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汉高祖 第372章

作者:历史系之狼

“张公……您这是什么意思?我的妻病逝,我心里悲痛……”

“武君!!!”

张释之大声叫断了梁邹侯武最,以一种极为锐利的眼神盯着他,在他的注视下,武最的脸色涨红,愤怒的说道:“您今日若是不能给我一个说法,我定然是不会放过您的!我阿父曾跟着高皇帝……”

“你阿父跟着高皇帝征战的时候,身上不曾涂抹胭脂吧?”

“你怎么敢羞辱我阿父!!!”

“我不曾羞辱您阿父,只是您这一身的胭脂味……不像是承受了亡妻之痛的样子啊。”

武最的脸色顿时就变了,“我只是怀念妻,故而闻她所用的胭脂……”

张释之没有再回话。

而武最也不敢再阻拦,任由张释之四处翻看。

“前天子时三刻暴毙……有家臣新,续,蒙,胡四人在场……”

“你的妻病重,身边为什么没有侍女?”

“你妻的侍女在哪里?”

张释之开口询问道。

“我看到她们,就想起自己的妻,故而让她们都回去了,我妻病重的时候,特意下令让她们都回避……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大概是怕她们会伤心吧……”

武最解释着,随即有些苦涩的问道:“张公啊,您是庙堂九卿,怎么也开始理会这样的小事了??”

“人命关天,这是小事吗?!”

“不是……我只是说……这似乎不归您来管……”

张释之点了点头,“你说的对,这本来是不归我管的,可皇后下令,要我查清楚,我就不能不来。”

事情是这样的,曹皇后常常召集大臣们的女眷前来,其中因为武最的妻常常遭受武最的殴打,因此皇后对她非常的上心,常常派人去询问情况,时不时就要见她……只是,最近这段时日,武家妻已经有六天不来拜见皇后,皇后觉得不对,就派人去询问,结果得知她在两天前忽然暴毙。

曹皇后自然是勃然大怒,她觉得武家妻身体情况一直都很好,忽然暴毙,很可能就是被她良人所打死,故而直接下令,找来了张释之,让他亲自来彻查这件事。

虽然曹皇后平日里很是温和,也不喜欢插手政务,可若是她想插手,那也没什么问题,毕竟现在是汉初,大家都是第一次做皇帝,第一次做大臣,第一次做皇后,皇后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也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

张释之非常的明锐,他突然上门,来调查这件事,就是想要看看武最的反应。

武最表现的很是惊慌,很是害怕。

这张释之是能理解的,毕竟满朝大臣,忽然被廷尉上门,谁能不怕呢?

可是,武最接下来的反应,却让张释之开始怀疑他,他处处阻拦张释之的调查,各种搪塞,甚至他的下人都不敢说话,让他去找侍女,他也很不配合。

这就很不对了,若是武最的妻是病逝,他怕廷尉,那就应该积极配合自己,早日将自己身上的嫌疑撇清,哪里还会这么阻挡自己调查呢?

他的举止都很奇怪,张释之总觉得有哪里不对。

可他心里已经能确信,武最的妻大概是被他自己给杀死的。

“我要开棺……让令史查看你妻的死因。”

所谓令史,就是如今的“法医”,专门带领隶臣从事尸体检验和活体检验,设立与战国时期,而在大汉,令史已经是很多了,每个县都设立了三个,每年领的俸禄也不少。

听到这句话,武最的脸上满是惶恐。

“不可!岂能如此?!这是亵渎魂灵……这是不敬……”

“我听闻,您平日里对您的妻动手打骂,在外有诸多美人陪伴,却不知您是如此爱护她的啊……”

“我……”

武最显然是拦不住张释之的,在经过令史查证之后,已经能确定,武家妻并非是病逝,而是被人所掐死的。张释之当即拿下了武最,可武最并不认罪,坚持认为是自家的门客所为,与自己无关。

而他的家臣也确实认罪,称是自己杀人。

哪怕张释之以诛族为要挟,这家臣也是一口咬定是自己所为。

杀人者死,可纵奴杀人就只是除国免爵。

就在武最在廷尉大牢内的时候,这件事却已经传遍了整个长安,成为了长安人的新话题。

皇后得知这件事,更是十分的愤怒,当即前往长乐宫,找到太后,并且跟她告知了这件事。

当晚,太后所派来的人就来到了廷尉。

“这不合律法!当由廷尉来处置!”

张释之领着廷尉的官吏挡在门口,不肯让他人进入。

来人正是城门校尉侯封,侯封麾下有着城门士卒,装备精良,人数又多与廷尉士卒,他们手里的强弩就差怼上张释之的脸了,可张释之也不惧怕,就在双方剑拔弩张,侯封要下令动手的时候,太后的车架来到了这里。

吕后拄着拐杖,在侍从的扶持下走下了车,她的眼神里满是阴冷。

白发苍苍的她,佝偻着身躯,她一步一步走进了廷尉之内,方才还拿着武器的众人顿时收手。

侯封急忙上前拜见。

吕后却只是很冷漠的看了他一眼,“怎么连这点事都办不好呢?”

“太后……臣失职……这厮甚是倔强……臣也不好动手去杀陛下之臣啊……”

侯封也很是无奈。

吕后缓缓看向了张释之,在她的注视下,张释之也有些说不出话来。

“张释之不从诏令,抓起来吧。”

吕后说了一声,即刻就有士卒将张释之按倒在地,堵住了嘴,张释之只能是呻吟着,吕后这才看向了侯封,“将他和他的家臣分别审讯,问清楚事情的缘由……武最知道自己的妻跟皇后相识,能逼得他动手杀人,其中定然还有什么原因……廷尉这些蠢物,只盯着凶手不放,却不查明缘由,这个张释之,该受罚。”

“唯!!!”

这些人随后落在了侯封的手里。

对于侯封,后世的记载并不多,只是说,他是太后最忠实的爪牙,并且,为人残酷狠毒,为吕后做了很多坏事,在吕家倒台之后,族诛。

武最本以为廷尉的刑法很是严厉,可是在落到侯封手里之后,他却开始怀念起廷尉了。

侯封是个地地道道的酷吏,他不管什么律法,也不管什么有罪还是无罪,他只是不断的折磨这些人,要从他们口中得知事情的缘由,各种残忍的刑法,在侯封这里都很常见,后世就有人猜测,吕后对戚夫人施行的刑法,就是侯封所亲自执行的。

在经历了五六天的酷刑折磨之后,有两个家臣受不住酷刑而死,活下来的一个已经疯了,而另外一个,则是尖叫着说出了实情。

侯封急匆匆的前往长乐宫里,向太后禀告了这件事。

“什么?!勾结巫来咒杀天子?!”

吕后瞪大了双眼,脸上顿时变得十分狰狞。

武最等一系列对天子怀恨在心的人,找来了巫,让他们进行祭祀,诅咒天子,又用人偶埋在家里,想要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杀死天子,而这一幕,被武最的妻看到,想要揭发良人的行为,被发现之后,武最果然下令,让家臣杀了她。

那时的武最也顾不得皇后会不会发现,若是她活着,那就是谋反,宁愿承担杀人之罪,也不要承担谋反之罪。

那一刻,太后暴怒。

大汉的第一例巫蛊之祸,就这么开始了。

ps:这个巫蛊啊,真的是坑惨了大汉,这种害人的东西,就该让某位厉王来给它做个彻底的了解。

第391章 长安能出什么大事呢?

济南郡,便是从前的博阳郡。

当初高皇帝立长子刘肥为齐王,以临淄,博阳,济北,胶东,胶西,城阳,琅琊等七郡归与齐国,那时的齐国,当真是雄踞中原之东,势不可挡,七郡之地,百万之民,随时都能抽出二十万甲士出来作战,有曹参作为国相,高皇帝对长子是真的不错。

当然,如今的齐国就不行了,济北郡被唐国割走,胶东郡封给了刘建,胶西郡原本封给了刘卬,城阳郡封给了刘章,琅琊郡封给了刘兴居,刘襄还能掌控的郡,就只剩下了临淄和博阳。

在上一年,胶西王刘卬犯法,刘长改封他为北庭王,封在西域,将胶西国改为郡,还给齐国,又将齐国的博阳郡改为济南郡,收回庙堂所用。

庙堂设立济南郡,倒不是要针对齐国或者其他,齐国如今不足为虑,这是刘敬的主意,主要还是为了济水,刘敬正试图用水运来取代原先的陆运,将东部的粮食,物资,豪族都用水运来运往庙堂这边,又迅速又方便。张不疑也很是赞同,他觉得,若是遇到不好处理的豪族,还能当场让他落水,实在是太方便了。

齐人不怎么待见刘长。

最不待见的就是齐国的一些大家以及豪族,百姓还好,齐国的文化气息很浓厚,这些文化人是不喜欢刘长的,他们当然也不喜欢刘邦,他们倒是很喜欢刘盈,还有刘肥,楚王刘交和吴王也不错。在这种地方,能出一个像伏胜这样吹捧刘长的大家,这还真的是很不容易。

刘盈对这些文士们很尊敬,刘肥,刘交,刘恒他们也差不多,还曾召集国内的贤才,将他们养在身边。可刘邦和刘长对这些人的态度就很恶劣了,刘邦当初被齐国的儒生们彻底得罪,往他们的冠里撒尿,要不是叔孙通,儒家能不能坚持到武帝时都不好说。

而刘长更甚,他不但会往儒生冠里撒尿,还会让儒生们戴着这帽子来给他做事!

刘邦只是对儒家不太客气,而刘长则是对哪个学派都不客气。

济南,济水之南,齐国的文风在这里同样十分的浓郁。

当刘长的车来到这里的时候,当地的郡守领着大臣,以及地方的大家前来拜见。这些都是当地有名的学者,不只是有儒生,其他学派也是有的,齐地的学士,并非是儒家占据主流,目前来说,还是黄老更胜一筹。

这要多亏了刘肥,齐国用黄老治国是一个传统了,当今的齐王刘襄也是在用黄老之学来治理齐国。

这些黄老大家虽然不喜欢陛下千里迢迢的来找一个儒生,可想到这大儒也是自家齐地的,心里也就没有那么抗拒了。

刘长下车,接见这里的诸多官员。

济南郡的郡守,还是刘长的老熟人,纪通。

当初的唐国御史,也就是那位做了唐王诱捕器的那位。

这位襄平侯纪通,虽然是二代彻侯,可他跟如今的群贤不同,他是正儿八经跟着高皇帝打过项羽的那一批人,在功臣表里排名五十六名。汉书里记载,这位当初是跟着高皇帝参加过鸿门宴的,而史记里则是说参与者是纪信。

看到老熟人,刘长的心情还是不错的。

“哈哈哈,许久不见,您无恙啊?”

刘长开心的拉着他的手,纪通笑着回答道:“托陛下之洪福,臣无恙!”

“这群臣都是将朕当成了治病的良药啊,都是这般回答。”

“陛下贤明,不只是对群臣,对整个天下,那都是起死回生的仙药!”

“哈哈哈~~您说的很对!!”

刘长就喜欢这种敢说实话的大臣。

给刘长当官,可以没有能力,但是一定要懂得奉承他,只要把他哄开心了,那什么都好办了。

纪通在这方面显然是有着一定造诣的,他就知道陛下喜欢什么,在迎接刘长之后,他没有带着刘长返回府邸,反而是带着刘长去看济南的粮仓。齐国和梁国是大汉粮仓,而济南在长时间里都是齐国的粮仓,这里很适合耕作,而且人口很多,在先前的战事里所遭受的摧残也比较低,他们从不给敌人折腾他们的机会,往往在敌人准备折腾他们之前就投降了。

当然,齐人是很有血性的,田横就证明了这一点,可不是所有的齐人都有血性,田建同样也证明了这一点。

刘长看着东平陵县内这堆满了粮食的诸多粮仓,脸上果然乐开了花。

整个城北,共有数百所粮仓,粮仓里的粮食堆积如山,彰显着大汉如今非同寻常的国力。

而纪通也不断的向刘长介绍着当地的情况。

“我们是最先设立县学的,当初薛肃侯还在的时候,对我们这里的县学也是非常重视的,我们这里的群贤,都感慨与陛下的仁德,纷纷自愿的派遣自己的弟子来启蒙教学,他们还收下了很多的弟子,不跟他们索要钱财……他们这么做,都是因为受到了陛下的恩德,自愿而为之,这是在大汉都罕见的。”

纪通转过头来,看着不远处的几个大家,眯了眯双眼,问道:“我说的对吗?”

这些人急忙点着头,“对,对,正是郡守所说的这样!”

刘长大喜,当即赏纪通华服,赏百金。

而纪通却说道:“济南郡的成果都是因为这里的百姓爱戴您,这跟我有什么关系呢?请陛下赏赐当地的百姓,让天下人都来效仿他们!”

刘长自然没有反对,又下令赐济南郡新生的无爵孩子升一级爵位。

这下,整个济南郡的百姓是真的开始欢迎陛下前来,发自内心的欢迎,他们四处传播这个好消息,无比的开心。

纪通也露出了心满意足的笑容。

刘长在做完这些事情后,终于想起了自己来济南的目的,带着袁盎便前去拜见那位伏公。

伏胜的家在济南来说也是一个大户人家,他的府邸挺大的,或许是因为刘长要来,不只是府邸,就是门前的街道,都被弄得十分干净,在纪通等人的陪同下,刘长来到了伏胜的家里。

刘长并没有让他的弟子们将伏胜接出来,而是一头撞进了内屋里。

伏胜坐在床榻上,整个人看起来都是皱巴巴的,眼睛已经看不清什么东西了,听的也不是很清楚,包括说话,都不是那么的利索,想要听懂他说什么,还是有些费劲的,骨瘦如柴,瘦的有些可怕,浑身仿佛就剩下了骨头,一副时日无多的样子。

不过,这是大汉的祥瑞,就是到了七十,那都可以算得上祥瑞,何况是百岁呢,简直就是祥瑞之中的祥瑞。

刘长好奇的打量着面前这位老者,他还是第一次看到如此年迈的老人。

伏胜的脸上满是斑,眼睛都有些睁不开了。

“臣拜见大王。”

纪通大惊,连忙说道:“是陛下。”

“拜见陛下……臣口齿不清,不甚清醒……”

老人并不害怕,只是笑呵呵的说了很多话,可刘长有些听不清楚,还得纪通在他耳边不断的翻译。

“哈哈哈,朕这次前来,既是为了不使尚书失传,也是为了见见您这大汉之祥瑞……您可有什么心愿?”

上一篇:诸天从洪拳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