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武大明:开局被赐婚赵敏! 第136章

作者:云烟遮掩流星

  这几个鞑子笑的特别畅快,手里拿着麻绳在队伍里逡巡,随手就丢出手里的麻绳,跟着就套回一个民夫,随后就拿刀子狠狠的劈下脑袋.

第193章 被重点招

  没几下功夫,几个鞑子的马脖子上挂满了血淋淋的人头,惹的马匹希津津的喷着响鼻。

  亲兵就这么挥舞着刀子在民夫和辅兵的队伍里进进出出,不时的砍翻几个走的慢的,就这样民夫和辅兵们被驱赶着小跑了起来。

  手上什么兵器也没有,最多就是根木棒,更多的拿着个树枝,连顶部的树叶也来不及去除,民夫和辅兵们渐渐的喊了起来。

  眼见着前锋就要接近三百步的距离了,在后阵一百步外的陈三槐却渐渐觉得的不对劲了。

  对面的流贼不过千人不到,战阵列的也不严实,六七百人只站成了三排稀稀拉拉的排出一条阵线。

  军将眼力不行是不成的,看着对面流贼的阵列虽然稀疏,但似乎他们拿的兵器不对头。

  鸟枪秦军不是没有,只不过很少,和三眼铳不同,明军的鸟枪因为偷工减料极易炸膛,渐渐的大家都不用了。

  看着流贼们拿的象是鸟枪,陈三槐有些想笑,虽然鸟枪比三眼铳打的要远,但也不过五十步的距离。

  陈三槐有三百马队,还有两百弓箭手,这些都是他看家的宝贝,骑着马冲起来,重箭能射到将近八十步的距离。

  他麾下的弓箭手好吃好喝的训练多年,能在五十步的距离上开弓杀敌,鸟铳打放一次要十几个呼吸才能再次打放。

  不象弓箭,十几个呼吸间能发射十一二次,对面流贼的首领是个傻子,这时候陈三槐确信无疑。

  三百步……两百步……眼见着前面的炮灰的们进入了一百步的距离,陈三槐开心的笑了,到了这样的距离,对面死定了。

  看着明军驱使百姓上来,夏国军的官兵们一点也不稀奇,军官们早都预料到了这点。

  六百名多士兵们在军官的带领下开始大喊。

  “散开两边,散开两边……”官兵们齐声大喊。

  对面的民夫、辅兵们先是一愣,接着就是不知所措,后面又官兵拿刀枪顶着,旁边是秦军的马队在约束着,陈三槐的援兵营也有三百人的马队。

  看到流贼的阵势,他也派出了两百骑兵,在民夫和辅兵的两翼用来约束他们的阵型。

  “散开两边,散开两边……”越是走的近,对面的声音越大,可两边的民夫稍稍靠近陈三槐的马队,刀子就朝身上狠狠的劈砍了下来。

  哭喊着,民夫和辅兵组成的前锋就走进了离流贼约八十步的距离里。

  明制一弓步大约1.65米,八十步大约就是130米,这样的距离上已经在夏国武器的有效射程之内。

  对面的辅兵、民夫被明军驱赶着还在慢慢接近,不能再放近了,夏国军可不想跟明军肉搏。

  “预备……射击!”

  一个营432支武器按照旗帜的指示分三轮打响,教导团全部都是老兵、精兵,虽然新的夏国陆军编制里,每个步兵连还是保留了一个长枪排。

  但这次出战明军的一营临时决定使用全火器化装备,这次战斗大家经过讨论决定不先使用火炮,因此六磅炮虽然架了起来,但却没有开火,怕把明军直接打散。

  大明内陆的明军也好,百姓也好,在野战时可从来没有在一百二三十米的距离上遭受过打击。

  夏国使用铜铁制远程火炮是从袁崇焕在宁远之战中开始的,以前的什么虎蹲炮,大铳都只能打四五十米远,发射的多是石弹。

  夏国军的第一轮武器射击大约打到了一百来人,因为明军根本没想到会在这个距离上受到打击。

  陈三槐的亲兵和一些明军为了驱使辅兵、民夫,这时还在炮灰中间。

  要知道,驱赶炮灰也是要讲方法的,三千余人要是聚拢成一团,中间要是出点什么变故人群瞬时就能炸营。

  因此不能让他们全部聚成一团,得把他们分割开来驱赶上前,直到后队的弓箭能够得着敌人了,这时候才能从炮灰群里撤出来。

  陈三槐的亲兵这时候可都是骑在马上的,夏国武器首先瞄准的就是他们。

  到底有一百多米的距离,虽然在朱樉的不懈努力下,夏国工匠也对制造精度的认识越来越深刻,可前膛枪管和弹丸之间的公差还是不小。

  除了狙击手或者说精确射手的枪支,枪管会由工匠工专门手工打磨,弹丸也需要射手自己二次打磨之外,夏国武器也只能在五十米距离上保持较高的精度。

  前膛枪一百二十米的距离上能打出百分之三十的命中率,这对于同时代的欧洲武器来说已经堪称神迹,这主要是因为枪管的制作方法造成的。

  夏国目前已经全部使用钻孔法制造武器管,而欧洲现在还在用卷打焊接法。

  陈三槐总共也才46个亲兵,这些亲兵其实就是他的基层军官,明军里的伍长、队正、把总也就相当于夏国军里的班排连长。

  这时候因为粮饷被克扣甚至常年拖欠,已经几乎没有什么权威了,真正作战的时候,将领的亲兵才是基层军官。

  46个亲兵足粮足饷,战时每人带领一个百人队,再加上原本队伍里的军官,陈三槐理论上就能驱使至少五千人作战。

  亲兵们骑着马,带着一小部分援兵营的兵卒在夏国军第一轮武器射击时被重点招呼了。

  因为即使他们的战袄已经破烂的不象样子,但和穿着烂布衣服的百姓还是一眼就分辨的出来。

  第一轮射击,陈三槐的亲兵和驱赶百姓的明军们至少倒下了五十人,连带着在他们附近的民夫也倒了一些。

  三千多人嘶吼起来的声音是相当惊人的,虽然夏国军的官兵们对着炮灰们也再大喊,可不到一千人的声音怎么比得过三千多人?

  可武器射击巨大的声响,加上火光和大量烟雾,战场上顿时安静了一刻。

  “散去两旁……散去两旁!”见到战场突然安静了下来,刚刚装填完毕的士兵们又在军官的带领下喊了起来。

  这下炮灰们终于听到了,可安静也不过是片刻之间,被武器打死的自然不动了,还没死的马上就开始了嘶嚎.

第194章 开始逃跑

  “预备……射击!”

  第一轮射击明军也好,辅兵、民夫们也好,都还没有反应过来发生了什么,有什么是一轮武器解决不了的,那就再来一轮!

  432名武器手站成三排,即使每人之间间隔了将近一米,队伍也只能排出一百米多一点。

  明军连带辅兵、民夫超过了五千人,而夏国军的阵列宽度只有一百多米长,为此陈三槐把队伍分成了前后两部分。

  前面三千余“炮灰”,排成纵列前进,后阵的兵卒成横队,这样的阵势为的就是前阵冲进敌阵之后,兵卒好跟进掩杀,总的来说,陈参将布的是个纵阵。

  城池为什么易守难攻?除了城墙、护城河之外,几乎所有的城池外面都没有大部队展开的场地。

  古代攻城都讲究“十倍围之”,除了攻难守易的原因,在攻城之前还需要耗费巨大的人力把城池外围清场,砍树、平地,要清出一块能够让部队展开然后排成阵型去攻城。

  一面城墙不能形成多队同时强攻和送菜没什么区别,而陈三槐错误预估了夏国军的实力,没有先期进行清场工作,因此这时他的队伍也只能维持一百多不到两百米的进攻面。

  一个操场大的场地里布满三千人是什么场景?夏国人都不会陌生,课间操、团体操几乎人人参与过。

  这么多人小跑起来,没有长时间严格的训练,想要马上停下来是不可能的。

  向夏国军接近的明军“炮灰”们先是被武器射击惊吓停顿了一下,但前阵停下了后面的人光听见声响,还不知道前面发生了什么事,于是他们还在小跑。

  顿时队伍的前列就有人被后面推倒,有人被推搡着不得不再跑起来。

  教导团一营的第三轮武器打响了,随着武器声想起,营属臼炮也开火了。

  经过多年的改进,特别钢产量的不断提升,夏国联盟已经开始使用钢材制作火炮,教导团这回带出来的全部是钢炮。

  钢制的臼炮能够装填更多的火药,现在这些臼炮的射程差不多能打到二百米远,随着“炮灰”的明军现在正好已经进入了臼炮的射程。

  从第一轮武器打响,杉西参将陈三槐就觉得不妙了,可是辅兵、民夫们已经被驱赶到八十步的距离,接下来只要四五十个呼吸就能冲进敌阵。

  可武器打响以后他就惊呆了,派去驱赶“炮灰”的二十个亲兵差不多瞬间掉下马了一半。

  要知道陈三槐敢带兵出战就是凭借着手中的三件宝,亲兵、骑兵、弓箭手。

  两千人的营头里面有三百骑兵、两百弓箭手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他的这支援兵营只要这“三宝”没有遭受重大损失,其他人死的再多他也不在乎。

  教导团一营第一轮射击只是把冲锋的辅兵、民夫们吓了一跳,毕竟才倒下了一百多人,而且大半都是明军的兵卒。

  但第二轮武器就不是主要针对明军了,是无差别射击,这次距离又近了十几步,一百多米宽的战线上又倒下了一百多人。

  此时站在队列前面,能看到夏国军火铳射击的民夫们已经十分害怕了,但被身后人簇拥着还在向前小跑。

  第三轮武器打响以后,前排的民夫、辅兵们再也抑制不住心中的恐惧,开始逃离被那种恐怖武器指向的区域。

  阵列两边的民夫、辅兵可以向战场外跑,中间的“炮灰”们不管不顾的就开始转头往回跑。

  到了这时候,在人群中驱赶“炮灰”的亲兵、明军也被打死了不少人,他们掉头的速度比民夫们还要快。

  可这时候更让陈三槐心胆俱裂的事情发生了,弓箭手走在“炮灰”和步卒之间,因为在步卒发起冲锋之前,弓箭手先要射几轮箭,以求对敌造成更多的杀伤。

  夏国军的臼炮就是盯着“炮灰”和明军之间的结合部打的,更何况城楼上拿着望远镜的参谋们早就看到了明军这支远程兵种。

  旗语一通挥舞,一营的火炮自然要先攻击敌军的远程兵种。

  出战的一营站的是横列队形,前后不过三排,陈三槐的弓箭兵们被命令结成了一个方阵,因为敌军阵型实在单薄,弓箭手要是站成一排射箭那效率就太差了。

  在陈参将看来,他把弓箭手集结起来,通过密集齐射来达到杀伤敌人的目的,可不曾想着正好方便了炮兵的打击。

  两百人怎么站方阵合适?简单点来说四乘五十最快捷,五十是横列,四是纵列,为了开弓方便,弓箭手左右要间隔至少至一臂的距离,前后还要远一点。

  伴随第三轮武器的十二颗开花弹就打在了弓箭手组成的大约2000平米的方阵内。

  弓箭手不是肉搏兵种,他们几乎不着甲,这样的目标一向是臼炮的挚爱。

  一颗开花弹要是正好落在人群中,理论上能给半径六米之内的人员造成极大的杀伤。

  以明军弓箭手的阵型,这个范围里差不多有三十多人,可夏国军的开花弹也不是颗颗都直接砸进了人群中间。

  但即使这样,陈三槐的两百弓箭手在这轮打击下也近乎全灭,这还不算,武器的齐射本来就让明军的战马非常恐惧了。

  但毕竟距离稍远了一点,但臼炮的发射和开花弹的爆炸声却把战马彻底的惊了,受惊的战马立刻就开始乱跳乱窜,骑兵完全乱掉了。

  转瞬之间,杉西参将陈三槐的“三宝”,弓箭手几乎全灭,骑兵乱成了一团根本就无法作战了。

  亲兵们除了在他身边的,被派去驱赶民夫的死了至少一半,剩下的因为没来得及撤退现在也被裹挟在了人群中。

  这仗没法打了,虽然开花弹的炸响,不仅仅“炮灰”们疯了,陈三槐的援兵营也炸营了,兵卒们转身就开始逃跑。

  “走,快跑!”

  陈三槐虽然还有些恍惚,都没有接敌,自己的队伍就已经溃散,但这一点也妨碍他做出跑路的决定,也幸好两个亲兵死死的拽着他的马缰绳,要不然他的马也早跑了.

第195章 念想

  洵阳西城墙上的士绅们集体迷糊了,这有一炷香的功夫吗?前一刻大伙还在想着等官兵进城了又得出一笔“血”,可这一刻却只看到满地乱跑的官兵。

  教导团占领洵阳时并没有使用武器,冷兵器就解决了战斗,也是为了不惊扰百姓,所以洵阳城上下都没见过动手。

  自从第一轮武器打响开始,直到臼炮发射,不过短短三两分钟的时间,洵阳西城墙上的士绅们无不颤栗。

  这样的兵马能是流寇?连接触都没有就把一支五千余人的明军打的当场溃散,这这样的战力是流寇能有的?

  早就看到这些“流寇”身上背着的武器了,但火器的名声在大明已经臭大街了,打不远,容易炸膛,打一轮就成了烧火棍,还会把脸烧坏……

  之前看到夏国军的火铳,洵阳城里有些见识的士绅都是不屑,一帮扛着烧火棍的“流寇”。

  可今天他们看到了什么?城墙上鸟瞰战场,视角再好不过了。这些他们原来认为的“烧火棍”居然在八十步就能杀人!

这还都算了,那些看起来圆滚滚胖乎乎的筒子居然能打出天雷!士绅们可是站在城墙上看着炮兵们抬着臼炮出去并架设起来的。

  明军甚至陈三槐直到逃跑也没弄明白他们怎么就遭了“天雷”的轰打,可城墙上的士绅们看的清清楚楚。

  天雷一炸,弓箭兵们就倒了一地。

  城门开放了以后,士绅们走了一些,没离开的也都派了家人仆役四处报信、求救,虽然这些天教导团带领百姓们做的事情让不少士绅称道。

  可不交税的日子过的太久、太舒坦,只收税这一点就让他们天生反感这股“流寇”。

  这时候洵阳的士绅们才抖着腿脚开始认真考虑将来,陈三槐的旗帜上写的明明白白,“大明杉西参将.陈”。

  虽然不是九边精锐,可天下人都知道秦军并不比九边的兵马差多少,参将可是正经的朝廷经制大将。

  这样一支兵马一炷香时间不到就被生生打垮,而且都没有和这股“流寇”打上照面。

  武器声一向,人马具倒,天雷一炸,倒伏一地,这都是士绅们亲眼所见,这样的非接触战争他们以前只听说蒙元骑兵们做到过,可蒙古人也没有“天雷”啊!

  接下来,城墙的士绅们默默的看着不到一千的“流寇”兵马居然向明军发起了冲锋。

  伴随着士兵们的小跑,雪亮的刺刀反射着朝阳闪成一片,“跪地投降不杀”,夏国官兵的齐声呐喊在战场上回响着。

  拼命奔逃是坚持不了多久的,明军因为劫掠了大批的粮食,因为要出战,早晨至少还吃了一顿饱饭。

  可辅兵、民夫们就没有这个待遇了,从昨天到达洵阳开始,他们被逼着砍树建造营寨,晚上还要继续制造云梯,吃不饱,连续工作,又受到了极大惊吓的他们没几下就没了力气。

  一营的官兵们对跪在地上的民夫们看也没看一眼,只管继续小跑,没有一个人有心抵抗。

  军官团参谋制的实行有一个重要的好处,集思广益相对来说能极大的减少在作战中犯错。

  消灭陈三槐的援兵营是参谋团集体商议,王栋做的决定,和明军的第一次作战,怎么打赢且打的完满是教导团全体连以上军官们共同参与的认知。

  只是简单的打败这支明军实在是简单不过的事情,这都还没火力全开就已经把陈参将的营伍给打崩了,但这还不算完。

  火炮一打响,城里除了留守维持秩序的一个连,教导团的其他部队都轻装出动了,哪个连追击,哪个连受俘早就分配好了任务。

  一个骑兵营六百多官兵,两百伴随出战,还有四百人早在两天前就在战场后方隐蔽埋伏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