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大魏世子,开局定亲孙尚香 第345章

作者:老骥卧槽

  《荀子》

  “!!!”荀攸蓦然瞪大眼睛,这不是荀家家传的学问吗?

  非族中子弟不得观看,更别说出现在管家手中。

  荀攸急忙翻开书籍,开篇就是经典中的经典,劝学篇。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在恐惧的情绪下,荀攸快速翻动整本书,发现一字不差,正是荀家的压箱底学问。

  “在哪弄来的?”荀攸颤抖着问道。

  “满大街都是!”

  “砰!”荀攸两眼一黑直接栽倒.

第275章 儒家的反击!

  “到底怎么回事儿?书是从哪冒出来的?!”荀攸怒不可遏,骂道:“给我立即去查,看看是哪个败类出卖家族!”

  看到《荀子》外泄,荀攸下意识就认为是家中子弟泄露导致。

  千防万防,家贼难防,这是荀攸的第一反应。

  毕竟能泄露《荀子》,想必肯定是荀家的内部人员,其他人想泄露还没这个能耐呢。

  “老爷,应该不是家中子弟所为...”

  “怎么说?”荀攸立即问道。

  “四书五经以及各家所治家学,如今大街小巷到处都有...不仅限于咱们家。”管家出言解释道:“若是族中子弟泄露,也不可能所有家族内部同时出现叛徒。”

  “这些书籍是谁在分发?”荀攸一针见血询问。

  搞清楚这些书籍的源头,基本上就能判定事实真相。

  荀攸好歹是曹营五谋之一,并且稳坐谋主的位置,脑子绝对不差。

  刚才慌了神,无非是家族压箱底的东西泄露,一时间有些难以接受。

  等到冷静下来,立即抓住问题的关键所在。

  “回家主,是墨家的人在分发这些书籍。”

  “直贼娘!”荀攸闻言顿时破口大骂,“这些该死的匠人,就不该让他们恢复学派!”

  儒墨本就是死对头,现在各种书籍被散播的到处都是,相当于儒家被墨家揭了老底,裤衩子直接放到大街上展示。

  可想而知,事后儒家必然恼羞成怒。

  “走!去找他们算账!”荀攸怒气冲冲道:“乃公家传的学问,凭什么散播出去?”

  眼下虽然没知识产权这种东西,但自家祖宗写的书,被‘敌方势力’大肆传播,上门去讨个说法还是没问题。

  正在气头上的荀攸,带着府上的家丁、护院,就直奔墨家大本营而去。

  当荀攸来到将作监时,发现此地已经被围得水泄不通,其他各家也纷纷前来讨说法。

  “令君来了!”

  不知是谁吆喝一句,人群立即分来,方便荀攸走到前边,显然众人是想让荀攸这位大拿主持公道。

  等到荀攸来到最前边时,见状也是一愣,旋即大怒道:“怎么?一群臭匠人还敢对我等动武?”

  原来,一下子涌来太多人要说法,将作监见势不妙,立即下令武装起来。

  只见将作监门前队列森严,匠人们身披重甲,手持连弩。

  将作监作为军队的后勤部门,武器装备样样不缺。

  拳头大就是硬道理!

  此刻匠人们心里半点不怂,甲胄在身,连弩在手,颇有一种天下无敌的感觉。

  其实并不奇怪,这些给力的装备哪怕给一个普通人,也会生出极大的安全感。

  故而面对来势汹汹的世家之人,匠人们难得可以挺直腰杆说话。

  并且原本气势汹汹的世家之人,看到这一幕后,心里同样也会发虚。

  不过荀攸显然不怕,他是大魏的尚书令。

  别说死在这里,今天在这儿破层皮,那就是举朝震动的大事,墨家这群人全部吃不了兜着走。

  无他,政斗有政斗的潜规则。

  儒家、墨家撕逼可以,但绝对不能动用暴力手段,那样皇权必然会下场干涉。

  “令君说笑了,我等不过自保而已。”毌丘兴躲在人后,大声道:“只要诸位不冲动,我们这边非常冷静。”

  “毌丘兴!”荀攸怒斥道:“匹夫出来说话,谁让你胡乱刊印书籍散播?这事儿你必须给我们一个交代!”

  “对!给我们一个交代!!!”

  将作监门前立即聒噪起来,纷纷嚷嚷着要讨一个说法。

  “子曰:有教无类!”毌丘兴大声道:“是孔圣人让我这么做的!”

  “圣人的学问理当传播天下,而不是被尔等束之高阁。”

  “圣人的道理属于天下人,哪怕你们其中某些是圣人之后,但也不独属于一家一姓。”

  “昔年圣人活着的时候,周游列国,广收门人、子弟,传播毕生所学,没有任何门户之见,现如今却只能你们自家子弟可以学,这是什么道理?”

  “难道尔等不肖子孙,不希望自家祖宗的学问广传天下吗?.. !”

  一番话,把这些人说得哑口无言。

  确实,孔子、孟子、荀子活着的时候,周游列国讲课,根本没有任何门户之见,只要你愿意跟着学习,就能追随左右。

  由此可见,圣人们并未有藏私的意思。

  可圣人的后代们不这么认为,他们要凭借出身优势,从知识层面上进行垄断。

  我注六经,六经注我。

  啥是六经?乃公就是六经。

  知识以及知识的解释权,被这些世家联合起来,牢牢掌控。

  倘若世家坚持观点,要求墨家不许传播,那就是与祖宗观念相悖的不肖子孙,不想发扬光大祖宗的学问的孽障。

  儒家不是喜欢讲道德吗?毌丘兴就站在道德的制高点进行批判。

  见儒家众人不开口,毌丘兴来劲儿了,继续大声道:

  “我墨家现在不讲‘兼爱’,如今主张‘兼学’!”

  “知识面前,人人平等!人人都有学习的资格,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机会,愿天下人人都有书看!”

  “明着跟你们说,书籍我会继续刊印,分发天下!”

  “钜子威武!钜子威武!”墨家众人听得热血沸腾,举起手中武器高呼。

  一时间,墨家气势大增,武力、道德都被他们占据。

  反观儒家那边,打也打不过,骂也没办法骂。

  光是一个‘有教无类’,他们就完全无法反驳,开口反击就是欺师灭祖。

  “好好好!”荀攸怒极反笑,“咱们走着瞧!”

  说罢,荀攸转身离开将作监。

  周围世家众人见状,纷纷跟在荀攸身后一起离开。

  当初世家首脑乃是荀彧,因为曹操称王的原因,荀彧最终退出官场。

  不过荀家还是荀家,荀攸又接手了尚书令的位置。

  自然而然,世家龙头老大的位置,从荀彧过渡到荀攸身上。

  一众人离开后,随荀攸一起返回府上,凑在一起开始商量对策。

  虽然吵架没吵过,打架也不是对手,但谁都没有放手认输的意思。

  不可能任由墨家这么继续下去,知识垄断的优势一旦失去...所有人都清楚这意味着什么。

  世家,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综合体。

  地主、财阀、学阀、官员,多重特性糅合在一起,才形成世家这种特殊阶层,甚至可以超然于皇权之外。

  兼并土地、积蓄财富、垄断知识、把持朝堂,这四样结合在一起,世家能不牛逼么。

  当然,在曹操、曹冲爷们的不懈努力下,如今的世家已经没有如此畸形的权力。

  土地全都被陌生,财富被大量充公,朝堂的话语权也大大缩减。

  如今就连垄断知识之事,也遭受墨家威胁,地位眼看着要再次被动摇。

  为数不多的特权都要被剥夺,世家岂肯坐以待毙?

  “令君,您给大家伙拿个主意吧,怎么不能眼睁睁看着墨家瞎搞啊!”

  潜移默化,哪怕儒家骂得再狠,其实无形间已经承认墨家的存在,不再将其视为单纯的匠人。

  尤其刚刚,毌丘兴提出的‘兼学’主张,更是让儒家众人感受到威胁,这本来是他们儒家的东西,偏偏又被墨家偷走。

  “买!”荀攸沉声道。

  “买?令君的意思是把墨家刊印的书籍,统统买走?”

  “没错。”荀攸点头道:“庶民目光短浅,不知读书的长远好处,只能看到眼前的短暂利益。”

  “尤其这些书是免费发放,愚民更不会如何珍惜,咱们开价一本十文钱,想必这些百姓就会纷纷售卖。”

  众人先是面面相觑,但感觉这个办法也不错。

  “书籍的成本料想不止十文钱,咱们虽然会耗费一些钱财,但显然墨家赔的钱更多,就看谁先撑不住。”有人出言分析道。

  众人纷纷点头,那么精美的书籍,一本造价肯定不止十文钱。

  花费十文买到手中也不算赔,而且墨家是免费发放,显然赔的会更多。

  “呵呵。”荀攸突然发笑,“用不着咱们掏腰包。”

  众人闻言纷纷看来,荀攸继续道:“我听闻商家也想入太学,不过被太子殿下直接乱棍打出。”

  “商家入不了太学,那就只能给咱们当走狗。”荀攸笑呵呵道:“让他们替咱们买单。”

  “妙哉!还是令君有办法!”众人顿时大喜过望。

  有人替他们回购书籍,无疑最好不过。

  诸子百家重新出现,商家自然也是蠢蠢欲动,想要发出他们的声音。

  前往太学表达诉求,不过被曹冲下令叉出去。

  不是曹冲不重视商业,而是这个时代商贾,都是投机倒把的选手。

  地,是农民种的,粮食是农民出产。

  各种货物、手工品都是匠人生产。

  这些跟商贾没任何关系,商贾唯一做的事情就是低买高卖,没有任何价值,完全是在吸工农的血。

  曹冲不反对商业行为,农民可以进城售卖多余的粮食,匠人可以售卖各种手工品。

  小商小贩沿街叫卖,开个饭馆、茶馆、酒馆,买卖一些小吃,朝廷同样允许,甚至还会鼓励。

  曹冲禁的是大商贾,他们拥有庞大的本金,收货时会凭借雄厚的资金扫货,将某地区的某种商品垄断,达到囤积居奇的目的,然后再高价卖出。

  简而言之,眼下的大商贾并不会促进商业繁荣,反而是市场经济的最大破坏者。

  这些人本就不是什么好货,倘若再让他们联合起来,搞出来一个商家,那无疑是一个变相的‘商会’。

  这些人一商量,再来个‘不降价联盟’,先垄断市面上的大部分商品,统一提高各种商品的价格,到时候百姓就要遭罪喽。

  自然,曹冲不会让这些人堂而皇之成立商家。

  但大商人也会有诉求,他们拥有大量财富,但在地位上还比不上工农,长期处于被打压状态,就需要寻找一个靠山。

  士农工商,最有钱但最没地位的商人,自然就会找上地位最高的士人。

上一篇:风流皇太子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