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汉高祖 第330章

作者:历史系之狼

他轻轻的睡了起来,直到他再也不动了,他的孩子们方才嚎啕大哭。

刘长看着怀里的舅父,那一刻,刘长只觉得心口一疼,呼吸都变得有些闷,他又失去了一个亲人。

他侧过头来,看到阿母那麻木的脸,不知什么时候,却已经挂上了两道泪痕。

刘长已经有很久,都不曾看过阿母的眼泪。

他伸出手来,擦掉了阿母脸上的泪痕。

……

建成侯离开了,刘长大概再也吃不到那么好吃的羊肉了。

建成侯作为老牌彻侯,又是太后的亲兄弟,他的葬礼,不可谓是不隆重。

吕家的三兄弟哭成了泪人,前来的人纷纷安慰着他们。

往来的人都在讲述着建成侯是个什么样伟大的人,是建立了多少功勋的人,老刘家的孩子们一个一个的到来,还在长安的群贤,也纷纷前来,来的人很多很多,要办的事情也不少。

赵始跟着赵昧走进来的时候,赵昧很是真诚的拜见了吕家的几个兄弟。

平日里与赵昧多有不合,可在这个时候,吕禄也没有再说什么,认真的回礼。

赵始在府邸内寻找了起来,看了许久,终于在一处墙壁前,找到了独自站在那里的落寞身影。

那身影很是高大威猛,光是从背后看着,就令人害怕,也没有人敢上前打扰。

可当赵始走到了身边,方才看到了那悲伤的脸。

刘长正盯着墙壁上的缺口,眼神呆滞,有些出神,赵始看到了他眼角的泪光。

“建成侯是个不错的人……怕你们摔伤了,还在这墙角下铺了干草……这块连个石头都没有……”

“是啊……每次我们前来,都见不到他府内的家臣,大概是早就被他下令藏起来了吧。”

刘长长叹了一声,“年少时,我总是盼望着长大……可现在,唉……”

赵始沉默了许久,方才说道:“如果你想吃羊……我也可以养几只的……”

“不必了……朕还要去一趟廷尉……晚点来皇宫找朕吧。”

刘长转过身,就准备要走,赵始急忙拉住他,“阿父写了书信来,说知道了你当皇帝的消息……他准备携带南越原先的文武百官,一同前来长安恭贺……”

“嗯,晚上再说吧!”

刘长挥了挥手,身形落寞的离开了这里。

赵始看着他离去,沉思了许久,方才将赵昧叫了过来,“长安里一只羊是多少钱啊?”

……

刘长还真没有欺骗赵始,他的确是要来廷尉一趟。

就连王恬启,如今对刘长的态度都有些不同了,尽管王恬启在尽力的掩饰这一点,可刘长还是能感受到,原先的王恬启是在刘长和太后之间反复横跳,可如今,他呈现出了一副完全听从刘长吩咐的样子。

刘长走进了大牢内,就看到了一个熟悉的人影。

“陛下!臣冤枉!臣冤枉啊!!”

牢狱内的人正是公孙臣,就是先前那个方士,被刘长骗到尚方府内炼火药的那位。

“陛下!臣不曾蛊惑太子啊!是太子找的臣!臣冤枉啊!!”

此刻,公孙臣是欲哭无泪,只能是大声的自表清白。

“呵,你个奸贼,蛊惑朕不成,居然就想要蛊惑太子?你想让朕的儿子变成求仙炼丹的昏君吗?!”

“来人啊!!”

公孙臣急忙叫道:“陛下,不是这样的!臣并没有教太子求仙之事,是太子对火药感兴趣,太子在尚方,认识了很多的匠人,臣只是其中一个啊……”

“事到如今,你还想欺骗朕?绣衣亲耳听到太子说要求仙!”

“不是,陛下,太子说的那个求仙……跟我说的求仙不同啊……不知是受谁人的蛊惑,太子忽然对匠技和数算很感兴趣,还亲自罗列墨子的学问,说什么要制造能飞的马车,能百里杀人的飞剑……能千里传音的法宝……用这些东西来成仙,上天入地,造福大地,做人间真仙,这不是臣教的啊!!臣真的冤枉啊!!”

公孙臣痛哭了起来。

这到底是哪个王八蛋蛊惑太子,让自己遭受了这不白之冤啊!

况且,太子那个叫修仙吗?那分明就是想朝着大匠的方向去的。

王恬启皱着眉头,愤怒的说道:“陛下!这件事是不是要继续追查?定有妖孽在蛊惑太子!”

“咳咳,不必了,还是朕亲自来处置吧。”

第350章 一个行仁政的暴君

吕后孤独的坐在长乐宫内。

哪怕她身边此刻围了不少人,哭哭啼啼的,不断的劝慰着,这些声音只是让她觉得有些烦。

吕媭哭的很是伤心,只说一句话,眼泪就不由得掉落,在吕家诸兄弟姐妹里,吕媭跟吕释之最是亲近,而吕雉则是跟大哥吕泽的关系最好,当然,这也不是说吕后就不喜欢吕释之,吕释之的逝世,让她也很是悲痛。

除却妹妹,还有女儿,鲁元公主对这个亲舅父同样很是喜爱。

还有就是大曹,小曹,樊卿她们这些人。

大汉最有势力的女人们都聚集在了吕后的身边,对比她们的哭哭啼啼,吕后却显得有些太过平静,吕媭悲痛的说道:“兄长离开了,他的三个儿子从此便要孤苦伶仃的生活,大姊可以分别给与他们爵位,让他们在往后也不受欺辱。”

“不必了。”

吕后开口就拒绝了妹妹的请求。

吕媭呆愣的看着她,不可置信的问道:“当初兄长逝世,您将他的两个儿子都封为侯,大姊逝世之后,您也将她的儿子封为侯,如今二哥逝世,您为什么却不愿意册封呢?”

吕后深吸了一口气,不屑的挥了挥手,“你回去吧。”

“大姊!你!”

吕后猛地转过头去,在她那眼神下,吕媭顿时就不敢多说了,将所有的话咽了下去,她站起身来,眼里满是悲哀,哆嗦着就往外走,看到她这个样子,鲁元公主顿时不忍,急忙说道:“阿母!这是为何啊?姨母本就……”

奈何,当吕后开始注视着她的时候,刘乐顿时也不敢说话了。

一瞬间,殿内静悄悄的,没有人再敢说话。

吕媭悲愤的走出大殿的时候,正好遇到了前来此处的刘长,吕媭神色恍惚,竟差点撞上了刘长,好在刘长手快,急忙扶住了她,“姨母?您不是在陪阿母吗?怎么急着要回去了?”

看到刘长,吕媭再也忍不住,顿时哭了起来。

“长啊,二哥也曾立下赫赫战绩,当初为了太后的事情奔走忙碌,没想到,竟如此不得太后之爱啊!”

随即,她就将太后不肯将二哥的子嗣封为彻侯的事情告知了刘长。

刘长很是认真的听着,时不时点着头。

“姨母说的对啊!”

“阿母她怎么能这样呢?!”

“我那大舅父,还有大姨母家的孩子,都封了侯,怎么到了二舅父就不封了呢?!”

刘长大声说着,吕媭眼前一亮,急忙拉着他的手,“长啊,你阿母最是听你的,你来做这件事吧。”

刘长用手拍打着胸口,“这您放心吧,我会办好这件事的,那大舅父家的孩子,还有大姨母家的孩子,甚至阿母的那些远亲家的孩子,如今都封了侯,享受着荣华富贵,这种富贵,不能让他们独享啊!”

吕媭正要点头,忽然,她想起了什么,脸色顿时僵硬。

大哥家的儿子吕台因为饮酒误事被罢免,险些身死,大姐家的儿子吕平因为倒卖军械直接被处死……还有那些诸多吕家侯,十个里有八个都因为各种事而被罢免,处死,流放……

吕媭一个哆嗦,顿时清醒了过来,急忙摇着头,“算了,算了,还是算了!”

“这怎么能算呢?姨母尽管放心吧!我亲自送他们一番前程,让他们的后半生无忧无虑!”

刘长说着就往殿内走,吕媭急坏了。

“我已经明白了,这种时候你还要气我?!”

“姨母啊……那就跟我回去,陪着阿母。”

“可她让我回去……”

“你咋跟我二哥一样呢?说让你回你就回?学学我阿父吧,当初阿母让我阿父滚远点的时候,若是阿父真的走了,那就不会有我二哥了,对吧?阿母这个人啊,其实就跟孩子一样,很好说话的,只要缠着她,她什么都会答应,我从小就是这样……”

刘长颇为得意的说起了自己的不太光荣事迹。

刘长带着吕媭返回了殿内。

果然,就如刘长所说的那样,吕后也没有再质问妹妹为什么还不离开,在如何对待母后这件事上,刘长很有经验,只要不跟她顶撞,她说什么就点着头,厚着脸皮傻笑,抱着她的手臂撒娇,那就一定没事了。

当然,这个办法仅限于太后的亲人,外人酒量不好的不建议尝试。

刘长到来,曹姝就领着这些人前往别殿休息,让他们母子俩单独聊一会。

“阿母……舅父的事情都已经安排好了,真的要将他送到单父县安葬吗?”

“这是你舅父的遗愿。”

刘长点了点头,随即说道:“舅父是善终,阿母不必太多感伤……有一件事,我也不知该如何跟阿母说。”

看到刘长有些迟疑的模样,吕后很是不悦,“你要诛杀太上皇不成?”

“啊?当然不是。”

“那你还扭捏什么!”

刘长沉默了许久,方才说道:“舅父要运往单父安葬,朕发现……吕禄这些人为舅父准备了很多的陪葬品,数个马车的金,帛,甲胄,军械,甚至还有战马,各类的玉器,铜器,铁器,连下葬时穿的都是金缕玉衣……唉……阿母啊,这太过了。”

“我知道,这种时候说这个也不太好……可是,这并非是罕见的情况。”

“大汉厚葬之风,就连很多贫苦人家,生前舍不得吃穿,都要作为陪葬品在死后享受……那些彻侯之类,就更是离谱了,我兄长下葬之时,他的孩子们为了显示自己的孝顺,就要用金来做成甲胄,作为陪葬品……”

“这种风气,不能再纵容下去了。”

“大量的物资都被埋在了土里……这实在是太浪费了。”

刘长说着自己的想法,又偷偷看了阿母一眼,说道:“我知道阿母很爱舅父,不过,这件事要禁止,只能是从我的近亲开始,若是这次我不反对,以后再下令禁止,他们就会凭借着自己的身份,凭着朕的喜爱而轻视薄葬的律法……”

“朕准备下令,禁止厚葬……就从舅父开始,朕死后,也绝对不会携带太多的陪葬品……以身作则。”

听着刘长的话语,吕后却缓缓瞥向了他。

“你舅父逝世了,所有人都在为这件事而伤心,你却在想着厚葬之风的事情?”

“啊……是这样的。”

没想到,在刘长承认之后,吕后并没有半点的愤怒,那还有些落寞的眼神,顿时也变得温和了起来,她看起来相当的欣慰,“你应该早点登基的。”

“你终于开始用一个皇帝的眼光来打量周围了……你说的很对,厚葬之风,本就不妥……你想的很久远,我都不曾想到这一点……你就下令禁止吧,若是你舅父那边,有人反对,我会说服他们接受的。”

吕后真的是非常的开心,厚葬这件事,连她自己都没有注意到。

看来自家孩子终于是长大了啊,正如刘长所说的,当今厚葬之风越发的盛行。西汉的厚葬之风,那是后世不敢想象的,西汉初年,国家穷的一塌糊涂,庙堂里都找不出六匹同色马,那六匹同色马在哪里可以找到呢?可以在地下找到。

百姓没有铁器制作农具,那铁器可以在哪里找到呢?可以在地下找到。

西汉的厚葬,一度达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光是黄金,那都是成吨成吨的下葬,导致后来黄金都不够了,金从黄金变成了黄铜。

历史上的文帝就曾看不下去这种厚葬之风,以身作则,不过,文帝不曾下令薄葬,他只是通过自己的行为来倡议薄葬,文帝的魅力支撑了两代,到他孙子的时候,厚葬之风一跃而起,变得更加夸张……这种风气一直持续到了汉末,某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人妻控下令禁止厚葬,他的儿子也继承了他阿父的这一点,经过他们的努力,方才有所改善。

因此,当刘长旗帜鲜明的提出了薄葬的时候,吕后顿时就想到了很多,原本因为建成侯而悲伤的心情,也好转了很多。

儿子有出息,对于大汉的天下,她已经没有什么可以担忧的了。

刘长咧嘴笑着,吕后针对刘长的想法,也提出了不错的建议。

当刘长与她商议完成,得意洋洋的走出了长乐宫的时候,张释之正等着他。

“陛下,太后可允许了臣的提议?”

“本来是没有答应的,经过朕一番据理力争,又提出了很多朕自己的想法,她才同意了我们的提议。”

张释之沉默了片刻,古往今来,从来没有听说过有跟大臣们争功的君王,哪怕是夏桀商纣,虽然无恶不作,可也没听说过把大臣的功劳占为己有的,可以说,在某些方面,大王已经是达到了令夏桀商纣都自愧不如的程度,在桀纣模仿大赛上,他们也只能拿第二。

不过,倒也还好,大王除了有点贪功,有点好排场,有点残暴,有点好酒肉,有点不讲理,有点蛮横,有点好奉承,有点……之外就没有什么缺点了。

尽管如此,可张释之还是不介意大王的这一点点缺点的,毕竟,自家大王的优点就是能听取任何有用的建议,就比如自己这个薄葬的建议,也就是自家大王能听得进去,换个皇帝来,要么就是拒绝,要么就是鼓励一番自己的心意,并不会真的下令去执行。

因为厚葬之风盛行,几乎所有的诸侯,彻侯都是如此,制止他们薄葬,那简直就是公然叫板天下所有有权势的人,没有一定的威严和实权,压根就办不成这件事。君王的权力大小,跟制度有关系,可跟君王本人的关系其实也很大。

同样的制度,刘盈可能做不到,历史上的文帝可能也勉强,可刘长就能做到了,这倒不是说刘长比文帝的手段更强,主要就是刘长够昏庸,没啥不敢做的,也不去考虑后果。

张释之还是挺喜欢这样的君王的,只要能实现自己的志向抱负,这功劳就是全部给与大王又如何呢?

“陛下!那我们什么时候推行呢?”

“今天就推行,帮我去找三公!”

上一篇:诸天从洪拳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