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大魏世子,开局定亲孙尚香 第232章

作者:老骥卧槽

  “你...你...你是如何知晓?!”曹丕歇斯底里。

  此时此刻,曹丕已经知道又失败了,而且败得非常彻底。

  可曹丕不甘心,或者说他不想当一个糊涂鬼,他想死得明白。

  至少,要让他知道输在哪里。

  “文和先生辛苦了。”

  “为世子效力,应该的。”贾诩缓缓走到曹冲身后站定。

  “轰!”

  贾诩是曹冲安插的人?

  当头一棒!

  曹丕等人直接眼前一黑,没想到他们的谋划,从头到尾都是一场闹剧、一场笑话,全都被曹冲实时掌控。

  “你...你故意的设计我?!”曹丕抓狂道。

  “这话说的,不是让你体验了一下当魏公的感觉么。”曹冲笑呵呵道:“如何?爽不爽?”

  “可惜啊可惜,你只能体验这么片刻,而我日后能一直体验。”

  “不仅如此,说不定我能直接体验魏王、魏天子呢,哈哈哈!”

  “啊!!!”

  听着曹冲杀人诛心的嘲讽,曹丕脑袋都要炸开。

  “麟儿,玩够没?”

  “够了。”

  曹操挥手道:“杀了。”

  在曹丕绝望的目光中,许褚提刀逼近。

  “呔!”曹彰想要发动临死反扑,大吼一声冲过来。

  结果不出意外,被许褚一刀秒杀。

  之后曹真和曹休也试图反抗,同样都是一刀了解。

  荀恽、陈群、钟毓、司马懿

  最后许褚站在曹丕面前,高高举起手中的佩刀。

  “唰!”

  一颗人头腾空而起,曹丕眼中的世界先是变得血红一片,紧接着沦为无尽的黑。

  一场闹剧就此结束,但事情还远未结束。

  曹操面沉似水,没有半分悲伤。

  尽管接连死了两个儿子,一个养子,但曹操心如铁石,没有丝毫动摇。

  究其原因,这波人早已把曹操的耐心,以及父子之间的情分消耗一空。

  面对这些人的死亡,曹操不仅不悲伤,相反还有一种畅快。

  令人厌恶的孽畜终于死干净了!

  “刚才,都有哪些人支持曹丕当魏公啊?”曹操冷漠的声音在场中回荡。

  世家官员闻言,无比脸色惨白,心如死灰。

  曹丕等人是谋逆的主犯,而他们这些支持者全都是从犯,一个都跑不了。

  “主公。”郭嘉从人群中出列,拿出名单道:“刚才出言支持曹丕者,全部记录在案。”

  “魏公饶命啊!”

  “臣一时糊涂啊!”

  “求魏公恕罪!”

  顿时,无数世家官员跪趴在地上求饶,追悔莫及。

  “全部抓起来,丢进校事府里边。”曹操冷笑道:“我刚才听闻什么‘九品中正制’?”

  “撬开他们的嘴巴,让他们好好说道说道,让孤见识一下什么是九品中正制。”

  “喏。”

  趴在地上的世家官员,顿觉一阵阵天旋地转,恨不得直接昏死过去。

  然而还没完,既然爱子要牵扯所有世家,自然还需继续闹大。

  “曹洪。”

  “末将在。”

  “将涉案人员的三族,全都给我抓起来,送到邺城听候发落!”

  “嘶...”

  所有人汗毛倒竖,冷汗直流,这么多世家官员,若在把他们身后的三族牵扯进来...饶是曹洪不由都愣住。

  “愣着干嘛?!”曹操训斥道:“耳朵聋了?”

  “末将领命!”

  “散了。”

  登上车驾,父子二人咬耳朵商量软。

  “麟儿,如何?这牵扯的够广吧?”曹操得意道。

  “可以。”曹冲竖起大拇指,“接下来,咱爷们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

  “嘿!”曹操笑骂道:“好人都让你当呗。”

  “孩儿这模样瞅着也不像坏人呐!”.

第195章 孙刘兵发荆州,两家相互算计,曹冲看穿一切。

  荆州。

  “报~~~”

  “启禀将军,江东异动,于柴桑发兵朝江夏而来。”

  “报~~~”

  “启禀将军,益州异动,于白帝城发兵朝荆州而来。”

  曹仁霍然从位置上起身,看向下首的庞统,惊叹道:“还真让先生猜中了。”

  “若非先生事先提醒,荆州危矣!”

  曹仁此刻已经笃定,庞统这位大贤是真心投奔。

  在庞统的提醒下,曹仁加强对益州、江东两方面的监视,没想到这两~家还真前来进攻。

  “魏公正在忙于建国,精力需要都放在内部,这无疑是孙刘-进攻的最佳时机。”

  庞统“事后诸葛亮”道:“而且一旦孙刘得手,无疑给大魏立-国当头一棒。”

  现在孙刘进攻已经是“果”,庞统再去分析“因”,自然怎么说怎么都有道理,听起来像那么一回事儿。

  “凤雏先生料敌于先,智谋过人!”曹仁赞不绝口,当即问道:“以先生之见,荆州该如何应对?”

  “自然是呼唤援兵前来,不然三万人难以抗衡孙刘十万大军啊。”庞统试探道。

  “唉~”曹仁叹息道:“不瞒先生,秋收之前是别想了。”

  “连年征战,一年也没歇过,根本攒不住粮食,眼下国内没多余粮草支持发兵。”

  荆州之战后,曹营又发起西北之战,然后是雪灾,建国又发动大量徭役,秋粮没下来前,根本没有足够粮食支持发兵。

  故而曹仁压根就没指望有援兵,就算会有,那也是秋收以后的事情。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庞统之所以提及援军,就是想一探曹军虚实。

  眼下曹仁和盘托出,庞统心中顿时大定。

  有他在曹仁身边里应外合,区区三万兵力根本别想守住荆州。

  “先生,三万守军坚持到秋收之后,可有策略?”曹仁问策于庞统。

  “益州军是走的北岸还是南岸?”庞统看向探子问道。

  “回先生,走的是南岸。”

  “哈哈哈~”庞统闻言大笑道:“恭喜将军,荆州无忧矣。”

  “哦?”曹仁大喜过望,“先生可有妙计?”

  “将军,试问益州军走长江南岸出兵,刘备兵锋指向何处?”庞统出言反问。

  曹仁若有所思,眼睛一亮道:“荆南!”

  从益州进入荆州有三条路,沿长江北岸进军,长江,沿长江南岸进军。

  走北岸,直接进入南郡境内。

  走长江,可以在南北两岸停泊。

  走南岸,直接进入荆南的武陵郡。

  “没错,刘备看样子是要进攻荆南。”庞统捻着小胡子道:“荆南容易攻克,但价值相对而言也低,将军不如直接舍弃。”

  “不去理会南边的刘备,大军去往江夏抵御周瑜。”庞统提醒道:“一个江夏的战略价值,可比整个荆南四郡还重要。”

  “丢了荆南无关紧要,只要保住长江北边的南郡、江夏、襄阳,其实就没什么损失。”

  “待到秋收之后,我军援兵前来,孙刘之辈自然不战自退,荆南重新回归荆州治下。”

  曹仁陷入沉思,开始分析庞统计策的利弊。

  半晌后,曹仁问道:“本将有一惑不解,还请先生解答。”

  “将军但说无妨。”

  “若刘备是佯攻荆南,等我军前往江夏后,再渡江进入南郡偷袭,该如何应对?”曹仁出言发问。

  “将军果然心细。”庞统微微颔首,反问道:“敢问将军,船呢?”

  “嗯?”曹仁闻言一愣。

  庞统便继续说道:“益州军没有船,如何渡江进攻南郡呢?”

  “将军大可安心派遣主力去抵御江东军,派遣少量人手监视刘备。”

  “刘备没船,想要渡江需临时打造,定然会被我军提前察觉。”

  “先生言之有理。”曹仁微微颔首,“等到刘备开始打造船只,我再舍弃江夏撤回南郡不迟。”

  “刘备打下荆南四郡,外加打造船只,料想会耗费很长时间。”曹仁分析道:“眼下已经入秋,咬牙坚持一下,就能扛到秋收,到时候再跟孙刘算总账!”

  “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庞统奉承道:“将军深谙兵法之道。”

  “来人呐!”曹仁当机立断,“立即派遣大军支援江夏,告诉于禁无须主动出击,只要死守夏口,给我挡住江东即可!”

  三万曹军驻守荆州,南郡两万,江夏一万。

  随着曹仁命令下达,直接抽调一万八千人,奔赴江夏前线支援,仅留下两万人在南郡驻守。

  部署好安排后,曹仁让人找来笔墨。

  “将军可是要给魏公写奏报?”庞统出言问道。

  “正是。”曹仁低头书写,不假思索道:“虽然求不来援兵,但也得让朝廷知晓荆州的情况不是?让朝廷做好心理准备。”

  “对了。”曹仁笑道:“顺便在奏报中举荐一下凤雏先生,我大侄儿对先生可是很推崇呢?”

  “呃...谁?”庞统有些迷糊。

  “哦,魏公世子。”曹仁解释道。

上一篇:风流皇太子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