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大魏世子,开局定亲孙尚香 第229章

作者:老骥卧槽

  “既然都愿意相助孔明,那接下来就谈谈该如何里应外合吧。”蒯祺提议道。

  “商量什么?”庞统自信满满道:“且看我的便是。”

  “士元打算如何做?”众人不由好奇。

  “自报家门!”庞统傲然道:“上门博取曹军将领的信任,然后在身边诱导他。”

  “士元在荆州颇有名声,或可一试。”

  “不说了,且看我如何帮孔明轻取荆州。”庞统嘴角微翘,“孔明能兵不血刃拿下益州,我也不能输了他。”

  众人闻言尽皆苦笑,庞统这是又要与诸葛亮较劲,二人自从认识起便一直如此。

  不待众人再说什么,庞统就转身朝外而去,留下众人面面相觑。

  将军府。

  曹仁弯弓搭箭,正在靶场练习箭术。

  “报!”

  “启禀将军,府外来了一个狂徒,自称凤雏,要面见将军。”

  “嗯?”曹仁松开弓弦,自言自语道:“这名字听着好熟悉啊。”

  “对了!”曹仁一拍大腿,“仓舒的天书里边有这个人,好像还是个大贤啊。”

  “快!我要去亲自迎接。”

  曹仁快速收拾一番,便亲自来到府门外。

  “本将曹仁,敢问可是凤雏先生?”

  庞统微微惊讶,没想到曹仁会亲自前来迎接他。

  谁人不知,曹仁就是荆州最高长官,虽然不管政务,但有权过问一切军政。

  “正是鄙人。”

  “早就听闻凤雏先生大名,快请!”曹仁热情道:“已经备下酒宴,还请先生赏脸。”

  庞统一头雾水,想不通堂堂曹仁,为何对他如此客气?

  虽说他在荆州有点小名气,但还远没有达到如此地步。

  就这样,庞统被请入府中,主客各自落座。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

  曹仁主动开口道:“不知先生主动登门拜访,所为何事?”

  “嗐~将军抬举。”庞统摆手道:“讨生活想在将军手下谋个差事,将军若不嫌弃,愿效犬马之劳。”

  “哦?”曹仁面露惊喜之色,但话锋一转道:“先生为何不去刘备手下呢?据我所知,先生的好友卧龙,可就在刘备身边呐。”

  庞统闻言心中一紧,但面不改色道:“将军有所不知,我与卧龙虽然齐名,但向来不对付,将军若不信尽管可以打听。”

  “卧龙认为可以兴复汉室,我却认为是逆天而行,更加看好曹公。”

  “我二人相识许久,一直较劲儿,他在刘备手下得到重用,我过去岂非平白被他压一头?”庞统连连摇头。

  曹仁闻言心中大定,虽然“天书”里边庞统是刘备的人。

  但曹冲也解释过,天书是杜撰所作,里边的事情不见得全部发生。

  而事实也确实如此,虽大致相同,但不同之处也很多。

  见曹仁沉默不语,庞统心里也挺着急,生怕被看出端倪,便再度开口道:“将军若是信不过在下...”

  “没有没有。”曹仁连忙否认。

  “信不信,不如咱们往后看?”庞统开口道:“将军意下如何?”

  “先生何意?”

  “今日前来,乃为将军献策。”庞统侃侃而谈,“我预感刘备、孙权两家,近期可能会对荆州用兵。”

  “倘若被我言中,自然说明我一心前来报效将军。”庞统继续道:“反之,在下任由将军处置,如何?”

  曹仁闻言一惊,“先生此言当真?”

  “真假与否,将军加强戒备便是,总归没有坏处。”庞统摊手道。

  “先生言之有理。”曹仁微微颔首,“那咱们就拭目以待!”

  “倘若先生能料敌于先,本将定然奉先生为上宾,日后举荐于魏公面前。”

  随后二人推杯换盏,席间曹仁起身借口离开。

  曹仁离席之后,找到下边人吩咐道:

  “查一查这个庞统,看他的家人、亲族是否在荆州。”

  若家人都在说明问题不大。

  反之家人亲族不在,庞统突然冒出来当裸官,肯定有问题.

第193章 祭天祭祖,大魏建立,开国大典,好戏上演。

  一场简单的酒宴结束,曹仁安排庞统留在身边做幕僚。

  送走庞统之后,曹仁把下边人喊来,询问对庞统的调查结果。

  “如何?”

  “回将军,庞统出身襄阳庞氏,乃世家大族,枝繁叶茂,族人全在荆州境内。”

  曹仁闻言连连点头,心道庞统前来投诚,可信度会很高。

  毕竟全家全族都在荆州,在曹仁的控制之下,但凡稍有异心,一个也别想跑。

  有这么多“人质”在手,曹仁立马就安心。

  之后若庞统的预测再正确,那就没什么好怀疑的。

  毕竟若庞统是孙刘的人,没必要提前透露这些消息。

  “传我军令,进来加强防备,提高警惕,密切关注孙刘两家动向,避免对方前来偷袭。”曹仁径直下令。

  “将军,您还真信那个丑先生的话?”下边人不禁问道。

  “小心无大错,就算没有庞统的建议,我等加强警惕,不也是一件好事儿吗?”

  曹仁沉声道:“大魏建国在即,这个节骨眼上若丧权辱国,我可就真没脸见大兄。”

  “将军言之有理,卑职这就去传令。”

  曹仁还是非常谨慎,诸曹夏侯当中,说曹仁是第一宗室也不过分。

  不过遇到庞统这种高智商选手,实在防不胜防,难免还是会着道。

  ...

  邺城。

  丞相府。

  长长的队伍护卫着一驾马车,缓缓在府门前停下,曹冲顺着阶梯走下马车。

  队伍的编制显然远超三百之数,五凤楼遇刺后,曹操就给爱子再次提高安保力量,八百陷阵营都安排在曹冲身边。

  要知道,许褚统领的虎卫营,作为曹操的安保力量,其实也就千人而已。

  曹冲没有与曹操一同返回,而是绕了个路。

  至于绕路“八八零”的原因...荀采莲步轻移,搭着曹冲的手臂走下马车。

  曹操和荀彧这对君臣离异,曹操不可能去荀家,去了也会被甩脸色。

  故而曹冲只能自己过去,谈妥婚事之后,私下火速走一遍三媒六聘的流程,也算是给足荀家面子,就带着荀采上路返回邺城。

  “世子,邺城好像比许都还繁华呢。”荀采看着热闹的街道非常惊讶。

  许都可是大汉的进城,没想到还不及邺城。

  “汉室倾颓,作为京城的许都自然落寞。”曹冲轻笑道:“大魏如同冉冉升起的骄阳,邺城作为国都,生机勃勃,万物竞发,也是理所当然。”

  “大魏的国都要在许都多好,妾身回娘家就方便了。”荀采感叹一句。

  曹冲闻言眉毛一挑,似笑非笑看着荀采。

  也不说话,就这么一直盯着荀采看。

  “世子?怎么了...”荀采不由有些心虚。

  “女荀觉得我就这么好骗?”曹冲问道:“家里叮嘱你吹枕边风了?”

  荀采低头不语,纤纤玉指攥紧衣角,显示着她内心的焦虑、不安。

  一朝国都安置在自己地盘上,对于世家而言爽不爽?

  简直不要太爽,家中子弟出仕便是京官。

  曹操当初为表诚意,把都城迁到颍川的治所许县,颍川世家如同吹气儿般膨胀、壮大。

  可随着曹操再搬来邺城,这种好处就慢慢减少。

  待到大魏取代汉室,许都会沦为平平无奇的许县,颍川再也不是天下核心。

  这对于颍川世家而言,自然是非常不甘。

  但大魏定都邺城已经是板上钉钉,他们也无法强行干涉。

  正好曹冲看上荀采,这些人便生出枕边风的想法。

  既然无法说服曹操,那就从世子入手,提前说服世子曹冲,日后依旧未来可期。

  荀采此刻心里慌极了,她没想到自己的小心思,一眼就被看穿。

  甚至被曹冲看得干干净净,没有任何秘密可言。

  “怎么不说话?”曹冲再次开口。

  “不...不敢了...”荀采声音隐隐带着哭腔。

  在抵赖装傻和承认错误之间,荀采最终选择后者,她实在是有些怕,担心就算抵赖装傻,也会被再次拆穿。

  “嗯。”曹冲微微颔首,“知错能改善莫大焉,走吧。”

  说罢,曹冲牵起荀采往府中而去。

  荀采任由曹冲牵手,亦步亦趋跟随在曹冲身边,半晌后才慢慢缓过来,随即忍不住问道:“世子...刚才妾室要是不承认...会怎样啊?”

  “不怎样,只不过你就没机会踏入这座府邸。”曹冲随意道:“既然想娘家,坐上马车重新回去便是。”

  荀采心中凛然,阵阵后怕,幸好承认错误,要不然就被退婚了。

  严谨说不退婚,但未来只能住在娘家,改嫁更是妄想。

  “下不为例。”曹冲开口道:“我后宫里边,要么是没心没肺、大大咧咧,要么是娘家无权无势,甚至没娘家。”

  “唯一一个世家出身的女子,还非常聪明,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

  “所以呢,我的后宫以前很省心,你可别让我不省心啊。”

  “不会...以后不会了,妾身保证。”荀采忙不迭说道。

  “那就好,随我去拜见长辈。”

  带着荀采来到后宅,长辈们已经再次等候。

  曹操没在,建国在即,老头子眼下正忙碌。

  说到底,虽然是荀家的嫡女,但不过就是个妾室,还不值得曹操多么重视。

  丁夫人、环夫人两位阿母在此,还有蔡琰这个先生,也算给足荀采面子。

  当然,还有一个凑热闹的孙尚香,也端坐在位置上,拿捏正妻的架子。

  “孩儿拜见二位阿母,拜见先生。”

  来到三位长辈面前,曹冲毫无凝滞跪下行大礼。

  她们都为曹冲付出许多,并且是无偿付出,不求回报的那种。

上一篇:风流皇太子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