换了个问题。

  “冲公子莫要顾左右而言他。”司马懿不接招,生怕曹冲有什么坑在等他,“咱们还是讨论案情更合适。”

  “阿翁,你说呢?”

  司马懿不搭腔?不要紧,我有的是捧哏。

  “律法是底线,忠孝是品质,忠孝自然要高于律法。”曹操开口作答。

  “众所周知。”曹冲对众人道:“马超起兵,打出替父报仇的旗号,言称我父曹丞相杀了他父亲马腾。”

  “二哥以及仲达,为了践行律法没错。”

  “可若是按照律法杀了马腾三族,无疑会陷我父于不义,二位有不忠不孝之嫌疑呐。”

  曹丕司马懿齐齐色变,但司马懿反应很快。

  “马超起兵在先,丞相杀马腾三族在后,不存在陷丞相于不义之说。”

  “是。”曹冲点头道:“你知晓先后顺序,我也知晓先后顺序,可天下人知晓吗?还是说仲达要挨个去跟人解释呢?”

  “天下人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司马懿回应。

  “正常而言确实如此,不过刚才议论高皇帝与赵王旧事,仲达说要考虑实际情况,那现在就不考虑实际情况了吗?”曹冲出言反问。

  “什么实际情况?”

  “实际情况就是我父恶名在外,简而言之,名声不太好。”曹冲侃侃而谈,“所以杀马腾也要考虑实际情况,别管马超先造反,还是阿翁先杀马腾。”

  “此事传出之后,要考虑的问题是,天下人是愿意相信马超呢?还是我父呢?”

  “我估计大多不明所以,不知详情的人,都会认为是我父先杀马腾,马超随后起兵,毕竟这样更合乎逻辑,更符合我父的恶名。”

  “一旦如此,不就是陷我父于不义么?”曹冲笑问:“二位忠臣孝子,你们是否真的替我父考虑过影响呢?”

  “只顾着维护法律,而不去维护君主,不去维护父亲的名声吗?”

  二人无话可说,因为这点他们确实没有考虑到。

  毕竟他们是来针对曹冲的,压根没想过如何更妥善处理事情,自然会有欠考虑的地方。

  见二人不说话,曹冲乘胜追击道:

  “于情,夷马腾三族会损失我父之名;于理,有高皇帝与赵王的先例在。”

  “故而我认为,不适合对马腾进行夷三族。”

  “冲公子...”司马懿想要说话。

  曹冲直接挥手打断,道:“于情于理说完,再说于军于国。”

  “西北造反,朝廷之后自然要用兵。”曹冲继续道:“马超既然打出替父报仇的旗号,那我们只需要拿出活着的马腾,马超的旗号不攻自破。”

  “如此,可令马超师出无名。”

  “还有,天下人知晓马腾还活着,定然会明白事情内幕,知晓马超是一个不顾父亲死活,悍然起兵的野心家、不孝子!”

  “如此,可令马超丧失人心。”

  “毕竟马超都不在乎亲爹死活,谁敢真心追随他,亲爹都能舍弃,何况手下乎?”

  “其三,若韩遂知晓马腾还活着?会如何作想?”

  “一旦韩遂知晓他的儿子被杀,而马超的父亲没被杀,定然会生出芥蒂,甚至怀疑。”

  “如此,可令马韩联盟破裂,分而化之。”

  “马韩联盟破裂,我军可逐个击破,大大降低战事难度,对于国家也是一件好事。”

  “于情于理,于军于国,都是一件好事。”

  “一言以蔽之:杀马腾,除了得到一些人头,别无好处;不杀马腾,全都是好处。”

  曹冲话音落下,大殿陷入沉默,曹丕和司马懿谁都没再开口。

  总不能说,就是非要杀马腾三族,并且为此不顾曹操名声,不顾国家利益。

  “你二人既不是廷尉之人,也不是法家之士,却心心念念杀马腾三族。”

  曹冲继续道:“口口声声说维护律法威严,我看不过是借口,你们就是为了一己私利罢了。”

  “司马懿不顾国家利益,佞臣耳!”

  “曹丕不顾父亲名誉,自私自利,与马超又有何异?”

  曹丕顿时脸色惨白,马超是什么货色?一旦跟马超画等号,那就是跟不孝画等号。

  这年头不是没有不孝之人,但明面上不能让人知道。

  一个送忤逆的案件,绝对是仅次于谋反的惊天大案,甚至能惊动皇帝。

  一旦被人知晓谁谁谁不孝,那就是社会性死亡,会被直接开除“人籍”。

  当下普世价值观,不孝之人就是畜生!

  “冲公子言重了...”司马懿极力挽回道:“我与丕公子不过是欠考虑,毕竟我二人不如冲公子聪慧,方方面面可能考虑不周,但绝对没有恶意。”

  司马懿也算有本事,曹冲给他们扣上不忠不孝的帽子。

  三言两语间,司马懿将这两顶帽子,变成愚笨的帽子,这已经是最好的结果。

  但承认自身愚笨,也就意味着认输。

  “麟儿考虑周全,暂不对马腾施加夷三族,革除马腾父子官职,幽禁府上不得外出。”曹操最终作出判罚。

  对此,群臣都没人出言反对。

  开玩笑,谁反对谁就是不忠不孝之辈,不顾国家利益之徒。

  不甘!

  明明是他这边占理,最后反倒成了曹冲占理,曹丕岂能甘心。

  “` 〃此事不谈,可冲弟昨日去廷尉劫狱,实在不该啊。”曹丕再次发难。

  同时心中暗骂曹冲蠢笨,明明今日就能解决的事情,非要昨日去劫狱,白白留下话柄,给他攻讦的机会。

  确实,马云禄多在监狱住一天,今天马腾一行人都能释放,马云禄自然能跟着一起释放。

  可曹冲偏偏选择昨日劫狱,正好给了曹丕机会。

  曹丕也知道这点小事奈何不了曹冲,但就是忍不住想要恶心一下曹冲。

  哪怕只为出口恶气,至少也能心里舒坦。

  算是输人不输阵,强行挽尊一波。

  “哦?我犯法了?”曹冲故作糊涂。

  “自然犯法了。”曹丕继续发难,“难道劫狱不犯法?让满府君来评评理。”

  满宠闻言无奈,但只能如实回答,道:“确实犯法了。”

  “那二哥也犯法了。”

  “我犯什么法?”

  “奸淫妇女。”

  群臣闻言古怪,心道曹丕难不成被曹冲抓住把柄?

  “荒唐!”曹丕大怒道:“我何时奸淫妇女?休要血口喷人!”

  “时间地点,人证物证我都有。”曹冲坦然自若,信心十足。

  “你说!”曹丕愤怒道:“当着父亲和群臣的面,这事儿必须说清楚,不然我告你诽谤!”

  “时间是建安九年八月,地点就在邺城。”

  当下已经是建安十四年,那意味着曹冲说的是五年前的事情。

  奸淫妇女罪过去五年,还能证实么?

  “信口雌黄!”曹丕回忆一下,五年前他并未干过什么强抢民女之事,顿时底气十足,“你的人证物证呢?!”

  “人证是我二嫂,“物证”是我大侄子曹叡。”曹冲面露坏笑。

  “荒谬!”曹丕怒不可遏,“曹冲你故意找茬是不是?!”

  “非也。”曹冲摇头晃脑道:“二哥奸淫二嫂时,二嫂的身份尚且是袁熙的妻子,难道这不是奸淫?生下的孩子自然是物证。”

  曹丕一时语塞,当时确实是强迫甄宓,无可辩驳。

  “那我也娶她过门了!”曹丕辩解道:“你休要无理取闹?!”

  “哦?”曹冲笑吟吟道:“先奸后娶,就不算犯罪?”

  “那我先劫后赦,自然也不算犯罪喽。”

  曹丕先奸淫妇女,然后娶过门,就能掩盖犯罪事实。

  反正娶过门了,就当提前同房。

  那曹冲先劫狱,而后罪犯被赦免,自然也能掩盖犯罪事实。

  反正无罪释放,就当提前出狱。

  “满府君,你来断案吧。”曹冲径直道:“看看我们兄弟是否都有罪,还是都无罪。”

上一篇:风流皇太子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