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大魏世子,开局定亲孙尚香 第68章

作者:老骥卧槽

  “我只是不想练而已,要不然哪还有吕布、关羽什么事儿。”曹冲臭屁道。

  “你就吹吧。”马云禄显然不信。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天下之通义也!”曹冲侃侃而谈道:“我,劳心者,玩的是脑子;你,劳力者,使力气的。”

  “我这种用脑子的,专门治你们这群下力气的。”

  “切~”马云禄手持长刀,笑着指向曹冲,“就你还治我?我看是被我治吧?”

  “你回头看看。”

  “我才不上当呢。”马云禄以为曹冲在骗他。

  “少夫人,还请莫要如此,免得在下误会。”

  马云禄被吓了一跳,连忙回头看去,发现许仪、典满就站在她身后。

  “这下相信没?”曹冲得意道:“你再能打,我有陷阵营护卫。”

  马云禄悻悻然,没有再开口反驳。

  “无碍。”曹冲摆手道:“我们闹着玩儿呢,二位将军不必担心。”

  二人抱拳一礼退下。

  “对了,这套刀法挺厉害,从何处学来?”

  “此张辽将军之刀法也。”曹冲笑道:“我有过目不忘之能,阿翁麾下众多武将的本领我都会,日后你可以尽情学习。”

  “总算没白嫁你。”马云禄欣喜道。

  这时,有士卒匆匆而来。

  “冲公子,丞相有令,正殿议事。”

  “知道了。”曹冲答应一声,看向马云禄吩咐道:“你自己练,我得前去议事,累了就回院子休息,或者去陪陪阿母。”

  “嗯。”马云禄点头答应。

  正殿。

  曹冲赶来时人已经来得差不多,入席坐下,典满、许仪如铁塔般立于身后,寸步不离。

  在场之人,除了曹操之外,也就曹冲有这个牌面。

  “人到齐了,开始吧。”曹操当即吩咐。

  荀彧当仁不让起身,拱手道:

  “主公,玄武池已经开凿完毕,开春漳河解冻后,引水穿玄武池而过,如今已经蓄满,可以展开水军操练。”

  “于禁。”

  “末将在。”

  “此事交由你负责,你来操练水军。”曹操吩咐道。

  “喏。”

  领兵的权力外姓武将别想,但带兵、练兵的权力,曹操还是会适当给予。

  下边的曹冲听过之后一愣,关于玄武池之事,这还是第一次听闻。

  其实也不奇怪,毕竟曹操是爹,曹冲是儿子,曹操没必要什么都跟曹冲汇报。

  “阿翁。”曹冲立即举手道:“玄武池练不出真正的水军。”

  “哦?为何?”

  自家麟儿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海水都能弄成淡水,曹操自然不会忽视曹冲的意见。

  “在浴池里游泳,与在河中游泳,能是一回事儿么?”曹冲继续道:“玄武池人工开凿,池内深度相同,没有流速,水文一年四季不变,相当于一潭死水。”

  “从玄武池出来的水军,到了真正的大江大河上,河水荡漾且流速快,士卒肯定无法适应,从而出现晕船症状。”

  “言之有理!”曹操立即重视起来,“麟儿可有办法?”

  “海上。”曹冲当即道:“河北临渤海,士卒若能适应海浪,自然可以轻松驾驭江河。”

  在曹冲看来,水军太过落后,完全可以直接跳过,然后去搞海军。

  “公子的想法很好,可惜行不通。”席间一人突然开口。

  “季珪?”曹操疑惑道:“我觉得冲儿说的有道理,为何不行?”

  “原来是崔公。”曹冲抱拳行礼,“还请指点,愿闻其详。”

  开口之人是河北名士崔琰,表字季珪,出身清河崔氏,一等门阀世家。

  “清河郡临海,对此我略有了解。”崔琰开口道:“冲公子的想法是好的,之所以行不通,关键点在于船只。”

  “海上风浪远比江河恐怖,一个浪花就能拍碎小型船只,故而要大船才能航海。”

  “而北方...建造不出大船。”

  曹冲闻言一呆,万万没想到问题在船上,或者说硬件方面无法满足。

  其实很正常,事物的发展都依赖环境。

  南船北马,因地制宜。

  北方最大的河流无疑就是黄河,但黄河并不通航。

  由于河底淤积泥沙,深度不够,大船进去就是搁浅的结果。

  因为北方压根用不上大船,所以就没相关建造经验。

  在如此环境下,北方关于大船的科技树,没有任何发展。

  北方造船技能之贫瘠,如同南方马术之匮乏。

  乌篷船、竹筏、皮筏,就能满足北方百姓民用,中型船只则可满足官用、军用。

  在大运河出现前,北方的主流运输还是陆路。

  既然用不到,自然就不会有发展。

  就如同当下长江以南的人,一百个人里边,也难挑出一个会骑马的人。

  南征在即,想要在短时间内,掌握制造大船的工艺,显然不可能。

  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去南边抢,但这种人才在南边,绝对也是控制在各个诸侯手中。

  更何况这还仅仅是大船,要在海里航行,大船不见得好使,需要更高级的海船,北方更加做不到。

  “还有一点。”崔琰继续道:“北方没有优秀的水手,能够航海的水手更没有。”

  曹冲闻言心中一沉,这点更加要命。

  南方十个有八个不会骑马,北方十个有八个晕船。

  在这种情况下,就算能够建造出大船,如何航行又是个大难题。

  “崔公真知灼见,一针见血,是我异想天开了。”曹冲拱手道。

  崔琰抚须而笑,“早听闻公子聪慧,敢想常人不能想,如今殊为不易。”

  “公子的办法是好的,奈何设施方面短板,这并不能怪在公子身上。”

  “这水军还真不好弄啊。”曹操也是唏嘘不已,“若照崔公所言,还是由浅入深,由易入难为好。”

  “先从玄武池开始适应,然后再进入河中适应。”曹操开口道:“不求短期就练出一支成熟水军,但至少要保证将士不晕船。”

  “末将领命!”于禁抱拳答应。

  说来说去,最终还得用玄武池来练习水军。

  从简单到困难,让士卒有一个适应过程。

  上来直接航海,地狱难度,恐怕士卒也扛不住。

  水军之事商议完毕,几人纷纷坐下,议事继续进行0 .....

  这次起身的乃是郭嘉,开口道:“主公,南边传来消息,江东已经打下江夏,斩杀黄祖,有觊觎荆州之心。”

  “孙权小儿,年纪不大,野心不小。”曹操冷哼道:“荆州这块地方我相中了,岂能容孙权分一杯羹?”

  早在去年,北征乌桓之前,曹操便已经惦记上荆州。

  就连孙尚香与曹冲的婚事,都有这方面的考虑。

  没想到,曹操先去解决北边的乌桓,没等对荆州动手呢,孙权就要先下手为强。

  “主公。”荀攸当即开口,“江东显然是想提前占据荆州,达到全据长江天堑的目的。”

  “江东水军不容小觑。”程昱紧跟着开口,“江东显然是想利用长江,配合水军,打造出一道防线。”

  “孙权试图割据南国,抵挡主公南下的步伐。”贾诩最后总结。

  谋士天团三言两语间,就把孙权的意图分析得七七八八。

  “主公,江夏乃荆州门户。”郭嘉开口道:“若不加以干涉,江东就有可能长驱直入。”

  “孙权、周瑜皆年轻俊彦,刘表断然不是对手。”

  “文若。”曹操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看向荀彧问道:“当下粮草...”

  “不够。”荀彧不假思索道:“北征乌桓耗费颇多,去年秋收粮草不足以支撑大军南征,至少等今年秋收之后才行。”

  简而言之,一年收成不足以供应大军,至少得两年粮草,才足以曹操发动南征。

  此前北征乌桓路上耗费太多,算是把曹操的底蕴消耗干净。

  而在北征乌桓前一年,曹操刚刚攻打并州。

  前前一年,则是刚打下河北...

  往前倒持三年,战事压根没停过,曹操一直在打仗。

  自然而然,余粮肯定不足。

  一时间,大殿之上陷入沉默。

  不能眼睁睁看着荆州落入江东之手,真若如此,江东壮大、全据长江,曹操想要南下就会被长江防线阻挡。

  曹冲倒是丝毫不慌,开口道:

  “阿翁,其实不必太过担心。”

  “麟儿可有妙计?”曹操眼见一亮。

  “妙计谈不上,但咱们可以换个角度考虑。”

  “什么角度?”

  “设想,眼下江东是咱们的盟友。”曹冲话说一半,没有再继续开口。

  在座的都是聪明人,绝对有人能明白意思。

  “公子英明!”

  “公子大智慧!”

  “佩服佩服!”

  “妙哉!”

  五谋除荀彧外,其余四人几乎同时开口。

  “哈哈哈~”曹操见状大喜,“麟儿稍作点拨,你们几个就开窍了?”

  “嘿!”郭嘉玩笑道:“主公,冲公子智慧过人,众所周知,您稍稍收敛一下,正议事呢。”

  “哈哈哈~”众人哄堂大笑。

  “说吧。”曹操抬手示意。

  郭嘉先开口道:“按照冲公子的意思,把江东视作咱们的盟友,那么江东进攻荆州,其实可以看作帮咱们削弱荆州。”

  “不仅如此。”荀攸跟着开4.4口,“江东攻破江夏,斩杀黄祖并屠城,可以看作帮咱们吸引火力。”

  “荆州方面肯定抽调并力,前去江夏抵御江东的进攻。”程昱沉声道:“如此,荆州其他地方定然空虚。”

  “既然空虚,就能乘虚而入。”贾诩抚须道:“有江东牵扯荆州精力,我军从宛城南下进攻,可以轻松打开突破口。”

上一篇:风流皇太子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