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父朱元璋,孙儿朱允熥重启大明 第254章

作者:寡欢太叔

再冷眼看着那几个民兵,“不错,抓鞑子百姓,讨要赏钱。”

第二百九十章 小捷

雁门关,位处北塞,临近长城。自古,都是秦晋之地,抵御外族的第一道险关。

武安村,正是雁门关外的一处村落。

蓝玉悠悠的望着巨大宏伟的雁门关城楼,那一处随意的挂着一面旗帜。本该有驻守的,也完全是看不见人影。

似乎,隐约之间,还能听到城楼上酒坛子碎裂的声音。

“鞑子哪去了?”

副将从房顶上跳下来,“爷,鞑子又往西北过去了。看这架势,不像是来武安村的。毕竟,这个村子里,个个都是砍鞑子的好手,他们可不敢来。”

蓝玉脸色不好,并没有听到鞑子再往西北去之后的轻松。

再抬头,斜眼看一眼雁门关城楼,咬咬牙,似是下着决心,“擂敌鼓。”

副将吃了一惊,不禁愣住,“爷,这鞑子可没走多远。再说了,鞑子还不晓得咱们一直跟在他们后面。若是惊到了他们说,咱们手底下带来的人不多,恐不足以一战...”

“咋的,怕死?”蓝玉抬手打断,冷声问道。

他从副将的眼中,看到了惊讶与不安。而且,这种不安,越来越强烈。以至于副将,在自己的脸上表现出来。

蓝玉并不改变主意,他深知,这一通敌鼓,恐怕整个雁门关与武安村都要被牵连进来。

“末将...”副将抓了抓脑袋,咬牙道,“成,末将这就去擂鼓。”

忽的,一阵脆而闷的声音,传遍了雁门关与武安村。只片刻,武安村便如临大敌。妇人、孩子,躲在家里。而男人们,则是抄起了手中趁手的家伙,推开门,紧紧的盯着鼓声传来的方向。

已经走了不远的鞑子,也是听到这一阵熟悉的声音。

他们才刚刚从这儿走,只留下了一句“几日之后再来”的话。他们不敢招惹武安村,却又想着在雁门关,有所斩获。

“这是...蓝玉。”

铁尔苏花握紧缰绳,低着头,沉声道,“他不是在苏台河嘛,如何到的武安村。你们这些废物,被人跟了一路,还不自知,”

有些恼羞成怒,铁尔苏花回头看着雁门关城楼,开口下令,“回去,找蓝玉!”

老对手,蓝玉已经是在武安村口,等着铁尔苏花。他知道,鞑子一定会回头。既然回头了,那就送他们永远的回去吧。

当铁尔苏花刚一露头,左右震耳欲聋的炮响。

鞑子座下的马受了惊,开始到处的乱跑。铁尔苏花阴沉着脸色,他拔出短刀,一刀刺在了距离自己身边最近的一人胸口。

“杀过去!”

蓝玉微微一笑,回头去看武安村的一众妇孺,不禁有些神伤,“十几年前,武安村还有不少的男丁。如今,却只有堪堪十几个人。”

接着,蓝玉怒了,他瞪大眼睛,“老子倒要看看,雁门关究竟都是些什么酒囊饭袋!”

与常遇春不同,蓝玉并不喜欢肉搏。

两边搅在一起时,火铳手们再迅速的拉开。留好足够的距离,瞅准距离自己最近的鞑子,照着胸口就是一炮。

瞬间,鞑子前马失力,连人带马,整个的摔在地上。

这时的火铳手,正是熄温装弹的空口。他们再次拿出刀,对着已经是倒在地上的鞑子,猛的扎上一刀。

第二百九十一章 雁门关守将

战场局势很快逆转,鞑子完全失去了原有的主动性。在一炮接着一炮之中,鞑子摔翻在地上。有没死的,再补上一刀。

正往来时的路去跑时,武安村自卫团也跟着冲出来,截住鞑子的退路。

他们手中的家伙,各式各样。还有的,拿着自家的炒勺,就上了战场。看到鞑子,分外眼红。举起炒勺,照着鞑子头顶的正中心,猛的砸下去。

顿时,鲜血四溅。

不到一个时辰,鞑子便已经是全军覆没。蒙古平章铁尔苏花被生擒,其余俘虏一共四百多人。

蓝玉骑在马上,冷眼的看着这些鞑子兵。

在他眼中,鞑子不配活着。他对蒙古人的仇恨,是最鲜明,最直观的。

“铁尔苏花,给他绑了,他娘的,再乱动砍了你两条腿。”接着,蓝玉又加了一句,“出去铁尔苏花,押送京城。至于旁人...活埋了,一个也不准漏。”

这时候,蓝玉再抬头去看雁门关。

至始至终,雁门关都是一兵未发。城下那座大门,也是连一条缝也没给留。

“他们从来不出去?”

武安村村长崔佛西点着头,“可不是咋的。要是放在以往来说,雁门关自打咱们大明朝建国开始,雁门关的大门,就没再打开过。”

蓝玉直起腰,若有所思,带头往前走,“走,咱们去雁门关看看。”

不愧是九塞第一塞的紫塞,整座城楼,都如当年那样巍峨。一听蓝玉要去雁门关,

崔佛西自提带路,一路跟着往雁门关城楼过去。

门还未开,就闻到浓烈的酒味。一群男人,喝得酩酊大醉,睡觉都是抱在一起。

一步一步去了楼梯,左右空地上,已经有人摆好了赌桌。买定离手,争执的面红耳赤之后,老老实实的付钱。

“秦俊在哪儿?”刚一上了城楼最高处,蓝玉环视着左右,不见雁门关守将秦俊的踪影,不禁皱眉。

雁门关,素来就有九塞之首的说法。

“回...回将军,秦...秦大人,他去给您置办今儿中午要吃的饭菜了。”

蓝玉不做声,装模作样的把东西放在桌子上,“今儿起了敌鼓,射了响箭。你们人呢,武安村的百姓,都是个个的冲到最前头了。你们的人呢,一听鞑子,却得喝酒壮胆了。”

从敲上敌鼓,再到打退鞑子。

此间,雁门关是一兵一卒,也没出。甚至,他们偃旗息鼓,装作毫不知情。

看着到处滚落的酒坛子。

蓝玉张了张嘴巴,““嗯?老子他娘的问你话呢,为何不出兵!”

虽然害怕,可秦俊还是扯着脖子,“大明律,未经上令,不得动兵。有违者,一律以谋逆论。非下官不愿出兵,实在是不得已。”

说完,秦俊还抹了抹眼睛,“幸得永昌侯来的及时,不然雁门关恐怕要落入鞑子的手里了。”

听着这话,蓝玉想起了朱允熥先前几次嘱咐他的话。

“凡事多掂量,不可意气用事。”

想到这儿,蓝玉冷笑道,“既然如此,那秦大人,本帅得罪了。都给老子听好了,这儿有一个算一个。凡是喝酒、赌钱的,一律拿了。至于这个秦俊,现在就杀了!”

副将抱住蓝玉,“爷,三爷几次吩咐...”

蓝玉大怒,“这人老子就是杀得了,谁不准,让他到老子这儿来掰扯掰扯!”

第二百九十二章 田垄

田间地垄,朱允熥跟着李景隆,到城郊来寻朱元璋。一大早醒时,行宫里就不见了朱元璋的身影。

再到院中时,李景隆早早的在这儿守着,告诉给朱元璋的去处。

到了这儿,远远的就能瞧见,薄雾之中。两个老人,坐在地头上,相互的交谈。朱元璋两只手环抱着双腿,脸上带着笑,听着他刚认的老哥哥,说着家中的家长里短。

即便是朱允熥到了,也只能是远远的站着。

“俺那个孙子,读书读的不好,就跑去村里,开了个私塾。一文银子也不要,就教村里娃娃读书认字。”

朱元璋淡淡的笑着,“这挺好。”

“好啥好,俺供他读书,可不是让他在村里当私塾先生的。他要是不考个功名啥的,哪对得起俺在地里没日没夜的干活。”老头子说话有些激动,直接反驳。

李景隆脸色有些丰富,他几次想要训斥老人,都被朱允熥给拦了下来。

朱允熥悄咪咪的几步上前,蹲在朱元璋面前,“爷爷,您咋一大早的,跑到这儿来了。奶奶几次寻你不得,在家里发脾气呢。”

老人闭了嘴,扭头去看,不禁问道,“这是你孙子?”

看朱允熥这一身衣裳,老人有些气短。虽不识这到底是个什么料子,可在不经意间的指尖擦过。细腻滑润的手感,让老人开始怀疑起面前穿着粗布衣裳的朱元璋,是不是哪个大财主。

朱元璋斜眼看一眼朱允熥,“来了?既然来了,就甭歇着了。地里有些杂草和穗杆,你看着把给除了。”

说完,朱元璋将身边的镰刀递过来,摔在朱允熥脚边。

镰刀上满满的锈迹,还有镰刀柄也缺了一半。握在手里,只能握着那一团的锈。

无奈,朱允熥只得是拿着镰刀,到地里除草。

老人直勾勾的盯着,良久才说话,“你这孙子,穿的不赖,竟也能下地干活。再看俺那孙子,除了在私塾里教书,旁的啥也干不了。”

有人夸自个儿的孙子,朱元璋自然也是眉开眼笑,嘴里哼了几句,“男娃不干活,不晓得嘴里吃的,身上穿的,平常用的打哪儿来,如何当的好这个家。”

老人斜眼看一眼朱元璋,“咋,这是传家人?”

朱元璋不做声,默默的点头。

眼里,朱允熥半蹲着,用镰刀一点一点的割去田垄上的杂草和穗杆子。

不由得,朱元璋眯起了眼睛,仿佛是看到了小时候的自己。那时的他,也是如眼前的这样,在田间做事。只不过,那块地不是自家的。而如今,全天下都是他的。

“待会儿到了晌午,到俺家去胡乱对付几口。”老人笑了笑,扯开话题。

一旁的李景隆赶紧过来,“舅姥爷,咱们今儿中午,也要在外头吃?家里头有些事儿,可是等着您回去呢。”

朱元璋有些不悦,看着李景隆不解风情的样子,慢慢的开口,“咋,咱不能在外头吃咋的。咱这帮他家干活,他家就得管饭。甭说了,咱定了,中午就去他家去吃。”

老头子一下子就笑了,“这就对了,哪有帮主家干活还不吃主家饭的道理。”

第二百九十三章 罚银千两

“朱老弟,你搁这儿坐着,俺回去一趟,吩咐那个老婆子,今儿晌午多做些菜。家里有自家酿的酒,咱们可得一醉方休。”

老人把手放在朱元璋的手上,再嘱咐一句,“可不准走,吃主家饭,这是规矩。”

说完,老人就赶忙起身,往家里头去赶。

朱元璋看着老人走远,嘴里笑骂道,“老家伙,处处跟咱炫耀他孙子。咱大孙可比他孙子强多了,不晓得他炫耀个什么劲儿。”

再转头看一眼不远的朱允熥,“干啥呢你,干点活也不利索。”

朱允熥不由得苦笑,“皇爷爷,孙儿哪儿做过这些。既然是您吩咐的,孙儿尽力做好。可这速度,咋也提不上去。”

朱元璋笑着起身,一把夺过镰刀,“瞧好了,咱做给你看。”

“这玩意儿,咱小时候天天干。后来起兵,自个儿没吃的了,也是这么干。有啥难处,看咱的。”

镰刀到了手上,朱元璋动作利索许多,一边割一边往后麻利的退。

正干着活,跑来一个太监,步子很快,“皇爷,兵部转永昌侯八百里加急。”

一个分神,镰刀割进了朱元璋的脚腕处。再拿开时,暗红色的血,“咕噜咕噜”的往外头冒。

朱允熥一急,“皇爷爷!”

朱元璋看了一眼,似乎也不在意,“急啥,稳重些!要做皇帝的人了,还如此的毛毛躁躁。又不是砍了双脚,你急个啥!咱小时候干活,后来打仗,挨上几刀,这不都是常有的事,哪值得你大惊小怪的。”

伸出手,“折子给咱看看。”

李景隆急忙的取来药,朱元璋坐下,让李景隆帮着抹药。

看完折子,朱元璋有些惆怅。他把折子扔给朱允熥,“你也瞧瞧吧,这个蓝小二,杀了咱的封疆大吏,胆儿可是越来越肥了。这兵部,连着三道折子,都是弹劾蓝小二的。”

听到朱元璋说的是“蓝小二”而非直呼其名,朱允熥便也知道,朱元璋并没有生气。

也只是看了一眼,朱允熥就递给李景隆,让他收好。

自己则是继续帮着朱元璋上药,嘴里说着,“这个秦俊,确实该死。孙儿听说,如今雁门关防务,竟然都是靠着武安村的百姓。雁门关百姓,对秦俊也是颇有微词。”

“起了敌鼓,秦俊也还是不出。这样的人,留着也是没用。孙儿觉得,杀便杀了吧。”

朱元璋点点头,“成,这事儿就罢了。传旨给兵部,蓝玉擅杀守关大将。念其初犯,罚银千两。秦俊问罪,家中族人,三世不得科举,五世不得为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