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剑桥留学生到物理学之神 第442章

作者:虚空圣堂

  周仁的话让大部分社员默默点头。

  这确实是华夏科学社的重要功能。

  但是李奇维听后,却说道:

  “周仁,你提的这两点确实很重要。”

  “但是我反问你,哪个社团没有这个功能呢?”

  “甚至连上海的青帮,严格来说,也有这两个功能。”

  “所以,它并不是科学社团所特有的功能。”

  周仁闻言哑住了。

  仔细一想确实是这么回事。

  青帮的组织严密性甚至比华夏科学社还要强。

  难道这能说明青帮比科学社还厉害?

  显然不可能。

  这时,一直在默默思考的竺可桢忽然说道:

  “社长,我认为既然是科学团体,那么它最重要的功能应该就是科学评价。”

  “科学团体应该具有权威性,它可以鉴定任何的科学成果,并给出相应的等级评价。”

  竺可桢的回答让众人眼前一亮。

  没错,这确实是最大的特色。

  科学团体,肯定要突出科学嘛。

  周仁幽怨地看了竺可桢一眼,心道人比人气死人。

  对于天才而言,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永远追不上另一个天才。

  以周仁的才华,在这个时代的华夏,也勉强称得上是天才了。

  李奇维笑道:“不愧是我们科学社的科技部长,一针见血。”

  “没错,科学团体的最重要功能,就是学术评议。”

  “我知道你们肯定很好奇,我为什么要问这个问题,为什么要拿华夏科学社和其它国家的科学团体对比。”

  “很简单,因为我们的华夏科学社,目前并没有学术评议功能。”

  众人开始骚动起来。

  这么重要的功能,科学社竟然没有,那怎么能行。

  周仁连忙道:“社长,那我们赶快把学术评议功能加进来吧。”

  李奇维呵呵一笑,说道:“这就是我为什么要分析给你们听的原因了。”

  “因为这涉及到很复杂的因素。”

  “我上面举的两个科学团体例子,英国皇家学会和樱花国学士院都是有学术评议功能的。”

  “凡是英国皇家学会评选出来的院士,甚至在世界范围内都是被广泛承认的。”

  “这意味着你的学术成果,经受了世界上最严苛的考验。”

  “但是樱花国学士院却只能局限在樱花国之内。”

  “这是国家科学地位的差距,是我们需要正视的事实。”

  “但即便这样,樱花国也比我们要好很多。”

  “至少他们的评议在国内是权威的。”

  “樱花国学士院评选出来的院士,是被国内所有科学领域的人承认的。”

  “最关键的是,它也是被樱花国政府所承认的。”

  “至于英国皇家学会那就更超然了,连政府都不能干涉他们的评选。”

  “它甚至不需要英国政府的承认,因为全世界所有国家都会承认。”

  “现在,让我们再看华夏科学社,就会发现,它的地位是尴尬的。”

  “作为国内第一个也是目前最大的科学团体,我们却对科学成就本身却无法评级。”

  “最大的原因是因为国情。”

  “我们无法从政府手里,拿到这个功能。”

  “英国皇家学会和英国政府是平级的,它的学术评议功能是自带的。”

  “樱花国学士院是樱花国政府的下级,它的学术评议功能是樱花国政府赋予的,随时可以收回。”

  “甚至可以把学士院当成樱花国政府的一个组成部门。”

  “英国和樱花国是稳定的,所以才能有机会诞生这样的功能。”

  “而现在,国内的情况,你们应该很清楚。”

  “所以,华夏科学社暂时想拿到学术评议的功能,是不可能的。”

  “因此,我们暂时只有传播科学的功能,却没有评价科学的资格。”

  “被政府承认的真正资格。”

  哗!

  经过了李奇维的分析,在场的众人终于理清了这之间的关系。

  没想到,一个科学社竟然还涉及到这么复杂的政治因素。

  国情的不同,导致了不同国家科学团体的底层架构不同。

  李奇维并没有对这种不同进行评价。

  在他看来,这是没有意义的。

  这一刻,华夏科学社的定位终于清晰了。

  任鸿隽听的脸色潮红。

  要是没有李奇维的帮助,他们自己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其中的关系。

  可千万不要小看了这种定位。

  它的重要性甚至决定了华夏科学社的生死。

  万一哪天,他们想插手学术评议,很可能就会受到打击。

  因为这是属于在抢夺权力了,官方是绝对不会允许的。

  这时,赵元任忽然问道:

  “社长,经过你刚刚的分析,我觉得我们的华夏科学社和英国皇家学会根本就是两种组织。”

  “不应该混为一谈,那又谈何差异呢?”

  李奇维笑道:“元任,问题非常好。”

  “这就是我接下来想说的内容。”

  “华夏科学社只是暂时的阶段性形式,在未来,它必然会发展成带有学术评议功能的权威组织。”

  轰!

  所有人都震惊了。

  没想到他们引以为傲的华夏科学社,竟然才是初级阶段。

  而李社长已经开始考虑高级阶段了。

  “我们都是在第一层,只有李社长在第二层。”

  赵元任激动地问道:“社长,您能为我们详细说说吗?”

  李奇维笑道:“英国皇家学会和樱花国学士院,其实就是华夏科学社的未来。”

  “这两种模式也是当今世界体制下,科学组织形式的两种终极模式。”

  “华夏科学社未来会走哪一条路,其实并不是在座的我们可以决定的。”

  “我们能够做的就是适应国情,把科学本职工作做好。”

  到了这一点,其实讨论的已经非常深刻了。

  在座的都是精英,自然明白李社长话中的意思。

  这已经不属于科学领域的讨论范畴了。

  要是李乐亭在这里,那绝对能滔滔不绝讲上几个小时。

  但是在座的人,对此兴致缺缺。

  因为不管是哪种模式,科学本身的发展方向都是一样的。

  孰优孰劣,还真不好说。

  看到众人眉头紧皱,担忧未来的样子,李奇维笑着鼓励道:

  “好了,你们不用担心,先做好当下的工作就行。”

  “无论未来国内的学术评议科学组织是什么形式,有一点不会变。”

  “那就是它必然是由人组成的。”

  “既然是人,请问,还有比在座的各位更合适的吗?”

  “就算以后政府仿照欧洲各国成立科学院,那么科学院内的人还是你们。”

  “你们只是换个地方,继续为华夏的科学事业而奋斗。”

  “所以,即便现在华夏科学社的功能不完善,你们也不要就心灰意冷,觉得没有动力。”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过程。”

  “更何况是改变国家科学水平这么艰难的任务。”

  “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任务,拔苗助长好高骛远是不行的。”

  李奇维没有说错,十几年后成立的中央研究院,其中的大部分成员,都是华夏科学社的成员。

  4位总干事和15位所长中,其中分别有3位和13位是科学社的成员。

  这也很正常,科研人员不是大白菜,想有就有。

  刘邦以一县之人才,就能治理天下。

  但是他绝对不可能在一县之内,找齐所有种类的技术人员。

  说白了,管理人才牛逼,那只是平台的衬托作用,换个人一样牛逼。

  而技术人才牛逼,那是人家自身牛逼,换个人很可能是菜逼。

  所以,李奇维现在掌握了华夏科学社,就意味着将来他会掌控国内的科学界。

  到那时,他就是真正的巅峰学阀!

  所有人都是他的派系。

  李奇维才能更好地集中力量办大事。

  这一刻,任鸿隽等人仿佛有一种拨开云雾见光明的通透感。

  华夏科学社未来几十年的发展方向,被李社长分析的淋漓尽致。

  任鸿隽内心感叹道:

  “我这一生最幸运的事情,就是鼓起勇气去找了李社长。”

  “不然,科学社在我手中,恐怕会失去了它应有的光芒。”

  赵元任、杨杏佛、竺可桢、周仁、胡明复等人,也是满脸崇拜。

  作为理工科人才,尤其还是美国名校的留学生,他们对于所谓的个人魅力是免疫的。

  哪怕是高官也不能让他们折腰。

  但是这一刻,他们突然觉得,应该义无反顾地追随李社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