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汉高祖 第351章

作者:历史系之狼

群臣失魂落魄的离开,只有刘敬被留了下来。

“陛下……臣告辞……”

刘敬正要离开,刘长却几步冲到他的面前,一把抓住了他的衣领,刘敬整个人都险些被刘长给抬了起来。

“坏我大计!你到底想要做什么?!”

刘敬懵了,他茫然的看着刘长,“陛下何意?”

“何意??太学那里诸多谣言,大多都与真相符合,只是被扭曲了原本的意思,这其中,居然还有籍贯的问题,呵,这件事,连张不疑都不知道,所知道的,就只有四哥,你,我,还有陈平,你说,是谁派人去太学的?是我还是我四哥?!”

刘敬一愣,“大概是陈侯。”

“陈平??呵,陈平做事,还会留下这么明显的把柄吗?你也太小看他了!”

“你是故意激怒了来包围你的太学生,让他们先伤你,然后反击……就是想要借着这件事来压制那些反对者,激怒朕,让朕全力操办这件事,对不对?!”

“我……这……臣……”

刘敬顿时开始结巴,不知该如何解释,“臣当时的确跟他们有争吵,可这些事并非是臣所……”

刘长一推,刘敬顿时摔在地上,“不要再有下次了!!”

刘敬起身,也没有再解释,朝着刘长再三大拜,转身离开。

就在刘敬离开后不久,刘恒急匆匆的走了进来。

“长弟啊!!你这是做什么?!”

刘恒本来还兴致勃勃的在长安游玩,忽然听到刘敬遇刺的事情,他就急急忙忙的往皇宫走,刚来到了皇宫,就从群臣这里得知了庙堂里所发生的事情,这让刘恒大惊失色,几乎是一路跑到了这里来的。

看到四哥这个样子,刘长却半点不慌,挥了挥手,让刘恒坐下来。

“长弟啊……真正要做事的还是这些大臣们啊,他们都不愿意,就你要推行,你可知会是什么后果?何况,这么多的事情你要同时操办,若是有一件事出了错,满盘皆输啊!”

“你为何就不能忍一忍?”

“四哥!!”

刘长抬起头来,打断了刘恒的抱怨。

“那是你的办事之风,却不太适用于朕……这种事,拖得越久越是没有好处,只要一点做的不彻底,那全部都是白做,兄长总是想的很多,总是想要将所有的事情都安排好再去做,可事情总是会出现各种变化,能做的时候就给他做了!”

“群臣敢怠慢,就砍了他们的头!豪族敢反对,那就抄了他们的家!朕就不信,朕有十万官吏,就找不到可用之才来办好这件事,这件事办好了,你的吴国就不缺人了……会多出几十万的隶籍,这些人你都可以去任用,可以让他们去耕作,可以收他们的税!”

“拖来拖去,能做成什么事?!”

刘恒长叹了一声,“长弟啊……你性格太急……这样的大事,岂能是一个诏令就能解决的?”

“一个诏令解决不了,可一个诏令再加百万大军,再加一个淮阴侯,就能解决了!”

“朕倒是要看看,朕决心要办的事,谁敢阻拦!”

刘恒也不知该说些什么了,只是苦涩的摇着头,忧心忡忡的样子,刘长此刻却咧嘴傻笑了起来,“兄长,你又何必担心呢?您曾经说要分成六步,以三十年的时日来完成这件事,可我们能不能活三十年,又有谁知道呢?若是我们不在了,我们的子嗣又是否会按着我们的想法来进行呢?若是不会,那我们做的不都白费了吗?”

“那还不如自己就给做了,哪怕做错了,我也能纠正过来,我就是不喜欢将如今的事情留给明日!”

“何止啊……你是巴不得将后天的事情都在今天给做了……”

“长弟啊……饭要一口一口的吃,否则容易噎着啊。”

“四哥,我张开嘴,一口就能吃掉一碗饭,从来不曾噎着。”

看着刘长使出祖传的抬杠,刘恒也就任由他了。

“你这么做,只怕是要被群臣彻底厌恶,不知太史要如何说你呢……你是完全不在意自己的名声啊……唉,真要成暴君了……”

“他爱怎么说怎么说,朕哪管这个,难道先前群臣就很爱我吗?至于暴君……哈哈哈,四哥,你别说,还是当暴君爽快啊,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扭扭捏捏的贤君,还是留给后人去做吧!”

“在这大汉天下,谁还能限制的了朕呢?!”

就在刘长吹牛的时候,吕禄冲了进来。

“陛下,太后召见!”

……

“阿母……这都是陈平那厮让朕这么做的……真的,朕也不想这么急,可曲逆侯说不这么做,就会出大麻烦,朕也是相信了他的鬼话,而且,刘公受伤那么严重,看到他被伤成了这个样子,朕实在于心不忍啊……阿母……朕是关心则乱,这都跟朕没什么关系的……”

刘长老实巴交的跪坐在太后的面前,认真的反思着自己的过错。

吕后哪里不知道面前这个竖子的德性,只是板着脸,听着他在这里胡说八道。

“靠着你的莽撞劲,就能治理好大汉吗?”

“我并非是临时起意……我早就想这么干了,只是没有机会……四哥想的太多了,瞻前顾后,非要拿出一个最稳妥的办法,还说什么三十年,谁知道我能不能再活三十年,那倒不如现在就给他办了,用三十年的时间慢慢来改正,总比什么都不做要好!”

“那你刚才还说是受到了陈平的蛊惑?”

“咳咳,没有啊,阿母听错了吧!”

刘长瞪圆了双眼,一脸的真诚,脸都不带红的。

“你给张不疑的权太大了……让他随意处置大臣,你就不怕他把庙堂给杀空嘛?!”

“不怕……我还给他安排了一个副手。”

“呵呵,哪个副手能压得住他?!”

“张良。”

“你让留侯给这个竖子当副手?!!”

“是啊……”

吕后沉默了片刻,这竖子果然是早有预谋啊。

刘长急忙打岔,引开了话题,“阿母啊,其实这件事,还是突出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信息的闭塞,庙堂的很多善政,被错误的解读,传播给了太学生们,连太学生都这样,那地方上又该如何呢?朕想,一定要想办法让所有人都知道庙堂的政策是如何的,一来可以避免这次的事情,二来也是可以避免官吏们私下里进行篡改……”

“你准备怎么办?”

“阿母……您知道庙堂发给各地的邸报嘛?”

“哦?你要给天下人发邸报?”

这个邸,是庙堂内的一个机构,是各郡县派人驻扎在这里的,庙堂的事情,他们会抄写下来,让使者送到自己的原地,这个报告就叫邸报,这个制度是在高皇帝时所创建的,为的就是更好的治理遥远的郡县。

刘长说道:“如今有纸张,尚方又能印刷,给天下人看的邸报又如何做不出来呢?”

“朕都已经想好该怎么去做了!”

刘长咧嘴笑着,“到时候,阿母定然会大吃一惊!”

吕后对儿子各种新奇的想法倒也习惯了,没有去追问,她知道,自己的儿子看似莽撞,可绝对不会去做没有把握的事情,这种性格很像是高皇帝,高皇帝做什么事都很急,也有点好大喜功的意思,别的不说,他甚至想过在自己的时代就将匈奴人全部灭掉,以绝后患……愣是在全国都是一片废墟的时候,带着人就冲上去跟匈奴人刚了。

在地方上施行诸多政策的时候,也是这样,直接强行逼迫庙堂通过,很多时候,萧何都劝不住他。

刘恒那反而就没有高皇帝的作风了,办事风格更偏吕后。

这么穷凶极恶的做事风格,需要一个特定的前提,那就是帐下一定都得是一群猛人,否则,天下根本就承受不住。

第370章 张不疑

天蒙蒙亮,张不疑便睁开了双眼。

迅速换了衣裳,洗了脸,便到外屋等着妻将饭菜端来,张不疑每天都起的很早,而且近乎是在同一个点,从不偷懒,从不晚起,相当的自律,而且每天早上,张不疑都只会固定的吃一碗馎饦,因此,他们家的奴婢总是起的很早,在张不疑起床之前就要为他做好饭菜。

张不疑慢条斯理的吃着饭,又对一旁的妻说道:“将我的冕服准备好。”

“良人是要去祭祀嘛?”

“不,有要事操办。”

“好,我这就去准备。”

张不疑成家并不久,也就比栾布要早一些,按着他原本的想法,他是不太愿意让成家这种小事来耽误自己做大事的,奈何,留侯却不惯着他,愣是为他挑选了一位贤惠的妻,帮着他扶持家里的事情。

张不疑的妻叫刘妍,从她的姓就能看出她的不简单,她的大母,便是大汉宣夫人,也就是高皇帝的姐姐,这一脉虽然外嫁,可还是归了刘姓,就像吕后姐姐的儿子吕平一样,她们的良人都算是入赘到皇室里。

迎娶了高皇帝姐姐的孙女,张不疑大概也能算是半个外戚,从辈分来说,刘长也算是刘妍和张不疑的表仲父了,刘长年纪很小,可辈分很高,这多亏了高皇帝多年的辛苦耕耘,以近花甲的高龄有了刘长和刘建这哥俩。

这让当时已经近不惑之年的刘肥很是尴尬,他的长孙,也就是刘襄的儿子刘则比刘长还大了一岁……刘长倒还好,刘建这个才是真的离谱,刘建去往齐国的时候,别说犹子了,就是犹孙就有一大堆,整日被喊大父,怕是脸都笑歪了。

张不疑吃完了饭,妻为他准备好了衣裳,刘妍端庄美丽,知书达理,为人贤惠,张不疑却跟她不是很亲近,日常也总是一副严肃的模样,家臣们为他准备了车马,张不疑这才离开了家。

在甲士的跟随下,马车朝着庙堂的方向缓缓前进。

一路上,行人纷纷躲避,游学的士子看到这个规模,即刻拜见三公。

张不疑则傲然坐在车上,目不斜视。

“停下来。”

张不疑开口说道,马车顿时停了下来,张不疑明锐的眼神看向了路边的一个身影,指着他,说道:“将此人抓来!”,周围的甲士们即刻上前,将那位身穿官服的中年人左右押着,直接送到了张不疑的面前。

那人的眼神里满是惊惧,仓惶拜见了张不疑。

张不疑认真的打量着他,“你是何官职?”

“回禀张公,我是治粟籍田令张重……”

“我问你,何以醉酒?”

张不疑皱着眉头,即使隔着老远,都能闻到从那官员身上传来的浓浓酒味,他的脸色涨红,连酒都被张不疑给吓醒了,颤颤巍巍的解释道:“昨日与同僚看望主官,回来的时候多喝了些,不曾解酒。”

“与几个人去的?!”

“四人……”

“几时去的?”

“酉时去的……”

“几时出的?”

“是……是……”

“快说!!”

“戌时……”

“几时饮酒?”

“寅时……不,是丑时……是……”

张不疑冷笑了起来,“饮了个通宵达旦?如今诸事繁杂,阁下身为九卿丞,还有这般闲心……来人啊,将他下狱,抓捕跟他聚宴之臣,分开询问,查清醉酒之缘故!”

“张公!我不过是多吃了些酒~~请饶恕!!”

“大汉律法规定,官员不得聚饮,不得醉酒务事,何况,你不只是醉酒那么简单……你身为千石官员,不乘车,却在这里晃荡,又说不出原有来,定然是有问题的!且问清了再说!”

甲士拖着那位官员离开了这里,张不疑再次下令,马车继续前进,张不疑的脸色很是平静,而周围的甲士也同样如此,哪怕张不疑刚刚才下令抓捕了一位千石的官员,也没有人觉得惊讶,毕竟,这是三公啊,能穿着冕服的三公,在他们面前可以用臣来自称的三公啊。

此刻的三公,还不是未来的消耗品。

从某位小猪开始,三公就成为了一次性消耗品,随时做好为天灾人祸背锅的准备,地震了,罢免三公!涝灾了,罢免三公!旱灾了,罢免三公!皇妃难产了,罢免三公!将军打仗打输了,罢免三公!皇帝吃饭不香,罢免三公!有百姓家的牛生出了三条腿的怪胎,罢免三公!

三公们没有去刨董仲舒的坟,那已经是相当的克制了。

可尽管是在一次性消耗品时期,大汉三公那也是一言九鼎,权力极大,几乎就是将全国大小的事务一手抓,更何况,如今的三公还不是一次性消耗品呢。

尤其是作为御史,大汉初的御史不但监察百官,还能参与到国家的决策,以及具体的执行,并没有明确的限制,完全就是看御史本人够不够强硬。

这个职位还是比较看人的,比如周昌担任御史大夫的时候,他就敢顶撞皇帝,力压百官,而赵尧担任御史大夫的时候,就只敢做点自己本份内的事情。

张不疑的车架来到了皇宫门口,即刻就有甲士为他开了门。

三公的车是可以开进皇宫里的,百官之中,只有三公有这样殊荣,下了车,张不疑大摇大摆的走进了宣室殿内,陛下并不在,朝议并不是都要皇帝主持,也可以是三公主持,而刘长下令由张不疑来负责诸事,这次朝议就是张不疑所下令召开的。

张不疑来的最晚,当他走进来的时候,群臣纷纷起身拜见。

除却周昌,召平之外,其余人都要拜见,韩信则是干脆的没有前来,他是享有特权的,平日里不太参与这些事情。

张不疑坐在上位,打量着群臣。

“诸公,陛下英明!!!”

“陛下得知民间蓄奴之风盛行,隶臣们受尽折磨,于心不忍,便要让他们脱离苦难,为他们设立一籍,不使他们受到打杀,这样贤明仁爱的君王,何曾有之?能为这般陛下效力,那是吾等之福分!”

“故而,请诸公能用心来做这件事,若是有人敢坏了陛下的大计,就休要怪我不讲情面,当诛之!!”

张不疑的声音猛地拔高,群臣急忙行礼称是。

“好,最先要操办的就是设籍的事情,张公,您办事妥当,擅长数计,这件事就交给您来处置,不过,这件事要办的很快,三个月内必须要完成,若是不能完成,我就要砍掉您的头颅,挂在城墙之上。”

张不疑认真的对张苍说道。

上一篇:诸天从洪拳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