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天赋聚权柄,铸天庭 第216章

作者:得一星火

  不过,在他们拒绝之后,王朝便也息了心思。

  他如今,可是不缺领军将领的。

  既然他们不愿在新朝为官,那也就罢了,左右掀不起什么风浪,他还不至于那么没有度量。

  崇祯九年十月,山西、山东、河南、北直隶大部分地方传檄而定,无数救民军,以及各级官吏分赴各地,将这些地方彻底纳入掌控。

  在南方,王石、李鱼等人,也已经占领了浙江、江西两省,只剩广东、广西以及福建三省。

  而在接到王朝命令,以及获知救民军的种种政策之后,三省之地的明军百姓,在产生了一阵动乱过后,便也开始等待起救民军的接管。

  实在是如今的救民军威势太盛,只几个月的时间,就已经席卷大江南北,更是占领了京师顺天府。

  再加上在之前的时候,四十万联军进攻应天府,然后被救民军一举剿灭,使得这些地方将兵匮乏,军心斗志皆无,实在组织不起像样的军队。

  而最主要的还是,救民军的种种政策,对于底层的士兵以及百姓来说,那实在是一个莫大的诱惑,他们甚至期盼着救民军的到来,忐忑的想象着未来的美好生活。

  如此情况下,就算还有官员将领想要抵抗,那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他们自然只能放弃抵抗,乖乖的等待救民军接管。

  当然了,也必然有些死硬分子,不愿放弃到手的权利与利益,强逼军民抵抗。

  不过,这种强逼军民的行为,自然也会引来军民反抗,没等救民军到来呢,他们就已经被人杀死了。

  也有些聪明的,就直接封闭内外信息交流,愚弄百姓,妖魔化救民军,使得百姓士兵恐惧,想要拼死抵抗,至少也要获得一些承诺。

  当然了,百姓想要的承诺,那肯定是不要杀死他们,抢夺他们粮食土地之类的。

  至于那些组织者,自然就是想要保留自己身家,获得一些特权了。

  至于真心为大明的,不能说没有,只能说极少。

  对于这些人,无论是王朝,还是救民军,从来都不会惯着他们。

  甚至都不用强攻,只需要占领周边,并且进行救民军政策的宣传,动摇底层军民之心,就足以将他们逼得不得不投降。

  至于死撑着不投降,甚至想要反攻救民军的,那他们也不会客气,不管是被逼还是被惑,他们都会毫不犹豫的开枪。

  而在江南各省,纷纷开城投降的时候,北方边境各军将领,也在思索何去何从。

  救民军如今近乎已经占据了整个大明,他们自然也是有心投降的。

  可是,相比久不莅战场的南方各军将领,他们可是真正的实权将领,手下有着成千上万的军队呢。

  让他们就此放下所有兵权,然后进入救民军新兵营训练,再被安排到不知何地任职,如此任人摆布,他们自然是不愿意的。

  只可惜,救民军与普通的古代政权并不相同,不会因为你是敌方大将投降,就会对你进行特别优待。

  顶多就是看在你投降献城的份上,计算一定的军功,然后进行相应的职位任命。

  而在这个时候,大清皇太极,这也是向他们伸出了橄榄枝。

  封侯、封公,乃至是愿意如尚可喜等人一般,册封为异姓王。

  不由的,许多人都是有些心动起来。

  不过,却也有人有着清晰的认知,据说救民军,曾经在长城关外,以少胜多击溃过清军,甚至险些杀死皇太极以及多尔衮等人,这让他们始终不愿投降清军。

  事实上,绝大部分的将领,都是不愿意投降后金的。

  而这个时候的辽东总兵,乃是祖大寿。

  在1631年的时候,祖大寿曾经被清军围困投降,其后叛逃锦州,再次抵抗清军对于大明的进攻。

  直到1642年,祖大寿这才真正投降清军。

  而现在的祖大寿,在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总觉得自己作为投降复叛的将领,如果投降清廷的话,他可能不会有什么好结果。

  最终,祖大寿还是决定投降救民军。

  而有了祖大寿这个最高总兵官的偏向,那些想要投降清廷的声音,立即就被压了下去。

  在得到消息的时候,王朝其实是有些犹豫的。

  在历史上,祖大寿1631年驻守大凌河,被清军围困的,逼到绝境的时候,那可是曾经下令吃过人的。

  不过最终,对于这种主动投降,也没有对救民军造成伤害的将领,王朝还是应了他的投降。

  毕竟真要说起来,天灾饥荒之年,吃过人的绝对不在少数,王朝既然都将他们以灾民身份,接收安置了,那又何必对他区别以待?

  至于说,曾经在历史上打开山海关,引清军入关的吴三桂,此时不过是辽东骑兵前锋右营参将,自然是听从舅舅祖大寿的了。

  在得知这些之后,皇太极愤懑之下,立即就是命人攻打锦州。

  同时,其还命令多尔衮以及岳托,各自率军一万,趁着救民军尚未完全站稳脚跟,并且没有抵达长城的时候,自喜峰口等地破关而入,想要再次进行劫掠一番。

  在最初的时候,他们确实势如破竹。

  不过,在十月份的时候,一千救民军赶到了三屯营、蓟州镇等地之后,情况便就瞬间反转。

  枪炮齐鸣之下,足足杀死万余清军,俘虏五千,岳托战死,多尔衮狼狈逃出关外。

  十月十五,救民军接管长城。

  十月十六,两万救民军进入关外,开始逐一接管各个城池。

  十月二十,五千救民军抵达锦州。

  彼时,正坚守锦州,等待救民军援军的祖大寿,突然就听到手下来报,有救民军之人求见。

  本来正心情烦躁的祖大寿,在听到手下的汇报之后,不由便是心中大喜,立即命令让人带来见他。

  不过下一瞬间,他又阻止了转身要走的手下。

  “等等,还是我亲自去见吧。”

  说着的时候,祖大寿便就整了整衣衫,快步向着府外走去。

  来到府外门口的时候,他便见到一个身穿灰色衣服的中年男子,正静静的站在门口,一脸笑容的向他看来。

  “这位想必就是天王的使者了...”

  在见到那人之后,祖大寿立即便就快速向前。

  “呵呵,在下救民军军情司叶昌明,将军想必就是祖大寿将军了...”

  “哈哈,没错,在下正是祖大寿...”

  祖大寿大笑着上前,姿态放的很低。

  他既然都准备投降救民军了,那就没必要摆出一副高傲的模样,更没有必要大摆排场,彰显自己的权威与能力。

  他驻守锦州城,抵御清军的进攻,他的能力与价值,就已经展示出来了,实在没有必要去做多余的事情。

  而且,这还是他接触的第一位救民军呢。

  交好于他,也能得到更多的救民军内部消息,对他将来为官行事有着极大好处。

  在进入府宅客厅,彼此交谈一番之后,祖大寿便就询问援军之事。

  “将军勿忧,五千大军已至百里之外,只需明日便可抵达,解了锦州之围...”

  在得知这一消息的时候,祖大寿不由便是心中一喜,救民军援军终于是来了。

  虽然他不知道,眼前这个救民军军情司的人,是怎么在清军团团围困的情况下,知道救民军的援军抵达了百里之外的。

  但是不管怎么说,只要救民军的援军到来就好。

  或许救民军,有着什么特殊的传递消息方式吧。

  只是,那却也不是他现在所关心的事情。

  不过随后,祖大寿又是眉头一皱,心中泛起忧虑。

  只是五千救民军,又怎能解了锦州之围?

  这救民军,以及那天王王朝,是不是太过自大了一些?

  可别到时候,援军被清军全歼了,那事情可就不妙了。

第211章 收复锦州,国号纪年

  看出了祖大寿的忧虑,叶昌明不由笑着宽慰道:

  “将军勿要忧虑,我救民军有着新式火炮枪械,更是人人掌握神通,区区数万清军,不过反掌可灭...”

  “哦!”

  祖大寿强笑着点了点头,他怎么感觉有些不靠谱呢?

  虽然说,救民军只用了几个月的时间,就已经几乎近战大明,也曾经打败过清军,强大自然是毋庸置疑的。

  但是,他总觉得五千军士有些少了。

  他的内心深处,甚至都已经在想,他投降救民军,到底是不是一个正确的选择了。

  不过事情都已经到了这个时候,他却也只能等到明日,看看最终的战斗结果再说了。

  ........

  第二日,祖大寿站在城墙之上,看着城下的数万清军,不禁忧心忡忡的看向远方,既盼着援军快点到来,又担心援军到来之后的大败,一时间心中纷乱不已。

  时间匆匆而过,很快便就来到了午时三刻,大概就是十一点四十五分。

  站在其身旁的叶昌明,突然间说了一句。

  “来了!”

  “来了?什么来了?”

  祖大寿先是一愣,随即便是反应过来,叶昌明这是说的援军来了。

  可是,祖大寿放眼眺望,却并没有发现什么军队的影子。

  “轰轰轰...”

  就在其疑惑的时候,远方突然传来一阵轰隆隆的巨响。

  下一瞬间,他便看到天空飞来一片黑点,向着城外的清军大营落去。

  “这是...火炮!”

  祖大寿迟疑着说道。

  “没错,这就是火炮!”

  叶昌明傲然的点了点头。

  祖大寿闻言,不禁略显惊讶的看向城外。

  火炮他自然不会没见过。

  但是,能够打这么远的火炮,那他确确实实是没见过的。

  估算了一下火炮响起的声音,以及炮弹最初传来的方向,这怕不得有二十里地往上了吧?

  如今的火炮,能够打出数里远就已经很了不起了,打到二十里,那是想也不曾想过的。

  然而,让其震惊的还在后面呢。

  只见那无数的炮弹落下之后,立即便就轰然爆炸,一团团的火光升起,无数的弹片冲击波炸开,将无数清军掀翻炸死。

  远处的皇太极,以及刚逃回不久的多尔衮等人,看着大营突然产生的爆炸,瞬间便就回忆起了,与救民军作战之时的场景。

  “不好,这是救民军杀来了!”

  “大汗...”

  “撤!”

  皇太极咬牙,却还是迅速的下达命令。

  在没有想到办法,有效对付救民军火炮以及枪械的时候,他们在面对救民军的时候,也就只有撤退、保存有生力量一途。

  “轰轰轰...”

  听着城下传来的声声巨响,看着那混乱成一片的清军大营,祖大寿不禁有些目瞪口呆。

  “这这这...”

  祖大寿张了张嘴,只感觉喉咙干涩,有些说不出话。

  过了好半晌,方才稍稍回神的祖大寿,看着城下混乱一片的清军大营,不禁便是脱口而出。

  “我们要不要配合援军,出城夹击清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