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诡大明,我是人类之主帝皇 第263章

作者:两只猫爬架

  不过这对于朱厚熜而言,并不是什么问题。

  毕竟他这次来就是抱着“满级大号回新手村炸鱼苗”的目的来的,力求速战速决。

  只不过现在看来,这鱼苗似乎稍微有点大了。

  但是也只是个头大些的草莽鱼类,并不影响自己下去开无双。

  身后,徐佑邦看着朱厚熜手里的腰牌,欲言又止。

  片刻,缓缓说道。

  “大人可否让我将此物拿在手上细细端详一番。”

  朱厚熜记得这个勋贵家的少爷。

  上一次给自己献的记载了可能的古徐国遗址的大禹治水图就是此人。

  那张图如今还在礼部放着,据说某些礼部的官员带队出海的时候都要偷偷翻看这东西几眼,生怕看的少了让自己错过了去传说中的古徐国和海底龙宫发财的机会。

  令朱厚熜感觉有些无语。

  好像真碰见了龙宫你们还能上去把它们搬空还是怎么的。

  但徐佑邦的博学在一众禁军中有目共睹,就算是那些翰林院学士,如果不是精研此道,恐怕也不及他。

  “内有些许寒气,小心。”

  朱厚熜说道。

  而听到天子的提醒,徐佑邦神色郑重。

  不过当他真正拿到眼前的这块腰牌的时候,看着自己纵然有了防备,提前运转气血,但右手与腰牌接触的位置也蒙上了一层薄薄的冰霜,传来麻木和钝痛之感,才知道天子口中那所谓的“些许寒气”也完全不是自己能够轻易抗衡的。

  这是天子的考验。

  徐佑邦深吸了一口气。

  随着体内白虎杀伐之气缓缓汇聚到自己的右掌之中,因为全力运转体内的白虎煞气,徐佑邦的脸色变得有些微红。

  额头浮现了些许汗渍。

  双方角力数分钟,徐佑邦的真气和腰牌内的寒流缓缓达成了某种平衡之后,他虽然心惊于这道寒气的质量之高。

  哪怕只是一缕残留的寒气也逼得自己不由得全力以对。

  如果正主出现,自己恐怕只有落荒而逃的份了。

  但还是仔细的端详着眼前这个自己似乎在哪些地方见过类似东西的腰牌。

  “河间王——”

  当他再次重复打量着令牌最上方表示主人身份归属的三个大字时。

  从西汉开始,河间王府一直是朝廷用以统治东北少数民族的重要工具之一。

  其疆域随着帝国在东北的扩张,各有不同。

  徐佑邦一时还真的有些搞不清楚这令牌究竟归属于哪一位河间王府下辖所有。

  而朱厚熜在一旁提醒道。

  “这东西至少是在北魏之前——”

  徐佑邦惊讶的看了一眼面前的天子,然后低头继续看着手中的腰牌形制。

  确实有两汉遗风,绝对是魏晋之物。

  他着实没有想到,面前的少年年纪轻轻,就有如此眼力。

  而他确实也想不到,朱厚熜根本不需要像大多数人一样博览群书,然后经过仿佛实践方能掌控如此技巧。

  爷有挂——

  朱厚熜感受着脚下的暗河中某个似乎被头顶的这一行入侵者的到来,隐隐有从睡梦中惊醒迹象的生物。

  看着眼前像是明白了什么的徐佑邦,问道。

  “可看出了什么——”

  “按理说这种东西应该在最下方留有朝廷年制和工匠名称和赠与缘由的——如果是汉制就应该十分规整的在下方刻有朝廷年号,难道是魏晋之后到北魏之前乱世,也不像,这东西工艺精湛,明显是大一统帝国时期的物品——”

第391章 司马家

  那么,汉帝国衰亡之后,有没有一个朝代,虽然名义上是大一统,但是从开始到灭亡都没有真正建立过统一的中央政权,去压服地方各路势力呢?

  “大概是晋庭还在洛阳时分封诸王,各地藩王建府时所用的物品——”

  徐佑邦语气终于确定了起来。

  这样范围就已经被缩的极小,毕竟从司马家统一天下,到衣冠南渡,真正掌控辽东,设置河间王的时间也不过二十年而已。

  “还有吗——”

  朱厚熜问道,但见身旁的徐佑邦摇头。

  表示通过这点东西推断出大致的背景和时间已然是极限了。

  他点了点头,目光望向了面前这个已经足有数百年没有人踏足的魏晋时期开凿的洞口。

  “继续前行吧——”

  朱厚熜说道。

  进入洞窟,所见所感并非是原本预感的狭窄逼仄。

  相反,里面的空间开阔,洞窟石壁被修的极为整齐。

  如果不是地面上的重重白骨预示了其中的不祥。

  点燃周围石壁上的油灯,看着面前厚重却精致的青铜大门。

  恐怕并不会有人会认为此地是汉代的陵墓,埋葬着汉庭曾经在此地仓皇撤走之前来不及带走的那些的不可告人之秘。

  “是菩萨锁——”

  俞大猷在前方掏出长戟朝着面前铜门上猛砸了数下。

  但是面前门上的青铜巨锁上只是平添了几道指甲盖大小的划痕。

  张法维来到这观音锁的面前,从怀中拿出两只银钗来,想要凭技巧打开。

  毕竟我一个道士,走南闯北带一些首饰什么的很正常吧——

  但是弄了片刻,听着面前巨锁机匣中传来的齿轮运转的声响。

  手中的银钗也随着张法维口中咒语的停止应声而断。

  张法维的脸色变得难看了起来。

  他看着面前巨锁上面那抱子菩萨像,回头看向了朱厚熜。

  说道。

  “是锁骨菩萨——如果凭蛮力劈开,恐怕会有意想不到的事情出现。”

  朱厚熜并无回答,来到这魏晋时期修建的青铜锁前。

  双手在上面摩挲,果不其然,其中传来一股阴冷的气息,且有梵音飘荡在耳边。

  所谓锁骨菩萨,据说来自于唐代延州等地的佛教传说。

  据说当地青楼有一妇人,姿色非常,深得当地达官贵人家的少年郎喜爱。

  后来无疾而死,有胡僧来到其墓前焚香祷告,“见墓遂趺坐,具敬礼焚香”。

  周围不解,于是便询问胡僧“此一纵女子,人尽夫也。以其无属,故瘗于此。和尚何敬邪?”

  和尚表示,虽然表面上看这是一个妓女,但实际上却是菩萨下凡普度众生,帮助世人断绝世俗之欲,是地地道道的锁骨菩萨啊!

  “斯乃大圣,慈悲喜舍,世俗之欲,无不徇焉。此即锁骨菩萨”

  朱厚熜:快说谢谢女菩萨!

  人们于是挖开坟墓,见“视遍身之骨,钩结如锁状,果如僧言”

  于是纷纷主动捐款“州人异之,为设大斋,起塔焉。”

  无论她到底是不是真的菩萨降世。

  还是说仅仅是佛教为了传播自己的信仰施展了某种手段,人为制造了某种异象。

  这个事情已经不可考证了。

  但面前这青铜巨锁之中明显存放了某些与佛教联系密切的东西,作为防止被人用外力强行破开的后手之用。

  佛骨舍利,还是其他的什么东西——

  朱厚熜双手看似轻轻一拉。

  面前这令禁军无论是之前刀劈戟砸都无法打开的巨锁随着一声清脆的“咔嗒”声应声而断。

  张法维敏锐的感觉到,刚刚那一瞬间青铜锁中有什么东西金光一闪。

  但是瞬间便被天子轻易的擒入手中,连半点反应都没有发出来。

  地上人神,何其可怖——

  这就是那些曾经一手终结乱世,击败八方牛鬼蛇神,开创煌煌帝业的开国之君的实力吗?

  这绝不是一个王朝中后期的君主应该具有的实力。

  但考虑到历史上不是没有出现过这样的事情。

  前有两汉之交光武中兴汉室。

  后有隋唐之际李氏一门夺取杨隋的天下。

  事实上,历史并不是固定的,而是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

  张法维面对眼前宛若从神话传说中走出的地上人神一般的明廷天子,心中思绪一时纷杂。

  直到面前的青铜古门随着一声轰隆声缓缓被两名禁军推开。

  他方才回过神来。

  张了张口,还是没好意思向朱厚熜讨要那极为宝贵的极有可能用唐代高僧的遗骨,加上大一统王朝的顶尖技艺,制作而成的锁头。

  但朱厚熜却仿佛看出了他的渴望。

  转过头,将此物交到了他的手上。

  随口说道。

  “此物你拿去好好研究,日后仿制出来,也能为朝廷和龙虎山道统多增添几分底蕴。”

  张法维有些尴尬的接过。

  挠了挠头,将这断掉的锁链塞入了背后的背包中。

  这菩萨锁虽然是佛门之物,不光布置了高僧遗骨作为镇物,而且工艺复杂,非要按照特定步骤进行,否则绝对无法打开。

  但佛道两教在汉土一直发展到了现在。

  其中的差别早就不像当初佛教刚刚传入时那样明确了。

  两者之间相互借鉴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了。

  而得偿所愿的张法维美滋滋的开始继续研究起了面前这道青铜巨门。

  左是猛虎,右是蛟龙。

  猛虎之上驮着一个无面和尚,手持念珠,周身宝相庄严。

  右侧的蛟龙半边身子隐藏在水中,只露出半个头来,高深莫测,威严可怖。

  其画面雕刻精美,但张法维还是从旁边的动土痕迹中认出了这并非是墓中本有之物。

  而是后来的这帮魏晋时候的官方“考古队”为了能方便把守各处墓道,临时修建的。

  张法维看着眼前的青铜门之上刻着一行小字。

  “文昌长道乙类入口,咸宁二年作……”

  其后还有一串小字模糊不清,大概是修建这道青铜门的工匠的名字和动工的原因。

  但可惜因为时代太远,已经无法辨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