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汉高祖 第366章

作者:历史系之狼

张苍对这话是一点都不信,这厮定然是憋着什么坏水呢,刘长此刻也是有些为难,若是其他大臣,他直接掐着脖子,就让对方拿出好办法了,想不出办法就扭断他的脖子,可这毕竟是他的老师,这么做实在是有一点点的不合适。

而言语的恐吓吧,张苍又不会放在眼里,这厮身为大儒,完全就是流氓本性,根本不在意那些恐吓。

刘长也不知该如何下手,两人就开始聊起家常。

“我的孩子虽然没有您的多,不过也要诞生新的子嗣了。”

“朕的妃子雍娥,即将临盆,但愿是个女儿……”

张苍点了点头,问道:“名字可取好了?”

“还没有取……老师学问高深,不如帮我取一个?”

张苍想了片刻,认真的说道:“德音无良,良者,善也,不如取名为良,无论是男是女,都能用,陛下觉得呢?”

“良?刘良?好啊!就叫良!”

刘长拍了拍手,忽然反应过来,问道:“师父,你不会是因为留侯的缘故,才取了这么一个名字吧?”

张苍严肃的说道:“为师怎么会是这般的人呢?我向来敬仰留侯,留侯之名善也,取作皇子之名,多好啊!老夫有个儿子,也叫良,我所赞赏的就是这个字,这跟留侯有什么关系呢?”

“啊??您的儿子叫良??那不就跟留侯同姓名了吗??”

“咳咳,我儿子颇多,纵然有同名,也不值得惊叹。”

刘长点着头,随即一脸苦涩的说道:“师父啊……如今大汉各处都缺少官吏,朕实在是不知道该怎么办了……想来想去,只能是想到您,您是朕的老师……朕自幼就跟随在您的身边……唉,如今朕是茶饭不思,整日都在想这件事……肉也吃不下去,实在是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张苍眯着双眼,苦肉计啊。

他很是平静的说道:“陛下不必担心,等太学再经历一段时日,大汉就不愁无人可用了。”

刘长可怜巴巴的盯着张苍,脸上满是委屈。

张苍别过头去,不看面前这位弟子。

“师父啊……若是连您都不能相助,朕还能找什么人呢?”

“天下之大,竟然找不出一个人来帮助朕……难道朕就是这般的无道暴君,如此的不得臣心吗……”

“唉……”

张苍长叹了一声,无奈的看了一眼刘长,随即说道:“若是陛下急着要操办这件事,可以让地方自行举办科举,如今不是缺贤才,是缺少任用贤才的手段。”

“啊??”

“例如县里缺少一个游徼,就可以发布科举令,让非本地之人前来参与考核,通过的留下来担任游徼……如此来迅速选拔出基层的吏,然后其余的吏就可以按着他们的政绩来调动……”

“而在庙堂里,则是举办大科举,通过苛刻的考核来选拔更重要的职位上所需的贤才。”

“臣的意思,就是多放开几个选拔人才的通道,科举,地方招募,太学,举荐,自荐,征辟等等,能用的都给他用上!”

“朕好像有些明白了……”

刘长若有所思的点着头,随即咧嘴笑了起来,“那这件事,师父也一并操办了吧?”

刘长离开这里的时候,张苍满脸的无奈,对着自己的两个儿子挥了挥手,吩咐道:“不疑,你和聂两人一同去送陛下!”

刘长听闻,顿时仰头大笑。

“师父,您也太坏了,这与您不对付的人,您不会都用在孩子身上吧?”

刘长忽然醒悟,急忙问道:“没有叫长的吧???”

“陛下……天子之名是要避讳的……”

“那就好。”

“对了,叫不短也不行!!!”

第385章 原来是你小子!

刘长坐在马车上,晃荡着脑袋,哼着歌曲。

这代表他的心情很好,刘长但凡心情不错,就会哼上一曲,有时是唐风,有时是楚辞,齐风也能哼上几句,就是不唱赵国的。

师父来操办官吏选拔的事情,刘长是很放心的。

单论治国齐民的本事,师父能锤爆当今庙堂百官,就是人好色了点,懒惰了点,好逸恶劳,若是没有这些缺点,就是追一追萧相,问题也不是很大。奈何啊,是个人就定然会有缺陷,就拿原先大汉三大狠人来举例。

萧相能政,可就是人太实在,少警觉,心思不够灵活。

张良能谋,可早期性格暴躁冲动,为了复国之事不择手段。

韩信能战,可刚愎自用,自负无礼,轻视他人,反正他身上的缺点应该是最多的,当然,自负也是因为有足够的资本。

陈平能谋,就是有些太惜身,说难听点就是有些势利,狡诈残忍,冷酷自私。

至于为什么三大狠人会有四个,这就是一个常识性的问题了,就如大汉所供奉的四帝其实有五个。

总之,这些开国天团,或多或少都有些缺陷,周勃,樊哙,夏侯婴,灌婴,周昌等人也同样如此,就是刘长的群贤天团,其实也是一样,他们的缺陷就比较大了,周亚夫能从他们之中脱颖而出,也是不容易,不负武庙之名,在历史上,周亚夫跟韩信一样,是进了武庙的,汉初诸多名将都没这个待遇。

就在刘长晃晃悠悠的来到皇宫门前的时候,隔着老远,他就看到了一个熟悉的人影。

因为天色有些黑暗,在前方开路的甲士是提着灯笼的,在灯笼的火光下,刘长眯着双眼,随即大笑着,从马车上跳了下来,迅速扑到了那人的身边,“晁错!!!”

在皇宫门前苦苦等待的晁错急忙上前行礼,奈何,昏君不给他这个机会,直接便是抱起他。

晁错本就瘦小,被刘长这么一抱,整个人都看不到了,直接消失在刘长的怀里。

“哈哈哈,朕方才就觉得眼熟,还以为是哪个反贼想要在皇宫门前行刺呢!原来是舍人王错啊!!”

晁错大口喘着气,大王方才那一下,真的是差点将他的骨头都给捏碎了。

“陛……陛下……您这力气是越来越大了……”

“哈哈哈,你也这么觉得?前几天刘敬也是这么给朕说的!”

“你是何时回来的?”

“臣今日回来,看到陛下的车驾出城而去,故而就来这里等候着陛下回来……”

“哎呀,那是让你等了好几个时辰啊!”

刘长热情的搂着他的脖颈,脸上洋溢着笑容,如今他对这些过去的舍人们是越发的喜爱,总是怀念当初他们一同来追赶自己的那些时日,他搂着晁错往前走了几步,忽然想起了什么,对一旁的吕禄说道:“晁错来了,岂能不准备好肉?皇宫内的肉,他在南越也能吃,这样吧,你去少府那里,将朕今日送他的那些獐肉野兔肉都取回来!”

吕禄愣了一下,问道:“陛下……那都是已经送给了少府令的,再去取回来,是不是有些不合适啊?”

“怕什么,反正他已经答应朕要操办这件事了,也不能反悔,你去拿回就好!”

“唯……”

晁错看着刘长的操作,不由得感慨道:“许久不见,陛下当真是一点都没有变!”

刘长拉着晁错的手就往皇宫里走,晁错却急忙说道:“陛下,三公之外的外臣不能在这个时候进入皇宫啊……”

“这大汉,朕说了算,朕若是不乐意,就是三公都进不去!”

两人进了皇宫,是直接来到了宣室殿内,面向而坐,又令人取来美酒。

“不错,不错,壮实了不少,当初你弱不禁风的,连不疑都能对着你一顿训斥,如今不错……”

刘长点着头,赞叹道。

晁错嘴角抽了抽,不由的说道:“陛下有所不知,申屠相对臣的身体状况颇为上心……时不时就要臣操练一番,臣这身体也是愈发的强健啊,若是臣能享命百岁,这都是申屠嘉的功劳!”

刘长哈哈大笑,随即好奇的问道:“对呀,朕总是听闻申屠嘉跟你动手,你是怎么敢跟他动手的??”

“他可是从甲士一路做到国相的啊……先先后后不知经历了多少战,人又在壮年,身材高大,孔武有力,便是周勃夏侯婴他们,也不敢说能胜过他,你虽也不弱,可绝非是他的对手……你是怎么活下来的?”

晁错向来是实话实说的,他认真的说道;“主要是申屠相留力,不敢全力殴打,怕打死了臣……臣就没有什么顾忌,撕咬无不用其极……有时还在衣袖里藏一根短棍……”

“哈哈哈,难怪申屠嘉那么痛恨你!”

刘长都已经能想象到那个画面,申屠嘉几次抡拳,又无奈的放下,晁错这厮就趁机猛攻。

“你就不怕他真的打死你?”

“臣乃陛下之舍人,别说他申屠嘉,就是南方诸王,也不敢对臣怎么样。”

晁错非常自信的说着。

“不过,你也不该总是跟他过不去啊。”

晁错摇着头,“陛下有所不知,这厮始终都忘不掉自己的出身,很多事情都拿不定主意,习惯了服从命令,自己就难以去下令,他做事按部就班,若是臣不得罪他,只怕南越到如今都不能有如今的局面……赵佗凭借着自己多年的经营,暗中扶持势力,藐视群臣,申屠嘉迟迟不敢动手,若非臣相逼,他都不敢下手去处死赵佗麾下的那些人!”

“吴王几次写信,要求我们尽快处置国内的事情,申屠嘉这厮居然俯首帖耳的执行,吴国不过是一个藩王,因为陛下的厚爱,方才能监察南国,他有什么资格对陛下的大臣下令呢?他应当先给陛下上书,再由陛下来对我们下令才对,因此,臣绑了吴王派来的使臣,抽了他三十鞭……”

“什么??”

刘长瞪大了双眼,问道:“为什么四哥没有跟朕说过这件事呢?”

“哦,臣是以赵佗的名义动的手……”

“难怪四哥对赵佗那么的愤怒,一来就各种言语相逼,险些将他逼杀……赵佗还那般的委屈,原来是你啊!”

“啊??还有这种事?可惜!可惜啊!!”

晁错痛心疾首的拍打着自己的膝盖,“臣应该早点来,到时候,可以借刘恒的手杀赵佗,再以这个罪行对付吴国……”

“除吴国??除了吴国谁来治理南方?你来吗?”

刘长瞥了这厮一眼,随即叮嘱道:“你不要总是想着跟这些诸侯们作对,他们都是朕的兄弟,没有谋反的意思,你非要将他们逼反了才如愿吗?多将你的心思放在治理国家的事情上!”

“陛下,诸侯迟早都是大汉的心腹大患,臣并非是要对付您的兄弟,臣是要为大汉扫除这心腹大患……”

刘长不可置否,只是笑了起来。

“朕说当初四哥怎么那么生气呢,他一向沉稳的人,哈哈哈,原来是你这厮在其中惹事啊……不过,你这么做,是如何瞒得住申屠嘉的?他身为国相,难道对你的所作所为就一点不知情?”

“他跟臣一起做的……臣跟他虽有恩怨,可都是陛下之臣,对付外王,那还是要齐心协力的……”

这厮说的好听,可在南越王宫里,两人打得都快把王宫给烧掉了,晁错的位置,最好还是换一个人来,刘长心里其实也早就有了人选,他准备让郭它去南越担任御史,这位郭它,是东武贞侯郭蒙的儿子,东武侯也是个大侯国,一万户,而最重要的是,申屠嘉曾跟随郭蒙打过仗,在他麾下为将,对他颇为敬重,像晁错这样的事情,大概是不会再发生了。

“这次让你回来,是要你来担任少府尚书令。”

晁错点了点头,这尚书令其实就是少府的一个属吏,是负责管理少府文书和传达命令的,这不算是一个要职,当然,九卿属吏,地位当然也很高,反正晁错这个年纪能担任九卿属吏,已经是非常非常厉害了。而众人都知道,当今陛下是喜欢用年轻人的,用人从来不看他们的年纪。

也是在刘长时期,出现了大汉有史以来最年轻的三公张不疑,最年轻的国相贾谊,最年轻的九卿冯敬,最年轻的将军周亚夫。群贤们大多都很年轻,当然,其中封将军的还是不多,周亚夫是位同九卿的前将军,其余众人里,卢他之和周胜之虽然也有将军封号,可只是偏将军。

至于其余众人,只是校尉。

年轻人担任要位,在地方上,这样的情况也很常见,正所谓,“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厉王好后生,白须染成墨。”为了得到厉王的重视,很多人都会特意修改自己的年纪,让自己年少几岁。

很多大族也是给自己年轻的后生造势,希望能被陛下所知晓。

一个帝王的言行举止,真的会在很大方面影响到那个时代的风气,这个在各国也能看到缩影,懒惰的梁国,勤俭的吴国,蛮横的唐国,而刘长的性格特点,也逐步从影响唐国转变到影响整个大汉,大汉的邻居们恐怕将成为最大的受害者。

晁错觉得,陛下千里迢迢的将自己从南越带到长安,肯定不会只是让自己当一个尚书令这么简单。

刘长随后的说法也证实了晁错的猜想。

“如今大汉辽阔,诸事也愈发的繁杂,少府令暂时为朕处置奏表,可这也不是长久之计,毕竟是外臣,如今朕还在,若是往后如此,那少府的权力就太大了,故而,朕准备设立一个内臣制,目前就是看中了这个尚方令和中书令的位置。”

“你来担任尚方令,组建自己的诸曹属吏,负责在朕的身边处理天下章奏……”

“另外,还要设立一个中书令,中书令是直接向朕汇报,为朕拟定批阅……你们双方要一同协助朕……这个职务,位低而权重……你能明白吗??”

刘长认真的询问道。

晁错哪里还不明白,陛下向来是厌恶做正事的,何况,这些年里陛下要操办的事情也越来越多,而少府来操办,就有些外臣自己来决定自己的事情而意味,总是有些不对,陛下这是准备将少府名下的尚书令和自己身边的中书令抽调出来,组建一个真正的内臣体系,作为皇帝的贴身助手,帮着天子处置那些本该由皇帝亲自处置的事情。

晁错的眼里已经闪出了光芒,别看这个位置只是九卿属吏,可这位置若是干好了,就是国相都得看着你的脸色啊。

“陛下!臣绝不辜负陛下之厚望!!”

刘长看着面前自信满满的晁错,也不由得笑了起来,他喜欢用年轻人,就是因为他们敢做,若是这件事给周昌说,那大概就是周昌开始喋喋不休的来劝谏自己,说什么这么做太冒险,怎么能有内臣啊之类的屁话。

“好,明日开始,你就组建你的班底,需要用人去找周相,当然,若是你有看重的人,也可以举荐给朕!”

刘长吩咐了很多,晁错认真的听着。

两人吃完了饭,说完了事,晁错这才说道:“陛下,还有一件事,臣必须要与您说。”

“什么事?”

“臣要弹劾城门校尉!城门校尉疏忽职守,没有能阻拦您和军中将领……”

“你要弹劾城门校尉侯封???”

刘长复杂的看着他,问道:“朕年幼的时候开始闯城门,从那之后,他就担任城门校尉,兢兢业业,一直到今天,你猜朕为什么到现在都不曾揍过他?”

晁错呆愣了片刻,问道:“是因为陛下看重他?”

“呵,你若是连这都想不通,做什么尚书令呢?”

那一刻,晁错脑海里浮现出无数个答案,即刻回答道:“因为他是太后所安排的?!他是太后的人!!”

上一篇:诸天从洪拳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