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剑桥留学生到物理学之神 第444章

作者:虚空圣堂

  “现在欧洲那边举办国际性的学术会议,已经成为了惯例。”

  “衡量一个大学或者组织的影响力,就是看它能否举办国际性的会议。”

  “很不幸,现在的亚洲在这一块还是空白。”

  “所以,我准备号召举办泛太平洋科学会议。”

  “凡是太平洋周围一圈的国家,都可以申请成为会员国。”

  “每个会员国每年轮流举办会议。”

  “闭门造车是不行的,只有积极参与国际间的交流,才能开拓你们的视野。”

  哗!

  这个消息震惊了在场众人。

  大家都是科学领域的精英,自然知道学术会议的重要性。

  他们的李社长,那可是大名鼎鼎的布鲁斯会议的创立者。

  布鲁斯会议不仅仅是物理学界的至高会议。

  现在已经成为了整个科学领域知名度和影响力最大的会议。

  毫不夸张地说,布鲁斯会议决定了人类科学的未来。

  本来按照三年一次的惯例,今年10月应该是要举办第三届布鲁斯会议了。

  但是鉴于欧洲目前的情况,第三届会议只能往后延迟了。

  至于延迟到什么时间,谁也说不准。

  反正肯定是要等战争彻底结束才行。

  泛太平洋科学会议虽然肯定和布鲁斯会议没法比。

  但是对于亚洲,对于华夏来说,已经足够了。

  如果现在让华夏的本土科学家贸然参加欧洲的高级别会议,反而会适得其反。

  就和诺奖一样。

  最好的未必是最好的,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任鸿隽兴奋地问道:

  “社长,我们华夏也能有机会成为东道主,举办会议吗?”

  李奇维霸气地说道:“当然。”

  “只要是亚洲科学领域的学术活动,少了华夏的参与,那就是没有意义的。”

  哗!

  如此霸气侧漏的话语,让在场的人瞬间都高潮了。

  “好了,以上是第一部分的业务内容。”

  “华夏科学社的第二部分业务是建设科研机构。”

  “虽然社团的目标是传播科学,而不是研究科学和学术。”

  “但是,我们要为未来做好准备。”

  “国外的研究所模式,已经实行了上百年,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所以,我认为要借鉴这个行之有效的经验。”

  “比如成立动物研究所、植物研究所等等。”

  “这些研究所有两个好处。”

  “一是能够进行非常细化的研究。”

  “往往一个研究所只专注一个细分领域的研究,这样能更好地集中所有资源,办出自己的特色。”

  “二是研究所能为老百姓提供直接的帮助。”

  “比如种花的、养鱼的农民,要是遇见什么难题,完全可以去找这些研究所。”

  “不然,凭借他们的经验,很难找到专业的技术人才。”

  “研究所可以拉近科学家和普通人之间的距离。”

  任鸿隽等人点点头。

  “社长,这些研究所是我们科学社出资吗?”

  李奇维道:“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要太局限。”

  “独资、合资、仅提供技术支持都可以。”

  “反正只要是在华夏境内办,怎么都一样。”

  “最后壮大的都是华夏的科学底蕴。”

  众人明白。

  华夏科学社虽然自身不参与直接的研究。

  但是它可以带动真正的研究。

  毕竟,论科学人脉,国内没有什么组织能比得上科学社了。

  他们这些社员只要起到牵线搭桥的作用就好。

  说不定将来政府都会找他们合作,创建国家级的研究所或者实验室。

  “除了研究所,还可以给科技公司提供技术辅导和咨询。”

  “比如我在欧洲,有很多知名的科技公司,都想让我当顾问。”

  “一个优秀的科学顾问,能够为公司带来巨大的收益。”

  “这一块,我认为也属于科学社的业务范围。”

  “做的好,还能为社团带来额外的创收,甚至自给自足。”

  “当然,华夏科学社本身没有必要创建公司,那有点本末倒置了。”

  “我们只生产科技公司。”

  众人被李奇维的描绘的美好吸引了。

  这恐怕是所有科学人才最喜欢的赚钱方式了吧。

  靠脑子赚钱!

  而且是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知识,为其他人提供解决方案,改善人们的生活。

  非常符合这个时代知识分子清高的道德标准。

  大家也有动力去做。

  李奇维接着说道:

  “第三部分业务是创办专业期刊、报纸,出版科学书籍等等。”

  “这一部分,也是科学社目前正在大力推进的内容。”

  “我看了鸿隽汇总的结果,总体看,成绩是喜人的。”

  “但是也存在了一些问题,比如写作形式过于严肃刻板了。”

  “科普文章与专业学术文章不同。”

  “在保证正确性的情况下,可以侧重趣味性而降低学术性。”

  “也就是说公式推导要少一点,科学趣味、科学思想要多一点。”

  “这方面,你们可以学习国外的经验,有几本杂志还是很有参考意义的。”

  任鸿隽一一拿笔记下,会后他就落实下去。

  这就是有个大佬带的好处,李社长啥都见过,啥都知道,信手拈来。

  “第四个业务是审定科学名词。”

  “随着西方科学传入华夏的步伐加快,科学技术名词不统一的现象日益加剧。”

  “这严重阻碍了国内科学事业的发展。”

  “虽然民间有个人或单位曾经做过翻译工作,但一不够权威,二不够全面。”

  “所以,我们的华夏科学社要承担起这个责任。”

  “我建议成立名词审查小组,专门负责科学名词的审定事宜。”

  “可桢,你作为科技部门的部长,就由你来当这个小组长。”

  “这项工作是一个长期的工作,需要制定标准化的流程,你召集相关人员讨论。”

  竺可桢欣然领命。

  “以上,就是我对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华夏科学社所做工作的设想。”

  “鸿隽,你们要做的,就是把这些任务细化到具体数字。”

  “比如这五年内,准备办多少期刊,准备建立几个研究所,准备举办几场学术会议等等。”

  “只有定下具体的数字,大家才会有明确的目标,这样做事情就会事半功倍。”

  “这些需要运营部充分调研后,给出一个可行的数字。”

  “另外,元任,你要做好财务的规划工作。”

  “该花多少钱就是多少钱,不要为了省钱把计划的实施打折。”

  “如果钱不够,就报告给我,我来想办法。”

  任鸿隽、赵元任等人此刻觉得浑身充满了干劲。

  在李社长的分解下,纷繁复杂的科普工作,竟然变得如此井井有条。

  而且相比于他们以前只知道办报纸,显得高大上无数倍。

  他们很清楚,李社长说的这些内容,如果靠他们几个年轻人,那是无论如何也搞不定的。

  “最后,我再补充一点。”

  “我准备个人出资,以华夏科学社的名义捐款,在上海建立一座大型图书馆。”

  “偌大的一个华夏,连一座像样的图书馆都没有,实在说不过去。”

  “这也算为华夏科学社打响第一炮。”

  “它将正式在国内发出属于我们的声音。”

  “周仁,你是联络部长,你要负责和政府做好这件事的对接工作。”

  周仁激动的脸色通红,他终于要干大事了。

  而下面的所有社员,都被李奇维的手笔给震惊了。

  会场沸腾了!

  社长也太有钱了。

  “这个大型图书馆一定很大吧。”

  “废话,不大能符合咱们李社长的身份嘛。”

第373章 教育和科技领域的幕后大Boss!

  李奇维的演讲,带给了华夏科学社所有社员无与伦比的震撼。

  三大主题,为在场的热血青年们,指明了未来努力的方向和将要达成的终极目标。

  从此,华夏科学社相当于有了自己的“社魂”。

  它不再仅仅只是华夏众多社团中普通的一员,而是有着自己崇高理想的科学组织。

  所有社员都自信,未来的科学社一定会爆发出惊天动地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