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阳小戎
谢令姜脚步顿住。
“我……不同意。”
女子固执离去。
……
“谢姐姐有心事?”
苏府晚宴过后,回住处的花径小路上,苏裹儿提著只小灯笼,头不回问道。
谢令姜看了眼她长裙曳地的婀娜背影。
“苏妹妹不好好吃饭,盯著我干嘛?”
“谢姐姐心情全写脸上,自然显眼。”
谢令姜问:“苏家妹妹,你知不知道有时候你说的话挺让人讨厌的。”
苏裹儿也不恼,背对著谢令姜的背影,‘云鬓’轻点下头:
“但我说的是实话。”
谢令姜不语。
苏裹儿却是追问:“是不是与你那大师兄有关?”
谢令姜其实与这位苏家小女郎并不太谈得来,或许是因为优秀女子之间本就天然的傲气相斥,二人之前便经常有理念之争,后来她们干脆也不争了,毕竟同一个屋檐下住,尽量聊些合得来的话题。
不过苏家伯母却是很热情好客的人,对待谢令姜就和自家女儿一样,让母亲早逝的谢令姜心中颇暖,而苏家伯母刚刚晚饭便叮嘱她,有空多陪陪同龄朋友少的苏裹儿说说话。
谢令姜安静走了会儿,然后有些愤愤难平的将师兄放开粮价之事大体说了下。
可让她万万没想到的是,苏裹儿听完后,直接点头断言:
“此子负颖异之才,蓄经伦之识。粮价之事,谢姐姐无需担忧。”
谢令姜顿时无语,“苏妹妹前几日不是还说我师兄傲慢吗?”
跟在二女身后的彩绶也是小脸诧异,一脸迷糊的看向自家小姐……唔小姐,你上回不是还说新县令是伪君子吗?
谢家小娘子是新来的,或许不知,但是彩绶却是清楚,自家小姐一向喜欢私下品评人物,而且一向看人很准,往日里与苏府有所接触的人物或时间,老爷和大少爷晚饭都会请教下小姐的品评与看法。
所以表面上外人只知道小姐是苏家上下皆宠爱娇惯的幼女,但却不知,对于苏府的很多事,小姐皆有建议乃至决断之权。
很奇怪,但还是发生了,苏府老爷与大少爷他们似乎一点也不觉得女子干预家事正事有何错,反而还挺信服的……
对于身后谢令姜的疑惑,苏裹儿面色如常:“他确实可以傲慢。”
回到水榭庭院,互道晚安,二女分开。
苏裹儿回到闺房,并没马上洗漱,而是旋身走去书桌前,研墨铺纸,拂起长袖,钻出一只莹白小手,指甲粉粉,五指芊芊,去抽出了一根纤细羊毫。
她歪头注视轩窗外的梅林,笔杆尾部一下一下的轻轻点著这张鹅蛋脸的皙白下巴。
“彩绶。”
她唤了声。
“小姐,何事?”
“替我捎句话给阿父阿兄。”
苏裹儿垂眸落笔,粉唇轻启:“不要遣下人,这两日亲自去一趟县衙……”
书房内,低头写字的小姐细细叮嘱著,包子脸小侍女点头努力记下,然后小手挠著梳双丫鬓的脑袋出门传话去了。
书房重新恢复寂静,眉间画梅花妆的女郎早已搁笔回屋春眠去了,书案那副闲趣之下随手落墨的宣纸上,有未干笔墨: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此乃《周易》第一卦乾卦的九四爻辞。若是什么都“懂一点”的欧阳戎恰好在此,便能通晓些大意:
龙或许落困深渊,但力量已积蓄,只需根据形势前进或后退行动,就不会有错,可尝试……前进一步了。
只是不知这是写给那位年轻县令的,还是写给这座苏府的。
……
苏裹儿本来并不太信命,可后来信了,甚至专研起了玄学易经。
今夜,她又梦到了当年那位道门相士为其扶乩后的警言:
“殿下龙目凤颈,贵人之极也,然而离一飞冲天,还差一位命中注定遇到的贵人。”
“贵人何在,吾如何寻他?”
“此人潜龙在渊,衔明月而出,会在此县为官又辞官,且写辞官隐退之赋,明月与诗赋最后皆将赠于殿下,到那时,殿下便可腾飞九天,但是切记,除了共患难,此人也必须共富贵,方可稳住殿下命格。”
她皱眉冷语:“吾不像共富贵者乎?”
相士低眉:“不知。”
……
有一则小道消息传遍了龙城县各条商街粮铺:
县衙的粮不够了。
有传闻是江州缺粮,新来的欧阳县令为了讨好那位监察使沈大人,将不少赈灾营的储备粮借去给了江州,最近离开龙城的那批折冲府将士们,便是运粮回去交差的。
而眼下,市井商贩们还发现,有一伙疑似衙门的人在高价收粮。
这消息也不知是真是假,但是龙城县衙始终没有辟谣,这就很令人怀疑了,因为若是假的,你肯定得辟谣,若是真的,那就更要辟谣,至于不辟谣,那不就是默认摆烂了吗?
总不至于是故意激涨粮价的吧?就算是故意的,那粮商们也将计就计。
反正不管如何,第二日,龙城县东市的米价如同放烟花般往天上蹿,最夸张的时候,东市某家米铺的米袋里,一日换插了三张价格牌。
粮价疯涨的消息是几家欢喜几家愁,但还没聚成太大波澜,而眼下的另一件事,却是让全城百姓商贾们都热情洋溢,那便是几日后的端午节龙舟盛会。
许久未修的彭郎渡旧码头,在县衙联合城中几大水运富商们的帮助下,翻新扩建了半倍有余,竣工后新县令还亲自过来庆祝剪彩。
而眼下扩张后的新渡口更是迎来了络绎不绝的外来船只。
龙城县端午龙舟盛会的消息,已经传遍了上游云梦泽与下游长江的诸多县州,不少有钱官商们携妻带子赶来游玩,参加这场江州地界唯一的端午盛事。
不过从码头这些高大豪华船只上走下来的游客们,也不全是家乡受了水患无法过端午的江州人士,中间还夹杂著一些外州的豪商……
正午阳光下,彭郎渡正有一艘船身写有“王”字的陌生商船缓缓停靠,只是奇怪的是,商船只是停岸了一会儿,放下来几人,不久后便驶离了。
该船放下来的几人中,走在最前面的是一个矮个青年,身后几个小厮似是护卫跟班。
“我喜欢这个地方。”
矮个青年头戴软角幞头,身著窄袖圆领袍,腰系黑色革带,足穿黑色长靴,站在车水马龙、商贸繁华的渡口,他两手叉腰,深呼吸一口气后,微笑开口:
“渡口方便,水运发达,市税便宜……你们闻闻,全是银子的味道。”
身后一个跟班的忍不住道:“少掌柜,咱们不是去洪州吗,怎么在江州这里停下了?”
王少掌柜笑道:“哪能赚钱我就去哪,走,去街上瞧瞧,是不是真和传闻一样。”
后面的跟班们不解,不过待到王少掌柜带著他们亲自把东市的粮铺逛了一圈返回后,这些跟班们不个个禁乍舌:
“娘了个腿,这龙城县是什么天王老子住的地方,粮食这么贵?十九钱一斗?住这里的人都这么有钱吗?比洪州城的贵人还多?”
“正常,江州水患的事最近在江南道闹的很大,难道没听说?灾时粮价贵一些很正常。”
“贵一些也不至于这么夸张,和咱们商号的粮价比,直接翻了一倍。和龙城县这些同行们比,咱们商号简直就是在做慈善倒贴,太亏了。”
王少掌柜微笑听著身后跟班们的议论,没有开口,不过倒是挺认同“不大赚就是亏”这句话的。
他作为家族旁系子弟,虽然在私塾读书不行,但是从小就喜欢在外面溜达,有些经商头脑,后来跟著家族商号的掌柜们走南闯北,锻炼出了对各种消息的敏感嗅觉。
今日途经龙城下船,便是昨日捕捉到某些消息后下的决定。
又逛了一圈,这位王少掌柜慢悠悠道:“而且你们看,这县城热闹的一点也不像是水患刚过的样子,街上流民都没有,乞丐都见不到几个,而且看样子,过几天还要举办端午龙舟会。”
有个跟班跃跃欲试问:“少掌柜,咱们立马回去运粮过来卖吧?”
“感觉有些古怪……不急,再看看。”
王少掌柜思索了会儿,摇摇头。
逛了几圈,打听完本地官员与富商的一些情况后,众人准备找家客栈休息吃饭,来到闹市一座生意红火的酒楼前。
王少掌柜眼尖,瞥见一道颇眼熟的侧影,愣了下,脱口而出:“谢家姐姐?”
渊明楼门口,正准备进门的谢令姜身影一顿,转身看去,便瞧见了矮个青年一伙儿。
“你认识我?等等,你是……”她皱眉思索,隐隐想起某次在金陵乌衣巷王谢聚会上的一面之交,不过还是没想起名字,主要是两家的子弟太多了,耀眼的就那么几个,比如她,按排行叫的话,应该是谢十七娘。
谢令姜脸色歉意,礼貌问:“抱歉,世弟,你是叫……”
王少掌柜十分自来熟的上前自我介绍:
“谢家姐姐,小弟王操之啊,你应该不记得小弟了,但对谢姐姐我可熟悉的很,家中长辈天天念叨呢,经常说咱们这些王家男儿都没一个谢家女郎读书厉害,让咱们这帮子弟有些无地自容,我倒是没事,主要是喜欢看那几位读书的哥哥们脸臭哈哈哈。”
谢令姜面无表情,似是眼下心情不好,没被逗笑,王操之咳嗽两声,顿时有点小尴尬,不过他脸皮厚,面色自如的换了个话题:
“谢家姐姐怎么在这里?”
“是啊,我怎么在这里。”谢令姜点点头自问一句。
自从那日“争吵”后,某位师兄已经七天没找过她了,她不去找他,他也不来找她,也不知道最近是在忙什么,看样子真像是把她这位幕僚忘了……干得漂亮,欧阳良翰。
某师妹心道。
第43章 遵纪守法良民苏家(五千字,求追读求
票票)
若要问,端午龙舟会前粮价飞升的这段时间,龙城县令在忙什么?
燕六郎可以立马抢答:
明府在游山玩水,兼到处打秋风。
不过前一个,用明府自己的话说,他是在心忧正事,游山玩水只是顺带的,对的,表象,只是表象。
但燕六郎眼下怎么看怎么觉得好像游山玩水似乎才是正事……
估计只有木讷跟在后面的柳阿山兄弟,对明府的话深信不疑。
不管怎样,这几日,欧阳戎带著燕六郎与柳阿山逛遍了蝴蝶溪的上下游。
从上游连接云梦古泽的狄公闸废墟旧址,到下游蝴蝶溪与长江的入江口,还有沿途十数个尚未完全退水的“泽国”,欧阳戎亲自用脚力丈量了一圈。
今日三人又去了趟大孤山上的东林寺,找到了主持善导大师,不过这一次不是善导大师开导众人,而是和蔼可亲的父母官欧阳县令开导善导大师:
于是,双方就灾情问题进行了坦诚、深入、长时间、建设性的沟通,并且认为对话是及时的、有益的,加深了县衙与东林寺的相互理解,欧阳县令注意到东林寺主持关于灾后建设问题的有关表态与积极意愿,对此表示高度赞赏,欧阳县令指出……
恩,最后,善导大师大手一挥,决定再改造一片旧寺庙,收纳一批无家可归的灾民为佃户耕种寺田……就再苦一苦佛祖,功德他来扣。
也不知道县太爷和师傅聊了什么,秀发小沙弥从未见过如此豪气大方的师傅,或许这就是官民鱼水情吧。
秀发小沙弥感叹,丝毫没注意到县令走后,自家师傅摸头叹气的,下午都没去给女施主、女菩萨们看手相。
“明府,县衙还有好多事,咱们还不回去吗?”
半山腰上,欧阳戎又停步了,带著燕六郎与柳阿山一起,在山腰处一座风景极好、匾名“遮目”的亭子里远眺风景,燕六郎忍不住小声问。
“你们看,这是咱们县城,这蝴蝶溪确实像一片蝴蝶的翅膀啊,名没取错。”
欧阳戎忽然伸手遥指山下那一片绵延的青瓦建筑;龙城县并没有城墙,当年大随平灭南陈,大一统南北,曾下令将南方大多数州县城墙拆去;县城坐落在蝴蝶溪两岸,蝴蝶溪蜿蜿蜒,河上船帆如云,再远望,便是一望无际的东流大江,入江口处有泥黄色的沙洲。
燕六郎插嘴:
“咱们这条蝴蝶溪确实是个好地方,这溪水滋养了西岸的上百座剑炉,听老人说,从炉中取出的通红剑身,只要一浇上蝴蝶溪的水,就能让剑‘嘶嘶吼出’青色的烟,使铸出的剑品相不俗……自先秦以来,这溪水也不知浇灌出了多少把名剑。”
瞧了眼欧阳戎认真倾听的侧脸,一直木讷不言的柳阿山也开口道:“俺之前在剑铺做伙计,听资历老的剑匠们说,这条蝴蝶溪最厉害的不是沟通云梦泽与长江的要害地位,而是此溪有龙气,是天下少数能铸造鼎剑的地方之一。”
见明府似是感兴趣,燕六郎也接话道:
“听说当年,前朝大随还未一统南北,南朝这边最后的陈国,便是举国之力在咱们这儿铸造鼎剑,只可惜剑刚成便被大随灭国,后来那位随朝疯帝又是穷举南北物力,接著在这条蝴蝶溪畔修炉铸剑,这次剑还未成便天下大乱,义军四起……
“后来还是太宗收拾了摊子,大乾立国后吸取教训,与民生息,再也不铸那些害人的东西了。龙城的剑铺营生也就慢慢没落了,直到后来柳家又重开了古越剑铺。”
柳阿山回忆了下,“剑铺有个老剑匠说,这条蝴蝶溪是福地,但也是祸乱之源。”
“你们说的这个鼎剑,是什么东西?”欧阳戎好奇。
柳阿山摇头,“不知,应当是最厉害的名剑吧,听说王侯将相们都想得到它。”
燕六郎也插话,“何止,听说世外世内的练气士们也想得到这玩意儿,有人说南北朝的鼎争,争的就是这些鼎剑。”
欧阳戎摇摇头,和小师妹讲的什么神话道脉、云梦剑泽一样,只当猎奇事物听。
上一篇:从连城诀成就武林神话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