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御猫 第400章

作者:一品御猫

  (太子妃张六姑娘:夫君昨夜真是劳累了,来人啊,去煮碗参汤,本宫一会给太子爷送过去补补!)

  再看看那两大堆奏章,看来这皇帝果然不是人干的事。

  历代帝王短命者多,不是没有原因的!

  “好吧,好吧,我帮你!”

  贾琮咬了咬牙,太子爷对他很好,又是个贤明之君,累死了他从哪里再去找个这么好的君主。

  他叹了一声,嘟囔道:“不过也不能白帮,四哥也得帮我个忙……”

  刘弘闻言咧嘴笑了笑:“你说,只要是我能办到的,一定帮!”

  ……

  作为大夏的财神爷,林如海这个户部尚书可能是除了值守内阁的大学士外,国朝唯二还在衙门加班的一品大员了。

  桌案上摆满了各地送来中枢的公文,林如海一边翻阅,还得一边进行记录汇总。

  户部最重要的是什么?就是那一个个令人眼花缭乱的数字。

  临近年节,像是太常寺、光禄寺以及礼部比平时更加繁忙,相对应的,这几个衙门时不时就送来一份要银子的文书,让户部也不得不跟着忙碌。

  “部堂,永丰侯来了。”

  书吏很有眼色的迎着贾琮进去,随后送上茶水点心后就规规矩矩的去了门外守着。

  林如海见女婿过来,毫不客气的扔给他一堆文书。

  “来的正好,把这些账目算一算……”

  嗯?啊~

  贾琮当场就傻了,合着今日不宜入皇城?

  可惜心中就是再不情愿、再苦再累,老丈人安排的活他还得干,而且要干的漂亮。

  他提起笔来,又一次开始将整个人埋入公文堆。

  “对了姑父,我给您找了一个好助手,等年后就会到户部来。”

  “哦?谁啊?竟然能得到你的一个好字之夸。”

  林如海也好奇起来,自己的小女婿他还是很了解的,非一般人绝不会被其赞一声好字,并推荐给自己。

  只听贾琮说道:“就是薛家的宝姐姐,我方才跟太子殿下说过了,后又请示了陛下,陛下说,让宝姐姐过完年来户部试试,就以主事之衔,辅佐姑父处理户部之事。”

  “薛家丫头?”

  林如海的第一反应就想说句荒唐,但紧接着却眉头一皱,琢磨起其中的玄机门道来。

  贾琮一边抄录计算文书中的账目,一边给林如海讲述了今日在街市上遇到贺崇、宝钗等人的经过。

  林如海才不会认为此事就只是这么简单,闺女与女婿认可薛家丫头之才,他林如海也认可。

  但将一介女子调入户部任职,可不只是自己人认可就可以的。

  朝中最近因为革新官制的事闹出了好大的风波,都过年封印了,还没有丝毫的平息之象。

  皇帝在此刻轻易答应了薛家丫头入职户部,那可真是太巧了!

  林如海心中琢磨着皇帝此举的深意,大致上能猜到圣意为何会如此。

  薛家丫头在财赋之事上的才华,那是得了好几位朝中重臣的赞赏的。

  当初朝廷调拨粮草财物北上大漠,就是薛家丫头领衔挂帅,与京城商会接了户部的任务,没有丝毫的差错将事情办得漂漂亮亮。

  就凭这一点,林如海这个户部尚书都得赞一声好。

  所以,皇帝这是打算拿薛家丫头来打脸朝中那些尸位素餐的官员?

  办事办不好,还反对革新官制?

  连个女子都比不过,还不如一根绳子吊死在歪脖子树上去!

  林如海已经能想到皇帝被逼急了会如何发飙了,他有些无奈的摇了摇头。

  算了,这样也好,有个精通财赋,精通账目的人来帮忙也好,朝中这样的人才真是奇缺!

  ……

  翁婿二人一直忙到了天色黯淡,这才同乘一车回了荣国府。

  到家时正值晚膳时,贾琮如同猛虎下山,扑到饭桌上就疯狂往嘴巴里刨饭。

  “这孩子,去了趟宫里,怎么饿成了这样?”

  长辈们的疑惑,让贾琮差点哇一声哭出声来。

  谁家宝宝大过年的得不到休息,一连加了两个班!

  “吸溜吸溜……今日不宜入宫,去了趟勤政殿,被太子拉着批了近两百份奏章。后来又去户部找姑父,又……额,这个不算……”

  “两百份?朝中的人都疯了吗?都封印了还不停!”

  林如海还真不知道女婿在勤政殿的事,这会听到后当即愣住了。

  贾琮猛点脑瓜子:“那还只是我批阅的部分,太子之前已经连续三日没有怎么休息,绝大部分是反对革新官制的折子。还有一部分,是反对我开府建衙的,甚至还有找理由弹劾我的。”

  “他们哪里是反对革新官制,他们是担心自己的饭碗!”

  林老爷与一旁同样皱眉的政老爷还没来得及说话,就见宝玉放下了筷子,颇为鄙夷的说道:“我听不少人说,陛下此次不仅仅是想革新官制,还要施行新的考成法。有很多人担心自己考核不过会被罢官,这才四处串联,联手攻讦革新之策!”

第四百八十三章 除夕日常,突发惊变

  以往的时候,宝玉给人的感觉是那种……就是那种……很特别的天真大男孩。

  不过这两年在走出荣国府后,又身处充当舆论中心的礼部新闻司,不但眼界愈发的开阔,那种批判性的思维已经远远超过了久在官场的政老爷,隐隐与那位笔架大人海刚峰形成了新老两代国朝“第一男喷”!

  就方才他说的那些事,若是以前,最多会说一句国贼禄蠹,闹不好连他老子、大伯、姑父甚至是他老子的老子,统统都会骂进去。

  但现在的宝二爷已经有了颇为成熟的政治思维,能透过事情的本质去思考,并得出不少正确的结论。

  仅从这一点来说,政老爷虽然感觉到儿子的性格“突变”有了些陌生感之外,更多的是感怀欣慰。

  当然,有的时候他觉得自己有些跟不上儿子的思维,至少在不少人疯狂攻讦皇帝革新官制这件事中,他没有儿子看得远。

  宝玉倒是没有察觉他老爹的神情变化,依旧在直抒胸臆的表达自己对这件事的看法。

  “国朝官员万千人,动不动开口仗义死节,可要是把刀把子架在脖子上,一个个却又当了鹌鹑。”

  “就拿琮哥儿说的那些,真的是操心朝廷大政吗?我不觉得,他们就是操心自己的官帽,担心改了官制,择了真正优秀之人,把他们给比下去……”

  “只要有什么事不合他们心意,就会有如山的折子送进宫去,满篇尽是圣人言。可圣人之言到底是什么意思,何时由他们说了算?”

  “今日拿圣人言、祖宗之法压别人,隔日落到自己头上的时候,圣人祖宗都得靠边站。”

  “依我看,太子殿下就不该理会那些折子,一把火烧了更干净些。”

  “等到正旦大朝会,我定要写份折子,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好好问问那些阻拦、攻讦革新官制之策的人,他们到底是为了江山社稷、天下万民,还是为了他们能继续躺着捞银子而如此痛心疾首。”

  “因自身利益而反对国朝新政,也配站在奉天殿上大放厥词!”

  一股脑的道出了心中所想,宝玉这才发现荣禧堂中所有人都惊讶的盯着自己。

  特别是他爹政老爷,眼中都有泪光泛出。

  “儿呀,你终于长大了!”

  祖宗保佑,我儿宝玉有谏臣之姿!

  孔圣保佑,我儿宝玉有君子之风!

  他贾政被人喊了二三十年的至诚君子,如今也算是后继有人了!

  政老爷的喜极而泣,让宝玉有些手足无措。

  还是一旁坐着的湘云暗中轻碰了一下他的后背,用眼神示意,宝玉这才心领神会的起身来到政老爷跟前,抿了抿嘴唇,跪下磕了个响头。

  “儿子之前荒唐度日,让父亲大人失望了。今后必将继承父亲大人之志向,养浩然正气,扬君子之风!”

  贾琮不可思议的瞪大了双眼,下巴都快掉到地上去了。

  这是他家的宝二爷?

  他这个时候只想去问问礼部右侍郎海刚峰,他到底是如何调教宝玉的?

  虽说宝玉自出府任职性子有了变化,但这变化也太大了些!

  他一个六品的承直郎,礼部新闻司评议,竟然想着在正旦大朝上开地图炮,炮轰所有反对革新官制的官员。

  不算在野的那些士绅,光是贾琮今日在勤政殿统计出来的名单,就已经涵盖了中枢各部寺、地方督抚州县的大量文武官员,人数直追百二三十。

  跟着“老喷子”海刚峰混了两年,现在这么猛了吗?

  贾琮与赦大老爷、林老爷交换了一下眼神,三人具是有些无奈。

  不过宝玉现在就是一根直溜的新竹,过刚的确易折,但三人的心中都还是欣慰更多些。

  力保宝玉去“喷人”,就算要折,也不能折在这种事上,那样会打击宝玉的进取心的。

  晚膳虽有波折,但荣禧堂的气氛还是极为不错。

  儿子有了出息,政老爷本身就是个不怎么懂得“人情世故”的耿直性子,用完膳后直接拉着宝玉去了书房,说是要父子联手,写出一份惊天动地的“喷人”奏章。

  林老爷也没有闲着,将女婿拉到了他那,翁婿二人熬到了大半夜。

  自家的谏臣要干仗了,他们总要做好后勤才是。

  ……

  腊月的最后一天,整个京城都在噼里啪啦的放着鞭炮。

  遵照太上皇老爷子的旨意,顺天府将为京城百姓呈现一场盛大的烟火秀。

  露布张贴于京城四门,满京城的百姓都在讨论着今晚的烟火表演,有不少少男少女正悄悄约定,今夜金吾不禁,正是倾诉情意的好时节。

  “外祖母今夜可去观赏烟火?杨娘娘派了人过来,说是遵照太后懿旨,邀请各家命妇入宫恭贺盛世,一同守岁哩。”

  听黛玉说完,老太太咦了一声:“这不合祖宗之法啊,除夕夜皇家家宴不办了?咱们外命妇也去宫中守岁?”

  黛玉捂嘴笑了起来,没想到外祖母竟也说起了祖宗之法。

  “这个我就不知道了,反正杨娘娘说圣人也同意了,宫里已经改了原定的计划,在准备宫宴了。”

  皇家的这位太后娘娘,本身就是个爱热闹的人。

  这些年日子过的舒坦,老人家的身体越发的好了,爱热闹的性子是更加明显。

  反正她的养子是皇帝,丈夫爱美人归爱美人,对她还是很尊敬的,整个天下,谁敢说她半个不是?

  祖宗之法?估计皇帝老爷这会正等着哪个傻子喊出祖宗之法四个字呢。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过年嘛,就图个喜庆吉利。

  距离宫中夜宴尚早,贾家的旧有流程不变。

  贴春联、放鞭炮,一大早就有西街大小族人前来府上给老太太磕头。

  老太太有钱啊,她是整个贾家最有钱的人,早就让工匠融了不少银锭,打了整整价值两千两的金银锞子。

  福寿禄三仙是金、银锞子上的常客,老太太总想着让小辈们健健康康的,跟着她这个老太太享福。

  大大小小的孙子一人十颗金闪闪的金疙瘩,价值对于如今的贾家来说不是很高,包括贾琮在内,一众脑瓜子都在荣禧堂磕的咚咚响。

  就连还只会说叠音的贾家大姐儿七七、林家的墨哥儿,都跟着一众亲长咚咚的给老太太磕头谢赏。

  贾家这几年的变化很大,但帮扶族亲的传统从未改变。

  哪怕如今的西街族人各有各的造化,但老太太还是遵照以往的规矩,只要来府中给她磕头的,每人一个小银锞子,价值不过二两,却也是她的一份心意不是。

  倪二带着他的老娘也来了,这个曾经混迹于坊市中的泼皮闲汉,如今已经继承了父祖的遗志向,入了荣国府之门,成了贾家的亲兵家将。

  老太太与一众西街的老妇人小媳妇在屋子中说笑扯着家常,倪二则是请了贾琮来到僻静之处,跟他汇报着这两日京城的情况。

  “三爷神机妙算,这两日四处串联的人中,不但有那些文官老爷,还有不少是咱们勋贵武将。特别是那些有世袭官爵的人家,这两日有不少人跟文官秘密来往。”

  “意料之中的事,革新官制,不仅仅是针对文官,最主要的,是打破将官的世袭制度,选拔出合格的将校。”

  贾琮早就想改革军中的世袭制度了,当下的大夏军中,不说别的,龙禁卫中就有许多承袭父祖之职,在军中混日子拿饷银俸禄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