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吾谁与归
陈懋代替了杨洪,成为了讲武堂内定海神针。
朱祁钰没让兴安唱到,而是径直的走了进去,石亨在讲武堂内上课,朱勇在德胜门外的军城练兵。
“好呀,背着朕下棋是吧!”朱祁钰一走进正厅,就看到了于谦和陈懋在下兵推棋盘。
很久没有人跟朱祁钰对弈了。
毕竟「朕必赢」的兴安作弊器在,聚英堂的诸位军将,也没兴趣跟陛下这个臭棋篓子下兵推棋盘。
“参见陛下。”于谦和陈懋赶忙起身行礼。
朱祁钰挥了挥手示意免礼,让提督讲武堂内臣李永昌让开,自己站在了裁判的位置上。
“平倭之战。”朱祁钰看着堪舆图就明白,他们下的旗是攻打倭国本岛的兵推棋盘。
这副堪舆图已经精准了许多,在大明过去的堪舆图中,朝鲜和倭国的比例有点太大了。
这张堪舆图采用的是度数旁通的成果之一经纬制图法。
朝鲜的轮廓虽然还不精准,但是已经比例已经正确了许多,尤其是到倭国的距离。
过去以为的万里长波,其实只有不到两千里,只需要半个月就可以赶到。
这里面十分醒目的是济州岛的位置,占据了济州岛,可以进攻倭国本岛。
而另外一路则是通过琉球登岛的方案。
朱祁钰看了半天说道:“有点意思,如果济州岛是大明的就好多了。”
济州岛是一个十分好的屯兵地点,占领之后,可以控制朝鲜东部和倭国。
“可以是。”于谦笑着回答道。
“哦?”朱祁钰摇头说道:“朝鲜现在的国王首阳君,可是非常非常的恭顺,前几天还请旨,想要派自己的儿子到京师的四夷馆就学。”
“这么恭顺,朕无缘无故的揍他,实在是不合适啊。”
“胡尚书的压力太大了。”
朝鲜之前的王世子李弘暐在叛逆期,不肯跪接圣旨,这首阳君李瑈可是极为恭顺,当政的第一要务,就是如何做好大明的狗。
奉行「事大交邻,大明安则朝鲜安」。
这不最近一直吵着让他的儿子都到大明的四夷馆学习学习大明文化。
朱祁钰开始以为是王世子或者弄个弃子来做质子,可是李瑈想的是把所有的儿子都派来,一共四个。
朱祁钰和胡濙商量了下,就让他把儿子派来了。
这么恭顺,朱祁钰都不好意思揍他了。
于谦指着济州岛和对马岛的位置说道:“陛下,大明有倭患,朝鲜更有倭患,往常年月,朝鲜的使臣总是在鸿胪寺哭诉倭患之苦,让大明申斥逆子作乱。”
“倭寇从对马岛到朝鲜烧烧抢掠,无恶不作,朝鲜自顾不暇,打又打不过,只能哭了。”
“所以如果我们要求在济州岛建立军港,朝鲜应该是十分乐意的。”
朱祁钰不怕风力,胡濙洗不了的地,皇帝就不干了吗?
必须要做。
钳制倭国和朝鲜的战略要地,没有大明的驻军,朱祁钰如何能够放心呢?
朱祁钰是个大明独夫,他首先是大明皇帝,一切以大明的利益优先。
于谦当然知道陛下肯定对济州岛有觊觎之心,他在朝中最大的职责,就是劝陛下仁恕。
这是一份仁恕的政策,大明保朝鲜不受倭寇的袭扰,而大明在济州岛驻军,这是大仁。
大明的船越近,他们的生活就越安定。
大明的海疆安全,赢一次,他们的生活安定也赢一次,这是个双赢的结果。
“让胡尚书和李瑈沟通一下,看看朝鲜的意思。”朱祁钰点了点济州岛位置。
大明平倭之心,路人皆知,在大明平倭是不需要理由的,大明饱受倭寇的困扰,万民同欲。
“朕这次来是问问于少保,为何倭国的消息会传的这么快,这才不到五日,就送到了京师?”朱祁钰坐到了主位上,有些疑惑的问道。
这年头,这消息快的不正常。
于谦老神在在的说道:“陛下没发现,靖安诸府的消息也比别的地方更快些吗?”
“哦?”朱祁钰忽然想起了罗马公主埃莱娜到了嘉峪关,京师就收到了消息。
“其实没什么秘密,信鸽罢了。”于谦笑着说道。
“臣在靖安诸府穷极无聊,就一直在琢磨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加快传递消息。”
“消息传得越快,京师的应对速度越快,则大明江山越加安泰稳固。”
信鸽。
朱祁钰忽然想起自己玩《战地》的时候,英国的坦克上都会有个信鸽。
据说是二战之后,留下的传统,在无线电无法通讯的时候,进行通讯。
朱祁钰还专门去了解过,慈父就非常喜欢用这种飞行的通讯兵。
先后出台过《军用信鸽通信条例》、《通信部队关于军用信鸽养鸽部队作战训练指南》,整个卫国战争中,苏联的信鸽共传递了十五万份情报。
二战中,各国部队之中,拥有大量的信鸽,这些背着情报的信鸽,穿过了枪林弹雨,立下了赫赫战功。
会飞的通讯兵,名副其实。
于谦笑着说道:“《开元天宝遗事》中,张九龄就善用飞奴,家养群鸽,每与亲知书信往来,只以书系鸽足上。”
“有《唐国史》曰:舶发之后,海路必养白鸽为信,舶没,则鸽虽数千里,亦能归也。”
“《淳熙三山志》曰:舶鸽,似鸠而差小。”
“养鸽子传消息,也算是咱们中国的传统了,臣在五原府建了一个鸽舍,专门用来养鸽。”
“后来这养鸽子越养规模越大,前年,把北京到松江府的官道驿路的鸽笼建起来了,这养了两年终于能用了。”
于谦是少保,建几个鸽舍而已。
这是大规模的养殖信鸽,并且将信鸽用在通讯之上。
朱祁钰感慨万千,以前大明是穷,知道这是好东西,可是养不起。
现在大明阔绰了,仅仅是官道驿路,已经无法满足大明朝堂对地方的掌控了,信鸽自然走上了历史的舞台。
“多养点。”朱祁钰十分确信的说道:“钱不够用,问内帑要。”
驿路的畅通,是大明政令通达的保证。
于谦赶忙说道:“现在是两个驿站的鸽舍,距离不足百里中继,早上放飞,晚上放归,速度极快,钱其实不花多少,比驿马便宜太多了。”
“本就是试试,等到真的能用了,再禀报陛下。”
信鸽能不能用?好用不好用?那得试试才知道,胡乱奏禀,那岂不是蒙蔽陛下,谗言媚上?
他已经试了两年了,确是能用,也好用,这次的松江府传递银山图,就是典型的一次实验,很快,还能更快。
于谦继续说道:“陛下臣以为最先做的应该是往贵州的驿路上,添加鸽舍。”
襄王打算在贵州搞点大新闻,陛下也支持襄王,襄王要修贵州的路,官道驿路可能会有阻塞,那么信鸽,飞跃十万大山,就是另外一个选择。
通信畅通,可以有效的减少战略误判,加速消息的流通,是大明的当务之急。
“善哉。”朱祁钰点头认可了于谦的建议,点头说道:“于少保果然是国家柱石。”
“臣就是养鸽子罢了。”于谦谦逊的说道。
第五百一十三章 问心
于谦让人拿来了一只信鸽,京师的鸽舍,在会同馆,也在讲武堂内。
在信鸽制度推行期间,于谦一直在督办此事。
从河套到南衙,从湖广到贵州,都有于谦养的鸽舍。
养鸽子并不贵,但是在过去入不敷出的大明朝,大明支付不起行政费用。
于谦在地方履职十九年,又在朝廷执掌牛耳六年有余,他深知朝廷每一道政令,靡费颇重,每一分钱都要花在刀刃上。
养鸽子,最大的成本是行政费用,而非鸽子本身。
朱祁钰看着那只信鸽,是灰黑色的鸽子,而非普通见到的大白鸽,其脚上绑着一个竹筒一样的哨子,飞起来的时候,声似鸣镝。
这个哨子,就是表明这鸽子乃是朝廷养的鸽子,等闲不要射杀。
与朱祁钰想的不同,鸽子的信,并非系在脚上,而是背在身上。
相比较普通的肉鸽,这信鸽的羽毛是灰黑色,嘴阔、眼大、体型较小、鼻瘤洁白紧凑,羽毛颇为柔顺。
朱祁钰把玩了一下手中的鸽子,忽然一愣,自己日后的谥号,会不会是明鸽宗?
不过他很快就放下了这种想法,和于谦聊起了信鸽的养殖和通信。
“于少保,这鸽子哪来的?”朱祁钰有些好奇的问道。
于谦想了想说道:“其实臣所养的鸽子,名叫凤尾齐,乃是陕西种,另外有巫山积雪、亮翅、靴头、射宫等等三十余种。”
“《相马经》曰:马头为王欲得方,则相鸽曰:目为丞目欲得明。马好不好看马头是否方正,鸽好不好,要看眼睛是否澄澈。”
“臣写了一本《相鸽经》不足两万字,从论鸽、花色、飞放、翻跳、典故等五个方面入手,总论鸽子的养殖。”
于谦将自己的《鸽经》递给了陛下,满是笑意的说道:“还没写完。”
朱祁钰不由的想起来了《论桐油》,这玩意儿的价值不言而喻。
大明人总是如此,兜兜转转,最后都绕到了著书立说之事上。
朱祁钰收起了那本《鸽经》说道:“于少保,有人会骂你的,说你空耗国帑,玩物丧志啊。”
于谦倒是无所谓的说道:“骂就骂呗,又不掉两块肉,现在考成法压在他们头上,不想点办法,官帽子就丢了。”
天下最酷烈的考成法,在头顶高悬,完不成考成法,就得吃挂落,在选择玩物丧志还是选择考评变差这件事上,自然是选择完成考成法再说。
骂于谦玩物丧志之前,必然先骂皇帝酷烈至极。
历朝历代总是非常容易走入一个怪圈之中,往往走上巅峰之后,立刻就开始由盛转衰,这其中的理由不计其数,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
呈平日久,社会漫逸出只重形式、大搞面子工程、表面文章、不注重实效的浮夸风气。
表现在官场上,则是欺上瞒下、虚报伪报的现象滋生蔓延,能捂就捂,能堵就堵,拿皇帝的话当屁放,拿朝廷的政令当一纸空文,拿鸡毛当令箭,比比皆是。
表现在民间,就是尚奢、竞奢现象极为严重,比车驾、比服饰、比妆容、比侍女数量、比蛐蛐、比鸟等等,攀比竞奢风气浓重。
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既然要比一比,不如比一比信鸽?
朱祁钰和于谦聊了很久,不知不觉中绕回了济州岛的问题。
“很有趣。”朱祁钰有些好奇的说道:“一旦我们完成了济州岛、琉球列岛的布防,倭寇就不能绕过去攻打我大明,保海疆安全,才能保大明安泰。”
朱祁钰在来到大明之前,总是觉得古人行兵打仗有些笨重。
他们为何不能绕开城池、关隘,直取京师呢?
他这个疑问,主要是见识到了后世义勇军的轻步兵,动不动就大穿插神出鬼没,大迂回突袭千里之后产生的疑问。
到了大明之后,他才知道,大穿插、大迂回的战术,想要执行起来,难于登天!
即便在二十世纪、二十一世纪,能做到这种大穿插、大迂回的战术的也只此一家,别无分店。
朱祁钰满是兴奋的说道:“而且花费在琉球和济州岛的费用,远远低于在沿海设立巡检司的代价。”
沿海布防的一千三百多所巡检司,在宣德、正统年间相继崩溃,军屯卫所军卒逃屯。
巡检司废置的原因之一就是太贵了。
巡检司制度的败坏,是兴文匽武的二十四年的一个注脚。
而这种制度的败坏,给大明带来了刻骨铭心的悲剧,在嘉靖年间愈演愈烈的倭患,就是代价。
巡检司的败坏,也不仅仅是因为朝廷政策风向调头,还有很大一部分的原因,就是其高昂的价格,这部分包括了民生、军备。屯田、船舶修缮等等。
有两个解决之法,第一个就是迁界,将沿海百姓,迁入内地,清廷就是这么做的,可是没有执行三年,就执行不下去了。
第二个方法,就是打出去。
在济州岛、琉球驻防,花费小,就可以有效减缓倭患,倭寇不可能绕开这两个战略要地,直扑大明,那是送死,不是扰边。
在这两个地方驻军,相比较一千三百余所巡检司,便宜太多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