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父朱元璋,孙儿朱允熥重启大明 第133章

作者:寡欢太叔

自打常氏嫁入皇家,无论是常茂还是常升,在朝廷里一直都是不温不火。平常大事,压根轮不到他们说话。只有闲杂小事,他们才能说上几句话。

“好,好,好。”常升连着说了我三个“好”。

常福继续说着,“二爷,小的已经吩咐下去,让儿郎们都开始活动活动筋骨。这些日子,都不准任何人出入。小的觉得,越是这个档口,咱们就越是要沉得住气。”

不得不说,常福安排的十分妥当,

不落人口舌,不授人以柄。

“太子呢?”

“太子不知,皇爷给的旨意,没提着太子。小的寻思着...”

突然的,常福脸色一变,“二爷,太子该不会...”

常升怒斥道,“胡说!自个儿掌嘴,再敢胡说八道,打死为止。我告诉你,太子好好的,咱们常家才能好好的。咱们是得倚仗着三爷,但咱们心里头,也要明白。咱们的富贵,是太子给的!”

“是,是,是。小的知罪,二爷您恕罪。”常福一巴掌一巴掌的,打在自己的脸上,声音清脆而响亮。

常升冷哼道,“若是平时,也就饶了你。今日这事,断不能饶。用力打,不打不长记性,下次遇着人了,还总是胡说八道!”

旁边,常福打着自己,常升转头去吩咐别人,“去,准备衣裳,爷我要进宫谢恩。”

坐在亭边石凳上,常升思绪万千。

大都督府,这可是天职。当初,已故曹国公李文忠还活着时,就是同时兼着国子监和大都督府。

这道旨意一下,多少人眼红。

就连李善长都调侃道:天下学子,无论文武,都在曹国公袖下听令了。

十多年来,大都督府从未换人。

“行了,别打了,自个儿多几个心眼。你刚刚那话,若是让毛镶听去了,你是要掉脑袋的。”

常福停住手,“爷,小的知道了。”

下人捧来官服,常升就这么换上,临走时,还不忘嘱咐几句,“这事儿,烂在肚子里。旁人怎么知道,我管不着。但绝对不能,是从常家人嘴里说出来,听到了吗。”

“爷,小的都吩咐下去了。谁敢多嘴,就剁了他那张嘴。”

坐轿子里时,常升想事情,想的入神。直到宫城门口,常福掀开轿帘时,常升才被一阵冷风,激的回过神来。

“我自个儿进去,你们在这儿等着。”

第一百五十五章 大都督府

“你这写的啥,咱们不过啦?这宫里这么多人都等着吃饭呢。你要是这么给,宫里头,得饿死一半人。”

朱元璋抽过朱允熥笔下的折子,揉成一团,“重新写,想想看,该怎么写。”

“灾民,朝廷是得管。管好了,他们就能种地养活自己。可要是管不好,成了流民,到那时候,朝廷就是想管,也得大费周章了。”

朱允熥咬着笔杆,嘴里嘟囔着,“这些人,要是不贪,朝廷怎么还会担心,户部出去赈灾的粮食,被人给贪了。”

“灾民还没吃上饭呢,中间的官员,就先吃上了。层层扣点,到了百姓手里头,哪能还剩多少。”

朱元璋笑道,“这就不耐烦了?你爹那时候,坐在这儿,一坐就是一天。就这样的事儿,一天得有十多个。咱大明朝那么大,什么时候,都能有些小灾小难的。”

“咱当时也气,这些人,咋就这么贪呢。咱甚至是,剥皮充草,都给弄出来了,可他们还要贪。”

“可你爹说,不把中间那些人,给养活了,他们哪能安心赈灾呢。救民先救官,到了什么时候,这都变不了。你啊,心眼儿比你爹要活泛的多。可论治国理政,你比你爹,可是差远了。好好学着吧,坐天下,可没那么容易。”

朱允熥听的半知半解,倒也没再多说什么。治国理政,确实也不是生下来就会的。

“孙儿记住了。”

再翻开一本,朱允熥赶紧报喜,“皇爷爷,您看。蓝玉从北边送来的战报,锦山大捷。这时候,正围着开京呢。”

这是这么多天以来,收到的第一个与高丽(朝鲜)有关的捷报。

朱元璋笑着摇摇头,“你再看,看仔细了。”

朱允熥一愣,回过头,再去读这一份捷报,看到最后时,才恍然大悟,拍了一下脑袋,“嗐,这也算不得捷报了。”

虽是打了胜仗,但蓝玉自己,也是伤亡不少。尤其是带过去的京师大营的老兵,更是折损大半。

“你咋办?”

朱允熥想了想,“将锦山大捷的折子,传示百官。先有母亲怀了身孕,再有蓝玉锦山大捷。再派人,安抚蓝玉。孙儿以为,最重要的,是让李成桂的人,从全州而出。咱们大明的天军,该是以作震慑。”

朱元璋听了连连点头,“这说的不错,你就这么写。大孙你记得,有将在外,无论是胜是败,都以安抚为主。万事,等他回了京城再说。”

正说着话,大狗推门进来,站在一边。

“咋了。”朱元璋问道。

“回皇爷,开国公来了,说是来谢恩的。”

朱元璋沉吟片刻,“让他进来吧。大孙,你和他说几句话,咱到你皇祖母那儿走走。”

常升进永安宫,悄悄的看一圈四周,朱元璋没在,只有朱允熥一人。常升心中一喜,表面上却不动声色,“臣参见吴王千岁。”

朱允熥抬一抬手,“起来吧,这儿没旁人,你我之间,可不必如此多礼。”

这是朱允熥第一次,奉旨接见大臣。

“舅舅,就咱们两人,皇爷爷刚刚还在,他让咱俩,在一块儿说说话。既然皇爷爷说了,那咱们,就说一说心里话,你觉得如何。”

常升心里,猛的咯噔一下。

近一年的时间里,常升已经领教到了朱允熥的厉害。这个看似是个孩子,却很能掌握人心。

说出的话,总能往人心里头钻。

“臣,谨听殿下教诲。”

朱允熥笑着,冲常升比了一个手势,“坐吧,你我之间,大可不必这么拘束。我问你,母亲有了身子,家里已经都知道了吧。”

常升点一点头,“臣知道的,不过臣已经下令,任何人不得声张。这是咱们自家的事儿,自己关上门偷着乐就成了。”

在朱允熥面前,常升也没太多的架子,表现的略微有些轻松,“臣觉得,这是喜事,但臣也不能自大。”

“孤问你,你觉得这是喜事?”

这一问,把常升给问住了。

自己升官,太子妃有了身子,吴王又得以协理朝政。三者无论怎么看,都是一桩桩喜事。

可现在再看朱允熥,常升自己心里,也没了底,“殿下,臣愚钝,还请你指点一二。臣实在是想不通,这难不成,还是见坏事不成。”

朱允熥看的常升全身发毛,“殿下?”

“三件之中,只有一件是喜事。旁的两件,喜也可成悲。孤协理朝政,你入主大都督府。可你知道不知道,皇爷爷他现在,巴不得常家出事呢。还有朝廷里,多少人,在等着,看孤的笑话。”

常升脸色一凛,瞬间就明白了朱允熥的意思。

“常家权势太大了,就连皇爷爷都要忌惮几分。你说,这对常家来说,还算是喜事吗。”

这话刚出,常升急着辩解,“殿下,常家一直都是虚职,何来的权势一说。您若说,常家势大,那臣无话可说。可常家,一不掌权,二不掌兵,何来的权势。”

“那现在呢。”

常升突然的顿住,脸色极其难看。

大都督府,这可是实打实的实权。大都督府说一句话,就连兵部,都要给几分面子。更何况,这是开国公的大都督府。

常升说话,开始结巴,一句话,要断断续续的说好几遍。

“三...三爷,您可得救一救常家呀。常家自打...开国,就对皇爷,对太子,对您忠心耿耿,从无二心。臣父,也就是您外公,更是第一次北伐后,就没再回来。”

“臣请殿下,给常家指一条明路。”

朱允熥竖起一根手指头,抿着嘴,“容易,坚辞不受。”

“可这是抗旨啊。”

“皇明祖训里说的清清楚楚,为鉴前朝女祸...”朱允熥没说完,只说了一半,让常升自己去想,“你这么说,谁还敢说你抗旨。”

常升恍然大悟,“那大都督府一职...”

朱允熥颇为无奈,“你啊,动一动脑子。大都督府,给了谁,皇爷爷最放心。别的大臣们,也最不敢说三道四。”

“皇爷的亲戚。”

“对,要么哪来的,还哪去。要么,你就再举荐一人。再怎么,别人也挑不出,你常家的毛病来。”

常升的思绪,猛的落到一人身上,“三爷,您的意思是,给秦王?”

朱允熥笑了,“这可是最好的人选。”

“可殿下,您卸了秦王的兵权,却给他大都督府,这...”

朱允熥抬手打断了常升,“为这事儿,二叔正和皇爷爷闹别扭呢。你在朝会上提一嘴,把大都督府给他,皇爷爷还能落得你一个好。到后,三叔、四叔,都能弄进来。至于兵权,他们在京城呢,怕啥。”

第一百五十六章 何去何从

在坤宁宫里头,有一根长长的圆杵。

这根圆杵,可是有一定的年头了。还是至正年间时,马皇后嫁给朱元璋,随身带着的娘家物件,就有这么一根圆杵。

几十年了,圆杵上已经是起了一层厚厚的包浆。握在手上,滑溜溜。

今早,陕西送来了新枣。

因年前就说过,因此刚送到时,内库府,就赶紧的给马皇后送来。

“娘娘的手艺,可是一天比一天好。”

玉儿夸赞一句,面前的马皇后,用圆杵捣烂枣子成泥。原先打仗时,没了吃的,朱元璋吃的最多的是烧饼,再就是马皇后亲手做的这几块枣糕。

“你啊,少奉承我,我可给不了你什么。”马皇后笑道,“去去去,不要你搭手,你过去伺候太子妃去。”

闲暇时,马皇后总爱到常氏这儿,跟常氏一块儿说说话。

既能打发时间,又能教些东西给常氏。对于这个儿媳妇,马皇后是越看越喜欢。心肠好不说,最重要的是不争不抢。

常氏刚捧着大簸箕进来,听着马皇后的话,眉峰轻挑,“母后,媳妇哪有这么娇气,这个时候,就得总有人伺候了。再说了,媳妇这才刚刚有了身子,肚子还没见着大呢。”

马皇后赶紧把圆杵摔下,快步走过来,“你快放下,这事儿哪能让你做。”

说话间,朱元璋推门进来,动一动鼻子,迈大步向前,“咱在永安宫,就闻着这味了。过来一瞧,果然不错。”

“媳妇给父皇请安。”

朱元璋轻轻的点头,眯着眼睛,“起来吧,你有了身子,往后可不必行礼。收拾收拾,待会你兄长要过来。他让人从山东,带了些你爱吃的。”

常氏慢慢的起身,心有诧异,也不敢多问。

倒是马皇后先开口问了,“常升到这儿来做什么。我听玉儿说,你让常升去了大都督府。他很少带兵,让他去大都督府,合适吗。”

朱元璋摇一摇头,“不合适。”

“那你为啥还让他去,都说慈不掌兵。那孩子,心眼不多,还忒实诚。蓝玉、冯胜、傅友德他们,哪个都比常升要合适的多吧。”

说到这儿时,马皇后心中不禁升起一丝担忧。

从不带兵的常升,能不能带好大都督府。若是出了什么篓子,又该如何。这时,马皇后不禁看向常氏的肚子,不禁明白了几分。

“你啊,让人家统兵,就让人家带着。不要总想着,去刁难人家。”

朱元璋语气平淡,却带着与生俱来的不容置疑。言语之间,都是命令或是让人无法抗拒的味道。

在马皇后看常氏时,朱元璋也跟着瞥了过去,淡淡开口,“他做的好,谁还能刁难他。而且,咱就给了,他也不敢接着。他待会儿过来,就是过来抗旨的。”

马皇后吃了一惊,“他怎么敢抗旨!”

“你孙子教他的。”

说到朱允熥,朱元璋嘴角微微抬起,“咱们这个孙子,把人心,玩的那叫一个透彻。”

两人说话,常氏一字不落的听在耳朵里。她的双手,不自觉的搅在一起。虽已嫁人,但她却不敢将娘家事置之身外。她这个太子妃,与娘家始终荣辱与共。

她与常家,在朱元璋眼里,始终是分不开的。

女人地位低下,恐怕在朱元璋眼里,只有马皇后,才算的上一个正常的女人。

可即便是马皇后,有时在朱元璋眼中,也有着太多的禁忌。马皇后尚且是这样,更何况常氏这样的外姓人。

朱元璋十分自然的坐下,帮着马皇后拣出能用的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