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大明:吾儿怎么还不造反 第27章

作者:蓝白的天

燕云十六州总计五万余兵马早早便汇聚于此,伴随着秋高马肥,北元南下越过长城的次数那是越发频繁了起来,尤其以第二次北伐的岭北之战重大挫败,在北元朝廷之中,丞相王保保将会带领草原重新入住中原的呼声越来越高涨,那些来无影去无踪的草原骑兵们,更加热衷于跨过长城,袭掠汉地。

徐达自七月抵达大同府后,便开始着手大同府的防御构建,雪花一般的各类军情急报,无时无刻不围绕在他的身旁,就连吃饭也得一只手拿着简报在那边看着。

他此次来燕云十六州,便是奉命总览北疆的防御规划,统筹协调,确保不被北元有机可乘。

就目前而言,防御的任务还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即便是经常有小股的骑兵出现在大同周围,但早已坚壁清野的大同,别说粮食和物资了,就是连一个没有武器的活人都难以见到。

而且这些小股骑兵也实在是没有什么威胁,他们来的快,走的也快,只要明军骑兵赶来,立马就望风而逃。

但徐达不敢有丝毫的松懈,因为他很清楚,北元南下之决心非常坚决,况且根据各种各样的探子秘报,北元朝廷已经开始大规模调兵遣将,长城以北,各大部落云集不下十万北元骑兵,这么多兵将聚集起来,总不至于是来聚会的吧?

不过徐达也不怕,大同府已经有五万余人,北平的李文忠也带着五万余人,更别提山海关,雁门关,宁武关等等关隘全都守备完善,即便是北元骑兵突破了关隘,大同,北平,太原三地互为倚靠,又有坚城防守,若北元无法做到快速攻陷城池的话,要么就在野外和明军决战,要么就只能无功而返了。

在岭北虽然战败,但可不代表明军就怕了北元,若是把战场换成熟悉的家门口,那可不好意思了。

而在关注防御的同时,徐达也命人开始筹备扩建大同府,打算将大同府,打造成为抗拒北元的桥头堡。

在繁忙公务的间隙,徐达自然也收到了有关于辽王和燕王两位殿下在太原府里的动向。

让徐达有点诧异的是,原本以为会表现优秀的辽王殿下,却很少去军营,只是有事没事的与李景隆,李祺,徐增寿还有燕王朱棣聚会,至于会上说些什么,纸条上就没写了。除了饮酒聚会之外,便是招揽城中教坊司的美人入行宫陪酒,跳舞,聊天,做乐。

反倒是燕王殿下,每日里勤勤恳恳,就差没住在军营之中,不用说的,肯定是学到了不少东西了!

徐达很头疼,不知道被自己寄予厚望的辽王殿下在干什么,不过后来送的一个纸条子,却让徐达暂且放下心来了。

那纸条子写道,有一个内官曾担忧的提过这个问题,督促辽王殿下学学兵法,不过辽王殿下很是嚣张的笑着说到:“顾方略何如耳,不至学古兵法。”

朱启说这句话的时候,自然是跟内官开玩笑的,那时候他刚好做梦梦到自己像霍去病一样封狼居胥了,内官建议他去军营学习,那当然随口就说了一句冠军侯的名言名句了。

但递小条子的人可不知道朱启是做完梦开玩笑说的啊,原句不漏的就把小条子给递过来了。

顺带一提,递条子的人当然不是徐达安排的,他也没那个胆子啊,是朱元璋安排的,不过也不是监视皇子用的,而是类似起居录官一样的人,你不知道他是谁,但他却在记录你的一言一行。

徐达看到这个条子,再想到前不久收到消息,说是军营之中,李景隆,李祺和徐增寿三人,已经开始用辽王殿下教的新式练兵法在训练新军了。

但不知道为什么,其他将官们却没有收到辽王殿下任何的指令,依然照旧使用各自的练兵之法。

徐达初始也奇怪,再联想到辽王殿下的所作所为,突然豁然开朗了起来。

像辽王殿下这样有前途,被朱元璋看好的皇子,怎么可能是那种懒惰,不想担责任,喜好美色又好逸恶劳的人呢?

辽王殿下甚至是能够准确画出地图,而且轻描淡写的就改良了沙盘地图,去潇湘馆也不过是为了开店提前学习的好皇子啊!

一定是辽王殿下存了让李景隆,李祺和徐增寿三人新法练出来的兵,和其余人的兵进行比较多心,又担心其余将官们跟着有模学样,那就没有办法看到区别,所以故意做出一幅啥事不管的姿态来。

当然了,徐达也就是这样怀疑着的,具体如何,还是得看练兵一个月后的演练成果如何。

不过新法练兵,一开始效果不好,也是可以理解的事情,徐达也确实没有抱有太多的期望,回头等有空了,把辽王殿下想的新法练兵好好看看,没准能有可取之处呢。

如此想着的徐达,转瞬就忙的将这件事情抛之脑后了,一直等到演武的结果快马加鞭的送到他眼前的时候,徐达才整个人都懵住了。

条子上写着:徐增寿,李祺,李景隆三人包揽了前三甲!

什么情况?李祺和李景隆两人姑且不谈,但着徐增寿是自己的儿子,徐达对他可太了解了!

你让徐增寿说说潇湘馆有多少姑娘,他能给你人家身上多少颗痣都给说的明明白白,但你让他练兵?拉倒吧,徐达原本估计,那些兵丁能在徐增寿的教导下,一个月内认全令旗就不错了。

但这次徐增寿竟然还拿了一个第一名!

祖坟冒烟显然不足以解释这样的灵异情况,唯一能够想到的原因,便是徐增寿严格执行了辽王殿下的练军新法!

能让三个初生牛犊的勋贵子弟,在一众老练将官们里脱颖而出,这练军新法什么来头啊?!

这下子徐达是彻底坐不住了,让人赶紧去太原府问问是什么练兵之法。

而此时的太原府里早就已经炸开锅了,有关于辽王殿下的练兵之法,在演武之后,转瞬之间便席卷了整个军营之中。

曾经嘲笑那些兵丁站军姿走正步的士兵将官们,那是一个个的都笑不出来了,人家这种方法练出来的兵丁,把他们都给拉的远远的,还笑个屁啊笑。

一时之间,大家都在争相模仿学习,一本《朱子兵法》那是成了军营之中的抢手货,大家都是争抢着誊抄背诵。

现在去太原府的军营去看看,就能看到每一个营房里都要求整整齐齐,每一个床铺都要求完全一样,就连训练跑步的时候都要集合先喊口号,什么“保卫大明,舍我其谁”“辽王威武,勇冠三军”之类的。

气氛就很热烈。

而徐达这边,也没有等几天,就收到了一本誊抄的《朱子兵法》,这上面当然是李景隆总结归纳的。

不得不说,李景隆打仗或许不行,但文墨方面确实没话说,归纳总结那是一套套的,朱启杂七杂八的碎言碎语吹出去的牛皮,都被李景隆写的那叫一个明明白白,条理清晰。

不过上面每一个字徐达都认识,但连起来之后,愣是徐达这个征战沙场数十载的神将都看不懂。

站军姿有何用?走正步有何用?旁人吃饭都是席地而坐,谁先拿到水就先吃,为何要以队为单位,全部拿好了食物以后统一开饭,规定时间内吃完收拾好呢?起床后为何要规定时间内穿衣洗漱,然后营长内集合报数呢?晚上特意安排坐着聊天,又是为何呢……

如果不是知道这个练军之法,让徐增寿这样的臭小子都能那到演武第一的话,徐达绝对会认为辽王殿下这是在胡闹呢。

一连串的问题冒在了徐达的脑门上,放下《朱子兵法》之后,他久久不能平息,而后让人去取布条子了。

总之,先从腿缠布条,可以缓解疲劳这一点开始尝试吧……

————

(求票啊!!!顺便推荐一本书《修仙死路一条!》大佬写的,凡人修仙流小说,大家去看看吧。)

第四十八章 吾儿朱启也是你们能喷的?

当徐达怀着懵逼的心情,开始按照《朱子兵法》上面写的内容开始小心尝试的时候,朱启此时在太原府那真是想死的心都有了,恨不得给自己两个大嘴巴子,没事吹什么牛啊!

朱启原本是打算在太原府上好好的“表现一番”,每天吃喝玩乐,招来乐妓,装出一副无用王爷的模样来,这样一来就免得让自己上前线指挥作战,做主要的是,万一朱元璋觉得我这个塞王没前途,把我换个封地呢?

但万万没想到自己和李景隆,李祺和徐增寿三个人随便吹吹牛,他们三个居然当真,当真也就算了,竟然还把自己吹出去的牛皮全都记录下来,李景隆这狗一样的玩意居然还编纂成书!叫什么《朱子兵法》,神特么的我才十五岁啊,你个李景隆是哪里来的脸皮把我吹成“子”的啊?

难怪说李景隆就是大明第一猪队友,谁跟他当队友都得倒霉啊!

光是吹也就算了,朱启是万万没想到自己印象里的那些现代军营里的小细节,放在大明练兵竟然能这么有用!

这三个人都拿了演武第一名了!

光是这一条好消息,都已经足够掩盖之前自己所做的一切努力了,不仅如此,最近还常常听到一些让他恼怒的闲言闲语。

什么“辽王殿下其实早就已经胸有成竹了,之前吃喝玩乐的纨绔模样,不过是装出来的。”“听说是为了不让别的将官模仿学习新发明的练兵之法,这样才能有机会进行对比。”“辽王殿下还说了和汉时冠军侯一样的话呢,顾方略何如耳,不至学古兵法。真是了不起啊!”

我没有,我不是,你们诽谤!

纵然是极力否认,但朱启现在是百口莫辩,所有人,看着自己的眼神都不自觉的带上了一点崇敬之情,就连那些每日过来送军报的副官们,也都是一个个毕恭毕敬,哪里还有之前的小眼神小动作。

唯一让朱启欣慰的是,一个御史官后来登门道歉说了:殿下对不起,我之前弹劾你整日玩乐不思进取,不理军务,却没想到殿下您竟然如此了不起啊,可惜的是奏章已经送出去,现在就算是想拿回来都没可能了……

朱启一听,大喜过望,大声问道:“你真的弹劾我了?!”

边上的朱棣那是顿时就怒了,上前去就揪住了那个御史官的衣领,呵斥道:

“我三哥也是你小小御史能够弹劾的?我三哥那全是在做戏,做戏你懂吗?”

那御史官也是满脸懊悔,洪武这年头的御史官员还是很尽职尽责的,都快赶得上唐初的那批喷子了。

要不然怎么能有那么多的地方官员被扒皮填草呢?可不都是这些御史检举揭发的吗!

所以这位御史官员也知道自己弹劾错了,辽王殿下看上去好像整日玩乐,但他辽王殿下的练兵方法,那可是一个月就让三个初出茅庐的小将,拿了演武前三甲啊!

这是何等天纵奇才,这要是还叫不思进取,不理军务,那其他人都赶紧埋了吧。

那御史眼看着就要回去再写一份奏章自述己罪去了,朱启赶忙把他拦下,随后喝退了一脸凶相的朱棣,说道:

“四弟,怎可对御史如此无理!弹劾官员宗亲,本就是御史的职责,他弹劾本王,也是分内之事,御史你做得对,但凡本王有什么做得不对的地方,你就随便弹劾,放心弹劾,本王那是眉头都不带皱一下的,对了,关于本王喊女子来行宫之事,御史要不然再写一篇折子?”

御史还能有什么想法,当即就是拿头便拜,说了:“辽王殿下竟如此高义,是下官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说罢,那是扭头便走,至于弹劾之时,不要谈了,现在开始,你辽王朱启就算是去大街上直接撒尿拉屎,我御史都要考虑下其中是否蕴含深意。

朱启看着屁话都没有的御史重重的叹了一口气,这都是什么御史官啊,怼人功夫不合格啊这是。

朱启很失落,却不知道暗地里有一支看不见的笔正在奋笔直书,写了一张又一张的条子送去应天府,自然也有今天所发生之事。

太原府的御史是指望不上了,但在应天府这几天,关于弹劾辽王朱启的事情,却已经是闹翻天了。

尤其是御史台的那帮人,那真是铆足了劲啊,好家伙,以前只搞过官员,最高级别的就是洪武三年的左丞相杨宪。

但现在居然来了一个辽王殿下送到枪口上来了,那不得火力全开啊!

咱们是谁?咱们是御史啊!自东汉设立御史台以来,那就是靠着嘴皮子喷人的,历史上那些弹劾宗亲王爷的,可都是一个个都青史留名啊!

尤其是唐初贞观年间的魏征,指着皇帝鼻子骂,直接骂了一个青史留名,御史言官们家里谁没有魏征的画像啊?每次开喷之前在魏征画像前烧柱香,给嘴巴开个光是没的跑的。

辽王殿下在太原府吃喝玩乐的事情,御史们对此那真是趋之若鹜,这是难得的上史书的机会,谁不珍惜啊?

尤其是右佥都御史凌说和公冶志两人喊得最凶了,这两人也是目前御史台里的领军人物。

凌说是元朝进士,后来当了贰臣,公冶志则是举荐上来的,两人都是有名望的人,这时候带头冲锋,那真是快把朱元璋脑壳子都给冲烂了。

朱元璋虽然杀官如麻,但他主要是对那些贪官污吏,还有尸位素餐之辈下死手,对于言官向来是很宽容的,一来这些言官很少有贪污损害百姓的,他们弹劾对象都是大官员,压根都接触不到百姓,二来是朱元璋虽有恶名,但他那是杀了太多士大夫被笔杆子骂出来的,朱元璋本身而言,绝对是千古一帝的明君代表,采纳逆耳忠言这一块,向来很少有污点,不仅没有污点,只要你说的有道理,朱元璋从来都不会自持身份,该褒奖的那是绝对不会吝啬的。

所以对于这些带头冲锋的御史言官们,朱元璋也是没啥办法,询问徐达的信件已经送出,还没有收到回信,至于说惩治辽王朱启,朱元璋觉得自己这个儿子并非是那种恣意妄为之人。

果不其然,就在这些御史台的言官们一个个都跟过春节一样开心的时候,一个接着一个让人瞠目结舌的消息就送来了。

首先是第一条,辽王殿下当众说出了汉时霍去病的名言:“顾方略何如耳,不至学古兵法。”。这是什么意思?这是自比霍去病啊!

御史们立马开喷辽王殿下狂妄自大,不思悔改。

但刚喷完,第二条消息就到了:辽王殿下亲自指导了李景隆,李祺还有徐增寿三人练兵之法,三人花了一个月的时间训练新兵,在演武之中拿到了前三甲!

而且是大优势领先获胜,说的那叫一个神乎其技啊,连辽王殿下为什么吃喝玩乐都给解释了,那是辽王殿下故意逢场作戏呢,为的就是想确实无误的实验新的练兵之法是否有用啊!

要不装出一副不学无术的模样,而是提前跟将军们打招呼,万一有将军私下里偷偷摸摸使用这种练兵方法,那测试的效果就不准确了啊!

一众原本看戏的官员们那都是傻眼了,好家伙,辽王殿下心机深不可测啊!

你以为这就完了?

马上第三条消息就送到朝堂之上了。

那个一开始弹劾辽王殿下的太原府御史,知道自己弹劾错了,冤枉辽王殿下,主动过去负荆请罪,你们知道辽王殿下说什么吗?

辽王殿下不仅没有生气,更没有责怪,而是大大方方的说了:这是御史的则是,你们看到不对的地方就该弹劾,我虽是王爷,但你也不用担心,放心弹劾,随便弹劾!

好家伙,这是多大的气量才能够说出的话啊!

又有智谋,又有练兵的本事,而且还非常的有肚量,这简直就是当代完人典范啊!

前些天使劲儿喷辽王殿下的御史们都没声音了,一个个都打焉了,被喷的都快不想上朝的朱元璋又行了,先是大笑三声然后当场骂道:

快喷啊!你们这些沙雕快特么的继续喷啊!吾儿朱启也是你们这些人能喷的?!

那架势,那场面,甭提朱元璋有多解气了,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是!

当天早朝结束,赏赐辽王朱启的内官们,就立马出发,朝着太原府疾驰而去……

第四十九章 辽王殿下不是人

洪武七年,八月底,太原府。

天色入秋,渐渐微凉。

朱启坐在姥爷以上,吱呀吱呀的双眼无神的晃悠着,徐达详细询问《朱子兵法》的信件前几日就送到了朱启这边,内容很复杂,不过看通之后其实就一个要点:教练,我想学《朱子兵法》啊!

朱启那是人都傻了,你徐达堂堂一个千古神将,跟我个漫画家学兵法?

不过徐达都写信过来了,这要是不回信给个交代,朱启担心过两天徐达本人过来就不好收拾了。

别看朱启是皇子,徐达是臣子,但在徐达面前,朱启都得喊一声“徐叔叔”呢,况且现在军中还是上下级的关系。

但这回信到底怎么写,就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了,毕竟自己吹的牛逼都写在《朱子兵法》里面了,至于你让朱启去解释为什么这么做,无非就是纪律,习惯,集体主义等等……

也确实没啥好解释的,但有些名词,徐达想要理解,可能都需要花费很长一段时间了,比如集体主义,看上去很简单,但在思想哲学的理念上,关于集体主义的解释和理解,却并不是那么轻松写意的……

不过朱启也不是学哲学的,这玩意就直接写上去算了,至于说徐达能不能理解……那不关我的事情了。

朱启拿着小篆笔在那边写回信呢,突然朱棣就急匆匆的跑过来了,看到朱启还在老爷椅上晃荡着,赶忙说了:

“三哥快起来,应天府来人了。”

应天府来人了?那不用问的,肯定是朱元璋有旨意啊!会不会是御史弹劾的奏章送到了,这是来遣返自己回去的啊?

朱启赶忙窜了起来,把纸币都放到边上,正要出去呢,就瞧见一个内官领头,一群人喜笑颜开的就进来了,有举牌子的,有拿扇子的,有举旗的,朱启一看,这是天子仪仗啊!

朱启赶忙就跟着朱棣,对着老爹的仪仗行礼,随后那内官就上来说了:“恭喜殿下,贺喜殿下啊!”

一听到这话,朱启头皮就有点发麻了,这内官是朱元璋身边的老人了,以前就经常见到,这次亲自来恭喜自己,那绝对不是遣返自己的了。

朱启硬着头皮问道:“本王何喜之有啊?”

那内官恭恭敬敬的说道:

“陛下有赏赐,还请辽王殿下领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