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大魏世子,开局定亲孙尚香 第44章

作者:老骥卧槽

  “无碍。”蔡琰淡然一笑,“若父亲在天之灵知晓,想必也不会介意。”

  一方面是为自身,但重要的一方面,蔡琰是为了曹冲。

  “我大概猜到他们要做什么了。”蔡琰开口道:“我一介残花败柳,孑然一身,唯一有价值的地方,就是蔡邕之女的身份。”

  “若不出意外,他们定然是图谋先父的门人子弟。”

  “我已经答应仓舒,490等他回来把这些人介绍给他。”蔡琰继续道:“一旦我嫁人,日后就要对夫婿唯命是从,想来这些人迟早会落入他人之手。”

  “我是仓舒的先生,岂能言而无信?”

  “昭姬,苦了你了。”环夫人心里五味杂陈。

  “能作仓舒的先生,乃是我这个先生的福气。”提起曹冲,蔡琰脸上露出淡淡的笑意,“学生胸有大志,先生自然不能拖后腿,要帮学生去实现他的志向才是。”

  “那能等仓舒回来解决问题。”孙尚香担忧道:“仓舒能违逆公父的意思吗?”

  “我相信自己的学生。”蔡琰倒是颇有信心,“不过家中发生的事情,还是要尽快去信告知仓舒,让他有个心理准备,路上提前想好应对策略。”

  “派谁去送信?一定要找信得过之人才行。”

  三个女人一时都有些无措,她们一介女流,上哪找信得过之人呢?

  曹冲的两个亲弟弟年幼,根本指望不上,她们也无法派遣士卒去送信。

  “夫人,奴婢倒是有合适人选。”

  正当三女沉默时,一旁的侍女突然开口,正是服侍曹冲的贴身侍女。

  “你?”环夫人惊诧道:“你哪来的人选?”

  曹冲的贴身侍女,自然是环夫人安排的。

  曹冲在家就服侍曹冲,曹冲不在家就来环夫人这边。

  “府上的信使。”

  “不行。”蔡琰摇头道:“信件内容有些敏感,必须找信得过之人。”

  “公子救过此人性命。”侍女解释道:“早年间他曾丢失一封信件,担心被司空处罚,便找到公子这边,公子帮他背了黑锅。”

  弄丢曹操的一封信件,脑袋搬家是必然之事。

  曹冲当时年幼,主动承认背黑锅,说是自己撕了玩儿,曹操无奈又写了一封,救下府上信使的性命。

  “若如此,那可以信得过。”

  “还得有马匹才行,跑过去太慢,或许会耽误事儿。”孙尚香开口道。

  “小夫人放心,此事也简单。”侍女开口道:“前不久,公子刚救了府上马倌性命。”

  三女闻言目瞪口呆,环夫人忍不住问道:“冲儿到底救过多少人?”

  “多了。”侍女笑道:“府上下人但凡犯错,都会求到公子这边,这些年下来没一百个也有八十个。”

  “仓舒仁爱善良,平日里积德行善,关键是自有人出手相助。”蔡琰不由感慨。

  “既如此,昭姬你快写信,让信使速速给仓舒送去。”环夫人出言说道。

  “好。”

  将事情的前因后果,已经猜测卞夫人母子的目的,全都详细写在信件上。

  随后喊来府上信使,将送信任务交给此人。

  信使也是拍着胸脯发誓,肝脑涂地也必然要将信件给曹冲送去,去马倌那边领到坐骑就离开。

  “现在,就等仓舒回来解决问题。”.

第70章 司马懿奸计频出,郭奉孝暗中出手

  司马府。

  “仲达,眼下.......”

  曹丕找到司马懿后,立即将当下情况一一告知。

  “婚事拖到年后,而曹冲年前肯定回来,我担心会出现什么变故,你有没有什么办法,让此事彻底敲定。”

  对于蔡邕的门生弟子,曹丕可谓觊觎已久,只想着让董祀快些拿下蔡琰,曹丕好“落袋为安”。

  只要蔡琰一日没嫁过去,曹丕心里悬着的大石就无法落地。

  “有。”司马懿不假思索道:“司空虽然说是私下订婚,但消息不经意走漏...”

  “仲达的意思是宣之于众?”曹丕反问道。

  “没错。”司马懿沉思道:“可以让董祀事后偷偷放出风声,让私下的订婚变成尽人皆知之事。”

  “如此会不会触怒父亲?”曹丕有些迟疑,他对于曹操还是非常畏惧。

  “不会。”司马懿摇头道:“本质上,司空也希望促成此事,传出去就传出去了,对于司空而言没有任何区别。”

  “只要喜事避开蔡邕的忌日即可,先放出消息没影响,毕竟众人也不知道腊月是蔡邕的忌日。”

  私下放出消息,将订婚之事公之于众,从而造成既定事实。

  “妙啊。”曹丕拍手叫好,“还是仲达你有办法。”

  话音落下,下人前来通报。

  “启禀公子,董祀前来求见。”

  “带他过来。”

  片刻后,董祀匆匆赶来。

  “拜见公子。”

  “免礼。”曹丕摆手道:“婚事已经订下来,年后你就能迎娶大儒之女。”

  “不过为了避免出现什么变故,你需要在订婚之后,“不经意”把消息透露出去,知道的人越多,这门婚事就越稳当,懂吗?”曹丕仔细叮嘱一番。

  “公子放心,属下明白。”

  董祀也是满口答应,毕竟董祀也确实想娶蔡琰,想通过这门亲事来达到阶级跨越。

  曹丕起身拍拍董祀的肩膀,笑道:“那我就提前恭喜了,能娶到大儒蔡邕的女儿。”

  “父亲对这位师妹极为照顾,你成亲之后,我去替你美言几句,捞个一官半职不难。”

  “谢公子提携。”董祀连忙道谢,紧接着道:“属下也会将妇翁的门生弟子介绍给公子认识。”

  董祀也非常识趣,知道曹丕想要的是什么。

  “哈哈哈~”曹丕闻言大笑,心里别提多得意,多舒坦。

  这次曹丕打定主意,一定要在此事上,让曹冲大大吃瘪,让曹冲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

  幽州。

  曹冲一行人在道路上行军,刚刚穿过辽西走廊,从辽东返回辽西。

  那边曹操都到490家了,曹冲这才走出没多远。

  主要还是担心周不疑的伤势,曹冲一直拖到周不疑结痂脱落,伤势彻底痊愈,这才动身上路。

  “公子如何得知,公孙康一定会借粮给咱们呢?”张辽颇为好奇。

  拖了这么久,曹操留下的粮草已经吃完,返程的粮草是曹冲写信找公孙康要的。

  “阿翁屠柳城震慑辽东,眼下公孙康根本不敢触怒咱们。”曹冲侃侃而谈,“反正咱们人不多,公孙康拿出一些粮草,权当破财消灾。”

  “公子之智,令人惊叹。”张辽赞叹不已。

  “小聪明耳。”

  “公子若是小聪明,那我等岂不是蠢夫?”

  曹冲笑道:“也罢,那就大智慧吧,看来太谦虚也得罪人。”

  “哈哈哈~”张辽闻言大笑,“公子真是风趣。”

  “累了,咱们歇会儿吧。”曹冲建议道。

  “好说。”张辽自然不会反对。

  现在既不缺粮食,也不着急行军赶路,只要在年前回到邺城即可,走慢些大家都轻松。

  “跟着冲公子真舒服,不愁吃喝,不用急行。”

  “嘿,就跟游山玩水似的。”

  “若无冲公子的缝合术,我这伤口多半得死翘翘。”

  士卒们三五成群围坐在一起,闲聊胡侃,但话题总是离不开曹冲。

  “文远将军、不疑,你们坐着,我去找将士们聊聊,问问他们的伤情。”曹冲说着朝士卒那边走去。

  白狼山战斗虽然赢了,但无法避免伤亡,有些人的伤势比周不疑还严重,断腿、断胳膊也不罕见。

  白狼山无疑是大胜,对于集体而言,代价、损失完全可以接受。

  但放到个人身上,胜利的代价或许死亡、或许是残废。

  这也是行军慢的原因,许多伤兵并未痊愈,行动非常不便。

  “老李,你伤势如何?没化脓吧?”

  “没!”老李举起半截胳膊,道:“御医昨天看过,谢公子关心。”

  “那就好。”曹冲笑着离开。

  就这样,曹冲一路走,一路询问士卒伤势,笑着给每个人打招呼。

  只要他们给曹冲搭话,曹冲就能叫出他们的名字,这让下边的士卒格外激动。

  能被冲公子记住名字,说明冲公子在乎他们。

  “公子爱兵如子,深受爱戴啊。”张辽看到这一幕颇为感慨。

  他从来没见过这种人,一个能记住所有士卒名字的主帅。

  从军多年的张辽,自然明白这意味着什么。

  别看曹冲只是记住他们的名字,好像显得很微不足道。

  但张辽清楚,眼下这支伤兵营,关键时刻能为曹冲豁出性命。

  记住士卒的名字,虽然不是什么大事,但却能体现出曹冲对底层士卒的尊重、感情。

  举个例子,一个保安或者保洁,电梯里偶遇公司董事长时,能被董事长喊出名字,保安、保洁心里会是什么感受?恐怕激动得要死。

  而曹冲与底层士卒的身份差距,比这个还要更大,曹冲能记住他们,士卒只会更加感激。

  “公子之智确实令人惊叹。”周不疑附和道:“神童与神童的差距,往往比普通人与神童的差距更大。”

  “怎么说?”张辽不由好奇。

  “不瞒将军。”周不疑苦笑道:“看到公子能喊出士卒姓名,我也不自量力去尝试过,但却总是记错、喊错,士卒对我没个好脸色。”

  “不但要记住姓名,还得记住相貌,然后将姓名与相貌对应好,一旦喊错就会适得其反,惹得士卒不喜。”

  毕竟,不管是谁被喊错名字,都不可能高兴。

  “确实,将领能记住所有亲兵的名字就不错了,再多就无能为力,非常人所能及也。”张辽点头赞同。

  说话间,远方传来清脆的马蹄声。

  二人循声看去,发现是单人独骑而来,便没放在心上。

  不用吩咐,立即有士卒上前盘问。

  不多时,此人被带到张辽面前。

  “将军,此言言称是司空府上信使,前来为冲公子送信。”

  “去通知冲公子前来确认。”张辽吩咐道。

  “喏。”

  片刻后,曹冲来到这边,看到信使后开口道:“王虎,你怎么来了?”

上一篇:风流皇太子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