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拿命教太子,皇帝求我别死 第194章

作者:李夏蝉

  陈策没等李梦阳回答,也不需要他现在就给答复,他说完后便背着手离开了。

  李梦阳嘴角抽搐,一只手紧紧握着茶盏,等陈策走出中厅,他愤怒的将茶盏朝地上摔去,厉声道:“陈纯简!你别欺人太甚!”

  陈策没有停步,也没有回头,他相信李梦阳会选择前者。

  李梦阳不是傻子,相反他是聪明人。

  就如陈策预料的这样,第二日一早,户部主事李梦阳主动找到户部侍郎,祈求调去南直任户部主事。

  礼部侍郎都震惊了,虽然职位上是平调,但一个是南直,一个是京师,哪有人主动求自己下放的?

  除非李梦阳被威胁了。

  户部侍郎想当然的以为是张家兄弟的报复,不过李梦阳既然如此坚持,他也不好说什么,只能同意李梦阳的请求。

  当此事传开后,张家兄弟又背了一口大锅。

  同僚们都在替李梦阳打抱不平,临走送别宴会上纷纷痛骂张家兄弟为非作歹无法无天。

  但只有李梦阳知道,不是因为张家兄弟,而是另外一个不能说出口的混蛋!

  这口恶气,兴许在很长时间内,他只能默默的憋在心里无法舒展了。

  ……

  洪钟在抵达潮河川后,第一时间召见了密云县令,询问潮河川两侧山川的情况。

  密云县令并没有将潮河川两侧山石的情况告知洪钟。

  洪钟不由有些惊愕的盯着密云县令,一时间让密云县令有些摸不着头脑。

  洪副都御史心中甚至都有些怀疑,陈策的叮嘱是否属实,如果潮河川两侧山石如此易落,按理说密云县令不可能不知道。

  可他为何不说?

  只有两个原因,其一,密云县令不想让自己修潮河川,其二,陈策预测错误。

  洪钟其实更偏向后者,当时他临行的时候,秦紘提醒过他,那个时候他就有点疑虑。

  他陈纯简又没去过潮河川,怎么对潮河川的地理风貌那么熟悉?

  不过洪钟虽然外表看起来不像文官,但心思毕竟细腻,一切等自己验证过才能做出判断。

  他也不会辜负陈策的一番好意。

  离开密云县衙后,洪钟便带着士卒去潮河川,安营扎寨之后,他并没有第一时间动工,而是让人上山去查一查潮河川两侧的山石,是否真容易崩裂。

  当天下午,去勘探的士卒便面色凝重回来,当洪钟看到对方凝重的脸色后,他心中一咯噔。

  陈策说对了!!!

  那小子,究竟是什么妖孽?

  震惊之余,洪御史更多的是一阵后怕,如果真冒然去凿山,后果不堪设想!

  还有一件事令他后怕的,那就是密云县令欺骗了自己!他不可能不知潮河川的情况,除非对方故意隐瞒!

  (本章完)

第315章 震撼傅家父子三

  江西,临江府。

  五月初十,自从傅元收到了陈策的信件后,便开始紧锣密鼓的按照陈策信件中的图纸制造新型纺织机。

  傅元固然绝顶聪明,能按照陈策的图纸制造出新型纺织机,但傅瀚却不怎么相信陈策的言语。

  他不敢相信什么样的纺织机,能在半个月时间制出十万匹布来。

  傅元这些日子已经完全恢复,往日颓丧的情绪不在,取而代之的是自信和兴奋。

  他对傅瀚道:“父亲,他从来不是一个喜欢吹牛的人,他要么不说,只要他开口,你觉得再不可能的事,在他手中都会成为可能。”

  “不要因为自己的无知,就觉得这世上有什么不可能,如果有一天陈纯简告诉我,人能在天上飞,我都一百个相信他!”

  傅瀚:“……”

  他的儿子一直都是自负骄傲的,从没有这么无条件推崇过一个人,傅瀚真不知道陈策有什么魅力,能让骄傲自负的傅元如此信任。

  傅元看着眼前一台刚制造出来的精美纺织机,他问傅瀚道:“爹,正常情况下,纺织机半个时辰能织多少布匹?”

  傅瀚还未开口,老二傅完便道:“大哥,这个我知道,正常情况下不外乎三五匹的样子。”

  傅元点点头,道:“那你觉得这个纺织机,半个时辰能织多少?”

  傅完猜测道:“七八匹么?”

  傅元摇头,笑着道:“我也不知道。”

  额。

  大哥你还有功夫说笑?还有半个月时间,咱们到时候完成不了十万匹布,府衙那边必定降罪,耽误了皇家上贡的贡品,咱们吃不起这个罪啊!

  老爹已经人走茶凉,当时在礼部的时候,或许这都不是事,现在他都不是官了,谁还给他面子?

  一个小小知府现在都敢官商勾结整我们傅家了,真要完不成任务,傅家的家产可能都会被人家全部吞噬一空!

  “拭目以待吧。”

  傅元吩咐绣娘开始用这种新纺织机去织布,他也不逗留查看,带着傅瀚和傅完去中厅喝茶。

  这半个时辰时间不长,但对傅瀚和傅完来说却如同度日如年一样煎熬。

  他们可不像傅元,对陈策无条件的信任,这关乎傅家未来的生死,哪里能冷静下来?

  好几次傅瀚都要去看防织的进度,不过都被傅元给制止了,傅元让傅瀚不要打扰绣娘,让她全心全意卖力去织,他就想看看半个时辰加工加点究竟能织出多少匹布来。

  随着更漏滴滴答答的声音不断传来,漫长的等待终于结束,半个时辰过去后,傅家的下人急忙带着绣娘一脸震撼的来到中厅。

  傅瀚急不可待的开口道:“织了多少匹布?”

  傅家管事说话都有些结巴,对傅瀚道:“老,老爷……四,四十匹。”

  傅瀚仿佛以为自己听错了,错愕的道:“十四还是四十?”

  “四十匹啊!整整四十匹!”

  这话说出来后,傅瀚震惊的瞠目结舌,傅完刚端着的茶盏吧嗒落地。

  就算心境再好的傅元,此时都忍不住震惊的嘴巴张大!

  半个时辰前,傅完才说,传统纺织机半个时辰的效率不过三五匹。

  翻了八倍!足足八倍啊!

  这谁不震惊?

  傅元咽了咽口水,尽管心中已经设想过这个结果,但还是忍不住道:“陈纯简!伱个妖孽!”

  他服了,彻底服了。

  陈策真是个妖孽,他为什么什么都懂?

  傅家这次明明是个死局,一向自诩聪明绝顶的傅元都束手无策,甚至被打击的差点自杀。

  但陈策只是写了一封信过来,看似死局的局面,就这么被轻而易举的破解了。

  这不是妖孽是什么?

  半个时辰四十匹,一个时辰八十,一天十二时辰一百零六匹,半个月一千五百匹,只需要再制造一百台这样的纺织机,半个月时间完全可以织十万匹出来!

  傅家暂时还不缺钱,制造一百台这种新型纺织机固然需要成本,但这对傅家来说九牛一毛!

  “招工!”

  傅元当即可口,不过他父亲傅瀚和二弟傅完还沉浸在震惊中,完全没听到傅元说什么。

  傅元一脚踹到老二屁股上,大喝道:“你愣着干什么?干事去啊!”

  傅完:“啊?干,干什么事?”

  傅元一脸无语,道:“第一,找工匠过来,让他们生产一百台这种纺织机,给其重利,生产完毕让他们自杀。”

  傅元不是啥好人,这种纺织机的技术他自然不可能让外面任何人知晓。

  重奖之下必有勇夫,只要给的钱足够多,肯定有穷人愿意卖命。

  “第二,招绣娘过来,越多越好!”

  他需要更多的绣娘来替自己一天十二时辰轮番转做工,只有这样才能在月底完成十万匹布的需求。

  “哦……哦哦!”

  傅完这时候才反应过来,大喜过望的道:“大,大哥,我们有救啦?”

  傅元道:“废话,也不看谁出手了!”

  傅完:“……”

  你之前可不这样的,之前你可是要死要活的,再说了,你这话说的,不知道还以为你在自夸呢,又不是你出手的,你嘚瑟个啥啊?

  傅瀚此时才幽幽的反应过来,依旧忍不住咽了咽口水,惊愕的盯着傅元道:“这……他……陈策……”

  傅元微微笑道:“父亲,我说了,只要他愿意出手,没有解不开的局。”

  傅瀚:“你先前不会故意寻死觅活,就等着陈策出手的吧?”

  傅元嘿嘿笑道:“不先骗过爹,又怎能在字里行间让陈策相信呢?”

  话虽这么说,但他究竟是真的想寻死,还是故意以死逼陈策出手,谁又能说得清楚呢?

  但无论如何,傅元对陈策的信任绝对不作假。

  傅瀚叹口气,道:“那小子,真是能人之所不能啊!这么一桩大好处,就这么白白送给你了?”

  “他没有什么条件吗?”

  傅元摇头:“没有。”

  那就说不通了啊,这纺织机咱们能制造出来,他陈策制造不出来?明知道如此大的利益,他为什么白白送给你?

  你都说对方是妖孽了,他应该不会心肠这么好才对?

  傅元心中也有同样的疑惑,他也想不通,最后只能道:“可能他的志向比较高?脱离了世俗名利?”

  (本章完)

第316章 淋尖踢斛

  到五月末,弘治皇帝下了一条政令去辽东,大明皇帝念女真三部对马市贸易需求之旺盛,特在辽东开马市贸易,每月订十四、十五、十六为马市开放日,各有司、辽东都督需协同确保马市贸易的安全畅通。

  明廷的这条政令让辽东三部欣喜若狂,唯独爱新觉罗家族此时才后知后觉察觉到大明皇帝心思之细腻。

  如此一来,辽东三部的女真人,感激的只能是明朝皇帝,而不是他们爱新觉罗家族。

  陈策答应过朱厚照,等今年夏粮征收便带他来看官府征税。

  当朱厚照在郊外看到官府衙门收税的人不断踢着装稻米的斛,看到稻米洒落一地百姓却不敢捡的情况,不由愤怒万分。

  “这群官府胥吏太过分了!”

  陈策笑了一下,对朱厚照解释道:“他们要不这么做,地方衙门用什么来维持他们的俸禄开支?”

  一个官府衙门,真正能领取朝廷俸禄的只有两三个人,而朝廷也没考虑过县衙编外的胥吏等人俸禄开支。

  换言之,除了吏部备案造册的县衙官吏之外,这些编外的人员俸禄全部都需要县衙供给,县衙自然要想办法弄点额外收入,以便于给这些人开俸。

  朱厚照听完陈策的解释后,不解的道:“那为什么朝廷不给这些人发放俸禄?”

  陈策耸耸肩,道:“户部收入不够啊,还能因为什么。”

  就目前大明每年的收入,供给全国官吏开支都捉襟见肘,再供奉天下数十万胥吏的俸禄开支,户部的财政能出现巨大的赤字,直接让财政崩塌。

  “或许有一天国家非常富有了,才能实现你口中说的这样吧。”

  朱厚照道:“那个时候胥吏就不会如此欺辱农民了吗?”

  陈策摇头道:“依旧不会,但可能不会如此明目张胆了吧。”

  郊外的稻田中有许多赤膊孩童奔波,脸上洋溢着笑容,朱厚照好奇的道:“他们为什么不去启蒙?”

  陈策道:“没钱,大明真正能启蒙的孩子极少,整个大明百姓读书识字也少之又少。”

  朱厚照接触的人群非富即贵,哪里知道大明底层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