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汉高祖 第156章

作者:历史系之狼

刘长转身便离开了,韩信打开了盒子,里头是一个冠,是一个做工非常粗糙的木制楚冠。

韩信看着这冠,猛地丢在了一旁,骂道:“竖子!净做些无用之事!”

谩骂了许久,韩信又缓缓捡起了那冠,看了看左右,偷偷戴在了头上。

“大王……若是真的要离开长安,那就要处理好淮阴侯的事情。”

张不疑驾着车,故意抛开后边那些人一段距离,随即说道。

刘长点了点头,“我知道……我一走,师父就得死,对吗?”

“这就得看太后的意思了。”

“张不疑,你有办法带走我师父吗?”

“大王……我一直都在观察着淮阴侯的府邸,太后派遣了四十多位甲士,除却这些甲士之外,我还发现,对面那个屋内,常常有人窥视淮阴侯之府,门前常常有百姓路过,而这些百姓们看到甲士竟也不惊惧,这些都是来看守淮阴侯的。”

“若是大王想要救出淮阴侯,求太后是没有用的,最好的办法,就是纵火……烧了淮阴侯府,淮阴侯死在府内……只要淮阴侯死去,大王之师就可以前往唐国……”

“假死……这是长安啊,阿母对师父那般的重视,如何能做到?”

“我愿为大王做这件事!若是做不成,我便说是陈平所指使的,绝不牵连到大王。”

“不急……寡人再好好想想。”

“大王,做这种事,绝不能迟疑……淮阴侯乃是天下少有的英杰,若是让他来统帅唐国的士卒,天下还有谁能抵挡大唐呢?何况,我听闻淮阴侯平日里的言语,也有辅佐大王的想法……若不是甲士拦着,我都想要拜见淮阴侯,跟他询问一些做事的道理……”

“额……你还是不要跟他询问道理了……问军事还行,其余方面,还是算了吧。”

两人正说着话,栾布他们追了上来。

“张不疑!你故意甩开我们,又是想蛊惑大王做什么恶事?!”

召平气喘吁吁的质问道,让这么一个老人家徒步追车,也是难为了他。

“我在跟大王商议,如何铲除不忠之人!”

舍人们再次吵了起来,刘长准备开溜,奈何,贾谊一直站在他的身边,看到刘长有异动,便大叫了起来:“大王要跑了!大王要跑了!”舍人们急忙停止了争吵,迅速包围了刘长,刘长不悦的瞪了贾谊一眼,“寡人只是活动筋骨罢了!”

栾布笑呵呵的拍了拍贾谊的肩膀,“你做的很不错,以后也要时刻盯着大王,一旦有异动,即刻大呼!”

贾谊笑着点了点头,当舍人这么久,他也是第一次得到了同僚们的认可,有这么个人形警报器跟在刘长的身边,刘长是想跑都跑不掉了。

就在刘长决定回府去召见群贤的时候,忽有近侍前来。

“大王……太后宴请群贤,请您前往。”

“哦?宴请群贤?是寡人的那些群贤吗?”

“额……是浮丘伯,毛亨,叔孙通,申培公,鲁穆生,邹阳,白生等人……”

“呵,这些人怎么配称为群贤呢?”

“不去!”

“寡人要去见真正的群贤!”

近侍哭笑不得,急忙说道:“大王,是真的有要事与您商议。”

刘长无奈,这才又返回了皇宫。

路上,栾布和贾谊可谓是操碎了心,你一言我一句的提醒道:“大王,这些可都是有学问的名士,千万不能对他们无礼……大王就不要开口了,点头或者摇头……千万不要饮酒……”

“知道了!知道了!”

当刘长走进殿内的时候,太后正坐在上位,其余众人坐在两侧,这些人,除了一个叔孙通,刘长是一个都不认识,只见过那个早上曾前往椒房殿的老头,刘长乖巧的拜见了太后,又拜见了那位老人,这才坐在了自己的位置上。

太后看起来对这些人也挺客气的,她笑着说道:“这些都是国之大贤,你可师礼拜之!”

“我学文与齐之盖公,学儒与张公,学射与灌侯,学御与夏侯将军,学兵与淮阴侯……这些人能与我的老师并列吗?”刘长傲然的询问道。

众人一愣,那位坐在最上头的老人笑着点头,夸赞道:“是这个道理啊!若是遇到有贤能的人就以师礼对待,那遇到自己的老师该用什么礼呢?大王说的对!”

刘长大喜,这老头人不错啊,便笑着问道:“敢问老丈是哪位大贤?”

“浮丘伯见过大王。”

“哎呀,原来您就是浮丘公,若是您,那还真该用师礼来拜见!”

“不敢当,大王之书,我已翻阅,大王对数之理解,让我无比的敬佩,达者为师,我以师礼拜见大王都没有不对的地方。”

一老一少两人笑呵呵的说着话,相处的竟异常的和谐。

叔孙通有些茫然的看着他们俩,这进展不太对啊?都是儒家的,大王怎么还搞区别对待呢??!

浮丘伯抚摸着胡须,对左右的人说道:“我前来长安之前,多听人说,唐王无礼!如今看来,乃是小人嫉恨之言耳!”

“对对对!”刘长大喜,拍着大腿,说道:“寡人怎么就没早点遇到您呢!哎呀,来,来,请您坐在我身边!”

吕后板着脸,打断了刘长,她严肃的说道:“长,这次让你前来,是有要事与你商议。”

“阿母……请太后吩咐!”

吕后这才说道:“我知道你在唐国搞学宫,召集各地的大贤,让士子们前来求学。”

“我欲在长安设立太学,你觉得如何啊?”

“啊,很好啊!”

“再召集天下的贤才,聚百家之长,来教授学问。”

“就该这么办!”

“让各地各国的士子们都前来长安进学,学成之后,分别给与官职。”

“太好了,这么一来,就能使得天下归心,只要士子们心向大汉,就不怕地方有变了!”

“嗯,因此,我决定废除地方之私学,包括唐国在内,再召集各个学宫内的百家大贤们前来长安。”

“阿母糊涂啊!!!”

“此事万万不可啊!!!”

刘长悲愤的叫道。

第201章 记得下次自己写

此刻所说的太学,并非是纯粹的教育机构。

太学是很早就有的,布政,祭祀,学习,开展各种活动,功能多样,并不局限在教育领域内。

而太后想要设立太学,她的目的不是设立一个有诸多功能的新机构,更不是为了培养人才,而是为了养天下之士。

暴秦是没有养士这么一个概念的,唯独军功说了算,而继承了暴秦一系列政策的大汉,也没有像过去那样有养士的机构,士在外,不在内。这些士在诸侯国内,得到诸侯王的重用,归心与诸侯国,就像某位不愿意透露名字的大臣那样,只觉得自己的君主乃是诸侯王,而不是皇帝。

他的问题可不是特例,在各个诸侯国里,不知有多少像他这样的士,喊着忠君的口号,准备着要扶持诸侯王来造反。

故而,太后想要将天下之士都集中到长安来,由长安来举荐,将他们任免到各个地方,甚至是诸侯国内,如此一来,他们首先要效忠的君自然就是皇帝,自我认同也就是大汉之臣,而非诸侯之臣。

因此,太后才想要废除诸侯国内的养士之事,只许长安来养,这是为了做到真正的大一统。

刘长明知道这些,可是当知道自己要被薅羊毛的时候,还是情不自禁的跳了起来。

“阿母!!”

“我唐国贫苦啊,百姓衣不蔽体,食不果腹!本来可以帮着治理地方的人才就不多,您还要夺走?唐国百姓何以失爱与阿母啊?!”

刘长悲愤的说着。

吕后不为所动,她认真的说道:“你的官吏已经足够了,若是再养士,养出的士迟早都会给你带来大祸。”

“我唐人老实本分,怎么会惹出大祸呢?阿母啊,不如先废了其余诸侯国的养士之事,楚国养士之风可就比唐国要盛行,我那仲父号称宾客三千,有大汉信陵君之美誉……为何不先废楚国之学宫呢?”

吕后正要言语,浮丘伯却开口说道:“大王说的也对……太后,这件事还是要认真商谈,士乃国之根本,不能着急。”

吕后点了点头,这才没有继续谈论这件事,反而是说起了对士的要求。

“我先前便让各地举荐孝弟力田者,赏赐他们,免去他们徭役……养士,自然是要先养这些有道德的,可以让各地举荐有道德的士前往长安,进入太学……”此刻已经出现了察举制的雏形,可并没有像武帝时的那么全面。

这些大贤们便跟吕后商谈起这件事来,说的也还和气,只是到叔孙通的时候,叔孙通忽然说道:“忠君行道德事,主大一统,诸派莫如我儒家……太学可以多召儒家之士,派往各地……”

他的这番话,当然是引起了儒家大佬们的赞同。

可是,黄老的几个学者却并不这么认为,顿时开口叫道:“叔孙通之言,徒令人嗤笑!”

双方迅速开战,你一言我一句,矛盾顿时变得激烈,吕后若有所思的看着这一幕,若是召集各家的士,或许这一幕就会成为将来太学的缩影?

刘长打着哈欠,他对这些学术争锋是不感兴趣的,趁着他们吵得火热的时候,刘长悄悄告别了太后,便逃了出来。

刚要离开,就有人叫住了他。

刘长转头一看,浮丘伯拄着拐杖,也从殿内走了出来,对这老头,刘长还是挺有好感的,他笑呵呵走到老人身边,扶着他,便往外走,“仲父啊!您身为儒家大贤,怎么不留在殿内去反驳那些黄老之士呢?”

浮丘伯的年纪,当刘长的大父都绰绰有余,面对他的称呼,他也一点不生气,只是朝着刘长眨了眨眼,说道:“叔孙通甚是狡诈!他一番话,就引得众人争执,就是想让太后看出其中矛盾……我跟着他瞎掺和什么呢?”

“哦?您一点都不敌视黄老?”

“仲父是那一派的贱……咳咳,哪一派的大儒呢?”

“正其衣冠,齐其颜色,嗛然而终日不言,是子夏氏之贱儒也。”

浮丘伯笑着,很是自然的就说出了这一句。

刘长大喜,叫道:“那您跟栾布是一样的啊!您可比他强多了,他可不敢这么说自己!”

浮丘伯笑着说道:“虽是子夏,却也不同,他们以公羊高的学说为主,我们以谷梁赤的学说为本。”

“哦,原来如此啊!受教了!”刘长做出一副恍然大悟的模样,好像他真的懂了一样。

“大王啊……您在唐国,召集百家之士,允许他们互相辩论,这是很好的事情……但是太后所考虑的,也不是错误的。我曾去过很多地方,诸侯国内,只知其王而不知天子者甚多……百姓倒也还好,若是连士子都是如此,那迟早是要生乱的。”

“大王神武,如今有大王在,自然没有人敢作乱,可是百年之后呢?”

“嗯,寡人会好好考虑的。”

“哈哈哈,老朽并不担心,大王乃是贤惠圣明之君也,定能做出正确的决定!”

刘长傻笑着,紧紧握着浮丘伯的手,“仲父啊,先前有人跟我说您的贤德,我还不太相信,如今看来,您确实是名副其实的大贤啊!可能与我前往唐国?”

“老夫还是很愿意前往唐国的……听闻唐国之羊鲜美。”

两人笑呵呵的走出皇宫的时候,舍人们还在着急的等待着,他们就怕大王对那些大贤们无礼,而此刻看到一老一少两人和颜悦色的从皇宫里走出来,都有些惊讶,栾布打量了那老人几眼,神色大变,急忙上前行礼拜见,其余舍人也是纷纷相见。

刘长开心的说道:“仲父一定要去唐国啊!我愿以国相拜之!”

送走了这人,刘长方才感慨道:“寡人所遇到的大儒之中,唯此人最贤啊!”

舍人们面面相觑,还是第一次看到大王这么夸一个人。

“大王,太后召您是为了什么事呢?”

“说是要废唐国之学宫,不许诸侯养士,要在长安养士……唉,不让唐国养士,我唐国人才本来就不足,以后岂不是更无人可用了?”

“先回府邸,这件事,一定要想出一个合理的办法!”

刘长说着,领着众人回到了唐王府。

“各位,说吧,该怎么办呢?”

刘长看着自己的舍人们,众人都在沉思着,召平却开口说道:“大王……其实这件事,就是庙堂想要将天下的人才都变成是大汉的人才而已。秦国以军功来选拔官吏,立下军功,获得爵位,便得到相应的官职。”

“可如今,没有秦国时那么多的敌人,大汉也不能远征匈奴南越,故而,只能采取世官的办法,赵人在赵国世代为官,而不知有汉,齐人在齐国世代佐王,而不知忠上。”

“这是太后想要改变的情况,也是应该做出改变的,对诸侯国虽不利,可对大汉是有利的,大王可以带头来做这件事。”

此刻的学宫,不是要教育人才,而是集中人才,作为官吏预备役而已,就像稷下学宫,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太后就是要禁止地方养这些官吏预备役,将他们统统带回长安,让他们成为大汉的官吏预备役。

“不可!此举会让唐国流失人才,唐国日后开疆扩土,难道就不需要士吗?”

张不疑最先反驳了召平,他愤怒的说道:“召平,你食大王之俸禄,为何要做不利我大唐的事呢?!”

召平这一次并没有跟张不疑吵架,他只是平静的看着刘长,指了指张不疑,“大王,看到了吧?太后所担心的就是这样情况的出现。”

刘长看了一眼张不疑,随即又看向了栾布。

“大王,我倒是觉得可以废除,反正如今大唐也不能私自任免官吏,都需要庙堂应允,若是缺乏人才,便上奏庙堂,让他们任免便是。”

刘长又看向了贾谊。

贾谊此刻却显得有些迟疑,欲言又止。

“无碍,你想到什么就说什么,不必担心。”

贾谊忽然说道:“大王,其实问题还是出现在了官员的选拔问题上,若是我们能找出更好的选拔办法,让庙堂能得到全天下的人才,将我们在唐国的学宫变成启蒙教学的地方,是不是会更好呢?”

当贾谊说完之后,身边几个舍人都是惊讶的看着他。

上一篇:诸天从洪拳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