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大明:吾儿怎么还不造反 第26章

作者:蓝白的天

既然有漏刻,那计时就好办了,但规矩不止这一个。

徐增寿很快继续说了起来:

“除了起床时候有时间规定意外,吃饭,睡觉,全部都有时间规定,不仅如此,一人犯错,全伍惩罚的规矩,也要用在训练之上,还有常规训练之外,在加两项,军姿和军步,虽然很怪,但这些都是殿下想出来的,说精锐之师,都是如此训练。

来,我演示给你们看看……”

于是乎,王季和一众营兵们,就看着这位将军之子,开始走起了正步。

第四十五章 接着奏乐接着舞!(求月票求推荐票)

七月流火,正是天气转凉的时候,即便是军营之中的兵士们,此时也都加了一层里衣训练。

但有一处营地确实例外,只见到这两哨两百多人的队伍,依然穿着夏日军服,一个个的站在暖洋洋的太阳底下,一动不动。

有穿着铠甲的哨官,一遍遍的打着令旗,每当打完一个令旗,面前的两百来号人,便要一个队一个队的将这些旗号的意思给喊出来,若是喊话不响亮,不够整齐,或是有一人喊错了口令,那便要整个队伍都受罚。

趴下来,原地就是十个俯卧撑,对于这些常年干农活的汉子们来说,十个俯卧撑自然算不上什么,但架不住做的次数多啊,有人犯错就做,有时候一个队伍都要连着做五六组,好家伙,这哪里受得住啊!

做完了爬起来就是继续站着军姿,一个个的手指紧贴着大腿,腰杆挺直,农历七月如此寒冷的天气,额头却跟下雨似的出汗,就这还不能抬手去擦,谁要是动弹一下,立马又是全队受罚!

如此训练之法,在旁人看来,确实有点可笑的无用功了,有一个老兵就笑着说了:

“许是新来的那个小将军不懂练兵,自己琢磨的方法吧,这样练兵光站着有啥用啊,练兵就要学令旗,学军阵,学进退号令才是啊。”

其他营兵也是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但这时候有人说了:

“听说这是哪位颇有将才的辽王殿下的练兵之法。”

一说这话,大家也是不再多说什么,但心里面却多少有点“不过如此”的想法。

反正过一段时间,就要拉出来演练了,这些奇怪练法的兵丁们,到时候怕是只知道站着发呆吧?

一群老兵们在排列军阵的空闲时候,对着旁边新法训练的营兵们指指点点的笑着,这时候又见到哨官一声令下,一群营兵们又纷纷拿出了白布条子来,却不是绑头上的,而是绑在腿上的。

两条腿上都缠好了布袋,又背上了辎重背包,随后就跟着出去拉练了,什么叫拉练?就是行军啊!

行军还可以理解,但为啥要绑布条子啊?众人见了,又是一阵暗地里的调笑,只当是勋贵子弟们没事找事做的方法了。

这种胡闹一般的练法,怕是练不出什么好兵来吧?

…………

王季倒是不知道其他营兵们对自己等人的看法,纵然是知道了,王季也是没有多余的空闲功夫去管了。

就在徐增寿掌兵之前,王季跟着队长也学过令旗,但那时候也就看个新鲜,练习的时候记一记,不训练的时候,那就是妥妥的干饭人,吃完饭剔了剔牙齿就睡觉,要么就是晒太阳发呆。

但自从徐增寿掌兵,并且开始使用辽王殿下的练兵之法以后,但凡是有点空闲时间,徐增寿就一遍遍的温习令旗的命令。

甚至那些什长队长们,还一遍遍的过来打旗帜教他们这些新兵,之前哪里在空闲时候教过的哦,也就训练的时候打一遍,想着日积月累的总能学会,根本就不着急的。

但现在不一样,因为有人做错了,他们也是要跟着受罚的啊!

其实王季这些新兵蛋子,学的也挺卖力的,因为光罚自己也就算了,全队跟着受罚,那就有点受不了了,谁要是笨点,经常连累别人的话,旁人看自己的眼神都不太一样了。

就算是再怎么厚脸皮的人,也努力起来了。

余下的自是不必多说,每日起床穿衣集合全都要定时,那个漏刻就跟催命阎王似的,但习惯了其实也就那样,甚至于训练完回了营社,看到营社里整整齐齐的,好像复制出来的床铺,心中也不由得产生了一种满足的情绪。

就像每天晚上开例会,坐在篝火边上的哨官反复说的那样:

“徐少将军说了,这是辽王殿下的新军练法,所谓新军,便是精锐中的精锐……”

咱也是精锐啊!

————————

当徐增寿等人用着朱启所说的方法训练军队的时候,朱启还并不知道自己吹出去的牛皮,竟然被徐增寿等人当真了,甚至还奉为珍宝,李景隆是专精兵书的,纸上谈兵那套他可太熟悉了,记性又好,回去就把辽王殿下吹牛逼说的一套东西,给整理出来,写了洋洋洒洒的好几张纸。

徐增寿当日拿出来念得稿子,便是从李景隆那边搞过来的,顺带一提,李祺那边也有一份。

李景隆甚至还给这份稿子给做了一个封面,名字就叫做《朱子兵法》!

好家伙,朱启要是知道李景隆都把自己上升到了“子”的高度,怕不是立马就跳起来,把李景隆当场送走。

朱启的目标是什么啊?那就是低调打混,沐浴在大佬光辉之下,当个纨绔王爷,锦衣玉食,吃了睡睡了玩玩了吃,临老了死在女人肚皮上就好。

至于说什么名留青史,万人敬仰,可赶紧给我拉倒吧!

此时的朱启,就在太原府实践着自己的理想,至于梦中那个威风八面,封狼居胥的辽王殿下,毕竟是做梦啊。

看着眼前的歌舞,朱启那是美滋滋的。

顺带一提,他是在太原府行宫,而不是军营里,他既是副将,又是王爷,待在行宫自然是没什么不妥当的,反正事情都有底下班子去做,他就当一个橡皮图章,啥事情盖个章,然后点头“对对对”就完事了。

人生啊,就该是这样的态度。

小酒喝着,舞蹈看着,边上还有太原府的当地美人喂着糕点。朱启正在那边享受人生呢,侍卫高锦便带着今日份的公文过来了,朱启拿起来一看。

是八月初要进行营兵演练的事情,底下的将官们已经安排妥当,朱启盖个章,当天到场观看就完事了。

那当然是盖章准许,又不是要出兵打仗,有啥不允许的呢,说起来徐达留给自己的将官们还真的是能干啊。

洪武年间就是这点好,无论是军队还是朝堂,压根就没有草包和吃干饭的,自己可以放放心心的当个甩手掌柜,舒坦!

朱启大笔一挥,直接通过,随后让高锦赶紧拿走,不要妨碍本王,接着奏乐接着舞!

朱启在这边整天乐呵呵没人管,却不知道一张张的纸条都在往徐达和应天府朱元璋那边递呢。

就连太原府本地的御史官员都是直摇头,这个辽王殿下似乎徒有虚名啊,说好的将才呢?怎么也没见着往军营跑过几次,整日里就在行宫摸鱼啊?难道这样也能练出什么好军队来?

说不得要参辽王殿下一本,而当御史的奏章才刚刚写好,送往应天府而去的时候,也就在此时,八月初的军营大比,在一片紧张忙碌的气氛中,开始了……

————

(求票啊,如果觉得好看的话,赶紧给票吧!)

第四十六章 辽王殿下真有将帅之才啊

洪武七年,八月初,太原校场。

八月的天,秋高气爽。

太原府上的新兵们,此时都已经集合到了校场之上,经过了将近一个月的训练之后,此时正是检阅初步成果之时。

想要花费一个月的时间训练出一支能战之师,自然是不太可能的,但最起码的旗号,军阵,前进后退等等,这些总该是要掌握的。

此番演武,检验的便是这些东西,至于说朱启在后世所看到的,单兵对战,或者越演拉练比赛,跨越障碍比赛,枪法比拼等等这些,自然是没有的。

朱启早早的就跟着朱棣两人一同来到了现场,朱棣留恋军营,甚至都好几天没有回来行宫,这时候再次见到的,朱棣整个人都黑了一个度,反倒是朱启这边白白净净的,看上去甚至还稍微胖了一点点。

但朱棣可不敢有半点对三哥不敬的意思,甚至连“三哥怎么这么懒”这样的想法都没有的。

至于原因也很简单,在路上听过了朱启讨论天下大事,大明与北元之间天时地利人和之差别,再加上杂七杂八的练兵之法,李景隆编撰整理的《朱子兵法》等等,这些可都是让朱棣佩服的五体投地的东西。

至于说为啥三哥很少去军营这件事情,朱棣也是随便一想就明白了,因为三哥是做将军的料啊,将军领的是将,将官领的才是兵。

把将领好了,比什么都强。

朱启还不知道朱棣心中已经脑补了一套理由,并且对自己的崇敬之情还在不断上升,看着朱棣晒得健康的肤色,再看看自己有点虚脱公子一般的面色,心里不免有点尴尬。

有一个将官走了过来,询问下是否可以开始。

朱启站在高台上朝下望去,只见到下面每两百人分一组,由一个将官带着,大约有二十组之多,看上去就好像是一个个的两百人组成的军团方阵一样。

稍后便是让这二十组,分别进行结阵,冲杀,后退,再重新变阵等等,一切都要看令旗行事,变现最杰出优异者,自然就算是胜出了。

对于下面领兵的将领们来说,这次是在辽王殿下和燕王殿下面前表现自己的大好时机,自然是股足了劲的。

朱启这边就没啥压力了,他是王爷,也没有比拼的对象,对带兵这种事情一向佛系,但求无错不求有功,这些兵丁只要训练合格就行了。

朱启对着将官点头道:

“那就开始吧。”

————

王季跟着伍长的身后,按照平常训练的那样,笔直笔直的站在那边。

旁边的阵列里的士兵对着他们指指点点,演武还未开始,但王季这边的队伍,却已经进入状态了。

只是他们站姿奇怪,其他的士兵们也不知道有军姿这种东西,再加上平日里,他们除了军姿,还有正步要走,在其他营兵们看来,属实奇怪到不行。

这时候忍不住调笑两句,也是可以理解的事情。

不过相比较起其他营兵们的轻视,王季的心中,却没有任何忐忑尴尬之情,因为只有自己知道,这一个月下来,按照辽王殿下的练兵方法训练下来以后,自己这批人,绝对和其他的人不一样!

站在高台上的那位年轻有为的辽王殿下似乎对属下吩咐了什么,而后便吹起了号角,王季也是凝神等待,演武正式开始了!

一个个的传令官们很快就位,王季紧盯着面前的传令官,只见到他两手拿着旗帜,开始挥舞起来。

当看到面前挥舞出的令旗之后,王季第一时间就反应了过来,这是要求自己弓兵在前,盾兵在后。

王季分配的是盾兵,此时握紧盾牌,赶忙就直接往后退去。

而身后的战友早已经按照平日里训练的那样,错开身位,并且直插上前,于是两百人就如同心念合一一般,在第一时间就作出反应,摆开了阵势,随着整齐划一声声轻喝,王季手里拿着盾牌往地上一砸。

耳边传来了统一的“砰”的声响,那气势就已经出来了。

随后令旗官旗帜又变,王季的脑海也在第一时间反应过来,弓兵后撤,盾牌举盾前进二十步!

王季第一时间举起了盾牌,而跟在他身旁的战士,也都如同王季一样,众人的连举盾牌的动作,都是整齐划一的。

随后便同一时间抬起左腿,扛着盾牌朝前方迈了出去,而弓箭手早已从错开的身位退到了后面。

王季开始扛着盾牌,数着步子往前走去,每一步都是整齐划一,铠甲与盾牌发出铿锵之声,就连王季心中也不免一片肃杀之情。

而后便是举盾撞击,拔刀挥砍,快速后退,重新结阵……

这些都是往日里训练的内容,王季和队友们早就已经烂熟于心了,等到一切都完成之后,他们重新回到了原位,安安静静的站好,一个个的都站的笔挺的。

而再看看周围,那些方阵的士兵们却依然在结阵,但他们的阵型看上去也有点散乱,倒不是训练不到位,而是因为这些人被王季这边的方阵给深深的震撼住了,实在是忍不住分神要看过来啊!

尤其是那些在高台上的将军们,一个个的人都傻了,下面有三个方阵的速度之快,远超其余新兵方阵。

个人武艺姑且不论,就光凭结阵这一项,下面那三个方阵,就算说是在北疆打了四五年的精锐之师,他们也是相信的啊!

不,就结阵而言,他们甚至要远远超过精锐之师,那种近乎强迫症一般的整齐与迅捷,让所有人都惊讶的说不出话来了。

很快便有人问道:

“台下那三个方阵,是何人所率?!”

说话的是徐达的一员副将,姓韩,也是跟了徐达很多年的老将军了。

朱启也很好奇,这三个方阵的士兵,显然素质要高出其他士兵一大截,同样是刚刚募集的,大部分都是新兵,同样是一个月的训练时间,能带出这样的军队,领军之人在练兵之道上,确实是很有一套的。

很快有人禀报说道:

“回韩将军,下面那三个方阵,乃是李景隆,李祺和徐增寿三人所率。”

一听到这三个名字,朱启一愣,等等,他们什么时候这么厉害了啊?徐增寿还可以理解,是将军之子,历史上也带兵打过仗,李祺和李景隆两个人,就没什么好看的战绩了啊。

李景隆就更不用说了,朱祁镇之前的“大明战神”,加点全在机动,历史上的朱棣能靖难成功,率领朱允炆百万大军的李景隆是靖难首功,靖难天团第一人,非李景隆莫属啊!

旁边的将军们一时之间没反应过来,而后才有一人说道:

“听说,他们三人,都是用的辽王殿下的练兵之法啊!”

“什么?竟是辽王殿下的练兵之法吗?”

“是什么练兵之法?如此神奇?”

将军们一个个的议论纷纷了起来,朱启人都傻了,朱棣倒是神秘莫测的一笑,随后从怀中掏出一本书来,说道:

“哈哈哈,我三哥可是大将军亲自说的,有将帅之才,这本兵书,便是我三哥的练兵精华所在!”

朱棣一说完,朱启就见到那本书上四个大字《朱子兵法》!

朱启哪里敢冒领这个功劳啊,赶忙摆手说没这回事,都是李景隆他们三人的功劳啊。

但将军们哪里会理会这些,一个个的看着朱启的表情都不一样了。

辽王殿下,真有将帅之才啊!

而同一时间,有关于这次演武的结局,也写成了条子,一份送去了徐达那边,一份则是直奔应天府而去……

第四十七章 连徐达也看不懂的《朱子兵法》

北疆,大同府。

不算很大的大同府,却已经里里外外都挤满了兵丁,成为了一座军事重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