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父朱元璋,孙儿朱允熥重启大明 第266章

作者:寡欢太叔

“鞑子来的时候,咱不但不能走,还要在城墙上,竖起咱的龙旗帜,告诉鞑子,大明皇帝就在这儿。你外公鼻子灵,一看鞑子少了这么多,就会跟过来。”

“那时候,鞑子光想着攻城来抓咱了。屁股后头的那群人,指定顾不上。咱们布好口袋,就等着他们钻进来。只是,蓝小二,咱还真不好说。”

在进城时,全城的百姓,都知道大明朝的皇帝来了。

倘若鞑子来了,皇帝就跑。

那寒的就不仅仅是百姓的心了,还有将士们的心。

“永昌侯他指定能来。”

朱元璋笑了笑,没有接话。

蒙古三部,在冬天一共能打的,不过三万多人。

如今,兀良哈被蓝玉拖住。

能到大同来的,就必定是鞑靼、瓦剌两部。

他们,本就是冲着朱元璋来的。

朱元璋进城,全城百姓都知道,自然瞒不过近在咫尺的蒙古人。

大同,是大明边防第一线。

最近的一股鞑子,也不过几十里。

“怕吗?”

朱允熥摇摇头,“不怕,孙儿想看皇爷爷打仗。”

朱元璋大笑,“好好好,这么多年没打仗了,也不知道生疏了没。这些鞑子再难打,难得过那时候打陈友谅?待会儿,你把常升叫来。他跟着他爹那么多年,也该轮到他了。”

说完这些,朱元璋轻轻闭上眼睛,“咱眯一会儿,下头有动静了就叫咱。”

“有人来了,也不准吵着咱。排兵布阵,不必来问。他们觉着好,那便是好。告诉他们,蓝玉就在后头,不多时就到了。他们打仗,甭怕就成。”

第三百三十二章 该走却不能走

第332章 该走却不能走

该走,却不能走。

这个道理,朱允熥自然是通晓的。

留下来,常升就还得分兵,要护着他们。即便是出了城迎敌,脑子里也得总挂念着城里的事。

却若是走了,那寒的就是整个大同百姓的心。

鞑子来了,皇帝却跑了。

再从楼梯上来时,常升显得有些疲惫。

这是他第一次,独自排兵布阵。

宣大总兵,留了个心眼,将城中兵权,悉数交给了常升。二者的地位悬殊,宣大总兵自然是不敢与常升争功的。

摸不准常升的脾气性格,这是最稳妥的方式。

肩上的担子,重了许多,常升看一眼已经入睡还打着轻轻鼾声的朱元璋。就恰如朱元璋所说的,他是将门之后,他爹是大明开国第一将。

论排兵布阵,徐达不如常遇春。

论冲锋陷阵,常遇春不如徐达。

见着常升,朱允熥轻轻放下朱元璋的手,迎面走过去,“如何了,有鞑子的踪影吗。打仗时,可小心着些,别伤了自个儿。”

只是,常升一言不发,似有些分神。

“身子不适?”

常升赶紧摇头,用着乞求的语气,“三爷,您和皇爷,就听臣一句话,退去云州吧。”

朱允熥不禁怒了,“你这说的什么话!全城百姓可是都知道皇爷爷到大同了,鞑子来了,皇帝却跑了。你教天下人,如何看待朝廷。”

“再者而言,你该怎么打,就怎么打。大同不大,却也是大明九塞中的第一塞。大明若是连大同都守不住,还怎么能守得住大明江山呢。你别有顾忌,一切照常就是了。”

常升苦笑,也不敢再多说,“那三爷,臣在城里,挑了一百个精锐。若是臣真的无能,您与皇爷就带着这一百精锐跑去云州。”

这时,朱允熥也不想多说了,点一点头,“成,你先去吧。仗还没打呢,你就灭自个儿的志气。”

果然如朱元璋所说的,皇帝在这儿,手底下人就会显得畏首畏尾。

站在城楼拗口处,这是朱允熥第一次认真看北塞风光。银装素裹之下,升腾起一股杀意。除了那几只钻进树林的狼,还有天上掠过的鸟,就再也看不到别的什么活物了。

静的吓人,静的可怕。

原本,还有零零散散进出城的百姓。而现在,只能看到雪地里留下的一连串脚印,却看不到一个人进出。

“来了...”

朱允熥喃喃自语一句,他看到了一点点的人头攒动。紧接着,就是一大片蒙古灰色帽,现入眼帘。这种典型的蒙古军队装束,在白茫茫色雪地里,十分显眼。

“这些人,怎么看都是冲着皇爷爷来的。”

朱允熥不能多想,虽然崇尚以战止戈。但真正面临战场第一线时,朱允熥还是莫名的紧张。手心里的汗,也不自觉的渗出许多。

连忙转身,把朱元璋摇醒。

“来了?”

朱元璋不紧不慢的坐起来,打一个哈欠。

眼睛看到城下黑压压的一片时,朱元璋的眼神,瞬间变得凌厉。

第三百三十三章 大同城下

第333章 大同城下

“常升呢?”

“开国公他带兵下去了。”

朱元璋点一点头,看一下两边,又紧紧皱眉,“这些人是哪来的,咱睡觉之前,还没见着这些人呢。”

“皇爷爷,他们都是开国公派来护驾的。”朱允熥解释道。

一听这话,朱元璋马上来了脾气,“啥护驾,咱惜的着让他来护驾?撤了,都给撤了。他把大同守好。还要用人跑来护驾么。都拉下去,真刀真枪的跟鞑子去打。”

无奈,朱允熥只得让这些人,先退下去。

朱元璋披上一件衣服,站到城墙边上,“哟呵,人还不少。看看这些面黄肌瘦的,哪像是打仗的样子。当年,铁木真如此不可一世,却没想过,自己的子孙会落得如此的下场吧。”

顿了一下,朱元璋突然再开口,“把咱的大明龙旗,给挂上!”

“嗯!?”

朱允熥愣住,不可思议的去看朱元璋,“皇爷爷,现在咱们挂龙旗。”

“嗯,挂上。”

城楼下,常升已经是带人出去了。

有些时候,会将鞑子放进城里,再来个关门打狗。在城里折腾不出去,鞑子就会慌乱,不攻而自破。

而这次,显然的,常升可不敢把人放进去。

他回头看一眼,却见城楼上,升腾起了明黄色的大明龙旗。那一绣金龙,咬着龙珠。犹如活物,在空中飘舞。尤其是那大大的眼睛,仿佛是在怒视着来犯之敌。微张的龙口,更有睥睨天下的意思。

龙旗升起,无论城下还是城中,三军高呼万岁。

常升咬咬牙,嘴里骂着,“狗鞑子们。爷爷来了,洗干净脖子,等着挨砍吧。”

城中长号一响,大同守军便如同潮水般,向敌阵冲过去。当两波人,搅在一块儿时,漫天的雪尘被扬起。

天寒地冻间,手中的刀把,握的更紧。一刀下去,一颗人头滚落在地上。再是马蹄踩上去,血肉模糊。红白之物,飞溅在马蹄上。再一脚踩进雪里,荡然无存。

“时候到了...”常升在心中默念,眼睛却不住的向左右瞟上几眼。

两边人搅在一块儿不大功夫,左右两翼,就再有人杀出。拦腰截断鞑子的骑兵,如同一把匕首,插进敌人的心脏。

这些人,年岁都要大上许多。

他们都是朱元璋从京城里带出来护驾的京师大营余部,虽然年纪大了,可个个都是身经百战。

突如其来的一遭,让蒙古鞑子乱作一团。

他们只是来打打草谷,却不想遇到了大明皇帝。见到龙旗的那一刻,他们就知不妙。

再有左右两翼冲过来,将他们前后拦腰截断。

“撤撤撤!”

打头的蒙古平章,拼了命的喊。自己也是调转马头,就要沿着来时的路再跑回去。至于带来的辎重马匹,更是无暇顾及。

刚走上几步,就又能看到一面旗帜,上书大大“蓝”字,迎面而来。

“狗玩意儿,打不过老子,跑到这儿来撒野。也不看看,皇爷他灭了多少鞑子。元顺帝都能给你们撵了,区区你们,也敢在皇爷面前放肆!”

第三百三十四章 对垒

第334章 对垒

早些的时候,蓝玉还没什么察觉。

毕竟,与他对垒的,是兀良哈,而非鞑靼、瓦剌两部。他自认为,鞑靼、瓦剌,掀不起大浪来。

鞑靼、瓦剌两部,原先是元廷嫡系。

平定元末农民起义与各地“叛军”时,鞑靼、瓦剌两部已经是疲于奔命。

他们到处剿贼,却收效甚微。

而且,自己也是元气大伤。后来,又是徐达、常遇春攻元大都,这两部为护元顺帝北遁,更是死伤无数。

十几年了,也没缓过劲来。

而非嫡系的兀良哈,则是趁机壮大。又与刚刚到北平不久的朱棣联合,共同剿灭周围残余小部。

他们有意脱离朱棣,而朱棣却想死死攥着。

因此,大明朝自建国以来,主要还是与鞑靼、瓦剌对抗。十几年的战争,明廷数次的北伐,瓦剌、鞑靼早就已经是难以招架。

蓝玉,是着实没想到,这两边还敢主动出击。

“老子找不着你们,你们却自个儿送上门来了。胆子不小,敢来和皇爷较量。”嘴上这么说,蓝玉心底还是慌张的。

他担心朱元璋,真的因此出了什么岔子。

瞧见大同城门紧闭,蓝玉松了一口气,“儿郎们,皇爷就在大同城楼上。看到那龙旗了没,砍一个鞑子,皇爷就有重赏!”

与以往不同,大同城下,左右皆是树林。

最擅长的火铳手左右包抄的战术,在这个地形难有用武之地。

蓝玉一眯眼,他看得出来,这些鞑子是想要逃跑。撤军之时,军心必乱。

当自己出现在鞑子的屁股后头时,那平章眼中瞬间闪烁的慌乱,被蓝玉很好的捕捉。火铳手架住火铳,在后头的骑兵赶上之前,就有了第一轮射击。

装弹时,火铳手两边散开,马弓手又迅速顶上。

张弓搭箭的速度,要远比火铳装弹的速度快的多。箭如雨下,许多鞑子还没反应过来,面门就有一支冰冷的箭锋,插进肉里。

冰冷,温热,剧痛。

短短眨眼的功夫,就是三种体验。

直冲面门的箭,鞑子从马上反身落下,直挺挺的砸在雪地里。

马受了惊,就开始乱跑。再加上没有了缰绳的束缚,转而直接回头,冲向人群。

蒙古马健硕,速度很快。与对向的马互相撞在一起,乱作一团。

而此时,火铳手装弹完毕,转身再是一轮。震天的响,马彻底没了心性,抬起前蹄,将背上的人掀翻在地上。

再想爬起来时,已经是为时已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