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大魏世子,开局定亲孙尚香 第324章

作者:老骥卧槽

  “嗯,看来大魏非常强大。”孟获闻言立即点头,一改之前的散漫,多了几分敬重。

  “那你代表大魏过来有什么事情吗?”孟获再次问道:“可是要我等归顺朝廷?若是如此,还是不要开口,南蛮不会屈从任何人。”

  这玩意要诸葛亮擒拿七次才能屈服,可想到底有多倔强,别管大汉大魏,想靠一个名头吓住对方,显然不太现实。

  “非也!非也!”丁廙连连摇头,“此番前来并非为此,而是想要与首领交个朋友。”

  “交朋友?”孟获非常纳闷。

  “太子殿下仰慕英雄勇士,听闻南中有蛮人,武艺超群,能征善战,是世上少有的勇士,故而特意派我前来。”丁廙开始一本正经扯犊子。

  “哈哈哈~”孟获闻言大笑不已,“不错不错,我部落中全都一等一的勇士,就连大象也能降服!”

  “对了,你知道什么是大象吗?”孟获一脸好奇。

  丁廙点头道:“知晓,太子殿下年幼时,就能称量出大象的重量。”

  “哦?”孟获顿(诺得好)时来到兴趣,“如何称量?难道是把大象举起来吗?不太可能吧?”

  “非也,太子称象用智而不用力。”丁廙开始吹嘘“曹冲称象”的典故,唬的孟获一愣一愣。

  “看来贵国太子,确实是一位有智慧的人。”孟获听过后连连称赞。

  “首领,太子特意给您带来礼物,此乃勇士才能享用的美酒。”丁廙将酒府出品的好酒奉上。

  “哦?我尝尝。”孟获顿时眼睛一亮。

  酒是好东西,尤其在这种原始部落中,哪怕孟获是南蛮大王,也不经常能够喝到。

  而且孟获只能弄到一些低度酒,高度酒刚入口,对孟获的味蕾直接降维打击。

  “嘶!啊~~~”孟获吐出一口酒气,兴奋道:“好酒啊!够劲儿!”

  “这种酒水多吗?我想要买一些,什么价钱尽管开口!”

  “既然是朋友,何必谈钱呢?”丁廙豪气道:“此酒极为珍贵,但首领日后想喝多少,全都包在大魏身上,太子殿下就喜欢交朋友。”

  “这...多不好意思啊。”孟获挠头道:“还是交换吧,我们这里也有好多值钱货,象牙、犀角、山货...”

  “哼!”丁廙“勃然大怒”道:“本以为首领是个洒脱好汉,没想到竟然如此斤斤计较,看来并非太子心目中的勇士,告辞!”

  说罢,丁廙扭头就走,好似一刻都不想再待下去帖。

  “使者留步!”

  别说,孟获还真吃这一套,拦下丁廙后连连道歉。

  随后,就是热闹的欢迎宴会,双方喝的不亦乐乎,关系一来二去就亲近起来。

  丁廙此番前来,携带了大量酒水,用以拉拢关系。

  区区一些酒水而已,大魏完全能负担得起,就当提前支付军费。

  等到关系亲密之后,让南蛮协助出兵,帮忙攻打蜀中,还不是一句话的事情?

  丁廙就此在部落定局,等待曹冲的下一步安排.

第260章 蜀汉死气沉沉,大魏生机勃勃。

  成都

  秋风萧瑟,本该是丰收的季节,可整个蜀中却死气沉沉,毫无生机可言,人们脸上看不到笑容。

  各家各户都在田地里收割庄稼,如此繁重的农活,本该是成年男丁来负责,然而眼下全都是老弱妇孺在忙碌。

  老翁、老妪一边拄着拐杖,一边艰难弯腰挥动镰刀。

  妇人身上缠着襁褓,将尚且年幼的孩子背在身后,无疑加重干活时的负担。

  半大的孩子跟在后边,将散落在田间的麦穗捡起来,不舍得浪费一粒粮食。

  稍微大一些的孩子,就要成为家中的主力之一,挥舞镰刀收割庄稼。

  至于再大一些的...就没了,再稍微大一些就会被选入军中。

  日薄西山。

  忙碌了一天的人们,堪堪将地~里边的庄稼收割完。

  收获的喜悦全然没有,只有无尽的疲惫,恨不得立刻倒头就睡-。

  不过,在此之前,还需将这些收割好的庄稼运回-家中。

  待到各家各户把粮食拉回去后,天色已经彻底暗下来。

  老人们基本上动弹不得,回家后就只能摊在床榻上。

  而孩子们此刻饿得哇哇大哭,妇人还得张罗晚饭,去到厨房继续忙碌。

  草草用了点晚膳,老人、孩子都迫不及待去睡觉,妇人则需要洗厨具以及衣服。

  一夜时间很快过去,或者说半夜时间而已,天不亮的时候,除了年幼的孩子之外,老人和妇人都需要起床。

  舂米。

  也就是加工粮食给庄稼脱壳,经过这一道工序之后,粮食才能被食用。

  将带壳的庄稼倒入石臼中,老人、妇人合力抱起一根圆木,然后开始一下一下捣,如同捣药一般,让稻谷纷纷脱壳。

  这是一个非常累人的活计,在古代甚至是一种刑罚。

  若有人犯罪,就会有城旦舂的刑罚。

  男的去修缮城墙,女的去舂米,能够被当作刑罚处置犯人,可见这种活计有多累人。

  舂米、歇息、舂米、吃饭、舂米

  周而复始,循环往复,一连就是好多天。

  当老人累的背痛直不起腰时,当妇人的手上磨出一个个水泡时,终于完成舂米的活计。

  “当当当...”街道上响起敲锣的声音。

  “直贼娘!”

  几乎各家各户听到铜锣声后,九成人都会爆粗口,因为这意味着开始收税了。

  还有一成人没骂街,那是因为累的开不了口,心中甚至已经在诅咒某些人的祖宗十八代。

  收税的小吏挨家挨户敲门,百姓们辛苦一年的收成,一次性被拿走一半。

  是的,没错。

  二税一,刘备已经不装了。

  或者说,刘备已经没资格、没能力去装,去粉饰三十税一的样子。

  冷战还在持续,大魏给的压力太大,导致刘备再度扩军。

  导致的结果就是粮草消耗骤增,需要从百姓手中获取更多的粮草,那么加重赋税就是唯一的办法。

  因为直百钱最终没能成功,虽然与蜀锦挂钩。

  可曹冲一手反制,不但捣鼓出大魏直百,还将其与酒水挂钩,反过来收割了一波蜀中的财富,导致蜀国的情况愈发艰难。

  在这种情况下,刘备哪里还有心思,继续去粉饰汉室所谓的“三十税一”呢?

  二税一直接走起,在不饿死民间百姓的情况下,拿走他们多余的所有财富,用这些钱粮来支撑前线的大军。

  粮食供给前线的十五万大军,以及蜀汉百官的俸禄。

  钱则全部投入军械,打造成连弩,囤积弩箭。

  百姓们被拿走一半的粮食,看似还剩下一半,实则连一半都不到。

  因为需要留出来年的种子,不然开春之后拿什么播种呢?

  而耕种技术落后的当下,种粮的占比非常恐怖。

  将种粮刨除之后,剩下的粮食...只能勉强活着而已。

  饱饭是别想了,每天维持一个饿不死状态罢了。

  其实汉末天下,大多数百姓都是如此,包括当年曹操治下的百姓。

  但唯独蜀中是个例外,天下大乱没有太过波及蜀中,当初蜀中百姓的日子可以说挺不错。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大魏的百姓以前是二税一,但当时中原地区大乱,有人能庇护他们活着,百姓就感到心满意足,故而二税一缴纳的心甘情愿。

  之后大魏建立,免税外加三十税一,日子一天比一天好,百姓们自然称赞大魏,高呼圣朝盛世降临。

  反观蜀中百姓,在刘焉、刘璋手下过日子时,丰衣足食,小康生活。

  等到刘备入主后,日子一天比一天紧巴,一天比一天艰难。

  但凡是个正常人,心中肯定会怀念以前的日子,同时敌视刘备。

  没错,走到哪里都深受百姓爱戴的刘备,这次在蜀中没能俘获民心,反而搞得怨声载道。

  究其原因,自然是被大魏逼的。

  四十万魏军就在白帝城外边,虎视眈眈。

  刘备不得不收割百姓,维持大军,时刻防备大魏的进攻。

  但百姓们哪里懂这些呢?他们只知道刘备来了,日子苦了。

  至于说兴复汉室的伟大理想,那只是一部分的人理想,是刘关张赵诸葛等人的理想。

  而他们的行为,则把这个理想强加在蜀中百姓身上,让百姓为他们的理想去买单。

  这又何处不是一种自私呢?

  丞相府。

  诸葛亮坐在案几前处理公务,但从外边来看,近来蜀国国内的情况并不好。

  区区蜀地而已,然而案几上的奏章堆积如山,诸葛亮整个人由内而外透露着一种心里交错的感觉。

  冷战导致蜀国强行扩军,带来一系列的连锁反应,让诸葛亮这个丞相,需要不停地缝缝补补,但貌似也是拆了东墙补西墙。

  许多问题并非从根源上解决了,而是诸葛亮将其一一延后而已。

  穷!

  这个根本问题不解决,那么这些被压下的问题,迟早还要再爆发出来,甚至于越拖越严重。

  “丞相,今年秋收的赋税都收上来了。”蒋琬来到近前禀报。

  “送去白帝城、剑阁前线。”诸葛亮不假思索,随后迟疑一下,还是忍不住问道:“民间...情况如何?”

  “唉~”蒋琬叹息道:“很难...百姓们日子过得很苦,对于繁重的赋税多有怨言,一些收税的官吏,甚至与百姓发生冲突。”

  “幸好丞相提前交代过,让官吏们多多退让,不然矛盾恐怕会升级,但就目前的情况而言,这也不是长久之计。”

  “只要百姓的生活无法改善,这个核心问题不解决,难啊...”

  诸葛亮听过之后久久无言,半晌后无奈道:“直百钱本就伤民心,最终还被魏国反将一军,不仅没在魏国捞到钱,反而流出不少财富,真是雪上加霜...”

  “曹操一直在白帝城前线,魏国太子监国,料想定然是曹冲的手笔,此人当真难缠呐。”

  “曹家父子二人,皆超世之才,不好对付啊。”诸葛亮心中升起无力感。

  一个曹操就很棘手,偏偏还有一个曹冲。

  尤其对于诸葛亮而言,屡屡在曹冲手上吃瘪,简直成了梦魇。

  闲谈过后,蒋琬将账目交代诸葛亮手中。

  诸葛亮过目之后,顿时大惊道:“赋税加重,为何税收总额没什么变化?”

  正常而言,赋税加重之后,朝廷的收成肯定会随之增加。

  倘若赋税重了,朝廷收上来的赋税没变多,那显然是出了问题。

  “可是有什么遗漏?”诸葛亮急忙问道。

  “并无遗漏,所有百姓都缴纳了赋税。”蒋琬解释道:“之所以如此,是纳税的百姓变少了。”

  诸葛亮急忙看去,发现今年的纳税人数,相较于往年少了一大截。

  “怎么回事儿?”诸葛亮皱眉问道:“缺少的这些人去哪了?”

上一篇:风流皇太子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