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天赋聚权柄,铸天庭 第108章

作者:得一星火

  慢慢的,那金色光球开始呈现一种实质之态,无数的明黄色国运,在领地百姓的归属感、向心凝聚力的作用之下。

  开始不断的凝练压缩,一点点的金色力量凝炼衍化而出,这让金色光球之内的金色愈加浓郁,渐渐绽放璀璨金光。

  当领地国运重新恢复平衡之后,王朝头顶上方的金色光球,已经近乎彻底化为实质,绽放着璀璨的金光,宛如一轮灵性世界的太阳。

  只不过,王朝却能够通过对它的掌控,清晰地感受到其内部,依旧充斥着为数不少的明黄色国运。

  这代表,其依旧没有完成最终的蜕变。

  而且,随着金色光球的不断凝练,明黄色国运开始难以融入其中,需要更强的力量,才能将其强行压入。

  结果就是,金色光球内部国运的转化,需要的国运力量越来越强。

  王朝估计,其想要彻底的转化,完成最终蜕变,恐怕还需要两三轮这样的国运力量汇聚。

  或者,占领更大的地盘,汇聚更多人的灵性力量转化国运,然后汇聚力量促使其蜕变。

  不过,作为这方世界巅峰的存在,王朝倒也并不着急,他更愿意稳扎稳打的扩张。

  否则的话,王朝甚至现在就可以前往顺天府,悄无声息的割了崇祯脑袋。

  但是,那并没有多大的意义。

  救民军就那么些人,农社社员在被王朝大量抽掉,任职各级官吏之后,也已经变得稀少无比。

  王朝就算占领了京师顺天府,也无非就是多上一个城市而已。

  结果就是,大明彻底的乱套,动乱四起,不知要死上多少百姓。

  就算不为其它,只为了无数百姓散发的灵性力量,他也要尽量避免动乱,最大可能保留人口啊。

  更何况,他的前世今生,都只是一个底层普通人而已,可不是那些高高在上,冷酷无情的神灵君主。

  他对于普通百姓,同样有着极强的共情,在有可能的情况下,他自然更愿意以一种相对温和的方式,一点点的扩张势力范围,争取让更多百姓活下来。

  当然了,如果需要,他也绝不介意一些必要的牺牲就是了。

  王朝从不介意给予他人善意,但是更多的,他却还是利己的。

  没有威胁,怎样都好,但是如果威胁到他,对他造成了麻烦,那自然是一巴掌拍死。

  就比如...

  王朝看向巩昌府的方向。

  一片明晃晃的浩荡国运之中,突然多出了一片片的灰黑之气。

  一般情况下,王朝是不会理会这些的,自然会有各地官吏处理。

  当然,对于这些地方,只要没有过分的举动,各地方的官吏,也并不会采取过激的手段,往往就是实行分化,以及潜移默化的改变。

  比如一片地区,全都是反感救民军统治的,那就将他们分散开来,分别安置在不同的地方。

  如此,他们独木难支,自然也就掀不起什么风浪了。

第107章 不同的选择,恶劣影响

  那些被分散开来安置,独自生活的反对派。

  甚至有可能,在周围众人言语行为的潜移默化影响下,逐渐的放下对于王朝,对于救民军的芥蒂,最终心升归附。

  就比如那许多乡间的读书人,不都已经在申请加入农社,想着成为村长了吗?

  也许,这救民军,真的能够取大明而代之呢?

  没有真正加入体制,或者还处在农社考核的阶段,没有真正加入农社,成为农社社员的,或许还会有着诸多的怀疑。

  但是,当他们之中的一些人,真正加入农社之后,立即便将之前的怀疑抛却。

  这救民军竟然都能掌握神通了,又岂是普通国家势力能够抵挡的?

  所以,这些人在加入农社之后,立即就会彻底的转变态度,全心全意的做事,希望能够成为村长,然后一路提升。

  而且,他们作为读书人,终归要在见识、知识上面,超过普通的老农,考虑问题也会更全面。

  因此,一旦他们认真下来,全心全意的做事,在许多建设性的问题上,也确实要比那些只是学了些许文字的老农要强,也要更有章法。

  自然而然的,在一般情况下,只要那些读书人,没有什么过分的行为。

  各个地方的官吏,还是更愿意分化、潜移默化影响他们,将他们吸纳过来的。

  当然了,还有一些特殊的人群,却暂时不在这个考虑范围之内。

  那就是那些已经被抄家者的家眷,他们是需要劳改的。

  不管他们是心有怨怼,还是已经悔悟,那都要等到他们的劳改刑期完结再说。

  而他们所在的地方,基本上都是有着大片灰黑之气覆盖。

  所以说,哪怕有着王朝坐镇的临洮府府城周围,也一样有着不少灰黑之气存在的,实在没有必要大惊小怪。

  不过,值得王朝关注的,那自然是有所不同的。

  随着种种新的政策执行,读书人的许多特权,都被王朝给去除了。

  逼得许多读书人,只能自己去工作。

  而这其中,最得读书人之心的,自然就是去私塾教书了。

  因为要维持读书人的清高,也就只能靠着村里的束脩为生,日子其实清苦的很,对于救民军的统治,心中自然是颇多不满。

  至于说多收些束脩...

  清高的读书人不屑为之。

  至于不清高的...

  为了更好的生活,以及更好的未来,又怎么会介意加入农社、成为村长?

  难免的,那些清高的读书人、教书先生,在教授学生的时候,就会夹杂自己的私货。

  再加上学生大多是稚子萌童,心思犹如一张白纸,最易受到外界环境影响。

  哪怕家中长辈,对救民军十分拥护,但长时间待在私塾,受到教书先生的影响,心中想法依旧会发生偏移。

  甚至真的有着许多孩童,开始对救民军产生些许不满。

  而这就是王朝所不允许的了。

  你们这些读书人,可以对救民军不满,甚至可以怨恨他王朝。

  但是,却不能将自己的那些扭曲思想,传递给那些天真的萌童稚子。

  其实在最开始的时候,因为私塾零零散散的极为分散,王朝还真的没怎么注意的这些。

  只是后来的时候,得知了这些书生开办私塾教书的情况之后,王朝便就升起了开办学校的想法。

  并且真的落实实施,希望能够从另一方面,将这些读书人吸纳到救民军体系之中。

  甚至,王朝还为此承担了教书先生的部分薪资,让他们不用为生活发愁,也能更用心的教书。

  事实上,确实有着部分的读书人,对王朝以及救民军的行为,生出了些许的好感。

  在教书的时候,也开始正常的教书,就算有时候有所抱怨,那也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

  但是,也有一些人,虽然拿着救民军给予的薪资报酬,但却丝毫没有感激之念。

  在与外人以及彼此间谈论的时候,甚至会说,这是王朝还有救民军,再拿这些铜臭之物侮辱他们读书人。

  然而事实上,他们在领取工资的时候,那是丝毫不曾落下,花的更是心安理得。

  如果说,他们正正经经教书的话,那王朝也不会在意。

  就如后世,有太多底层百姓抱怨不满了,但是只要行为没有过激,也基本上不会有人管你。

  王朝对待那些心怀不满的读书人,大致就是这样一个心态,你只要在做事,说些不满的言语,那么也没有什么。

  就连他们抱怨、怨怼产生的怨念等负面情绪,也都会为王朝所用。

  然而,王朝以及救民军,这种不禁言论的宽仁态度,却让他们更加肆无忌惮起来,开始在学校之中,大肆宣扬反对、诋毁救民军的言论。

  而且要知道,救民军建立学校,不可能一个村庄一座。

  往往是在数个村庄的中间,建立一座学校。

  虽然可能距离一些村子稍远。

  但是,因为学校先生的工资,是由救民军统一发放,而收取的束脩学费,却极其的低廉,不过每人每年一百文钱。

  这要是放在过去,其实一百文钱也不少了,甚至足够过去一家三口的一月花销。

  但是现在,领地之内到处都在动工建设,一百文钱,也不过就是十天的工钱而已。

  绝大部分的百姓,还是愿意让自己家孩子,去学校读书,将来成为一个读书人的。

  读书人一贯以来的高人一头,使得从古至今的华夏百姓,都想让后辈子孙读书,成为一个读书人。

  甚至有着许多家庭,在孩子有了读书机会的时候,那真的是砸锅卖铁供养一人。

  这也是许多读书人,肩不能挑,手不能抬,五谷不分,四体不勤的一个原因。

  毕竟,他们的所有心思,全都放在读书上了,在其他方面自然就要弱上许多。

  就像后世的许多科学家,不也是情商不高吗?

  心思专注一处,在其他方面自然也就能力不强。

  正是领地百姓,这种想要子孙成为读书人的心思,在如今情况允许的情况下,他们绝对不介意花上一百文,送孩子去读书。

  也因此,往往一个学校之中,就会拥有数百学生,而这还是去除了女孩的缘故。

  虽然救民军的政策,女孩也是可以上学的。

  但是,在明末这个时代,女子的地位毕竟不高。

  在钱财没有特别富裕的情况下,恐怕不会有什么百姓,会将女孩送入学校。

  除非,能够免除学费,乃至有着伙食补给。

  但是目前来说,同样需要大量钱粮的救民军,基本上做不到这点。

  甚至就是后世新时代,也没有哪个国家完全做到了这点。

  所以,王朝也并没有强行要求。

  等到更稳定一些,不管救民军,还是普通百姓,全都钱粮富裕充足的时候。

  他自然可以再次降低学费,乃至强行要求男女都要入学。

  再有了足够钱粮,能够保证一家生活无忧的情况下,就算有些百姓不愿,也大概不会生出太多的抵触心理。

  嗯,这都是后话了。

  说回现在...

  因为现在的学校,汇聚了周围几个村子的孩童,所以人数极多,基本上都有几十数百学生。

  所以,那许多教书先生反对,乃至恶意诋毁救民军的言论,影响可就大了去了。

  再加上孩子们汇聚一起,除了玩乐之外,讨论的也是先生所授。

  自然而然的,救民军凶恶残暴,救民军都是土匪之类的言论,开始深入他们的心中。

  如果是普通的历史世界,大概就要等到王朝,不知道什么时候突然前往学校,并且恰好碰到的时候,才能知道这些了。

  不过,在王朝救民军的领地之内,情况可就不同了。

  不止有着一座学校之上,升腾起了一片片灰黑之气。

  现在的这些教书先生,对于王朝,对于救民军来说,那已经不是简单的个人言论诋毁了。

  而是一个个扭曲思想的污染源,已经化为了一颗颗社会毒瘤,到了不得不切除的地步了。

  对于这些人,王朝自然是无法忍受他们存在的了,当真是恨不得现在就一巴掌拍死他们。

  所以,在发现这种情况的第一时间,王朝便就下达了命令。

  “来人!”

  “首领!”

  “派人前往巩昌府,通知巩昌府知府,派人将那些在学校之中,胡编乱造虚假内容,恶意诋毁我救民军,传授孩子扭曲思想的所谓教书先生,全都给我抓起来...

  他们不是自觉高高在上吗?觉得我们给他们支付工钱,是在侮辱他们吗?

  那就给我全部发配去劳改,情节恶劣严重的,直接处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