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蛋!陛下这是要白嫖我! 第103章

作者:火逸仙

  此刻,李德贤站在一旁,口中轻轻咂嘴,对林小风这种别出心裁的做法虽感新奇,但鉴于对其独特行事风格早已有所了解,倒也见怪不怪。他默然观望着这一切,内心深处却对林小风的智慧与胆识暗自赞赏不已。

  ···········································

  次日拂晓,晨光熹微,林小风犹如一位舞者在舞台中央挥动指挥棒,他的决策与力量如同涟漪般迅速扩散至城市的每一个角落。记者们在他的推动下,宛如一支支敏锐的触角,纷纷踏上了走街串巷、挖掘新闻的征途。而在报社那宁静而充满生机的内室中,林小风稳坐其间,双眉紧锁,眸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他全身心地投入于每一份报纸内容的策划与布局之中。

  一张张承载着无数信息的报纸被精心划分成多个版块,诸如“探秘科学”、“政事阳光”、“民生百态”以及“名人访谈”,各自独立却又相互交融,如同一幅幅生动的社会画卷。其中,“政事阳光”版块由林小风亲自挂帅督战,他深知在这个报纸影响力日益壮大的关键时刻,舆论的力量足以撬动朝中百官的心弦,从而对国家大计和民众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尽管此举看似急躁且冒险,然而面对捐粮数额不明、时间安排不定及物资转运南方所需时日等诸多无法精准预估的因素,林小风明白时不我待,唯有把握住能有所作为的时间节点,倾尽全力一搏。

  然而,在这纷繁复杂的局面中,林小风并未急于在政事版块上求得立竿见影的效果,他的目光此刻正聚焦在“探秘科学”这一崭新的领域之上。那里,蕴藏着无尽的秘密等待揭晓,每一处未知的探索都可能引领整个社会步入一个全新的认知维度。他深知,揭示科学奥秘的力量同样强大,既能启迪民智,也能悄然间改变世界的脉络走向。于是,林小风决定以一种更为深入和持久的方式,去引导大众共同踏上这场神秘而富有挑战的科学探索之旅。

  近日,白马庙高僧离奇血案如同一场狂风巨浪席卷了整个城池,市井间突然冒出一批打着“和尚血”旗号的神秘物品,仿佛一夜之间成了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然而,世间的僧人之血岂能有如此之多可供买卖?市场的疯狂炒作已将此事推至一个匪夷所思的高度,市面上流通的大都是来源不明、鱼目混珠的假冒伪劣之物。无知百姓们被哄骗得纷纷高价购饮,全然不顾此举可能带来的不测疾病,更无人去深思血液中的污秽与潜在隐患,这使得林小风内心涌起深深的忧虑。

  夜幕低垂,烛火摇曳,在昏黄的光影中,林小风神情专注,那双睿智的眼眸在烛光下闪烁着坚定的光芒。他紧握手中的狼毫笔,饱蘸浓墨,在泛黄的纸上挥洒自如地写下【探秘科学首期:白马庙之诅咒】的醒目标题,意图以理性科学的视角揭开这一让全城人心惶惶的事件真相。

  次日黎明时分,京城的各坊巷内早已热闹非凡,一队队身背沉甸甸挎包的报童们如约而至,他们踏着朝阳的脚步,穿梭于熙熙攘攘的人群之中,嘹亮的叫卖声此起彼伏:“卖报!卖报!太子日报社今日首发《太子日报》,城中大小新闻一网打尽,每份仅售五文钱!”书生和众多百姓闻声而来,好奇地围拢在一起。尽管多数平民百姓因识字不多,只能驻足围观,面露犹豫之色,不敢轻易掏出腰间的铜板购买这份新鲜出炉的报纸,但心中那份对未知的好奇和对正义的期盼却同样炽热。

  人群熙攘,一位眼神矍铄、满头华发的老者拨开众人,步履蹒跚却又坚定地挤上前去,那饱经沧桑的脸庞上写满了好奇与探究。他微微俯身,用略带沙哑而有力的声音询问那正在叫卖的报童:“小伙子,你这小摊上的究竟是何物?怎么还跟太子殿下扯上了关系?”报童听见老者的问话,面露狡黠而又不失机敏的笑容,手中挥舞着一份报纸,口若悬河,应对自如:“老人家,我这可是当今城中最炙手可热的新鲜货——报纸!每日更新,记录下城里街头巷尾的大事小情,每一道墨痕都由太子殿下亲自督造监督,质量那是没得说。瞧瞧,只售五文钱一份,价格亲民如一碗阳春面,且限量供应,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大伙儿快抢购吧。”

  此言一出,人群中顿时掀起一阵议论热潮,大家纷纷摸出腰间的铜板,生怕错过这一份承载着时事风云的纸张。书生从人群中脱颖而出,面色清癯,眼眸中闪烁着求知的热情,他接过那份刚出炉的报纸,一股淡淡的油墨清香扑鼻而来,引人入胜。他迫不及待地展开报纸,仿佛捧着一部鲜活的历史卷轴,仔细研读起来。他的身边,挚友刘兄也不甘落后,两人肩并肩凑近同一份报纸,共同沉浸在字里行间的世界。

  片刻之后,书生抬起头来,脸上挂着一抹淡然却深感趣味的笑容,对身边的刘兄轻轻耳语道:“刘兄,这份报纸真是别有洞天,你看这‘政事阳光’版块,它如同一面镜子般清晰映照出朝堂之上的各种动态,每一处细节都被刻画得淋漓尽致。”刘兄闻听此言,也凝神将目光投向了“探秘科学”栏目,在快速浏览了几行字后,不禁发出一声感叹:“确实如此,这篇文章措辞诚恳真挚,提及陛下在国事纷繁之际,以爱卿相称林小风,足见他对国家民生问题的忧虑之深,竟至夜不能寐。朝廷百官亦是无一不被当前严峻的粮灾局势所牵动,各自心中揣摩着如何化解这场关乎国泰民安的危机……”

  刘兄低头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之中,眉心微皱,一抹疑虑在其眼底若隐若现。他缓缓启齿,语调平缓却充满探究意味:“文中所述,对于朝廷百官的具体作为和态度似乎并未详尽描绘,且所用的词句虽然通俗易懂,但却显得过于平淡无奇,真能是出自太子殿下亲笔吗?”话音落下,两人之间悄然交换了一个微妙的眼神,仿佛各自的心头都掠过一丝被戏谑捉弄的感觉。然而,他们并未因此而灰心丧气,反而更加聚精会神地翻阅着手中的报纸,试图在字里行间寻找答案。

  就在这时,一行醒目且富有哲理的标题犹如一盏明灯般照亮了他们的视线——“赠予天下学子:心灵鸡汤”,这一版块中流淌着一句句直抵人心、鼓舞士气的短句:

  “人世间,没有谁能代替你去面对困难与挑战,唯有自强不息,才能独立于世。”

  “只有历经生活的磨砺与伤痛洗礼,方能真正领悟到何谓坚韧与刚强。”

  “畏惧艰难险阻的人一生将困厄缠身,难以解脱;而勇毅者尽管半生劳苦,却始终坚韧前行,朝着光明的道路永不止步。”

  这些简洁而又深刻的句子如同一颗颗种子,在读者心中播撒下希望与力量,让人不禁感慨万千,也使得这份看似普通的报纸顿时增添了几分深沉厚重的气息,仿佛它不再仅仅是一份传递信息的媒介,更是一个启迪人心、砥砺志向的精神家园。

  再次对视的瞬间,二人的眼眸如同被点燃的火种,闪烁着激动与振奋交织的光芒,那光亮映射出他们内心深处的热烈共鸣。随后,他们默契地垂下头颅,专注得仿佛在雕琢一件稀世珍宝,逐字逐句、咬文嚼字地品味着手中报纸上的新鲜内容。京城的大街小巷,相似的画面不断涌现,每一个角落都上演着类似的剧情:人们在短短的一日之间,如饥似渴地汲取各类新闻资讯,那种初识新事的新鲜感和满足感仿若逢年过节般欢腾。

  昔日里,众人或许只能借诗词歌赋消磨时光,而在今日这瞬息万变的时代洪流中,层出不穷的新鲜故事犹如繁花盛开,供给人们茶余饭后热议评说,此种转变无疑让人欣喜若狂,精神为之一振。

  街头巷尾,各种鲜活的故事如同涌动的暗流,其中既有夜色下的孀妇门前探秘者留下的惊鸿一瞥,又有屠夫勇救溺水人于危难之际的英勇事迹,诸如此类的小城逸闻,数不胜数,足有七八则之多。然而,在众多的话题中,有一部扣人心弦的悬疑大戏犹如一枝独秀,引发了全城百姓的瞩目与热议,那便是——饱受诅咒笼罩的白马庙。

  这座充满神秘色彩的古老庙宇,如同一块磁石深深吸附着京城百姓的目光和好奇心,将他们的思绪引向了一个个未知的深渊。无数民众聚集在预先邀请来的读报人身旁,围成一圈又一圈,像蚁群寻觅蜜糖般趋之若鹜,他们敛声屏气,唯恐错过任何一字一句。听闻那位笔名林小风的作者所撰写的半部未完之作中,那些骇人听闻的恐怖后果如画卷般徐徐展开:身患怪病之人接踵而至,新生儿畸形事件频发,甚至有读书人因不慎沾染高僧血迹而导致智力衰退,乃至朝廷因此永不录用等骇人言论,宛如一道道疾雷,劈开人们的平静生活,直击心魄。

  尽管真相尚未揭开其朦胧的面纱,但愤怒的情绪已然在群众中蔓延开来,他们犹如被激怒的狮子,纷纷将满腔义愤指向了那个看似平静却深藏危机的白马庙,只待谜底揭晓那一刻,正义之声能否涤荡邪恶,恢复往昔安宁。

  对于诸多浸润在诗书瀚海中的士子来说,他们对近日报纸中新设的“心灵鸡汤”版块的关注度陡然飙升。其中尤以林小风根据《送东阳马生序》改编的文章引人瞩目。原作篇幅浩繁,非一目所能尽览,林小风凭借顽强的记忆力,断断续续复述了半篇文章的内容,但由于记忆有限,无法完整复写全篇。于是,他派人疾驰阳曲县,寻访知情人,依据回忆补足剩余部分,并精心打磨字句,确保整体意境虽经拼接仍不失原作之风貌,最终得以付梓刊印。

  当这篇饱含心血之作呈现于众人眼前时,许多人对林小风的看法发生了颠覆性的转变。原本那个被贴上狡黠、奸猾标签的人物形象瞬间变得鲜活而立体,化身为一个出身贫寒却为了求学知识而不畏严冬酷暑、忍冻挨饿的少年郎。即使是在滴水成冰的冬季,手脚冻得僵硬麻木,他也坚持夜以继日地刻苦攻读。

  人们无不为之动容,纷纷感慨万千:“假若这样一位坚韧不拔、矢志向学的少年日后真的因生活所迫成为世人眼中的奸佞之臣,又怎忍心苛责其当初的选择?毕竟,在如此艰辛的生活之下,何来多余的力气去指责他人?更何况,林小风文章中那些直抵人心、掷地有声的警句格言,分明是他亲历生活磨砺后的真实感悟与智慧结晶。如此坦诚无伪之人,是否真的能戴上奸臣的帽子?即便是真,仅凭这一份真诚和执着,也足以让观者感动涕零,泪湿衣襟。”

  此刻,在靖江日报社内,李德贤正捧着最新一期的报纸,口中连连抱怨。“林兄,非是我挑剔,你撰写的这些所谓的‘心灵参汤’,究竟能带来何种实际效用?岂不是白白占据了报纸那宝贵的空间?”他一边说着,一边手指频繁地点向那一片名为“心灵参汤”的栏目。

  林小风并未急于反驳,而是转过头来,淡然而又深邃地望着李德贤,反问一句:“殿下可曾深入思考过这些文字背后的深远意义?试问天下学子之中,春风得意者固然不少,但困厄失意、渴求慰藉的灵魂难道不是更多吗?”

  李德贤听罢,沉思片刻,略显迟疑地回应:“的确,世间失意之人众多,但这与文章的价值又有何关联呢?”林小风尚未给出答案,然而他的眼神和微笑似乎已经为这个问题预留了一处深深的伏笔,等待李德贤去揭开这“心灵参汤”背后的民生百态与人间冷暖。

  林小风的面容上挂着一抹淡然,仿佛春日湖面般波澜不惊,然而他的眼神却犹如深邃夜空中闪烁的星辰,其中蕴藏着坚定与智慧交织的光芒。他缓声而语,言语间透出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正是因为这世道里失意的人比比皆是,如繁星点点,因而这个版块应时而生,特地为他们量身打造。欲在人心中立信、于世间树立公正的口碑,首要之策就是广泛联络大众,尤其是那些屡遭科举打击、平日生活在他人冷嘲热讽中的书生们。我们用宛如心灵参汤的文字去温润他们疲惫不堪的灵魂,就如同那温和滋补的汤药一点点滋养着虚弱的身躯,期待唤醒他们内心深处沉睡的生命力,使其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

  然而,在这平静表象之下,林小风此举背后暗藏着他更为深远的筹谋与决心。由于那些有着深厚背景的读书人往往依附权贵,对他进行恶意攻击和诋毁,为了洗刷自己日渐蒙尘的名声,他不得不另寻蹊径,全心全力争取那些同样无权无势,但却同样饱受生活砥砺的广大学子们的认同与支持。于是乎,他全力以赴地创作出一篇篇如同心灵疗愈良药般的“心灵参汤”,坚信唯有真诚方能触动人心,如此诚意之举必将在人们心中激起共鸣,最终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这靖江国文坛之上,固然不乏诸多激励人心、鼓舞士气的鸡汤之作,但在林小风的眼中,这些作品大多过于内敛含蓄,像是清淡寡味的茶水,无法真正触及到人们心底最柔软、最深刻的情感地带。与此相比,他精心筛选并汲取21世纪文学精华,调制出一种融合古今的新式“心灵参汤”。其浓度之高、韵味之浓,就像一道道珍馐佳肴,甫一入口,便让人感受到醇厚鲜美的滋味,与市面上常见的普通鸡汤相比,无疑是天壤之别。这样的文字盛宴一旦品尝过,便会在读者的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记,让人回味无穷,久久不能释怀,仿佛经历了一场精神洗礼,从而对人生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与感悟。

  是夜,报社的灯火如繁星般璀璨,林小风与李德贤的身影在其中忙碌不息。那盏盏灯火映照出他们专注而坚定的眼神,犹如照亮黑夜的一把火炬。此刻,一份报纸销售报告被呈递到林小风面前,其内容让他不禁为之愕然:短短半日之内,今日发行的第一版报纸已在全城售罄,市场反馈更是惊人,无论是士人、农夫、工匠还是商贾,都对这份报纸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翘首期盼着明日第二版的出炉。

  与此同时,杨白溪等人仍在报社内埋头苦干,笔尖在纸上飞舞,犹如乐师拨动琴弦,奏响时代的旋律。直至深夜时分,他们才将明日所需的新闻稿件整理完毕,并迅速送往印坊准备刊印。

  林小风凝视着手中的报告,感慨万分,随后起身巡视在座的各位记者。只见众人虽然疲惫但精神抖擞,如同一队英勇的战士,他便高声激励道:“诸位兄弟们,你们的努力就是生活的舞台,能否赢得世人的喝彩与赞誉,全在于各自的勤奋与否。今天稍有懈怠,明天可能就无法追回。我在这里要问大家一句,你们是否感到幸福?要知道,幸福并非从天而降,而是源于我们每日每一刻的拼搏和付出。”他的声音在空旷的报社内回荡,仿佛唤醒了每个角落沉睡的力量。

  众记者闻林小风此言,如同被点燃的火把般瞬间振奋起来,他们齐刷刷地抬起头,脸上洋溢着难以掩饰的亢奋之色,异口同声地回应:“幸福!”林小风嘴角勾勒出一抹满意的微笑,心中暗自赞叹:这群实习生果然斗志如火,其积极性与热情令人赞赏不已。他略带豪气地宣布:“很好!日后我定会为诸位定制床垫,供你们在劳累之时能在报社休息,然而工作固然重要,身体的保养同样不容忽视。”

第103章

  “多谢林大人如此体恤下属!”一众记者满心欢喜,感激之情如潮水般涌上心头,纷纷向林小风投去敬佩的目光。这报社的待遇之优厚,连定制床垫这般细微之处都考虑周到,足见林大人的人情味和对员工的关怀备至。然而,在一片欢腾之中,李德贤却紧皱眉头,声音中带着忧虑:“老林,你这么做是不是有点太苛刻了?”

  只见李德贤站起身来,目光扫过那一张张因兴奋而泛红的脸庞,又将视线落在林小风身上,语重心长地说:“虽然你的出发点是为了让大家更好地投入工作,但长时间高强度的工作加上夜宿报社,这样的安排是否过于严酷?大家的身体能否吃得消?”林小风听罢,深吸一口气,也意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他思索片刻后答道:“你说得有道理,我会再做考量,既要保证工作效率,也要顾及大家的身体健康。”话音未落,整个报社内重新弥漫起一种既紧张又充满期待的气息,众人的心情也随之起伏波动,宛如波涛中的船只,等待着下一个航程的到来。

  林小风闻此言,脸色瞬间凝聚起痛心疾首的沉重之色,他双目含悲,语气中带着一丝哀而不伤的责备:“殿下何故出此言?他人对我误解犹可忍耐,你亦有此疑惑吗?”接着,他语重心长地继续道:“初创之际,艰难困苦自是不必赘述,况且这报社正是以殿下的名义创办,未来的福祉尚未显现。我们年少时多吃些苦头又有何妨?如今洒下的每一滴汗水,都是为了将来不再泪流满面。再者说,这夜以继日的辛勤付出,不正是一种磨砺与福份吗?”

  李德贤侧目凝视着林小风,眼中闪烁着狐疑的光芒,心中暗生异样情绪。林小风对此感到颇为无奈,毕竟报社刚刚建立,无论是人力还是经验都极度匮乏,加之任务繁重、时间紧迫,效率问题只能通过加倍努力和时间来弥补。在这样的困境之下,他不得不不断激发这群纯真书生们的斗志,即便是需要提供海参等珍贵补品以保持他们的体力,也在所不惜。

  夜幕低垂,灯火昏黄的报社内,林小风的身影在忙碌的人群中显得格外坚定。他的眼神犹如破晓前的星辰,虽然疲倦却熠熠生辉,他深知这份坚守和付出并非一时之事,而是为了那遥不可及却又近在眼前的未来。此刻,每一个字句的斟酌、每一篇文章的刊印,都是对命运无声而有力的挑战,也是对未来的一份沉甸甸的期待。而李德贤站在一旁,目睹这一切,心中的疑虑逐渐消融,取而代之的是对这个团队坚韧精神的深深敬佩。他们在这片狭窄而又充满希望的空间里,用笔墨书写着属于自己的历史,用汗水浇灌着明日的繁华。

  ················································

  次日,太子日报如期付梓发行,甫一入市,如狂风卷落叶般迅速售罄。于这娱乐生活匮乏的古代社会,这份报纸宛如璀璨明珠,引得众人蜂拥而至,争相购阅。京城百姓们才惊觉,原来自己每日身处其中的城市竟有如此之多的新鲜事尚未知晓,尤以白马庙所受诅咒之事最为瞩目,成为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手捧报纸者纷纷研读探寻答案,未能购得者则簇拥在读报人周围,渴望听闻那些未解谜团背后的详情。

  第二日,白马庙依然笼罩在重重疑云与负面传闻之中,尤其是关于高僧血液的诡异事件,短短两日内已在坊间传得沸沸扬扬,仿佛瘟疫一般让人避之不及,所有被认为与诅咒有关的事物均遭到了冷遇和排斥。

  夜幕悄然降临,一群愤怒的二道贩子趁黑暗掩护,对刚修复完毕的白马庙进行了暗中破坏。直至第三日黎明破晓,白马庙诅咒的秘密终于被揭开——原来寺庙内僧侣因长期疏于劳作、只食素食,导致体质虚弱、血液质量低下,林小风借机撰文借此弘扬劳动光荣的理念,将这一真相公诸于世。

  真相大白之后,无数曾被误导的百姓痛斥撰稿人无良,利用他们的情感制造轰动效应。民众纷纷涌向白马庙,上香祈福,希望能为这座遭受误解的古刹消除灾厄。然而,当他们抵达时,却发现庙内的僧众早在三日前就已经全部还俗,而这座曾经承载着信仰与传统的北廊坊唯一寺庙,在“科学”理念的影响下,已化作历史尘埃,消失在了时光长河之中。这场突如其来的变故,不仅让普通百姓愕然,更令整个京城陷入了一片错愕与深思之中。

  连续数日,太子日报社的报纸销售如烈火烹油般炽热不减,甚至在朝廷中引发了广泛关注。靖江帝手中握着一份刚刚出炉的最新版《太子日报》,其眼眸中掠过一抹惊讶与新奇之色。回想起初识这份报纸时,他便对其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首版甫一入手,便沉浸其中无法自拔。然而,尽管他对报纸传播信息、影响民众的力量心存震撼,却始终保持审慎的态度,选择继续观察这份新生事物的发展。

  此刻,他手中的报纸已经是第八版了,每一篇新闻报道都让他感到新鲜有趣,宛如一股清流涤荡心灵。每当批阅奏折疲倦之时,翻阅这份报纸无疑成为了一种绝佳的身心放松方式。

  朝堂之上,群臣屏息静气地等待靖江帝读完报纸,只见帝君放下手中纸张,发出由衷的赞叹:“这报纸真是独具匠心,京城之中如此众多之事朕尚且未曾耳闻,看来阅读此报实为拓宽见闻、洞察世情的一大途径。”

  紧接着,靖江帝目光扫过台下众臣,语气庄重而恳切地询问道:“诸位爱卿今日特意将这份报纸呈给朕查阅,是否有什么见解或谏言想要表达?”这一问,如同一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阵阵涟漪,在大殿之内弥漫开来。

  有位大臣挺身而出,其面色严肃而忧虑,他缓声进言:“陛下明鉴,这报纸虽是件新鲜且深受百姓喜爱的物事,然其影响力之大,犹如狂澜巨浪,一旦失控,恐将翻覆人心。故此,我等认为必须对报纸严加管束,亟需制定一套章程以规范运作,以防有人借此平台弄虚作假,玩弄民众情感于股掌之间。”

  另一位大臣听罢,立刻点头附议,他眉宇间同样流露出深深的忧虑:“微臣赞同前者的观点,若有人心怀不轨,利用报纸传播谣言、煽动舆情,好事很可能瞬间变成坏事。幸得太子殿下亲自主办此报,我等对其品行与智慧深感信赖,然而他人若是纷纷效仿,恐怕局面就难以控制了。”

  白永元也适时开口,他的语气中带着几分无奈和惋惜:“陛下,这太子日报确实是一份难得的好报,其中不乏读书人挥洒才情之作,让人读来眼前一亮,精神为之一振。但毕竟以其太子名义公开售卖,此事难免会引起天下人的猜疑甚至非议,不利于朝廷形象的维护。”他边说边环视四周,眼神中满是对这份报纸未来命运的担忧与期待交织的情感。

  林小风闻听此言,脸色微变,眼中闪过一丝坚定与激昂的光芒,他立刻挺直腰杆,以一种不容置疑的语气反驳道:“白大人所论确实有所偏颇!这份报纸每份仅售五文钱,而纸张、墨水以及人力成本远远超出这个售价,我们所做的实乃赔本买卖,这并非简单的商业行为,而是带有公益慈善性质的举措。”

  此刻的大殿之中,尽管在场众人对林小风多有不满情绪暗涌,但面对他的这一番肺腑之言,竟无一人出面驳斥。皆因他的言语触及了每个人内心深处的柔软之处,他们既喜读报,又怀揣着创办自己报纸的梦想,却苦于无从下手,林小风的话无疑让他们感同身受。

  接着,林小风并未止步,他目光扫过众人,然后转向靖江帝,深吸一口气,继续进言:“陛下明鉴,报纸虽妙不可言,但也有可能被别有用心之人利用,导致民间动荡不安。为此,臣斗胆提议,自今日起,所有新成立的报社都必须经过宫内严格的审批备案程序,以确保其正当运营。将来我们将进一步详细制定相关章程,目前尚处探索阶段,臣愿竭尽全力辅佐太子殿下完成这项工作,并在完成后呈请陛下御览。”

  林小风的话语犹如石破天惊,在大殿中回荡,每一个字眼都如同锤子敲击在人心上,激起一片无声的涟漪。在场众臣面色各异,或沉思、或赞同、或怀疑,但他们都被林小风的这份担当和热忱所打动,静静地等待着靖江帝的裁决。

  靖江帝闻听群臣之言,颌首以示赞同,其目光柔和中透着赞赏,轻轻落在李德贤身上。这位太子李德贤近来被好奇心驱策,每日随着记者们奔波于市井之间,身心疲惫不堪,然而这番经历也让他见识了世间百态,各类奇闻异事如画卷般在他眼前逐一展开。

  靖江帝侧目望向林小风,语重心长道:“林卿之谋略深远,朕深感欣慰。自今日起,全国凡欲设立新报馆者,皆需先呈报宫中,由朕亲自审阅决定。”此言一出,林小风不露声色地环顾四周,见众人并无异议,嘴角遂勾勒出一抹得意的微笑。此刻正是他施展报业整顿布局的大好时机,一场关乎信息传播秩序与舆论导向的变革即将拉开序幕。

  只见林小风眼眸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仿佛已预见未来的格局演变。他知道,这一举措不仅意味着权力的集中,更是对民心引导和国家稳定的一次深刻把握。而靖江帝此举,无疑是对林小风能力的认可与信任,也是对他肩负责任的重大托付。在场的诸位大臣或点头认同,或暗自揣摩,气氛微妙而紧张,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山雨欲来的肃穆气息。

  ················································

  阳曲县内,夜色正浓,醉月楼中灯火阑珊。武状元骆华俊坐拥佳人、把酒言欢,面泛陶然之色,手中酒杯频频举高又轻轻放下,口中酒香四溢,话语连绵不绝。正当他沉浸在这纸醉金迷的氛围之中时,门外陡然传来一声急促的呼喊:“二哥!项协宏有紧急信件送到,请您过目!”此言一出,骆华俊脸色瞬间由红转白,勃然变色,瞪眼怒斥:“何来‘二哥’之称?谢洪信不在,我便是这江湖中的大哥!尔等小子怎如此毛躁无礼,入门岂能不知先敲门的道理?”

  尽管心中颇为不满,骆华俊还是接过了送来的信封,打开一看,脸上竟露出了一丝意外的喜悦之色,那双深邃的眼眸里闪烁着激动与期待。

  “哈!妙哉!我一身武艺冠绝天下,却久未有用武之地,今日终于有机会大展拳脚了!”话音刚落,骆华俊不顾怀中美人的娇柔挽留,迅速离席起身,步履如风般向门外走去。女子无奈地坐在床榻之上,楚楚可怜地呼唤:“官人,你下次再来时记得来找奴家。”然而此时的骆华俊已至门口,回首望向她,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嫂嫂不必担心,我去去就回。”

  只见他潇洒转身,大踏步走下楼梯,却不料脚下一滑,整个人如同断线风筝般直直滚落楼梯,惹得楼上楼下一片惊愕之声。这一幕,在醉月楼这个繁华世界中上演,仿佛是命运对这位自负英雄的一次讽刺与考验。

  醉月楼内刹那间沉寂得仿佛能听见每一滴酒珠滑入杯底的咕噜声,那声音在静谧中显得格外清晰。二楼角落里的两随从瞠目结舌,难以置信眼前发生的一幕:骆华俊这平日里威风凛凛的大人物,在酒精和欢场的双重作用下失去了往常的稳重,如皮球般一路翻滚而下,最终狼狈地趴在一楼光滑的地面上,老脸憋得通红,犹如熟透了的柿子。他竭力保持着最后一丝尊严,过了许久才挣扎着试图起身。待喘息稍定,骆华俊以一种尴尬而又故作豪迈的语气掩饰自己的失态,恨铁不成钢地自责道:“唉,皆因这酒色二字所误,从今以后,我当痛改前非,锻炼体魄。”

  时光流转至第九日,京城百姓一觉醒来,纷纷争购当日新出炉的太子日报,只见头版赫然呈现一幅巨幅榜单,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榜名刻印着《京城富豪存粮排行榜》,上至朝堂百官,下至商贾富户,无一人得以幸免,均按照家中粮食储备量从上万石直至数百石依次排列。这份极具震撼力的排名表,乃是林小风费尽心思编纂而成,并非凭空臆想,而是基于他派遣密探连日来暗访京城大小牙行、细致调查所得的数据,再结合官员们的官职高低及日常行为表现精心推测而来。

  紧随榜单之后,附有一篇林小风连夜赶制的文章——【为官若不恤民瘼,不如归田种盛世薯】。文中笔触犀利而深情,详实描绘了南方灾情的凄苦现状,字字句句如同刀割一般揭示出民生之艰难。林小风借此文呼吁朝廷上下百官能够慷慨解囊,捐粮献款,共同参与到这场关乎生死存亡的救灾行动中去。此外,他还独具匠心地提出了一项激励措施:凡捐赠踊跃者,均可获得在太子日报上优先刊登广告的权利,以此鼓励民间财富力量积极投身于社会公益事业之中。这一举措不仅凸显了林小风的深思熟虑与卓越才能,更昭示着一场或将改变时局、牵动人心的救世运动正在酝酿发酵。

  此报甫一现世,犹如平地一声炸雷,瞬间在京城之内掀起了一场舆论的风暴。百姓们的好奇心和对权贵阶层的不满情绪被彻底点燃,难以想象那些朝廷中的显赫重臣家中竟然囤积了上万石粮食,这无疑令人心惊肉跳、瞠目结舌。而他们府邸中究竟还隐藏着多少金银财宝,更是引发了无数人无尽的揣测与热议。众口纷纭间,众人皆哀叹:朝廷之中怕是难寻清廉之士了,唯有位居末尾、家中并无余粮的林小风算是个特例,他那份淡泊名利的形象,在这个动荡不安的时代里显得尤为可贵。

  正午时分,阳光透过窗户洒进报社内,李德贤手中紧握着那张报纸,脸上满是焦躁不安的表情,相比之下,林小风则悠闲地端坐在一旁,慢条斯理地品茗。李德贤迫不及待地询问:“老林,这上面的数据是不是有些过于夸大其词了?本宫心中颇感忧虑。”林小风听后微微一笑,悠然答道:“殿下是否已经开始感到恐惧了呢?”李德贤深深地叹了口气,语重心长地说:“并非如此,只是本宫心头实在忐忑不安,未曾料到事态会发展得如此严重,如今整个京城内外已然是沸沸扬扬,议论纷纷。我所担忧的是,明日你我该如何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风波?”

  林小风悠然地放下手中那盏热气腾腾的茶,茶香与他淡然一笑的表情交织在一起,仿佛在诉说着智者的从容不迫。他的眼神中闪烁着笃定的光芒:“此事于我而言,早有周密之策布局其中。即便最糟糕的结果不过是我辞去官职归隐乡野,陛下断不会因此而剥夺我的世袭爵位。那时,我可回到阳曲县那片熟悉的土地上颐养天年,而殿下您也能安然返回东宫,继续履行您的太子职责。如此看来,无论从哪个角度审视,这都是一个两全其美的结局。”言罢,李德贤面色铁青,愤懑之情溢于言表:“休想逃离京城是非之地!你若要走,本宫也要把你拽回来,一同面对这场乱局!”林小风听闻此言,脸上仍挂着温和的笑容,轻声宽慰道:“殿下方才无需急躁,我们且先集中精力思考明日朝堂之上如何应对那些人的挑战。他们纵使再工于心计、手段高明,如今却也因这份榜单陷入了舆论漩涡的中心,正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此刻他们所承受的压力远甚于我们,故而我们尚不必过于惶恐。”

  正当二人深入交谈之际,楼梯口突然爆发出一阵急促而激昂的呼喊:“林小风!林大人可在?速速出来相见!”这突如其来的声音如同一把利剑划破了室内的平静。林小风愕然转头看向楼梯口,只见一位熟识的身影出现在那里,不禁笑容满面:“大舅,怎么是您来了?”这一幕立刻吸引了报社内所有记者的目光,他们纷纷将注意力聚焦在这对亲戚身上,内心揣测:林大人身边的亲戚亲自登门造访,只怕是要带来一场不小的风波,亦或是揭开隐藏在平静表面下的新一层波澜……

  来者不是别人,正是白永元。他甫一听见林小风那略带戏谑的声音,一股怒气瞬间如烈火般在胸中熊熊燃烧起来,只见他疾步向前,手指直指林小风的鼻尖,满面怒容,痛斥道:“休要在这里嬉皮笑脸,林小风,你的胆子可真是大得没边了!”话音未落,白永元便从贴身怀中抽出一张报纸,用力地将其展开,手指颤抖着指向上面醒目的排行榜,“就是这东西!你竟然敢炮制出这样的玩意儿,简直是胆大包天,无法无天!”

  李德贤见状立即站出来维护林小风,沉稳地回应道:“此乃本宫的意思,并非林小风个人所为,有何不满之处,请尽管直言。”然而,白永元面色阴沉,摇摇头,语气沉重地说:“太子殿下,您就别再为他遮掩了,老夫早已洞悉这一切背后的猫腻。”紧接着,他转向林小风,厉声喝道:“我有几句话要与你说清楚!”面对白永元的质问,林小风依旧坦然,不卑不亢地回答:“确实是我的作为,不知大舅有何教诲?”这一声称呼犹如火上浇油,让白永元更加愤怒,他几乎被气得说不出话来,嘶声道:“闭嘴!谁是你大舅?你这个恬不知耻的东西,竟敢在我面前如此放肆!”

  原本日子过得四平八稳的白永元,这日一早走进公房,看到摊开在桌上的那份报纸,顿时仿佛平静湖面投入了一颗巨石,整个公房瞬间沸腾起来。每个人的眼睛都瞪大了,他们愕然发现自己家中的存粮数目竟然赫然印在报纸上,且数字惊人得让人难以置信。众人细细审视之下,皆是怒火中烧,心知肚明这些数字多半是胡乱编造出来的。自家哪可能有那么多粮食?就算真有两千石之多,也足够供应家族几百口人一年的吃食了。

  尤其是提到陆印生家,据说他家中藏有几万石粮食,然而既不做粮食买卖,囤积如此庞大的数量究竟意欲何为?难道是为了看它们发霉腐烂不成?这样的荒诞不经让人心头憋着一股无名火。

  作为朝堂上老成持重、处事不惊的白永元,这次也按捺不住心头的愤怒与不满,决定挺身而出,直奔报社讨个说法。之所以他会率先出头,原因在于在这份“京城富豪存粮排行榜”上,他位列第二。而榜首之人听说在得知此事后,在公房里四处摔砸东西,怒不可遏,几乎要将公房翻了个底朝天。面对这般令人瞠目的榜单和随之而来的轩然大波,白永元心中那杆秤已然失衡,他必须要为自己的名誉和家族的利益站出来,以正视听。

  闻得白永元厉声斥责,林小风面色一凛,眼中闪烁着一丝锐利的光芒,他沉稳地回应道:“李公今日莅临报社,不知有何要事欲向我质询?”见林小风态度庄重,白永元竭力压制内心的怒火,平心静气地发问道:“的确有事相问!你必须当面告诉我,究竟是何人声称老夫家中藏粮两万石之巨?”林小风略微低头思索,眼神狡黠地斜睨了白永元一眼,坦诚答道:“此乃陆印生所言,确凿无误。”

  听闻林小风直指陆印生,白永元顿时怒不可遏,双目圆睁,手指颤抖地指向林小风,声音中夹杂着愤怒与失望:“你把我当作愚昧无知之人来戏弄吗?”

  眼见挑拨离间之计未能成功,林小风即刻收敛起笑容,脸上浮现出一抹讪笑,从容不迫地道:“非也非也,此事乃本官亲自走访各地牙行,根据市场行情和估算所得,并非凭空捏造。若有任何不实之处,请白公直言不讳,明日我定会立即更正,确保信息准确无误。那么,敢问白公,您府上究竟存粮几何呢?若数目不符,现在澄清亦为时不晚,我将立刻命人改稿刊印。”说罢,林小风的目光犹如明镜般直视白永元,等待他的回答。

  白永元沉痛地顿足,悲凉的叹息声在公房内回荡:“林小风啊林小风,你这一手可真是害苦老夫了!我一世清名,如今竟毁于一旦,往后这日子还怎么过?如何再在这朝堂之上立足立身?”他脸色苍白,眼眸中闪烁着愤慨与无奈,高声疾呼道:“你林小风现在可是身处险境,若还不收敛锋芒,趁早寻求转机,继续这般跟百官为敌下去,怕是不会有好结果的。你如此筹粮之举,无异于自寻死路,简直是将自己和太子日报推向风口浪尖!”

  周围记者们听闻此言,皆面色凝重,眼中流露出深深的触动。他们看着这位深受打击的白永元,仿佛能感受到那来自血脉亲情的痛苦挣扎,心中暗自感慨:像白永元这样为了亲戚而痛心疾首的,世间实属罕见。

  然而,面对白永元的劝诫,林小风却是嘴角一撇,流露出顽劣之态,不以为然地反驳道:“何出此言?京城上下谁人不知我是陛下、太子身边的红人?哪个官员敢公然与我为敌?莫不是想要造反不成?若真有人胆敢如此,我今日就上奏弹劾他们!”话音刚落,白永元愕然失色,内心忍不住暗骂:“你这小子真是个异类,怎可用常人的思维来揣测你的行事风格?”他的眼神中交织着困惑与无奈,似乎对于林小风的无所畏惧与特立独行感到既惊又佩,又有些无可奈何。

  白永元被林小风的一席话激得全身颤抖,心头犹如刀割般疼痛,痛心疾首地责问道:“真是不可救药了!林小风,你是不是疯癫了?何以不能平心静气共同商议此事,而非要在街头巷尾大肆宣扬?这等大事,难道不应该在朝堂之上徐徐论道吗?”林小风目光炯炯地直视着白永元,毫不退让地反驳道:“徐徐论道?这话您还是去跟那些即将饿死街头的百姓说去吧,若他们愿意等到你们慢慢讨论出结果,我也愿意陪你们耗下去。再者,您真以为在那满是官腔和权谋的朝堂之上能议出什么良策来吗?连捐粮这样的事情都要由我一个平民百姓提出,足见当今朝廷上无人敢于承担这份责任。”

  白永元听罢自觉理亏,内心明白确应由他们这些高官开此先例,然而无奈的是众人皆怕触碰这个烫手山芋,只有皇上亲自下令后才有人敢附和行动。未曾料到林小风竟会以如此极端的方式打破僵局,令他们措手不及。白永元面露尴尬,嗫嚅道:“诚然,目前尚未有人主动提及此事,但……或许时机未到……”林小风语重心长地回应:“何须等待所谓的时机?白公,若我不用这种方式逼迫你们一把,你们又怎会知道自己的潜力之巨大,又怎能明白有时候正是需要一种勇气与担当,才能真正解民于倒悬呢?”

  白永元被林小风的一席话堵在喉咙口,心中五味杂陈,苦涩难言:“你小子真是不听老夫的肺腑之言,一意孤行?”面对白永元的质问,林小风步履坚定地逼近他身前,俯视着这位年长的阁老,语调沉稳而坚决:“白公啊,如今这局势,怎可能说收手就收手呢?本官行事向来秉持一个原则: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白永元眉头紧锁,试图劝解:“你这一路疾进,何至于如此激进?倘若现在收手,老夫还能帮你周旋一二。”林小风深吸一口气,面上流露出沉重与悲悯交织的表情,轻叹一声:“白公,您可曾真正体验过那种濒临绝境、生死存亡间的饥饿吗?”白永元略显惊讶,但仍坚毅地回应:“当然经历过,天下哪位赴京赶考的士子未曾尝过挨饿的滋味?”

  林小风摇头,神情愈发凝重:“我说的不是普通的饥饿,而是那般朝不保夕、命悬一线之际,若身边有他人存在,或许会令人产生食人以求生存的绝望念头。”此言一出,白永元喉头像是被无形的手紧紧握住,无法言语。他看着林小风那张写满故事的脸庞,内心的震动无以言表。

  林小风并未就此罢休,他紧追不舍地追问:“白公可曾亲自踏入那灾荒之地,亲眼目睹了那里的凄惨境况?”白永元听闻此言,脸色微变,一抹羞愧之色掠过他的面庞,他低垂着头,低声回应道:“未曾亲自踏足灾区一步。”林小风紧接着语重心长地道出一番令人震撼的事实:“那么,请允许我告诉你,在那片哀鸿遍野的土地上,景象破败不堪,新坟连绵不断,家家户户都是冷灶空锅、饥饿难耐。而我有幸亲身经历这一切,并且,我之所以能活到现在,很大程度上要感谢那些在生死边缘徘徊,却仍舍命拿出仅有粮食施舍给我的灾民们。”

  随着林小风这番言语的落下,整个报社内瞬间陷入了沉静与深思之中,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凝重而深远的氛围。

  “原本,我并不想过多干预朝政之事,但太子殿下的仁德之心让我自惭形秽。身为东宫太傅,我又怎能在此刻畏缩不前?纵使因此与众位朝臣意见相左,甚至遭受责难,又有何惧怕?”林小风接着感慨万千地说,“白公虽然智谋超群,但有些时候,行事并不需要太多智慧,也许只需一份勇敢的决心和无畏的担当。”

  面对林小风掷地有声的话语,白永元一时哑口无言,只能静静地注视着他那坚定的眼神,最后苦笑着摇了摇头:“罢了,随你去吧,只愿你能成就一番事业,莫要因今日之举而影响了前程。”随后,他转身离去,背影中流露出一丝苍凉与无奈。

  周围的记者们眼含敬仰地注视着林小风,对他的人格魅力与胆识魄力赞叹不已。就在这时,刚刚离开不久的白永元又匆匆返回,急促地宣布道:“老夫家中实际仅存不足两千石粮食,务必在报纸上予以澄清!”说罢,他又再次离去。

  林小风微微一笑,轻轻拍了拍正在忙碌中的杨白溪肩膀,示意他记下这一幕:“当今阁老白永元,泪洒编辑部,深切体恤民间疾苦,毅然决定将自家存粮减至一千五百石,剩余部分悉数捐赠灾区!”此话一出,更加彰显了白永元在国难当头之际所展现出的一份悲天悯人的情怀。

  李德贤闻此言,犹如晴天霹雳般愕然一愣,脸上满是困惑与迷茫的交织。他瞪大了眼睛,仿佛试图从眼前的现实与内心的疑惑之间寻找到一条出路。而此时,杨白溪手中的毛笔也在震惊中微微颤抖,一滴墨汁悄然滑落纸面,晕染开一片深色的涟漪,映照出他内心的波澜起伏。

  众人皆知,那白永元竟然是林小风的大舅,如此对待自家亲戚,实属罕见且令人难以置信。杨白溪面色微变,犹豫片刻后终究忍不住开口:“林大人,据我所知,白公并未明确提及那些内容,而且毕竟都是血浓于水的至亲,这样做是否有些过分了?”

  林小风听罢,脸庞上的线条瞬间变得刚毅起来,眼中闪烁着坚定而又决绝的光芒。他声音沉稳,掷地有声:“那是他的内心深处的声音,虽然未曾宣之于口,但我已然听见。为了救灾赈民,即便是面对自家亲戚,我也不能有所偏私。我向来秉持公正无私的原则,家中若有余粮,多捐一些乃是义不容辞之举!明日务必在报纸上刊载出来,让大家知晓此事!”

  杨白溪听闻此言,内心深受触动,对林小风的胸襟和气度不由得肃然起敬。他缓步起身,对着林小风深深一鞠躬,恭敬地道:“林大人高风亮节,实在令人钦佩不已!”此刻,整个报社内弥漫着一股沉重又激昂的气息,每一个人都被林小风的决心和勇气感染,心中油然而生一种崇高的使命感。

  室中群记闻此消息,皆激动不已,纷纷起立。此乃文人风骨之展现!林大人慷慨解囊,舍自家存粮以救济灾民,其举动犹如割肉饲鹰般悲壮而高尚,令人钦佩不已。若非有此大义之举,这等人物脸上必会焕发荣耀的光芒,甚至祖宗九泉之下亦当为之骄傲地冒出青烟来!此刻,众人心中已认定,若不跟随林小风的步伐,尽心尽力投入工作,加班加点,便是对这份崇高精神的亵渎,恐怕在报社之中也难以立足。

  果不出林小风所料,次日清晨朝会之时,昨日那版报纸被重新呈递到靖江帝面前。皇帝还未及细读内容,便将报纸随意掷于御案之上,目光复杂地凝视着林小风,口中缓缓道:“你行事果断不假,但何曾考虑过此举可能带来的后果?如今竟然牵扯到太子,莫非是想要朕替你排忧解难不成?”林小风面对皇上的质问,尽管心中忐忑,面上却故作镇定,频向一旁的李德贤挤眉弄眼,眼中仿佛赫然写着“陛下救我”四个字。

  满朝文武愤然地将目光聚焦在林小风身上,其中陆印生更是急躁不安,他挺身而出,厉声疾呼:“陛下!微臣要参奏林小风,利用《太子日报》在民间散布谣言,严重损害了朝廷威望!”林小风听罢,面色平静如水,但他频频向李德贤眨眼示意求助。紧接着,李德贤从容起身,回驳道:“陆大人,这《太子日报》实为本宫亲自策划与监督,与林师傅有何关联呢?请问陆大人,何处见得它损害了朝廷声誉呢?”

第104章

  陆印生怒视着林小风,那双眼睛里仿佛燃烧着熊熊烈火,心中暗自咬牙切齿,认定林小风狡滑如狐,时常以太子为盾牌遮挡外界攻击。他瞥了一眼端坐于上的靖江帝,见其并未明确表态,只能硬生生地继续言道:“陛下明鉴,报纸上所列官员家中的粮食储备数目,实乃虚妄不实,若让百姓得知,只怕会激起民怨沸腾。太子殿下仁慈宽厚,恐是被林小风巧舌如簧教唆所致。”人群中忽闻一声轻蔑的嗤笑:“嘁~不过是个马屁精罢了!”陆印生立即锁定声音来源,满脸愤怒地转向发声之人。

  此时,靖江帝终于出言制止了这场即将升级的争吵,将目光投向林小风,沉声询问:“林小风,这报纸上所记载的百官家中存粮数量,你又是从何处得来的?”林小风面不改色,从容回应:“回禀陛下,微臣命手下人根据多方信息进行推算得出,其间难免会有误差,并非每个数字都完全准确无误。倘若诸位大人发现报纸所述与事实不符,尽可直言相告,明日我必当登报澄清。”此言一出,众人皆屏息静听,整个大殿的气氛在靖江帝的镇定与林小风的坦然中暂时趋于平缓。

  陆印生闻听林小风之言,愤然反驳:“陛下!此乃无稽之谈,报纸上所载的存粮数目,实为捏造臆测!臣府中何来五万石粮食?分明是林小风信口雌黄、胡编乱造!短短数日之间,《太子日报》便漏洞百出,谬误连连。为此,臣恳请将报纸交由学士院严格管理,待诸位学识渊博的学士审定无误后方可刊发。若再任由其恣意妄为,恐怕会酿成难以挽回的大祸!敬请陛下恩准此议!”

  此语一出,众多学士及朝廷官员们纷纷响应,纷纷跪地附和,林小风微眯双目,深邃的目光在人群中流转,心中明白这一切皆是有备而来。仅仅一日之内,众人竟已迅速联合起来,欲合力抵制报纸之事。

  靖江帝见状,眉宇间流露出一丝无奈与头疼,斜睨了林小风一眼。他心知肚明,陆氏家族并无粮铺产业,如何能拥有如此巨量的存粮?这小子做事过于草率,编排文章之时亦应更为审慎才是。如此胡乱排列,怎就不事先向朕询问核实呢?此事关系重大,竟敢不与朕商议就擅自行动,两年后再看,岂不是胆大包天?

  “诸卿请起,此事暂且搁置,我们还有更加紧迫的事情需要决断。”靖江帝威严的声音在朝堂之上回荡:“既然这份报纸已经流传至天下各地,引发各方议论,想要阻止已是难上加难。但此刻,诸位爱卿家中究竟藏有多少粮食并不重要,关键在于大家应当踊跃捐粮,以安抚民心,维护朝廷威信。现在,你们各自报出愿意捐赠的粮食数量吧!”随着靖江帝的话语落下,朝堂上的气氛愈发凝重,每个人的眼神中都闪烁着各异的光芒,他们即将作出的决定,不仅关乎个人声誉,更牵动着国家命运的走向。

  林小风心中暗自钦佩靖江帝的明智决断,他霍然起身,目光坚定地回应:“微臣愿捐出五百石粮食,倘若粮食不足,甘愿以等值银两填补!”他话语激昂,慷慨陈词,“尽管臣府中的粮食储备有限,却愿意倾尽所有,只为解救百姓于饥饿之中,为陛下分忧解难,哪怕一粒不留,也无丝毫怨言。诸位大人,请大家各尽所能,随心而行。”

  林小风面带微笑,眼神环视四周,那笑容犹如春风拂过湖面,激起层层涟漪。他的这一举动无疑给在场的高品官员们设下了一个无形的压力,哪一位敢在这时捐粮数额少于他?众人纷纷投来恨意与忌惮交织的目光,心中默念:这小子擅长挑起事端,日后必除之而后快!

  靖江帝微微点头,面上虽不动声色,内心却对林小风的拳拳爱民爱国之心深感欣慰和赞赏,他朗声道:“嗯,很好!林爱卿这份对国家和民众的挚爱之情,朕已深受感动。那么,其余诸位卿家又该如何作为呢?”白永元听闻林小风的大手笔,心头不禁五味杂陈。身为朝廷首班重臣,林小风一个四品官竟能捐出五百石,这让位居高位的白永元陷入了纠结。一千石对于他来说并不是个小数目,但家族中虽然存粮远不止两千石,骤然捐赠如此多,恐怕族人中会生出诸多异议,令他一时难以抉择。

  白永元在众人的注视下,面色沉重地沉吟了许久,最终牙关一咬,毅然决然地道:“微臣愿捐一千石粮食!”此言一出,全场哗然,众人面面相觑,继而纷纷表态响应。那些位高权重者或是豪绅贵族们,在压力之下也相继开出了自己的捐粮数额,九百、八百……直至末尾之人,虽仅能拿出数十石,但也都尽了自己的一份力。

  统计下来,此次募捐总计不过一万七千八百石,林小风低头略作盘算,心中明白这个数目对于解决南方的粮荒而言,无疑是杯水车薪,但也总比无为要好上许多。他知道,接下来还需另寻良策,方能真正解救灾民于水火之中。

  靖江帝同样对这样的结果感到深深的忧虑,他眉头紧锁,面前堆迭如山的奏疏都是关于南方粮灾的紧急报告。各地官府除了向富户征收粮食外,甚至不得不加重民间赋税以筹集更多的粮食,然而这样的做法无疑加剧了百姓的困苦生活。面对这一切,靖江帝内心焦虑不已,却又深感束手无策。可无论如何,这次由林小风发起的募捐活动终究还是取得了一定成效,若非如此,恐怕连目前募集到的一半粮食都难以筹集到。这让他更加意识到,在这场关乎国家命运与民生疾苦的大考中,任何一点努力和尝试都不应被忽视,它们或许就是那点亮黑暗中希望之光的星星之火。

  靖江帝在沉思中缓缓抬起眼眸,略显疲态的脸上却透出坚毅之色,他朗声道:“诸位爱卿能如此积极捐粮,实为我朝之大幸也。林爱卿,待今日下值后,你须立即核实百官家中实际存粮状况,并尽快通过报纸予以澄清公布。今日各位所捐献的粮食数额,亦需详尽公示于报端,以平息民间舆论的纷纷扰扰。”

  陆印生闻听此言,急切之情溢于言表,他迫不及待地插嘴询问:“陛下,关于报纸的管理事宜,是否应交由学士院进行审核把关?”话音未落,靖江帝果断地挥手打断了他的发言,目光如炬:“此事暂且搁置,你与林小风各上一道奏折详述意见,朕自会深思熟虑,作出裁决。”靖江帝心中明镜一般,深知这张打着太子名号的报纸背后隐藏着诸多微妙权衡,对陆印生与学士院可能的联手举动,他始终保持警惕。

  林小风则不动声色,内心暗喜:这老狐狸急于求成,恐怕是触及到了某些敏感之处。或许可趁机派人深入调查一番,揭开其背后的真实意图。陆印生见状,面露尴尬之色,只得默默退回原位,不再多言。

  靖江帝适时地宣布退朝:“既然如此,今日之事暂告一段落,如有要事急需启奏,速速上报;若无重大事务,则散朝吧。”随着他的声音落下,众臣躬身退出,朝堂之上又恢复了短暂的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