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大魏世子,开局定亲孙尚香 第3章

作者:老骥卧槽

  “我攻吕布,表不为寇,官渡之役,不救袁绍,此自守之贼也!”曹操一针见血道。

  曹操打吕布时,刘表不敢偷袭;官渡之战时,刘表还不敢偷袭。

  正如曹操所言,不过一个自守之辈,小富即安,搂着荆州就再难有开拓之心。

  听完郭嘉之言,曹操又倾向于进攻乌桓,但这时荀彧开口了。

  “主公,年前刚刚征讨并州,今年秋粮还没下来,乌桓又远在塞外,粮草不能说没有,但一旦战事拖延,恐有不济。”荀彧作为大管家,在此事上最有发言权。

  “主公。”荀攸紧接着开口,“远征塞外苦寒之地,若断粮,必死矣!”

  塞外那种地方毛也没有,一旦大军陷入断粮窘境,真可谓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文和的意思呢?”曹操看向贾诩。

  “不妥,风险太大。”贾诩的发言非常简单。

  这下曹操真迟疑了,五大谋士四位反对,只有郭嘉一人力主北伐乌桓,饶是曹操向来偏爱郭嘉,也不敢在如此大事上意气用事。

  “此事...再议!”

  其实曹操心里也隐隐倾向于打乌桓,只不过反对之人太多,曹操也得权衡利弊,不能一意孤行,只顾着意气用事。

  事情没能敲定下来,当下天色不早,五名谋士纷纷起身告辞。

  没等五谋离开,都还没来得及起身,只听得‘哐当’一声,就看到曹冲大摇大摆进来.

第5章 曹操考核诸子,丕、彰、植、冲,谁能过关?

  “你小子!”曹操训斥道:“大晚上慌慌张张做甚?”

  面对曹操的训斥,曹冲根本没怕,曹操不过就是做做样子,压根就没有生气的意思。

  “阿翁,家里闹老鼠,把我的华服啃坏了。”曹冲说着拿出刚“裁剪”出来的衣服。

  “这种事情跟你阿母说不就好了。”曹操无奈道:“回头再给你做一些,正好你个子又长高了,啃了就啃了。”

  “谢阿翁。”曹冲笑嘻嘻行礼,“天色不早,孩儿告辞。”

  “等等!”曹操忽然喊住曹冲。

  “阿翁还有何事?”

  “去,把你二哥、三哥、四哥喊来。”曹操出言吩咐。

  先征乌桓还是先征荆州,曹操觉得这个问题不错,不如拿来考校一下几个儿子,看看他们能否有什么看法。

  “拜见父亲。”不多时,曹冲将其他三人喊来。

  “免礼。”曹操一挥衣袖,道:“都坐。”

  四人按照年龄大小一字排开,跪坐在曹操一侧,而五谋则是在对面一侧。

  “喊你们前来,乃有一事考校。”曹操缓缓说道:“今河北已平,但袁氏二子在逃,并且与塞外乌桓勾结,该如何处置?”

  “群臣已经各自给出意见,现在说说你们的想法。”

  曹操并未提及荆州,因为在曹操看来荆州日后必打。

  当下纠结的问题,无非是在打荆州之前,要不要打乌桓呢?

  在这件事情上,几位谋士出现分歧,若讨论打荆州,肯定会全票通过,但打荆州至少要等到今年秋收之后,现在讨论为时尚早。

  并且曹操没有告知他们群臣的意见,为的就是让儿子们不要被大臣的意见左右,全凭自己去思索利弊。

  曹操说罢之后,看向对面四个儿子,最终视线停留在曹丕身上,道:“子桓,你年纪最长,你先说。”

  曹丕闻言一慌,忙道:“儿愚钝,尚未想好。”

  “哼。”曹操闻言顿觉无趣,视线又看向曹彰。

  “儿愿亲率大军,去将袁氏二子杀之,为父献上首级!”曹彰说着就要站起身来。

  “哈哈哈~”曹操见状大笑,“黄须儿果然骁勇,我曹操的儿子远胜他袁绍的儿子。”

  当然,夸奖归夸奖,曹操也清楚曹彰的回答,完全就是莽夫之言。

  只管说出兵擒拿,剩下的一概不考虑,这并非曹操想要的答案。

  不过曹操也能理解,他这个儿子胜在勇武,可智慧方面无疑是短板,一将之才耳,不可为人主。

  这种类型的人主天花板,无非就是吕布罢了。

  “子建,你的意思呢?”

  曹操又看向曹植,这个儿子文采极好,吟诗作对,出口成章,让曹操非常喜欢。

  “两只丧家之犬,何足道哉?”曹植口气轻蔑。

  曹操微微颔首,没有说什么,最终眼神热切看向最喜爱的儿子曹冲。

  “冲儿意下如何?”

  “打!”

  曹操问得直接,曹冲答得干脆。

  曹操眉毛一挑,克制住嘴角将要露出的笑意,不动声色又看回曹丕,道:“你的弟弟们都已给出看法,做兄长的还没有考虑好吗?”

  当下,曹彰曹冲说打,曹植说不打,就看曹丕的意见。

  “回父亲,孩儿认为...还是莫要劳师远征。”曹丕给出答复。

  听完四个儿子的见解,曹操不置可否,并没有说谁对谁错,转而说道:“为父五位谋士中,除郭奉孝建议出征外,其余四人全部反对。”

  曹操一边说着,一边观察四位儿子的面部表情。

  曹丕下意识看向对面,隐隐露出喜色,但掩藏得很好,若非留心很难察觉。

  曹彰不屑撇嘴,显然对这个结果很不满。

  曹植依旧不羁,好似根本不在乎结果。

  而曹冲则是喜怒不形于色,脸上看不出任何表情。

  相互比较下来,曹操还是最喜欢曹冲的表现,不管怎么说,能让他看不出喜怒,便足以称道夸奖。

  其实曹操这就是偏心眼,别说曹冲当下喜怒不形于色,就算曹冲咧嘴笑、或者垂头沮丧,曹操也会在心中给曹冲找借口。

  这玩意,曹操打心眼里喜欢曹冲,那自然是咋看咋顺眼呗。

  观察过后,曹操继续说道:“现在,你们是否要改变此前的看法?”

  告知四人群臣的意见,再度询问他们的看法,曹操想看看他们是否会被影响。

  这次依旧是从头开始,最先看向曹丕。

  “阿翁,既然大多数大臣都不看好,想来此事确实不妥,孩儿不会改变主意。”曹丕给出答案。

  在曹丕看来,就郭嘉一个力主出征。

  那么就意味着荀彧、荀攸这些重臣,全都不看好这次战事,想必根本就打不起来,曹丕自然保留意见,持不出征的态度。

  曹操面无表情,心中给曹丕打上一个“随大流”的标签。

  因为曹丕没给出他不打乌桓的理由,而是认为大臣不看好,便认为事情不妥。

  作为君主,曹操自然抵触被大臣们左右心思,故而不喜曹丕的态度。

  “打!不服就得打!”曹彰咋咋呼呼道:“孩儿愿提五万大军...”

  “得得得。”曹操直接摆手,心想他多余问这莽夫。

  曹彰的回答同样如此,并未给出要出兵的理由,而是无脑嚷嚷作战。

  “孩儿意见不变,就算大臣们都建议出征,孩儿也不会改变心意。”曹植侃侃而谈道:“袁绍都不是父亲对手,更何况两个儿子呢?他们日后也只能龟缩在塞外度日,再无染指河北的可能。”

  曹操心中暗暗点头,曹植给出了不打的理由,并且没有被外部因素左右。

  不过嘛...曹植的意见与曹操心中的想法相悖,曹操其实心里挺希望打这一仗,不为袁氏二子,乌桓的边患问题也得解决啊。

  故而对于曹植,曹操心下满意他的态度,但对于曹植给出的看法不满意。

  最终曹操的视线再次看向曹冲,问道:

  “冲儿,你什么看法?是否要改变心意?”.

第6章 辩才无双!曹冲舌战五谋其四。

  曹冲是否会改变心意,自然肯定不会,正确答案这不明摆着么。

  郭嘉、乌桓两个关键词,曹冲立即就想到“遗计定辽东”。

  这一仗曹操肯定是打了,并且期间郭嘉病逝,曹操痛失一位谋士。

  “孩儿坚持认为要打!”曹冲给出回答。

  见爱子没有改变心意,曹操脸上露出笑容。

  曹丕见状心里就是一“咯噔”,隐隐有了不妙的预感。

  “那冲儿说说看,为何非要打这一战?”曹操提醒道:“要知道,很多人都不看好远征乌桓呢,你的理由是什么?”

  “因为乌桓肯定想不到咱们会进攻。”曹冲给出理由。

  继续道:“乌桓远在塞外,平日里都是他们来去如风,南下劫掠汉地。”

  “这次阿翁若主动出击,那就是攻其不备,定然能打对方一个出其不意。”

  “而且乌桓存在,边患问题便一直存在,日后可能会导致阿翁无法安心南下,故而必须铲除掉。”

  曹操日后肯定会南征,要不然哪来赤壁之战呢。

  听完曹冲的回答,曹操的脸笑开了花,爱子的一番言论,算是都说在他的心坎上。

  曹冲不仅没被左右想法,并且还给出出兵理由,甚至能说出‘攻其不备出其不意’,连带着计策都有,可谓完美答卷。

  本就有心进攻乌桓,曹冲的一席话更坚定了心中想法。

  曹操并没有因为曹冲年纪小就忽视,恰恰相反,这个儿子太过妖孽早熟,曹操还挺重视曹冲的意见。

  当初官渡前夕,曹操一筹莫展,谁都认为这场战役会很难赢。

  当时年仅五岁的曹冲,抢在郭嘉前边弄出来“十胜十败论”,曹操以及曹营群臣顿时惊为天人。

  最后曹操获胜后,回家抱着曹冲不撒手,天天出门跟别人炫耀自己儿子眼光好,有先见之明。

  至于给曹操官渡时献策,曹冲并没有如此做,仅仅只弄了一个“十胜十败”。

  因为曹冲心里清楚,曹操肯定会赢,只需要激励士气即可。

  真要是胡乱干涉,因蝴蝶效应而导致历史脱轨,万一影响最终结果就太糟糕。

  而且话说回来,当时曹冲就五岁,虽然已经有了神童之名,但直接去建言献策,曹操选择相信的概率也不大,更不可能带着曹冲去战场。

  所以弄出一个“十胜十败”激励一下士气,刷刷神童名望就行了,再多就属于是画蛇添足,说不定就会弄巧成拙。

  有了这次经历,曹操之后就不再仅仅把曹冲看做普通孩子。

  “冲公子此言差矣。”程昱立即反驳,“劳师远征,不可取也!”

  曹丕见状眼睛一亮,想着让重臣挫一挫曹冲的锐气。

  “昔年卫青七入草原,霍去病封狼居胥,无数次远征才消灭匈奴之祸。”曹冲继续道:“若不早日消灭乌桓,岂非坐视蛮夷坐大?日后悔之晚矣!”

  程昱说远征不可取,曹冲就拿卫青、霍去病举例。

  “那也是先有文景之治,才给孝武皇帝积攒下远征底子。”荀攸反驳道:“主公家底比之武皇帝,远不如矣。”

  “荀大夫言之有理。”曹冲轻笑道:“可此时之乌桓,也远弱于彼时之匈奴。”

  当下的乌桓仅仅是辽东一个部落,而当初的匈奴则是一统草原的庞大帝国。

  “远征糜费颇多,应该将钱粮用在攻打其他诸侯身上。”贾诩抚须开口。

  “贾先生凉州出身,想必经历过羌人之乱。”曹冲不卑不亢,“若无皇甫嵩出征,说不定此时凉州已从大汉版图分裂出去。”

  “当下不打乌桓,辽东危矣!”

  贾诩当然经历过羌人作乱,年轻的贾诩还差点死了,谎称是段颎外孙恐吓羌人,这才逃过一劫。

  见没能说服曹冲,贾诩几人不由看向荀彧。

  “冲公子,如今府库粮草不多...”荀彧最后开口。

上一篇:风流皇太子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