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大魏世子,开局定亲孙尚香 第85章

作者:老骥卧槽

  江夏。

  孙权、周瑜、鲁肃等人凑在一起,正在商议对策。

  “曹操出兵了...十五万呐!”孙权咽了口唾沫。

  孙权在后世有孙十万的“美名”,每次打仗总能掏出十万大军。

  但那是天下三分的时间段,东吴发展多年积攒的兵力。

  就眼下而言,孙权肯定掏不出十万大军来。

  在当下这个时间段,能掏出来十五万大军绝对是大爹。

  要知道,十万还不是曹操的全部兵力,北方边境有守军,邺城有留守部队,西边同样也有预警队伍。

  更别说此前曹丕带兵,一战就折了两万兵力。

  林林总总加起来,曹操的兵力已经远超当初的袁绍。

  “可惜。”周瑜无奈道:“时间太短,别说拿下荆州,咱们连江夏都没能全部拿下。”

  长江咽喉在江夏,江夏咽喉在夏口。

  由于刘琦率兵前来救援,最要害的夏口没能占据。

  “眼下曹操来袭,南征荆州,倘若咱们再攻打,无异于虎口夺食呐。”孙权忧心忡忡道:“我们该何去何从?”

  别说跟曹操作对,听闻曹操来袭,孙权都不敢继续攻打夏口,生怕被曹操误会江东要抢地盘。

  “主公,属下建议按兵不动。”鲁肃开口道:“占据荆州已经不可能,咱们肯定抢不过曹操,但是占据江夏还有可能。”

  “子敬何意?”孙权追问。

  “主公试想,曹操大军压境,荆州还敢把重兵放在江夏吗?”

  孙权眼睛一亮,道:“子敬是说荆州军会撤!”

  “必然。”鲁肃分析道:“江夏再重要,也没有襄阳重要。”

  “只要曹操兵锋抵达荆州,江夏的兵力必定撤回襄阳,届时不费一兵一卒,咱们就能轻松接收江夏。”

  “虽然没能全据长江,但江夏乃长江咽喉,落入咱们手中,总归没有那么被动。”

  孙权闻言连连点头,“子敬言之有理啊,兄长什么看法?”

  周瑜想了下,说道:“子敬之计确实稳妥,咱们观望一下确实更好。”

  “毕竟,曹操也不见得就能打下荆州。”

  “哦?”孙权震惊道:“兄长的意思是曹操会败?”

  “胜败乃兵家常事,没人能永远不败。”周瑜沉声道:“这是曹操第一次踏足南方,而水战完全不同于陆战,曹操在此折戟也说不定。”

  “倘若曹操最终没能打下荆州,等他撤军之后,就是咱们进攻的时机。”

  “届时,夏口已经落入我们手中,荆州门户大开,我军便可直捣黄龙。”

  听周瑜、鲁肃一顿分析,孙权顿觉豁然开朗,发现曹操南征,对于江东也不完全是一件坏事儿。

  “好,那咱们就在江夏坐山观虎斗。”

  不管是孙权还是周瑜、鲁肃,完全没有跟荆州联盟的意思,完全没有这个可能。

  其一,江东怕得罪曹操。

  其二,荆州、江东有死仇,根本没有信任基础,谈何联盟?

  就算联盟,也是相互猜忌,还不如不联盟,故而根本没人提起这一茬。

  ......

  兖州。

  曹军主力刚刚渡过黄河,今日就要驻扎在此,而骑兵早已跑没影。

  军帐中,曹丕正在与身边人议事。

  没错,刚刚惨败一次的曹丕,再度选择随军出征。

  没办法,曹冲一直给压力,曹丕自然绷不住,也想来战场证明一下。

  走一趟没功劳起码也有苦劳,总比待在邺城坐以待毙强。

  “曹冲为大军先锋,带的还是精锐骑兵,会不会抢先立下大功?”曹丕忧心忡忡。

  君不见,当初曹冲就去一趟辽东,回来就直接变邺侯。

  曹丕是真的害怕,万一曹冲再立下大功,等曹冲再度凯旋,会不会直接成为嗣子。

  “公子切莫担心。”司马懿劝道(afee):“虎豹骑虽然精锐,但骑兵不擅长攻城,倘若下马作战,不过五千人而已。”

  “这么点兵力,想要攻破襄阳难如登天,最多立下一些小功劳。”司马懿紧接着说道:“南征真正的重头戏,全在水战之上,公子大可放心。”

  “这次出征的重头戏,全在于禁将军身上。”

  话音落下,众人不由看向一人,于禁赫然在列。

  在曹丕对于禁抛出橄榄枝后,于禁果断加入这个行列。

  其实于禁也是个降将,眼看着张辽、徐晃都有靠山,心里也泛起念头。

  刚好,曹丕适时抛出橄榄枝,于禁欣然接受。

  在曹丕和曹冲之间,其实于禁还蛮看好曹丕,认为曹丕胜在年长,拥有长子的名分。

  虽然曹操明显偏爱曹冲,可支持曹丕的大臣多。

  上次铜雀台站队时,曹丕几乎得到所有大臣支持。

  眼见众人投来视线,于禁当即表态。

  “仲达说得不错,公子大可放心,这次水战才是重头戏,虎豹骑不过是给我们探路罢了。”

  由于水军是于禁操练出来,故而此番南征,一旦涉及水战,于禁定然有很大话语权。

  “有将军这句话,我就彻底放心了!”曹丕踌躇满志,心道这次南征,定要压过曹冲一头。

  ......

  谯县。

  五千虎豹骑呼啸而至,当地县令、太守早已在此恭候。

  “回家咯。”曹纯心情不错,“不过仓舒肯定没这种心情。”

  “确实。”曹冲如实道:“毕竟不在这里长大。”

  谯县,乃是曹、夏侯两族的老家。

  包括丁夫人出身的丁家,这三家在谯县是地头蛇的存在。

  曹操以及宗室武将们,小时候都在这里长大,对谯县的感情自然不同。

  不过二代子弟们就没啥感觉,反而都是在其他地方长大成人。

  “恭敬将军、公子大驾。”县令、太守立即上前行礼。

  “准备犒军,大军在此歇息一晚。”曹纯坐在马背上,随意吩咐道。

  “喏。”

  “进城,严禁扰民,违者军法从事!”曹纯一甩马鞭,径直入内。

  别的地方可以不在乎民心,但谯县作为起家地盘,自然要慎重对待。

  曹操一有空闲就会来谯县,给百姓们发耕牛、发钱,兴建医馆、学堂。

  进城之后,曹冲开口道:“叔父,我要去看望长辈。”

  “嗯。”曹纯自然知道长辈是谁,点头答应下来。

  曹冲没再废话,带着典满、许仪以及亲兵,先在城中购买礼品。

  小特务孙尚香早已将丁夫人的喜好,全都告知曹冲,不用担心买错东西。

  不多时,曹冲来到一座府邸前。

  虽然住在谯县,但丁夫人没住在娘家,而是独自寡居在外。

  “笃笃笃...”曹冲叩响府门。

  “咯吱~”大门应声而开,一个侍女探头出来。

  由于不认识曹冲,便问道:“贵客何人?所为何事?”

  “曹冲,前来拜访长辈。”

  许仪跨步向前,递上曹冲的名帖。

  对于这次登门,曹冲非常重视,礼仪上也非常正式。

  “公子稍候。”侍女接过名帖回到府内。

  盏茶工夫,侍女去而复返,“公子请进,夫人在正堂等你。”

  “嗯。”曹冲抬步进入府内,对身后交代道:“二位大兄就别进来,长辈不便见外客。”

  “喏。”典满、许仪如同门神般,就守在府邸门前。

  进入院子后,曹冲四下打量,很简单的小府邸。

  可见主人清心寡欲,对于物质的需求程度很低,像是一种“出家隐居”的状态。

  曹冲提着礼品走入正堂,便看到一位半老徐娘坐在主位上,自然是丁夫人无疑。

  “晚辈曹冲见过大人。”曹冲规规矩矩行礼。

  大人,对父母叔伯等长辈的敬称。

  喊阿母肯定不合适,曹冲只能用‘大人’来称呼。

  “你就是仓舒?香儿没拜堂的夫婿?”丁夫人缓缓开口,又自顾自评价道:“模样还算周正,没随那负心汉。”

  曹冲闻言一阵尴尬,老爹还想让自己代为问候,恐怕丁夫人肯定不会领情。

  “回大人,晚辈便是香儿夫婿,此番出征顺路过来看望您。”

  “嗯。”丁夫人说道:“人来就好,不必带什么东西。”

  “这些都是香儿挑选,我们做晚辈的一点孝心,大人莫要嫌弃就好。”

  听到孙尚香,丁夫人古井不波的脸上,总算是露出些笑容,颔首道:“有心了。”

  到这儿,话题算是聊死了。

  丁夫人态度一般,曹冲也很难接话,都是中规中矩的客套话。

  这样显然不行,这次过来是拉关系的,如此表现就太过“一般。”

  “大人近些年过得可还好?”

  “你说呢?”丁夫人反问道:“你觉得我过得算好?”

  “晚辈觉得尚可。”

  丁夫人面色一沉,曹冲的回答让她感到不悦。

  一个守活寡的妇人,儿子因丈夫犯蠢而付出生命代价,如何能称得上好呢?说尚可都有骂人的嫌疑。

  “跟我先生的经历比起来,大人的日子说尚可也不为过。”

  丁夫人是守活寡,而蔡琰则在草原...

  丁夫人死了儿子,阴阳两隔;而蔡琰的儿子远在草原,虽然活着,但此生也没机会再见面。

  丁夫人至少还有亲族在,若非与蔡贞姬重逢,蔡琰便孑然一身,身边连个血脉亲人都没有。

  如此比较,曹冲的评价也不过分。

  “先生那么苦的日子都能熬过来,大人又何必一直怄气呢?”曹冲继续道:“等日后晚辈与香儿的孩子降生,您就能当大母了。”

  丁夫人闻言脸色一缓,不自觉开始畅想,未来孙尚香抱着孩子来看望她。

  看向曹冲的眼神和颜悦色几分,没一开始那么冷漠,开口道:“坐吧,别一直站着了。”

上一篇:风流皇太子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