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汉高祖 第367章

作者:历史系之狼

刘长这才满意的点着头,“看来朕这尚书令没选错人,别说弹劾他了,回去休息吧!明日还要办事呢!”

送走了晁错,刘长已经是相当的困了。

回到厚德殿的时候,曹姝并不在,她在椒房殿里休息,而樊卿却是还在等着他,刘长自然也不客气,即刻开始与樊卿斗嘴,斗了许久,两人这才躺下来休息。

“长……最近我想来想去,最后还是决定给勃找一位老师。”

“嗯???”

“勃还不到四岁啊,你给他找老师?教他什么?怎么穿衣裳吗??”

“他以后是要去当诸侯王的……我们不能宠溺他!”

“你这都不是宠溺,你这是迫害!”

“孩子还小,就让他无忧无虑的去玩,何必呢?他有没有诸侯王的才能,那不重要,若是有,就可以当吴王,楚王那样的,若是没有,就可以当梁王,齐王这样的,再昏庸,就是像赵王那样,只要安排个贾谊这样的能臣,也可以治理好国家,你担心什么呢?”

樊卿沉默了片刻,方才说道:“安在他这个年纪的时候,叽叽喳喳的跟个喜鹊一样讨人喜,见到个生人都往人家怀里钻,可勃到现在还是傻乎乎的……见到外人都害怕的躲在我的身后……”

“哈哈哈,小的时候胆怯,长大了未必如此……你看他那身板,再过几年就要跟他哥哥一样高了……”

“何况,便是往后内向又如何,只要他过的好不就好了吗?”

樊卿有些惊讶,“长……你真的变了好多啊,当初对安,你可不是这样的……”

“好了,别想那么多,安心睡觉吧……等勃长大几岁,找个剑术大家教导他剑法,他就不会这样了……”

“那陛下有认识的剑法大家吗?”

“有啊……我就是啊,我是大汉第一剑圣,谁能在我剑下走过一回合?我的剑法最适合他了!”

“你又开始吹嘘了……”

“吹嘘??来,来,再让你看看朕的剑法!!”

……

次日,天还没有亮,晁错就来到了少府门前。

他深吸了一口气,只觉得空气都是那么的清爽。

晁错很开心,尚书令这个位置,实在是太适合他了,在这个位置上,他一定能发挥出自己全部的才能来,报效陛下的知遇之恩!就在晁错等待着少府开门的时候,远处又来了一辆车,一位熟人从车上走了下来。

晁错不屑的打量着他。

来人正是袁(yuan)盎。

跟晁错这位正宗的法家鹰犬不同,袁盎就是属于那种刻板印象中的儒生,按着荀子他老人家的话来说,就是“正其衣冠,齐其颜色,嗛然而终日不言,是子夏氏之贱儒也”。

晁错跟袁盎是先后在少府担任吏的,当初跟随陈平一同做事,可后来,他们的命运就有了不同的轨迹。

晁错得到刘长的喜爱,一路升迁,甚至在南越担任三公,而袁盎呢,几次上书弹劾,公然跟刘长唱反调,打扰他的雅兴,惹他厌恶,一路从少府属吏干到了县丞,差点就升到布衣去了。

可袁盎就是不愿意改变,认死理,他的事情做的不错,常常能得到升迁,可刘长刚把他弄到身边来,他就会继续劝谏,然后再次被下放,刘长骂也骂了,打也打了,贬也贬了,廷尉和绣衣大牢都进去了几次,可这厮就是没有转变。

在原本的时间线上,这厮就是多次弹劾太尉周勃,周勃气的破口大骂,想要报复他,可后来周勃下狱,袁盎却是唯一为他求情的人,周勃觉得很惭愧,便与他成为忘年交。后来,窦太后想要立梁王刘武当储君,袁盎激烈的反对,质问窦太后,使得窦太后放弃了自己的打算。

这件事被梁王知道后,派出刺客去杀他,第一位刺客来到关中,听到众人都称赞袁盎是个刚正不阿的人,不忍下手,最后他是死在了第二个刺客的手里。

晁错此刻看到他,心里更是万分的得意。

第386章 法家大乱斗

“这不是袁君吗?”

“许久不见,可还无恙?”

晁错咧嘴笑了起来,言语里带着弄弄的嘲讽。

当初那些在陈平麾下当差的年轻人里,就袁盎混的最差,反向晋升,不断的在地方和庙堂之间来回迁徙,刘长更是骂他为“卖直小人”,晁错当初就跟这厮不对付,两人一同在陈平麾下的时候,晁错急着表现自己,常常按着自己的想法来处置事情,并且给陈平积极上言,希望能劝说陈平跟着自己一起干。

而袁盎对于他的行为颇为不满,袁盎认为晁错这个人自私自利,不顾大局,手伸的太长,曾向陈平弹劾他,认为他做的事情都超出了他的职权,从那之后,晁错就跟袁盎变成了仇敌,晁错无论在哪里遇到袁盎,都不会放过打击他的机会。

两人就像是下一代的召平和张不疑。

可不同的是,袁盎对自己的要求比较高,他不会反击晁错,不逞口舌之利,除非是晁错真的做错了,否则他就不会怎么在意晁错的这些挖苦嘲讽,袁盎总是一副苦大仇深的模样,不喜欢说话,说话时若是急了,方言就会特别重。

面对晁错的嘲讽,袁盎只是很平静的回答道:“无恙。”

“哈哈哈,看来北地郡的饭菜还是不错的,你都胖了不少,这次又从北地回来了?在哪里任职啊?”

“在少府任职。”

晁错更加得意了,他仰着头,“我给陛下说需要一些属吏前来相助,没有想到,陛下就将你派来了,你若是做的不好,我可是不会顾着旧情的,你要好好办事,不能怠慢!知道了吗?!”

袁盎却没有再理会晁错,晁错也不急,反正是到自己麾下了,以后有的是他看的。

正如刘长身边的其他大臣们那样,晁错同样也有自己的缺陷,而后人评价晁错的时候,往往会用四个字,“峭,直,刻,深”,也就是严厉,刚直,苛刻,心狠……晁错不算是个大度的人,几乎跟所有大臣的关系都不是很好,甚至达到了你死我活的程度,这在汉初还是比较罕见的,其余大臣们之间就算有矛盾,也达不到这个程度。

他们在这里等待了许久,终于,等来了少府令的车架。

少府已经开了门,官吏们惊讶的打量着这两位站在门前的年轻人,他们对这两位还是比较熟悉的,毕竟过去在少府当差,可他们却都不愿意搭理。不愿意搭理袁盎,是因为袁盎这个人很无趣,对待他人时比较木讷,就是社交能力不太好,而不愿意搭理晁错,就纯粹是因为这个人比较讨厌。

张苍不急不慢的从马车上走下来,看到面前两个人,便长叹了一声。

晁错急忙上前拜见,“错拜见少府令!”

他并没有称臣,这也是他在表现自己的意图,他这个尚书令是不会服从少府管制的,他也不再是少府的属吏,可张苍并没有想要跟面前这个娃娃玩什么过家家,对方的这些心思在他这里,那是稚嫩的可怕,让他连理会的意思都没有。

“嗯……都来了啊,走吧。”

张苍领着两人走进了府内,官吏们都在忙碌的办公,张苍却将他们带进了书房里。

张苍坐下来,打量着面前这一法一儒。

这两人他都不喜欢,这哪里是两个属吏啊,这是两个大麻烦。

好在,往后这两个部门就算是由天子直接率领,只要这两个大麻烦不落在自己的头上,那一切都好说。

“往后,你们不必来这里拜见,直接前往皇宫办事……官吏调动或是安排,我都不会过问,当然,若是有事,我会派人去告知你们……你们就安心在皇宫里待着就好……”

“我听闻,陛下令您少府领尚书,那以后这尚书的事情,就要您多照看……”

晁错笑呵呵的说道。

晁错前来,张苍就可以不再处置奏章,可以休息了吗?答案是否定的,这个厉王本着好用就往死里用的精神,愣是给张苍开拓出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官职,以少府领尚书,什么意思呢?就是本职做少府领,兼职做尚书,奏章还是得处置的,只是不再由他主导,而是正牌的尚书令晁错来主导。

这就很尴尬了,尚书归少府,张苍是晁错的头,尚书令管领尚书,晁错又是张苍的头。

张苍几次劝谏,也压根没用,刘长听不进劝,甚至还恐吓张苍,若是师父再怠慢,那可就不是令尚书了,那就要变成少府领尚书再领中书再领尚方……反正把一切有空缺的适合你的都给领了,再废话国相都让你领了!

张苍自然就不敢多说什么了,领尚书就领尚书吧,总比尚书令要好啊,他这个就相当与尚书外聘的参谋,指导。

看着晁错这厮有了跟自己争夺头位的想法,张苍也不在意,直接说道:“尚书大小事,你自己来操办。”

随即,他挥了挥手,就让这两个碍眼的家伙滚蛋了。

走出少府,晁错脸上满是羡慕。

少府领尚书啊,这位张公真的是深受天子的厚爱啊,这是多么大的福分啊。

走出少府后,晁错就走在了袁盎的面前,漫不经心的问道:“你想要担任什么职位啊?”

“陛下先前见我的时候,已经册封了官职。”

“是什么职位啊?”

“中书令。”

“哦,中书……什么?!!”

晁错险些跳了起来。

他还一直以为袁盎是来辅佐自己的,没想到,这厮是来当中书令,那不就跟自己平级了吗?甚至,他还能管着自己??可是,怎么会呢?陛下明明那么的厌恶这个家伙,怎么还会让他陪在自己的身边呢??

当他们两人来到皇宫,开始接手过去张苍麾下的人,组建自己的班底的时候,晁错也就不再理会这件事,他用了三天,总算是完成了对官吏的任免,这些人大多都是周昌调过来的,年纪不大,颇有才能,能不能撑得起内朝不好说,可目前来说还是凑合着能用的。

就在晁错处置好尚书大小事的时候,刘长还带着人来参观了一下。

而跟在他身边的人,当然就是中书令袁盎。

晁错趁着刘长前来的时候,终于是问出了自己许久都想不明白的事情,“我听闻,陛下对袁盎很是厌恶,为什么又要将他留在身边呢?”

对此,刘长语重心长的回答道:“关你屁事!还不快去批阅那些奏章!这奏章都堆积多少了?!”

刘长还在缓步打造自己的内朝体系,对刘长的这个行为,朝臣倒是没有怎么反对,毕竟,这位也听不得劝,爱怎么弄就怎么弄吧,比起他亲自批阅奏章,让这些人代替他来做也不是不可以……天子当初亲自批阅奏章,可是弄得各地官吏苦不堪言。

群臣们对刘长的要求是很低的,都不需要你勤勉治政,你安心外出狩猎,别瞎搞就好!

倒是刘长对自己这套内朝体系信心满满,他觉得有了这套体系,自己从此安心狩猎就可以了,庙堂大事都会有条不紊的进行。

只是,要享受这样的福分,就必须要承受一点小代价。

而这个代价嘛……

“你凭什么压下我的弹劾?!你这是谋反的行为?!你不过是一个九卿属吏,谁给你的权力让你擅自压下廷尉的奏表?!”

暴怒的张释之在朝议时指着不远处的晁错,破口大骂。

“庙堂有制,你肆意妄为,欺瞒陛下,按着律法,当处死!”

晁错低着头,没有言语。

郅都却起身,冷冷说道;“张公每个月都要弹劾我数十次……尚书令压下,也是应该,何况,尚书令乃是陛下所设,就是负责这件事的,你按着过去的制来处罚陛下的大臣,你这是公然藐视陛下,无视陛下之令,你才是该被诛族的!”

“你说什么?!你若是按着律法来办事,我怎么会弹劾你?!你跟晁错都是一丘之貉,借着陛下的名义肆意妄为,践踏律法!”

张不疑忍不住了,开口骂道:“住口!”

“这是在朝议,谁允许你们在这里争吵的?简直不把陛下放在眼里!”

张不疑一开口,两人不再争吵。

晁错却开口说道:“您身为御史大夫,却出现了大臣在陛下面前争吵这样的事情,这是您的失职!陛下还不曾开口,您便站在陛下的面前,放声嘶吼,这是人臣所能做的事情嘛?!”

张不疑又惊又怒,“我是在帮你!!”

张释之顿时叫道:“御史大夫怎么能拉拢内朝的官吏呢?陛下有令!内朝臣与外朝臣不可私通,张公这是要结党营私,来培养自己的势力嘛?!”

张不疑大怒,正要反驳。

郅都却指着张释之骂道:“御史大夫乃三公之列,监察群臣,这不是偏袒,这是在维护朝议的秩序,你总是用一些漏洞来处置大臣,想要获得刚正不阿的名声,你这样的行为又怎么说??”

群臣怎么样不太清楚,反正坐在上位的刘长是彻底懵了。

他面前的这四个法家,就好像是陷入了无休止的循环,张释之和郅都对骂,张不疑骂他们,然后晁错骂张不疑,张释之骂晁错,郅都再去骂张释之,张不疑骂晁错,张释之骂张不疑……反正刘长只觉得头晕目眩,一时间,这四个人的模样都变得模糊了起来,谁是谁都有些分不清了。

“够了!!!”

刘长一声暴呵,四个人同时住口。

群臣则是感激的看着刘长,群臣很不喜欢刘长在朝议时咆哮无礼,不过,这一次的咆哮,听起来却是那么的动听,若是能在他们各自耳边来上一次,那就更好了。

看着同时跟自己请罪的四个人,刘长有些牙疼。

他是真的没有想到,同为法家,这四个人居然会吵的这么凶。

好在,刘长也是有些准备的。

“中书令何在?!”

“臣在。”

“你拿着朕的佩剑,站在一旁,往后朝议时,这四个人再敢咆哮一句,你就地斩杀,不得迟疑!”

“唯。”

袁盎拿起了天子的佩剑,站在了一旁,眼神平静且无情的盯着那四位。

这厮是个什么德性,众人是知道的,庙堂里都说,这是一个将《商君书》当成《论语》的人。袁盎的强硬,所提出的诸多政策,都很偏向法家,连对君王头铁这件事,都跟张释之颇为相似,正宗的儒生像薛侯那样的,哪里会对君王头铁啊。

别人拿着天子剑,或许会迟疑,可这厮断然是不会的,他那倔强耿直的臭脾气就证明了,他是真的会砍人的,身为唐国人,迟迟不能晋升,这都是因为他那性格,他阿父曾经可是在唐国做官的,标准的根红苗正的唐国官吏,早年是做强盗的。

他们家俩兄弟,长子袁哙,为人善谈,友善宽厚,人脉极广,连周勃这些人都跟他的关系不错,次子袁盎嘛……跟他兄长就是截然相反的性格了。

在袁盎的凝视下,这四个家伙总算是没再继续吵。

不过,他们也没有就此放弃,在朝议结束之后,四个人就同时出现在了厚德殿内。

朝议不能吵,那就要在这里说个清楚。

刘长并不生气,只是笑呵呵的叫来了袁盎,“这是朕的中书令,有什么事就给他说吧,他会将你们的想法告知朕的!朕还有要事,就先走了!!”

刘长得意洋洋的离开了。

四个人则是看着袁盎,张不疑是不屑于跟这个家伙禀告什么的,他可是三公啊!

上一篇:诸天从洪拳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