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大魏世子,开局定亲孙尚香 第302章

作者:老骥卧槽

  江面上的曹军战船,甚至于被堵在北岸的江东援兵,孙权都能尽收眼底。

  真相看的越清楚,往往就越是残忍。

  “就差一天...一天啊!”孙权仰天怒吼,语气中充满不甘。

  鲁肃今日率军抵达北岸,而曹仁于昨日抵达下游,横断长江。

  看似只有一日之差,但实则全都在曹冲的算计之中。

  这种灭国级别的大战,失之毫厘差以千里。

  一天时间,就是江东无法跨越的天堑、鸿沟。

  随着曹仁落位,横断长江,十五万江东军彻底被堵死在淮南地区,无法返回江东救援。

  如此一来,别管曹冲走得多缓慢,但总有走到秣陵的一天。

  而当曹冲抵达秣陵时,就是江东灭亡日。

  城中仅有五千兵力,眼下唯一能做的事情,唯坐以待毙耳!

  淮河前线。

  十万曹军牵扯十万江东军,陆逊敢后退一步,迎接他的就是天崩地裂的猛攻。

  十万江东军动弹不得,敢动就是一死!

  长江防线。

  五万荆州水师牵扯五万江东军,鲁肃无法返回江东。

  不仅如此,鲁肃同样动弹不得。

  不但无法返回江东,甚至还不能去往前线支援陆逊。

  因为只要鲁肃敢离开,那么五万荆州水师,就能直接停船靠岸,威胁秣陵的安全。

  所以鲁肃必须留在岸边,被荆州水师死死牵制住。

  淮河战场被牵制,长江战场被牵制,江东的十五万兵力动弹不得。

  而秣陵又无法移动,孙权总不能弃城而逃,就造成眼下的局面。

  “主公,末将会率军死守秣陵,绝不会让曹军得逞,除非踏着末将的尸体过去!”

  周泰看到孙权的模样,不由出言说道。

  “呵呵...”孙权无奈苦笑,“多你一具尸体不多,少你一具尸体不少,何必白白送死呢...”

  “江东已经完了...”孙权感觉浑身充斥着无力,“父兄打拼的基业,终究还是断送在我的手上,愧对父兄在天之灵啊...”

  眼下,江东十五万大军其实一个没死,但江东已经死了。

  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此一役,曹冲真正做到了《孙子兵法》中‘善战者’。

  “来人呐,派人去吴县...”孙权有气无力下令。

  ...

  吴县,境内某处。

  四万海军队列整齐,但行军缓慢,眼下也成了吴中一道景致。

  周围的百姓都知晓,一支曹军就在他们境内。

  大军走得特别慢,一开始百姓还担心劫掠他们,毕竟曹军的名声可不算好。

  而随后百姓们发现,曹军与他们秋毫无犯,甚至在村子里借宿,还会帮他们挑水、劈柴。

  一下子,江东百姓对于曹军大为改观。

  “殿下,咱们这么优哉游哉赶路,能行么?”夏侯尚担忧道:“末将担心会贻误战机啊。”

  “急什么。”曹冲浑不在意,“就这么赶路,让江东的父老乡亲习惯我军的存在,同时打消他们我军的畏惧之心。”

  如此慢吞吞行军,除了曹冲早已料定胜负的原因外,还一个原因就是带着大军在境内表演,上演军民和谐的场景。

  方便之后统治江东,降低江东百姓对于大魏军队的敌意。

  挑水、劈柴可不是无用功,相当于拉拢民心呢。

  “何况两位夏侯叔父牵扯正面,曹仁叔父横断长江,战局胜负已经奠定,咱们更不用着急。”

  “既然殿下已经做好完全安排,那快些去往秣陵收获胜利,岂不快哉?”夏侯尚表示不解。

  “呵呵,咱们自己赶过去,哪有别人请咱们过去爽呢?”曹冲微微一笑。

  没等夏侯尚反应过来,就有士卒前来禀报。

  “启禀太子殿下,有江东使者前来,据说是奉孙权之命。”

  “瞧瞧。”曹冲面露得意道:“这不是主动来请咱们了么。”

  “去,把人带上来.. 。”

  “喏。”

  不多时,一个文官模样的使者,就被领到曹冲面前。

  “臣叩见太子殿下。”使者跪在曹冲的马前大礼参拜。

  “说吧,孙权这是打算投降了?”曹冲随意道。

  “回殿下,吴侯决意归顺大魏,还请殿下准许。”

  不出意外,在陷入死局之后,孙权也想通了。

  已经失去还手之力,索性不如投降。

  直接派人前来主动投诚,还显得更加有诚意。

  反正大魏太子是他妹夫,孙权并不担心投降后的安危。

  多年前留的一条退路,眼下终于是派上用场。

  尽管,把孙尚香嫁给曹冲,更多是曹冲的意思,孙权当初还想着耍赖拖延呢。

  如今孙权心中无比庆幸,幸好把妹妹嫁过去了...孙家上上下下几百口,性命都因这桩婚事而得以幸免于难。

  “不错不错,我和想的一样识趣。”曹冲调侃一句,随即吩咐道:“我军会加速前往秣陵,但在孤抵达秣陵之前,孤希望淮南地区的江东军,全都放下武器对大魏投降。”

  “若孤抵达秣陵后,江东军还在与大魏王师对峙...”曹冲微微一笑,“那么不好意思,告诉孙权别怪孤不顾姻亲之亲。”

  “明白!明白!”使者忙不迭叩首,表示会把曹冲的意思转达给孙权。

  “去吧。”曹冲挥手驱赶。

  “喏。”使者从地上爬起来,恭敬行礼后这才离开。

  “伯仁,传令大军加速前进,争取早日抵达秣陵。”曹冲开口吩咐。

  “末将佩服!”夏侯尚五体投地,“不战而屈人之兵,末将总算是见识到了。”

  “一战拿下江东,不费一兵一卒,敌我双方甚至都没见血,太不可思议了!”

  “谋划江东而已,雕虫小技,算不得什么。”曹冲十分骚包的谦虚一番,然后打发夏侯尚去下令。

  ......

  秣陵。

  “主公,魏太子已经接受咱们投降,但要求在他率军赶来秣陵前,我方必须解除淮南地区的武装。”

  使者将曹冲的要求一一告知,当然还包括曹冲的威胁。

  若不接触,休怪不顾姻亲之情。

  面对如此威胁,孙权面露屈辱之色,不甘地紧握双拳。

  主动前去投降,已经让孙权十分羞耻,现在还反过来被威胁,心情可想而知。

  可惜,除了无能狂怒,又能如何呢?

  孙权眼下只能接受现实,不管他是否愿意面对,江东正在进行灭亡,这都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并且不以他的意志而转变。

  能左右江东局势的意志,只存在于曹冲身上。

  简而言之,全江东的生死存亡,可以说都在曹冲的一念之间。

  “答应他的要求,你现在就渡江告知两位都督,缴械...投降...”

  投降的命令下达之后,孙权如同被抽走脊梁一般,整个人顿时垮下来,萎靡不振,失魂落魄,面如死灰。

  “喏...”使者领命而去。

  对于投降之事,下边人反倒比孙权看的开。

  对于江东百姓而言,投降就投降,他们依旧是百姓。

  对于底层士卒而言,投降就投降,正好不用厮杀,大不了回去种地。

  对于官员阶层而言,投降之后,依旧可以去大魏当官,只要有才华,招贤令在这儿摆着,混个一官半职不难。

  可对于孙权而言,投降就意味着打拼三代人的事业,现在就要全盘交给别人,日后与他再无半分关系。

  投降前孙权是江东之主,在这一亩三分地,说他是皇帝也不为过。

  投降后孙权啥也不是,在大魏最多就算是个外戚,而且还注定无法在朝堂上有所作为。

  丁家的外戚,那是根正苗红的谯县出身,在创业初期就追随曹操。

  而孙权这种外戚,别说日后敢染指权力,稍微和官员们走近一些,恐怕就会被校事府上门“查水表”。

  富贵一生不难,但注定碌碌无为。

  使者离开秣陵,很快来到江边码头,坐着小船朝对岸而去。

  不出意外,立马就被荆州水师抓捕,送到曹仁面前。

  “好胆!敢在乃公的眼皮子底下偷渡?你有几个脑袋?”曹仁黑着脸怒骂。

  “将军饶命!将军饶命!”使者急忙道:“奉太子殿下之命渡江。”

  “嗯?”曹仁一愣,追问道:“见过大魏太子了?”

  “对对对!”使者忙不迭点头,“吴侯已经对太子投降,太子要求淮南地区的江东军解除武装,下官正要前去传令,吴侯的手令还在这里,请将军过目。”

  曹仁拿过手令仔细查看,果不其然,正是命令江东军投降的文书。

  “哈哈哈~”曹仁将手令交给众人传阅,道:“江东定矣!”

  “啧啧。”蔡瑁忍不住道:“好像压根就没打吧?”

  “江东就这么投了,比我也没出息多少嘛。”蔡瑁自我调侃一句。

  当初荆州就是不战而降,眼下江东同样也是,蔡瑁觉得孙权也就那样,跟他是一个水平的人,而且还不见得有他识趣呢。

  “哈哈哈,德珪说话真是有趣。”曹仁忍不住大笑,随即挥手道:“去吧,速速将孙权的命令下达,让他们快点放下武器。”

  “喏。”

  使者随即被放行,坐着小船来到北岸,见到左都督鲁肃。

  “拜见左都督。”

  “可是从秣陵而来?!”鲁肃急切问道。

  虽然只有短短几天,但鲁肃日日都在为秣陵担忧,联系不上后方的感觉太难受。

  “正是。”使者拿出手令,道:“吴侯手令,还请都督过目。”

  鲁肃快速拿在手中,看完之后仰天长叹,道:“万事皆休...”

  孙权在手令上,将局势写得非常清楚,其实鲁肃心中也很清楚。

  但看到孙权下达的投降命令,作为臣子还是心有不甘,却也没有任何办法。

  “传令...全军缴械投降...”鲁肃颓然闭上双眼,下令时内心隐隐抽痛。

  “左都督,卑职还要去给右都督传令。”

  鲁肃没有说话,无力挥了挥手,好似在驱赶苍蝇一般。

上一篇:风流皇太子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