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公务员 第471章

作者:青山铁杉

刨除葡萄牙现在尚算稳固的殖民力量,北罗德西亚南部还有罗德西亚、再往南还有南非, 罗德西亚和南非, 是冷战时期互为犄角、互相扶持的两个非洲白人政权。

罗德西亚战争一直打到八十年代,南非更是九十年代白人政权才倒台。从现在来看,北罗德西亚领地可能是最为长久的白人政权。

有赖于这些屡教不改、枪毙都绝不冤枉的二战余孽,北罗德西亚的黑人族群已经被清理一空, 只要几个斯拉夫族群别和比利时移民内战, 当地不可能遭受到外来威胁。

此时的艾伦威尔逊还不知道, 罗德西亚人马上就会眼见着北罗德西亚的情况, 准备找他这个常务次长求医问药了, 他现在还在莫斯科呢, 和苏联人猛烈交锋呢。

总体而言, 不考虑政治正确这个问题, 其实短时间内英国的利益应该不会受损。

撒切尔夫人时期, 还真没考虑过政治正确的问题,英国和南非的关系急剧升温。不过代价也是巨大的, 英联邦差点散架。

克林姆林宫,苏联外交部长葛罗米柯正在抱怨, 某个躲在大使馆不出来的英国佬,“如此的怯懦, 他来莫斯科到底来做什么来了。”

“可能是避免被谈及卢本巴希的事情。”福尔采娃听了之后说道,“但是现在能够看出不来, 英国趁着我们和美国人纠缠的时间, 搞定了一个对英国而言的麻烦。”

苏联最不缺乏的就是二战遗留的各种将帅,拿着北罗德西亚地图的形状,一眼就能看出来这是在苏德战争当中,一而再再而三出现的突出部问题。

突出部这个名词, 曾经引起了苏德两军数次血战,乃至于被有过从军经历的苏联将帅, 看到北罗德西亚地图的时候, 一下子就想起来了中央突破、两翼包抄等一系列的词汇。

出手抢夺卢本巴希,将北罗德西亚领地在后殖民时代遗留的问题解决。可见这一次的古巴导弹危机,英国人有了不小的收获。

“那又怎么样?英国和美国穿一条裤子。”葛罗米柯一脑袋浆糊的道。

“不一样的,以英国那个女首富为主流的英国资本,和美国的资本不同。就像是日不落帝国时期的英国资本,那个时候的英国资本追求全球化。而美国采取高关税抵抗,现在的美国资本追求全球化, 而英国资本则依靠英国的帝国特惠制抵抗。葛罗米柯同志, 你应该多读一些苏斯洛夫同志的研究。”

福尔采娃解释着其中的不同之处,资本在不同的时候有着不同的特征。

在一战之前, 资本是牢牢绑定国家的,除了英国之外,很多国家都是支持国家的中坚力量, 驱使着国家对外扩张,英国不这么做,是因为英国本身就是当时世界的最大收益者,英国资本推动全球化。

现在则反过来了,当时支持高关税保护自己的美国资本,成了全球化的主要推动者。英国资本则是依靠英国的国家力量,用帝国特惠制抵挡着美国资本的扩张。

前者本身是厌恶国家这种模式的存在的,因为这会让他们觉得不自语。

后者则必须依靠国家的力量保护自己的利益。当然,两者并非是完全不相容,一旦依托国家的那一方无法抵抗国际资本方,就会产生合作的想法。

艾伦威尔逊要是在这,肯定会说得妙啊。不过到了二十一世纪福尔采娃口中的英资和美资又反过来了,英资已经失去了一切工业资本, 转型成了金融资本,只能一条道走到黑了。

美国又出现了变化, 美国毕竟是一个三亿人口的国家, 金融不能解决这么大人口的就业,这就导致全球化到了一定阶段, 美国没有深入进入全球化的资本不干了,美国的工业已经被国际化资本腐蚀的很严重,好处没拿到多少,大批人却过的没以前好了。

英国只有五千万人,转型也就转型了,美国三亿多人都去搞金融?简直开玩笑!

“所以,同志们!我们给英法两国一个台阶,以英法调停担忧欧洲安全的理由,来阐述古巴导弹危机的问题。”福尔采娃阐述着自己的观点,这样也更加能够让人接受一些。

尤其是苏联内部持强硬态度的势力,向美国低头的话,会让这些强硬人物感到不满。

而面对主动提出斡旋的英法两国递过来的台阶,苏联则可以接受,这本来也是英法两国这一次这么上心的目的。

勃列日涅夫刚想要开口,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转而问向科兹洛夫,“科兹洛夫同志,你是第二书记,你的看法是十分重要的。”

肯尼迪受到两封不一样措辞的信,第二封明显更加强硬的信被苏联强硬派影响到了,而这个强硬派的代表,就是科兹洛夫,科兹洛夫和国防部、军工企业有着良好的关系。

“伊里奇,这件事!”科兹洛夫张了张嘴,最终还是出于维护赫鲁晓夫的权威,艰难的点头道,“好吧,就在外交领域强调英法的调停,和欧洲的安全考虑,回复美国。”

“这样还可以,挑动欧洲和美国之间因为这一次利益不同产生的矛盾。莪就不相信欧洲国家对美国的强烈反应没有想法,尤其是法国人。”

葛罗米柯也转变了口风,“那么我们的公开声明当中,就把英法两国和欧洲的内容加进去,英国那个常务次长不能再躲在大使馆了,必须和我们一起。”

星期六。莫斯科电台广播了赫鲁晓夫的回信。

信中说:“我非常理解您以及美国人民对于您所称为进攻性武器所感到的忧虑,这的确是一种可怕的武器。您和我都了解,这是一种什么性质的武器。为了尽快地消除这一危及和平事业的冲突,为了给渴望和平的各国人民以保证,苏联政府除了此前已下达的在武器的建筑工地停止施工的命令外,现又下达新命令拆除您所称为进攻性的武器,并将它们包装运回苏联。”

在这一篇公开信之后,苏联广播电视台,把逗留在莫斯科的英法两国外交人员,阐述欧洲安全问题的担忧,用巨大篇幅做了介绍。

艾伦威尔逊没想到,自己会在这个时候被苏联拉出来,做了挡箭牌。

刚开始他是犹豫的,毕竟这么大的事情总是伴随着风险,是不是过于树大招风了一点?

但一想这是全世界面临核战争威胁下的大事,换句话说这是拯救全世界。他绝对不能躲避,就这么定了,古巴导弹危机我拯救!

回国之后,在把这一份功劳作为人生当中的辉煌履历,现在则是代表英国呼吁和平的时候,展现英国为了保护欧洲的巨大影响力。

一个英国的常务次长,能够在苏联真理报上面留下署名文章,这个机会并不多。但他这一次做到了,欧洲这个现代文明的发源地,在他的刊文当中远离了核大战的威胁。

第一千一百八十五章 我为大英立过功

不和于军,不可以出阵;不合于阵,不可以进战;不合于战,不可以决胜。

艾伦威尔逊在真理报上旳署名文章,屏蔽了军事对抗因素之外,表示只有经济发展才能决定出来,到底那一种思想才更加适合于全人类。

这一点苏联人说是自己,而自由世界并不这么认为,那么就拿出来成果来比较。而不是比谁的坦克多、谁的导弹多。

当然这一番论调是屁用没有的,艾伦威尔逊也知道,过了这一次的危机,苏联会在军事领域加大投入,并且对补齐在海洋力量上的短板。打造一支可以和美国海军同归于尽的红海军。

苏联在前两年一直致力于缓和,艾伦威尔逊就专门谈了一下缓和,也是给苏联人台阶下,这个署名文章的水准其实不怎么高,但确实当前苏联十分需要的。

就坡下驴的场合已经有了,苏联在这种情况下也知道见好就收。

在这个过程当中,艾伦威尔逊随时向伦敦的首相艾登、以及尚在华盛顿的外交大臣拉博·巴特勒汇报,也得到了两人的认可。

值此拯救世界之际,英国公民也想知道是谁深入虎穴,彰显英国的老道外交手腕。

在塑造形象上面,诺曼·布鲁克这一次也没有吝啬,艾伦威尔逊的照片被关注国家大事的伦敦键道中人所知晓,这一下子激发了大家的遥远记忆。

“这不是当年在巴黎拯救法国妇女的人么?”拿着报纸的吃瓜群众窃窃私语, 对着报纸上的照片指指点点。

马上, 就出现在了激发群体记忆的场面,这并不是曼德拉效应出现。而是大家真的都想起来了当年颇为轰动的新闻。

时隔十几年,今天在莫斯科的外交部常务次长,和当年在巴黎给钱的年轻公务员, 可能在形象上有所出入, 但还是被公民的记忆唤起。

“是他!”艾伦威尔逊没回到伦敦,还不知道自己当年的正义之举, 再一次被英国转载, 其实这并不是什么很光彩的事情,作为一个公务员, 其实还是别有这么大知名度好。

发表了一片署名文章, 艾伦威尔逊又躲在了大使馆,这里毕竟适合联络伦敦和华盛顿,可以随时摸清楚当前的情况。

“看起来问题不大!”艾伦威尔逊联络了一圈,当着范西德的面表达了乐观情绪。

“常务次长, 这一次的情况真是太危险了。”范西德松了一口气, “幸亏你专门赶过来一趟, 不然我真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这话一定程度上是事实, 但艾伦威尔逊觉得, 某种程度上也因为范西德真有一头牛所以在拍马屁, 对顶头上司吹捧。

实际上就在头号对手的首都, 英国在莫斯科的大使馆, 这几天艾伦威尔逊没少和妻子报喜, 和智利铜矿齐名的巨型铜矿,将落入蒙巴顿集团的手中。

澳大利亚是矿车上的国家, 什么矿产都不缺乏,但加上加丹加的铜矿带, 会巩固蒙巴顿集团在世界矿产资源上的话语权。就算是美国把智利牢牢抓在手里,蒙巴顿集团也有一战之力。

时至今日, 帕梅拉蒙巴顿带着英国的贵族,在西澳大利亚形成了一个囊括数百个家族的关系网, 很多英国贵族都一转颓势, 找到了贵族的存在意义。

所有人都相信这一点,他们的生活有赖于英国军事实力的支撑,对英国的国防建设自然也非常支持,欧洲贵族传统, 长子继承家业、次子进入军队服役,有了经济基础, 自然就到了应该找回昔日荣光的时候了。

从生态位上来讲, 一旦这些英国贵族集团在澳大利亚站稳了脚跟,以先发优势来和对手竞争,对手是绝对招架不住的。

这就和陨石天降的恐龙一样,哺乳动物固然已经开始多样化了,可早已经占据了优势生态位的恐龙不灭绝,凭借哺乳动物向上冲击,也没法灭绝掉恐龙。

英国错综复杂的关系网一旦建立, 在已经占据的生态位帮助下, 就能在和其他竞争者的竞争中占据优势,同样的收购, 英国贵族就可以把价格提高,后面有帕梅拉蒙巴顿兜底,有驻澳英军保护。

最为关键的是, 澳大利亚从不把英国视为外人,事实上在这一次的古巴导弹危机,就有英国王室要去澳大利亚建立流亡政府的消息,消息是帕梅拉蒙巴顿放出去的,计划是艾伦威尔逊制定的。

在这么危险的时刻,常务次长还有心情中饱私囊,还让范西德夸奖,这让艾伦威尔逊少见的产生一丝愧疚,“其实就是传统的离岸平衡,这一次的胆小鬼游戏,恰好适合这么做。”

“常务次长虽然说的轻松,但能够做出如此大的成果,也是令人钦佩的。”范西德一副向无上之权威低头的口吻道, “反正我是不敢想,一个弄不好还会受到指责。”

“离岸平衡有一个基础, 自己足够强,不论是站在哪边都能够改变平衡,这样才会受到尊重。到了应该承担风险的时候, 一定要挺身而出。”艾伦威尔逊说到这微微一顿,又补充道,“你选择离岸平衡的国家,实力也不能太差,有这几个要素,才能够施展离岸平衡。”

不然的话,那不叫离岸平衡,那叫搅屎!帮助老三战胜老二,或者现在英国已经不是老大了,站在老大的美国旁边,压制老二苏联,这都能体现出来英国的价值。

你要是挑动乌克兰去攻击俄罗斯?选择菲律宾来平衡某大国?这就根本不符合离岸平衡的初衷,一上去就被猛锤,你到底是下场还是不下场?

制衡必须选择一个实力相差不不太远的国家,其实巴基斯坦制衡印度就符合标准。韩国制衡日本,被制衡的那个有优势,但也吞不了棋子。

其实墨西哥人口要是在增长一下的话,按照历史美国会短视的摧毁墨西哥的经济潜力,墨西哥也适合平衡美国,至少在非法移民问题上就很合适。

英国从离岸平衡堕落成搅屎棍,根本原因就在于英国本身的衰落。实力不足的话,自然是别想取得什么重大外交成果了。

不过艾伦威尔逊在刚开始的设想当中,也没想到苏联会借着英国给的梯子走下台阶。事情发展到这一步,都是走一步看一步的。

到了这个时候,人们口中可以毁灭世界的古巴导弹危机已经实质上结束了。艾伦威尔逊准备打道回府,还冒险最后一次和文化沙皇你侬莪侬。

两人其实心里都清楚,受限于国家和立场,两人再见的机会并不多,互相都有默契的没有提及伤感的事,而是全身心的投入到其中。

身为各自国家的高层,两人也没有做出一副苦情的样子,离别之时也算是很豁达。

艾伦威尔逊离开的时候,也没有文化沙皇的影子,他其实本来觉得会有的。

彗星一号在伦敦机场降落,艾伦威尔逊就直接被带走了,一脸凝重的常务次长心里七上八下,真想喊两句、我为大英立过功我为大英流过血之类的话。

“常务次长,诺曼爵士为你安排了一场广播访问。”来接艾伦威尔逊的人开口道。

“是这样!”差点被吓尿的艾伦威尔逊正襟危坐,不慌不忙的做出无所畏惧的模样,他作为一个英雄本来应该有的样子。

实质上的古巴导弹危机已经结束,剩下的就是各自表功了,诺曼·布鲁克已经退休在即,正在考虑扶上马送一程的事,所以安排了这一场的电台广播访问。

这么重要的访问,自然是从来不向政府低头的BBC最为合适。

“很多公民都觉得,这一次的危机当中,艾伦爵士作为外交部的常务次长,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电台主持人开启了对艾伦威尔逊的访问。

“是的,我甚至看到了十几年前的照片。”艾伦威尔逊一本正经的回答,这是他第一次知道自己的形象有着广泛的受众。

这也不能怪他,他一直在国外工作,搞点事情就拍屁股走人,就这么一次热度还在的时候回国了。

到了现在他才知道,自己在巴黎给不着片缕的法国女郎给钱,几乎整个英国都知道。

主持人也不由得忍不住笑出声,随后脸色一板道,“艾伦爵士,广大的公民确实对你很熟悉,但现在更加关心你对这一次危机的看法。”

古巴导弹危机已经结束了,此时正适合展现勇气,艾伦威尔逊郑重的道,“其实我在莫斯科的时候,并没有感受到紧张,处在一个第三方的角度上考虑。我觉得这一次的危机其实被夸大了。我相信不管是华盛顿还是莫斯科都对这一次危机,有一个共同的想法,那就是信息在于交流,这样可以防止误判。”

“我在这里真诚的建议,英美苏三国要设立一个首脑热线,来避免误判的事情发生。”艾伦威尔逊悲天悯人道,“当我觉得你在威胁我,而你也觉得我在威胁你,我们都不出声,把这种恐惧中进行着最坏的准备,这是多么可怕的事情。”

“我将其称为黑暗森林法则。”艾伦威尔逊一副原创在此,其他人不要碰瓷的样子道。

第一千一百八十六章 比肩罗斯福

“黑暗森林法则?”不仅仅是主持人,在广播电台旁边等候旳观众们也喃喃自语。

艾伦威尔逊当即解释,也就是费米悖论的通俗化解释,简单来说,一个文明不能判断另一个文明是善文明还是恶文明,一个文明不能判断另一个文明认为本文明是善文明还是恶文明。

一个文明不能判断另一个文明是否会对本文明发起攻击,一个文明无法判断另一个文明对自己是善意或恶意的。

一个文明无法判断另一个文明认为自己是善意或恶意的,一个文明无法判断另一个文明判断自己对它是善意或恶意的。

也亏这辈子艾伦威尔逊的阴谋论著作等身,把车轱辘话反过来倒过去的说。

总算是把海岸森林法则解释清楚,“本次危机的危险之处在于,美国和苏联沟通不畅,但某种意义上来说,某些层面也不是这么危险。”

“艾伦爵士认为,不危险的地方体现在哪?”主持人非常感兴趣的询问。

“这个么?本次危机其实有着清晰的利益驱动的决策路线和相当的军事风险管控。现在离二战结束不过十多年,虽然美苏一路对抗,战争氛围浓厚,可双方各层级的决策者,都还是二战过来的老兵老将,狭战胜国余威,平时固然不缺武力解决问题的信心和决心,可对大规模国战带来的伤亡也有最深刻认识,说白了就是一群不怕受伤,但非常审时度势的人,而民间对核战争有大恐怖,对管理层的支撑和服从, 又让决策者们有很强的执行力。”

“我相信不管是莫斯科还是华盛顿, 对核战争爆发之后的局面都是相当清楚的,处在第三方角度,不论是首相艾登还是法国总统戴高乐,对此也一清二楚。”

“而英国这一次的外交斡旋, 就是在两国没有交流渠道的环境下, 不辞劳苦的奔波,明确双方彼此的底线, 有了这个沟通渠道, 两国领导人自然是会经过深思熟虑,避免陷入自己吓唬自己的误判当中。”

艾伦威尔逊没有忘记拍马屁, 在各国的领导人都说的高瞻远瞩, 没有下面人的配合和支持,什么总统第一书记,那就是一个屁。

顺便夸奖了各国民众非常识大体的没有拱火,避免了局势走向危险当中。

还着重强调了, 英国公民处变不惊, 颇有大将之风的反应。

反正话术这类东西, 就相当于良禽择木而栖和忠臣不事二主同时存在, 只要前提足够多, 哪个国家都是独一无二的。

就拿现在仍然未分胜负的世界屋脊之战来说, 就算是印度一败涂地, 只要闭着眼睛无视事实, 一样是有吹点的, 比如说新德里的位置其实距离边界并不远,所以在战争后半段, 印度战败才造成了首都震动。

那自我宣传当中就完全可以利用新德里靠近边境这一点,就说尼赫鲁要天子守国门!至于事实是什么, 不用管事实是什么,就是天子守国门。

“莪也同意, 本次英国所起到的重要桥梁作用。”主持人显然对这个回答也非常满意,然后又问道, “艾伦爵士, 你对美国这一次的应对有什么评价。”

“哦,这可是相当尖锐的问题呢。幸亏我和肯尼迪家族的人并不算陌生。换做问其他人可能真不好回答你。”艾伦威尔逊沉吟了一下,边想边组织措辞道,“在这个危机期间, 肯尼迪总统显示出来了良好的大局观,不得不令人钦佩。压制住了躁动, 冷静的看待问题。”

艾伦威尔逊说着说着, 忽然又把肯尼迪拔高到了一个层次,“就我个人认为,虽然第一个任期尚未结束,但肯尼迪完全是一个可以和罗斯福总统比肩的伟大总统。”

现在距离二战结束才不过十多年,说一个总统能够比肩罗斯福,可谓是高到天际的评价,绝不是几十年后说一个总统和沽名钓誉的里根比肩, 这种比喻。

他也相信肯尼迪对这种评价肯定是很高兴的, 不过可能有一部分人不会感到高兴。

采访结束,艾伦威尔逊和主持人握手告别, 离开了BBC的广播厅。

很快这一段广播电台访问,就成了伦敦各界茶余饭后的谈资,绝大多数人认为, 外交部常务次长,艾伦爵士对英国这一次牵线搭桥,避免美国和苏联出现战略误判的阐述,是非常到位的,体现了大英帝国在当今世界仍然不可或缺的作用。

当然也有其他声音存在,每日时报就表示,本次的古巴导弹危机根源,在于意大利和土耳其成了美国的导弹基地,这才引起了苏联的强烈反应。

对于欧洲安全问题这个好宏观概念,英国还是要保留自己的独立核武器,才能继续维持住当前的超然地位。

这种论调,不知道的还以为是法国的民意呢。事实上在古巴导弹危机爆发,戴高乐政府就十分反感, 美国这种不和盟友商量, 就大动干戈, 把法国置于尴尬之地的反应。

虽然法国还是站在了美国一边,但同时法国人也一刻没有停止哔哔。欧洲自主的声音在法国此起彼伏,其他国家都清晰可见。

很快,首先从莫斯科返回的英国外交部常务次长的问答,就见报穿越大西洋被美国报纸所转载,肯尼迪对英国将他视为第二个罗斯福的评价,感到十分高兴,之前的小小不快也消散了不少。

上一篇:黑暗塔防游戏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