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御猫 第447章

作者:一品御猫

  众臣虽然惊讶,不过黛玉所奏之事无论是督促地方官衙对女子入学的重视,还是以律法的形势强令百姓让适龄子女入公学读书,以及对成绩优异者奖励之事,都没有触及到他们的利益。

  大家伙都清楚林家这位公主在皇帝心里的地位,都没有去扫皇帝老爷的兴,几乎是没有任何反对之声,就快速通过了这个建议。

  不过接下来就有趣了,内阁首辅周炯突然开口,向皇帝提议增加内阁阁臣的建议。

  这就犹如有人往滚烫的油锅中倒了一瓢水,炸了!

  自大夏立国以来,先废宰相,后立内阁。

  内阁阁臣的人数少时只有两人,多时也不会超过五人。

  比如昭武年间,几乎是形成了定制,内阁的大学士始终是四个人。

  甚至是到了元祐朝,前几年都是四位大学士辅政。

  如今内阁的格局是这样的:周炯任内阁首辅、中极殿大学士;夏令行为内阁次辅、建极殿大学士;郭培贵为内阁辅臣、文渊阁大学士;文同轩为内阁辅臣、武英殿大学士;贺耀敏为内阁辅臣、保和殿大学士;海刚峰为内阁辅臣、东阁大学士,并兼任都察院左都御史。

  六名成员组成的内阁,已经是国朝百年人员最多的时候了。

  可周炯这位内阁首辅,竟然还想让皇帝增加内阁阁臣,这不就是变相的在分他自己的权力吗?周炯是老糊涂了吗?

  当然不是,周炯老爷子是要放大招了!

  “老臣以为,户部尚书林海品性高洁,才能高绝……故今日提请陛下,可晋林海入内阁辅政,以辅佐陛下施行新政……”

  “林卿的确是德才兼备,依制,廷推吧!”

  皇帝自然不会违背百年来的形成的规矩,虽说他很想直接任命林如海入阁,但这个规矩他不会去破坏的。

  周炯与皇帝这一唱一和,傻子都能看出来这件事是国朝最有权力的两个人早就商量好的。

  奉天殿上哗然一片,集中在林如海身上的目光有震惊、有羡慕,亦有嫉妒与怨恨的。

  六部九卿并佥都御史、祭酒等二三公推之官开始了投票,林如海自己当然是投了自己一票,像是与之关系好的同僚,大多也投了赞成。

  等到了最后,林如海以绝对票数通过了此次庭推。

  “如此,传朕旨意,晋户部尚书林海为内阁辅臣、祈年殿大学士,林卿,朕就把新法之事交给你了!”

  轰!

  晋升之事群臣都明白这是阻拦不了的,还皇帝最后的那句话,是所有人都没能想到的。

  “林如海入阁,是为了主持变法之事!”

  ……

  “陛下,臣现在是被架在了火上烤啊!”

  勤政殿中,林如海苦笑着朝着皇帝躬身拜下:“新法难为,臣有殉道之心,不怕被人烤了煮了。然臣自己怕误了国朝大事。故而,想从陛下这求一道圣旨……”

第五百三十一章 承天命 立誓言

  按道理说,就算如今林如海入阁为相,那也是排名最末的大学士。

  前面不仅仅有他的座师、内阁次辅夏令行,还有老上司文同轩在他之上,怎么算就不可能让他主持新法的实施。

  但皇帝特意将林如海单独提了出来,没有明确的指出让他主持哪个部寺,而是让其以辅佐首辅周炯为名,令其执掌大政。

  而林如海如今年不过五十,却已经隐隐被皇帝与内阁首辅共同当做未来的国朝首辅培养,这就有意思了!

  若是别人骤然上位,定然战战兢兢不知所措。

  但林如海极其另类,他在进入勤政殿后,就直截了当的向皇帝表态,他有为国殉道之心,唯恐误了社稷民生,故而想求一道圣旨……

  “臣斗胆,请陛下赐臣节制军事之权!”

  轰!

  别说皇帝与提议林如海入阁的周炯,就是一旁给几位大佬端茶倒水的贾琮都差点打翻了茶盏。

  岳丈老子的胆,也太大了吧!

  内阁有没有节制军事的权力?

  有,但不多。

  除了上一任的魏文正公,那位在特殊时期稳定江山的老爷子,就是如今的周炯周相国,都只有调动五城兵马司和部分巡城禁军的权力。

  而林如海既然讨要节制军事之权,那肯定不是说什么五城兵马司,而是京营诸卫所,甚至是驻防各地的大军。

  殿中的气氛瞬间凝滞,皇帝虽然纳罕,却也没有表现出丝毫的愤怒,反而在短暂的震惊后,脸上露出了笑容。

  “林卿,你可知你在说什么?”

  林如海没有半点的畏惧,始终保持着他的儒雅与风度,似乎那句足以让任何一位帝王直接下令诛杀逆臣的要权之语,不是从他嘴里说出的。

  只见林如海起身,整理衣冠,随即恭敬拜下。

  “臣请陛下赐臣节制军事之权,三品以下臣可先斩后奏,并有权调动京营、边军及诸藩大军!”

  啊?

  啪嗒……

  贾琮手中精美的茶壶最终还是掉在了地上,两眼圆睁,吃惊的看着自己的岳丈姑父。

  与贾琮的表现不同,周炯老爷子这会似乎是想到了什么,反而从一开始的震惊变得轻松起来。

  “周师傅,你怎么看?”

  皇帝没有应声,反而看向了坐于一旁的周炯。

  见老大人这会一脸的欣慰之色,与其讨论了起来。

  “林海今日若不向陛下请这道旨,老臣还得忧心他到底能不能担起这个责任了。如今看来,老臣的眼光还是很不错的。陛下觉得呢?”

  哈哈哈哈……

  几乎是同时,皇帝与周炯两人哈哈大笑起来。

  笑声击散了殿中差点凝滞成冰的气氛,就连守在殿外的大汉将军与内侍都长舒一口气。

  太吓人了,他们真担心今日刚刚入阁的大学士,转眼间就被拉去菜市口来上一刀。

  那才真是开了大夏立国以来的先河,足以令朝野大震动。

  “大伴,取朕的宝剑来!”

  抹去一把额头冷汗的夏守忠,快速去了内殿取来一把看似普通却极不普通的长剑。

  噌的一声,长剑被皇帝拔出。

  “此剑是当初朕的武师傅先荣王所赠,长兄一把,朕一把,老十三一把。剑无名,朕今日赐名承天。林海接旨……”

  “臣在!”

  林如海一声应诺,三拜九叩恭请圣谕。

  只见皇帝走到林如海跟前,将手中的承天剑递到林如海的手中:“执此剑,如朕亲临。林卿可节制京营、边军及诸藩一切兵马,国朝三品以下文武,可先斩后奏。自朕以下,诸皇亲勋贵,公卿大夫,林卿有权夺其官爵,押送御前惩处。朕只盼,新法大成,林卿能与朕君臣相得,为天下万民留下繁荣昌盛的大夏皇朝!”

  林如海双手托举承天剑,再次拜下,高呼道:“圣命昭昭,臣林海必承天命,为吾皇效死!”

  ……

  六月初五的大朝会,已经足够令整个京城哗然。

  却不想很快就从宫中传出一道圣旨,在内阁附命明发天下后,整个京城无论官民,几乎都是震惊的张大了嘴巴。

  皇帝赐予新入阁的大学士林如海天子剑,不但有权节制天下兵马,更有权剑斩三品以下文武,更有权剥夺诸皇亲贵戚,公卿大夫的官爵……

  这立刻就让人想起了一位已经故去的老人——文正公魏庆和!

  相比那位老人,五十不到的林如海可以说是年轻气盛。

  以林如海在江南时的强硬与杀伐果断,魏庆贺老爷子真可以说是老好人了。

  看看江南的那些盐商,为了整顿盐课,林如海硬是用了近十年的时间,将江南的豪族屠了大半,江南各州府几乎都曾有人头滚滚的几日。

  可以说,看似儒雅随和的林如海,强硬起来一点都不输贾家的那几位。

  这样的人执掌大权,是福是祸,谁都不敢肯定。

  但对皇帝与周炯来说,林如海今日请旨讨要大权,却是令两人最为高兴的。

  “你这位岳父,是个敢于任事,也有能力任事的忠贞之臣!”

  周炯与林如海已经离开了勤政殿回了内阁,殿中只剩皇帝与贾琮二人,皇帝乐呵呵的给贾琮讲起了课。

  贾琮试探性的问道:“陛下就不担心赐下大权,国朝不安吗?”

  实际上贾琮是想问,老丈人如今军政大权集于一手,万一老丈人要造反怎么办?皇帝就不担心吗?

  只见皇帝笑了笑,意味深长的看了一眼明显忐忑不安的贾琮。

  “你小子还是太嫩了!”

  啊?

  “推行新法阻力何其之多,你仔细想想这几年周师傅的难为,就应该明白一件事。推行新法,不可能只在朝堂喊一声口号,下几道圣旨就可以的。林如海若想真正令新法推行天下,他的手中就必须有足够令所有人畏惧的力量!这个力量是什么?”

  贾琮脱口而出:“军权!”

  皇帝点了点头:“没错,就是军权!唯有大军的刀剑,才能令别人不敢轻易去阻碍新法的实施。今日你岳父要是不提这件事,朕恐怕还要担心他会不会敷衍朕了!”

  喊口号谁不会?

  皇帝不需要一个只会摆高姿态喊口号的内阁辅臣,他需要的是一个敢于任事有能力任事的辅政大学士。

  而林如海主动讨要军权,就是明显要大干一场的体现。

  “朕前几日与你岳父有过一次谈话,看来他是猜到了朕的想法。朕很高兴,他有一颗忠贞之心,有一颗为国殉道之心。忠贞之臣,他不负朕,朕自然不会负他。当初魏文正持金锏稳定朝纲,为国朝今日之盛打下了基础。朕今日赐林海天子剑,希望他也能为弘儿与你除去前路上的荆棘……”

  皇帝想起元祐初那几年的艰难,以及那位为他保驾护航的老人,感慨万千。

  他长叹道:“正如周师傅所言,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推行新法,除旧革新不是十年二十年就可以完成的。也许五十年甚至是一百年,国朝才能真正实现将新法推行天下的那一天。朕与周师傅还有你的岳父林海,能做的就是为你们打下基础,除去前行之路上的荆棘。贾琮,安心成长吧,未来是你们的!”

  ……

  谁都不会想到,林如海入阁的第一天不是设宴款待同僚,而是直接以天子剑,下了第一道相令。

  “传令天下各省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主官及驻军主将,中秋节入京述职。同时令诸皇亲无论官爵大小,道路远近,中秋前入京,聆听圣谕。”

  至于为何突然要让诸官述职,圣谕的内容是什么,唯有内阁的几位大学士与宫中二圣知晓。

  就连贾琮开口询问,林老爷都没有跟他解释。更别提其他人了,内阁的几位大佬都是缄默其口,谁都打听不到半点消息。

  看来,此令的背后,林如海所图甚大。

  如果说林如海入阁已经让朝野震动,那么周炯老爷子的一道相令,就可以说是惊天动地了。

  “大相公这是要立教?”

  政老爷感觉自己的脑子不够用了,他手中拿着新鲜出炉的内阁钧旨,呐呐而言。

  钧旨的内容很简单,周炯老爷子要召集天下有才之士,重释儒门经典,并将以朝廷之名,重拟科举之制,包括规范教育用书。

  圣人之言到底是什么意思,千百年来各家之言多有不同。

  但科举实施至今,早就有了完善而严格的制度。以官方的名义重新解释圣人之言,并规范教育用书以及科举制度,这就是要终结各家学派各自为政,彻底掌握话语权。

  这道内阁钧旨在贾政这个忠心国朝的人来看,重大却也正确。

  但在那些私心大于公心的人来说,这跟掘了他们的祖坟一样。

  晚膳还没吃完,荣国府的万事通包打听二狗就送来了最新的消息。

  京城炸了!

  正确的说,京城的仕林炸了锅,有人甚至不顾宵禁,集结要去宫门前静坐。

  “这不是胡闹吗?朝政大政,与他们何干?”

  政老爷闻言就要出去,毕竟他如今是都察院的二把手,主持国朝言官事。

  就算朝廷的政策有问题,那也是他们这些言官的事,这群不在朝的仕林儒生添什么乱?

  一旁的宝玉却一把拉住了老爹的胳膊:“父亲,此事没这么简单……您想啊,内阁的钧旨才发,就有数百儒生集结起来向朝廷施压,这是一般人能做到的吗?依儿子看,背后之人怕是了不得啊!”

  嗯?

  荣禧堂的大小人无不侧目,宝二爷现在越来越厉害了!

  贾琮冲其竖起了大拇指,不愧是心思通透的宝二爷,如今对于舆论战的理解,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水平了,只一眼就看清了这件事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