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父朱元璋,孙儿朱允熥重启大明 第23章

作者:寡欢太叔

第四十一章 夜光杯

把烛台往自己面前推一推,照亮眼前的纸。董伦的蝇头小楷,写的实在是不好去辨别。

冬末春初时,天还很短。

也才是刚刚过了酉时,天色就已经渐暗。东雅阁内,采光不好。到了傍晚,屋子里就已经没有了太多光亮。

这个时候,到了用晚膳的时间。

屋子里,朱允熥借着烛光看书。

门口,王八荣守在这里。脖子伸得老长,等着尚食的人,把今天的晚膳给送过来。

“殿下,今天尚食迟了些。”

朱允熥揉一揉酸痛的脖子,也看一眼门外,“孤倒是也不饿。”

下午看书时,吃了不少的瓜果。以至于到了饭点,肚子却一直没有饿的迹象。反而食欲有些不佳,不是很想去吃今晚的晚膳。

为了这个小殿下,尚食做饭时,都会会做些可口的。如果朱允熥吃的不多,那朱元璋一定会迁怒到尚食。

只有朱允熥和王八荣两个人在一块儿时,王八荣也会随意一些。

王八荣笑着哀求道,“殿下,您今晚可得吃完。不然,太子妃又要责罚奴婢了。奴婢上次被打,到现在还没结痂呢。”

朱允熥努努嘴,“孤知道了,你别太啰嗦。”

东宫进门处,一个宫中女官带着两个太监,提着大大的食盒走进来。

到了东雅阁门口,女官行万福礼,“殿下,臣奉旨送来今日晚膳。三道菜,胡椒醋鲜虾、羊肉水晶角儿、咸鼓芥末羊肚盘。一份汤,丝鹅粉汤。再是一份,菉豆棋子面。”

说完,女官再行礼,之后面向后方,“朴不会,你在这儿守着。三殿下用完了膳,你把食盒提回尚食。”

这是宫里的规矩,女官带着两个太监送食盒来。再会留下一个太监,负责把食盒送回去。

所有饭菜,在朱允熥面前的几子上依次摆好。

再放上朱允熥平日里用的最习惯的筷子、勺子。王八荣缓缓往外退去,“殿下,您先用着。奴婢就在外头,您有事叫奴婢一声。”

退到门外,王八荣长长的出了一口气。

只有主子用完了,他才能有资格吃饭。而且,他这顿饭,吃的好坏,全靠主子赏赐。

心情好了,主子会把自己吃剩的或者吃不完的,赏给自己身边的宫女太监。

若是心情不好,就会直接倒进桶里。

所幸的是,王八荣伺候的是朱允熥。只要朱允熥是在东雅阁内用膳,那王八荣就经常能吃到这些珍馐美味。

“王公公,您命真是好,伺候三殿下。”

和王八荣说话的,是那个留下来收拾食盒的小太监,叫作朴不会。他进宫时不长,很多规矩,都要熟悉。

王八荣看了一眼,理也不理。

这自然是好差事,不光是这个朴不会。整个宫里,不知道还有多少人,眼红着呢。

现在朱允熥什么名分也没有,但日后那可是大明皇储,将来的大明皇帝。

虽然嘴上不敢说,但王八荣还是盼着朱允熥早点长大。到那时,从小陪着朱允熥的王八荣,就会成为宫里第一的掌权太监。

“王公公,您瞧这个。”朴不会神秘的从腰间,拿出一个漂亮的夜光杯。

王八荣定睛一瞧,心动不已。

祖籍沧州,后在宋末时,逃难至朝鲜。王八荣从小就有些贪财,看见金银,有些走不动道。

“哪来的?”夜光杯不大,堪堪两根手指大小。做工不是很好,看起来倒不像是宫里的东西。对方把夜光杯一拿出来,王八荣就明白了几分。

“这是奴婢在京城里的文玩店淘来的,据说这是赵宋时的玩意儿。”

“赵宋时候的。”王八荣咂咂嘴,“这可是个稀罕物啊。”

夜光杯上,还有一道很明显的裂痕。底部,歪七歪八的写着一个字。

“稀罕是稀罕,可奴婢不识东西。放在奴婢身边,就像是明珠掉进粪坑里。”朴不会把夜光杯塞给王八荣,“王公公,您瞧瞧,这宝贝不如送给明白人。”

王八荣假意推辞,两只手却已经把夜光杯拿过来,在手上把玩。

“这是奴婢孝敬您的,奴婢在宫里无依无靠,往后还得靠王公公您多多照应。这小玩意儿,您一定得收下。”朴不会又奉承一句。

这份孝敬,王八荣自然是笑纳了。

“成,往后宫里有人欺负你,你就和杂家说。只要不违宫里的法纪,杂家多多照应你就是了。”王八荣把夜光杯收进了自己的怀里。

东雅阁里,朱允熥吃完,叫了一声。

王八荣就要进去,朴不会拦了一下,“王公公,您受累。这样的脏活,还是让奴婢进去做。”

把头深深的低下,这是在告诉王八荣,只是进去收东西,却没打算露脸。

王八荣满意的点点头,带着朴不会进去收拾食盒。几子上的几个盘子,已经空了。想来朱允熥吃的不错,可还是要问一遍,“殿下,今儿您吃得如何。”

朱允熥有些漫不经心,“还成,吃的不错。”

朴不会默默的把盘子都给收进食盒里,又把专用的筷子收进第二层。一切收拾好,朴不会低着头,“三殿下,奴婢告退。”

这样的一幕,几乎每天都要发生,朱允熥也丝毫的不在意。

“王八荣,你去给母亲传个信,今儿孤就不去给母亲请安了。”只要无事,朱允熥都会给太子妃常氏去请安。

靠在榻子上,朱允熥眼中的烛光不停的跳动。

“那信里,写的是什么。”朱允熥自言自语,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这信里的内容,与自己关系不是很大。

但能被毛镶查出来的,肯定不会是什么好事,而且是大事。

尤其是看到朱元璋瞬间冷下来的表情,朱允熥也会不自觉的去多想。

那边,王八荣把夜光杯收好,再门带上。

他要去太子妃常氏的寝宫,告诉给太子妃,今晚朱允熥不去请安。虽然请安是礼节,但毕竟是母子,太子妃常氏也不会过分苛责。

显然的,王八荣心情不错。

虽然还没吃上晚饭,但得了一个夜光杯,也着实是不错的。

刚到花园口,王八荣被人拦住。趁着月光,王八荣看了一眼,差点没被吓死。

“毛...毛大人,您咋来了。”

第四十二章 谁是赵高,谁又是胡亥

“毛...毛爷,您咋来了。”

看到毛镶的脸时,再有后面三四个飞鱼服。王八荣吓得两腿一软,直接跪了下去。

毛镶绕着王八荣走了一圈,就像是拎小鸡子一样,把王八荣拎起来,“你这是去哪儿,瞧着还挺有兴致。”

“回毛爷,奴婢奉殿下的命令,去太子妃那儿。”

看着毛镶黑洞洞的眼神,还有那几个凶神恶煞的锦衣卫。王八荣怕的不行,整个人,都在不停的哆嗦。

他知道,锦衣卫不会轻易找他这个地位低贱的太监的。

“带走。”毛镶吩咐一句,自己带头在前面走。到了东雅阁门口,毛镶迟疑了一下,还是有些犹豫。

“殿下在吗。”毛镶转头去问王八荣。

“在,在的。”

毛镶再犹豫一会儿,还是把手敲在了门上,“殿下,臣奉命来,请殿下行个方便。”

大明朝的任何地方,毛镶都是随意进出。

但在面对朱允熥时,毛镶还是要收敛几分的。且不说朱允熥未来会是什么,就单单他是朱元璋的孙子,毛镶就不敢过于放肆。

朱允熥把门打开,他不喜欢毛镶,但这个时候大明朝,确实需要毛镶。

开门时,看到被毛镶拎着蜷缩成一团的王八荣。朱允熥微微皱眉,“毛镶,你这是什么意思。拿了孤的人,再到孤这儿来耀武扬威?”

毛镶双手抱拳行礼,“臣不敢,西雅阁丢了一样东西。这东西,非同小可。臣奉命,搜查深宫。”

“你奉谁的命。”朱允熥问道。

毛镶回答的也很干脆,“太子殿下。”

东雅阁、西雅阁,分别是朱允熥和朱允炆的寝宫。两座寝宫,分于景仁宫主殿两侧。而西雅阁的南侧,是太子嫔吕氏的寝宫。

“丢了什么。”朱允熥虽然不愿意,但还是让开了身位。

全天下,能使唤毛镶的人,只有三个。朱元璋、马皇后、朱标,而这三个人任何一个,要搜查深宫,朱允熥也拦不得。

“三殿下,您是知道的。虞怀王在时,皇后娘娘在京窑,亲自烧制了一个夜光杯。这个夜光杯,也一直被虞怀王放在身边。虞怀王去后,夜光杯就放在景仁宫中殿内。”

“可是,今日晚膳之后,夜光杯丢了。臣查到给太子送晚膳的尚食太监,他承认是自己拿的。可他还招了,夜光杯给了他。”

毛镶伸手指了一下手上的王八荣,“是真是假,烦请殿下行个方便,一查便知。”

此时的王八荣,已经完全的懵了。

看王八荣这个样子,朱允熥就知道,夜光杯确实在王八荣这里。而且,若是没有充足的证据,毛镶根本不敢来搜他的屋子。

这个夜光杯,朱允熥是知道的。

自从长兄朱雄英死后,马皇后每日以泪洗面。直到最近,才是好转一些。但是,朱雄英的一些遗物,除了随葬的,其余都被收在宫里。

夜光杯,就是其中之一。

这之间的隐晦之事,也只有宗族里的几个人知道。

“王八荣,你自己说出来,夜光杯放在哪了。”毛镶不敢贸然进屋,而是再问一次。

王八荣艰难的抬起头,“放在东边柜子的第二个抽屉里。”

毛镶示意一下,手下的锦衣卫,走到那个柜子旁。第二个抽屉里,赫然一个夜光杯躺在里面。

“大人,找到了。”

眼看着锦衣卫走过去,再拿出夜光杯,朱允熥深色的眼睛没有光彩,没有表情,射出一道黯淡而阴沉的火焰。

外面,人也渐渐多了起来。

最前面,朱元璋披着一件外衣,后头跟着吕氏和朱允炆母子。

朱允熥冷冷的看着吕氏和朱允炆,轻笑一声:来的可真是时候,知道皇爷爷国事繁重,还特地把皇爷爷也叫过来。

“孙儿给皇爷爷请安。”朱允熥行礼。

朱元璋看一眼毛镶,沉着声,“咋回事,大晚上的,围这么多人,成什么样子了!”

毛镶上前几步,贴在朱元璋耳边低语。

渐渐的,朱元璋脸色开始变得很差,“狗奴才,什么东西都敢拿。日子久了,你还有什么是不敢的。”

接着,朱元璋语气加重,“拖走,砍了!”

王八荣睁大双眼,拼尽全力,挣脱开锦衣卫,跪爬到朱允熥面前,“殿下,奴婢冤枉啊。这不是奴婢偷的,这是那个太监,说在京城文玩店淘的,送与奴婢的。”

被王八荣抱着双腿,使劲晃动。

朱允熥嘴巴动了动,“那个太监呢,把他叫来对证一番。”

毛镶摇摇头,“死了,臣刚抓到他时,刚刚招了,接着他就一头撞死了。”

好一个死无对证!

“殿下,奴婢冤枉啊。奴婢跟了您五年,这五年里,奴婢虽然贪财,却从不敢收不义之财。奴婢不怕死,但奴婢怕丢了殿下您的脸面啊。”

王八荣使劲的磕头,地上的宫砖,渗出殷殷血迹。

毛镶没有动,他审问犯人近三十年。一个人,到底是不是冤枉,他完全能够看得出。

从王八荣的一举一动来看,毛镶知道,对方是冤枉的。

但现在的事实就是,丢失的夜光杯,出现在王八荣那里。而且,没人可以证明王八荣是冤枉的。

或者,王八荣是不是冤枉的不重要。

重要的是,朱元璋要不要借此整顿一下内廷的风气。如果要,那么王八荣即使真的冤枉,也无济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