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汉高祖 第400章

作者:历史系之狼

“好了,往后再商谈。”

在让群臣离开之后,刘长却留下了张不疑,冯敬,王恬启等几个人。

带着几个人来到了厚德殿,张不疑就忍不住说道:“陛下,周昌这厮该换掉了,可以让季布来接替他的位置!!”

刘长也开口骂道:“这老狗总是当面来羞辱朕,朕绝对不会放过他!”

王恬启一愣,连忙上前,低声问道:“陛下,那要不要去他家搜一搜有没有甲胄之类的……”

刘长瞥了他一眼,“你如今又不是廷尉……”

王恬启笑呵呵的说道:“可臣乃是中尉,这外城的甲胄,陛下想让谁家里有,谁家里就一定能找到!”

张不疑摇着头,“那还不如直接咬定他是武最余孽,直接从他家里搜出几个巫来!”

“当初陆公麾下不是有个巫吗?只会预测凶的,稍后让陆公派他去周昌府邸的门外睡一觉,明天我们就去抓人……”

刘长忍不住笑了起来,摇着头,与他们一同坐了下来。

最初的刘长也曾想,为什么庙堂里就是有这么多的老顽固,这些人不懂变通,固执,坚持着自己那过时的理念,总是反对庙堂的最新命令,当初阿父还在的时候,这种情况就已经存在了,鬼知道当初刘敬想要设立陵邑的时候,有多少人前来反对他。

高皇帝对这些人的态度是很恶劣的,殴打辱骂,什么都有,可就是不将他们驱赶出去。

刘长也很困惑,为什么不直接赶走呢?

可到了如今,他却逐渐明白,庙堂内不能缺乏这样的人,驾车的时候,不能只是有鞭子,还得有缰绳套索。用后来的话来说,车不能只是有油门,还得有刹车。而周昌这类的顽固老臣们,虽然保守到了极致,不愿意迎来新的变化,可还是起到了一种保护的作用,他们的存在,就是为了避免张不疑这样的大臣们的冒险举动会灭亡社稷。

可以厌恶他们,可以殴打他们,但是庙堂里不能没有他们。

刘长年纪越大,越是能体会到当初阿父的想法。

而且很多事情,还必须只能交给周昌这样的大臣来操办,就例如周昌长期在负责的驰道,这件事若是让张不疑他们来,那还了得,两个月后大汉的狐狸就该叫了,三个月后河水里就该出石人了,四个月后白蛇就要被砍死了,然后就没然后了。

“敬啊……你是怎么想的?”

刘长绕开了周昌的话题,好奇的看向了冯敬。

冯敬认真的说道:“陛下!我大汉自从建立之后,除却在匈奴战事,其他时候,都是由他国的商贾使者前来,才能得知外部的情况,按着如今的消息来看,天下并非是古人所想的那么狭小,在远处,还有什么样的大国,又是什么样的情况,我们都是不知道的……至于这些外来的使者,商贾们所说的话,是否是真实的,我们也不能确定。”

“这样的行为,就像是堵住了自己的双眼和耳朵,低下头盯着自己的脚尖,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故而,臣请陛下允许,让我们组建行人军,从东,从西,从南,从北……或往荒漠原野,或往水海岛屿,绘制舆图,了解风土,熟悉我们的敌人,掌握他们的语言,打探他们的虚实……周昌曲解了我的意思,他认为我是要去为陛下搜寻猎物,实际上,我只是想让大汉不要成为他人的猎物而已。”

听到这句话,张不疑不屑的笑了起来,“谁能将大汉当作是猎物呢?”

冯敬却严肃的说道:“夜郎国在接见长沙国使臣的时候,曾询问大汉的疆域比起夜郎国,谁大谁小?”

“这就是因为他们不了解外头的情况,只看到了自己的实力。”

“我大汉之强大,何止强夜郎百倍?”

“那您觉得,身毒国的疆域比起大汉又如何呢?”

张不疑顿时回答不出来,因为他并不了解这个身毒国。

冯敬这才说道;“这就是因为不知道敌人的情况啊……”

王恬启只是笑着,并没有开口。

刘长想了想,冯敬的话倒也有道理,华夏的特点就是太地大物博了,国内什么都有,资源极为丰富,是真正的“应许之地”,什么都不缺,自然就不需要外出探(jie)险(lie),这也是为什么西方探险家很多,而东方比较少的原因。

东方的探险家,光是在国内转,都需要几十年的时日,还未必能转的完,还出去做什么呢??

可冯敬此刻是想要官方性的组建探索团,或者是开拓团,出去搞事。冯敬的目的并没有他所说的那么单纯,不然,他就不会说要那么多的甲胄和强弩,带这玩意出去是打探消息??这装备都够跟匈奴来一场小型会战了。

刘长眯着双眼,点着头,“你说的对,先得清楚敌人的情况啊,若是不小心打了个穷鬼,打下来也没什么资源,那岂不是亏了??”

冯敬却说道:“陛下,这并非是外出打仗,我所要的人,未必需要勇猛善战,却都必须要机灵,要懂得绘图,最好能迅速掌握外语,能随机应变,要识文断字……”

冯敬提出了一系列的条件,张不疑都有些惊呆了。

“你是要两万人啊,你要上哪里去凑这样的两万人出来??”

“若是没有,可以教导出来……地方的官吏可以通过太学教导出来,难道行人军就不能吗?”

冯敬反问道。

刘长看向了王恬启,“王公啊,这件事,还是得您来出力啊。”

“这校场,甲胄,招募的事情,您都得多费心。”

王恬启恍然大悟,难怪陛下忽然将自己叫住,让自己这个没有关系的人参与进来,原来是要借中尉的手来办典客的事情。刘长看着冯敬,说道:“今日你也看到了,你说要招兵,群臣大多反对,这行人军,便归中尉名下吧……当然,这创建操练还是得你来,等将来做事的时候,你直接与中尉协商操办……”

冯敬附身,“唯。”

原来陛下早就认可了自己的想法,这才早早将王恬启叫来。

吩咐好了诸事,这两人便离开了。

张不疑看着他们离开,这才说道:“陛下,这冯敬还是挺有才能的,也不枉当初陛下费心的将他就出来。”

“先别说他的事情了……说说蜀郡的事情吧。”

就在这个月,蜀郡忽然涌来了大量的奏章,弹劾郡守陈买。经过陈买上次的钓鱼,蜀郡的官吏们都变得非常耿直,生怕这又是钓鱼,完全没有敢奉承他的,只要陈买做错了一件事,都要上书来表明自己的态度,就是给陈买看,我们都是直臣啊,不是阿谀奉承的小人,你可不要乱来呀!

陈买的这个钓鱼确实让蜀郡吏治清明,涌现出了一大批的直臣能吏。

可问题是,这些人再也不敢无条件顺从他了,总是上书弹劾,反正就是要时刻证明自己是直臣。

故而刘长对蜀郡的弹劾也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可在这个月,弹劾陈买逼迫百姓造反的事情却不断的出现在了尚书,晁错都有些坐不住了。

按着这些人的说法,陈买为了获取军功,有意的逼迫西南夷,然后以谋反的名义对他们进行残酷的镇压。

熟悉陈买的刘长,心里是明白陈买并非是这样的人。

他抢什么军功啊,他生来就是大汉彻侯的第一继承者,还需要为了一点军功去做这样的事情吗??

张不疑认真的说道:“陈买治理蜀郡,用的是强硬的律法,无论是修建驰道,还是执行庙堂的其他命令,蜀郡都是最快的,陈买为人强势,手段残酷,故而当地官吏都不喜他,这些弹劾,也就未必能当真。”

“陈买难道没有给陛下上奏吗?”

“没有,他只是上书告知朕,说有人拒绝执行庙堂的命令,已经被他所处死。”

“绣衣也没有传来什么有用的消息,就是说有人跟官吏对峙,然后陈买带着军队将这些人杀死……”

张不疑眯了眯双眼,笑着说道:“陛下,臣明白了。”

“哦?你明白了什么?”

“陈买使得蜀郡吏治清明,先前他诛杀了那么多勾结商贾,奉承自己,不干实事的官吏,使得其他官吏都不敢亲近他,在这些时日里,蜀郡的弹劾何其多也,陈买先前曾上书,说当地的官吏们卖直,故意与自己顶撞,指责自己……”

刘长忍不住笑了起来,陈买也是咎由自取,这厮刚上位的时候,故意装成纨绔老六,看清群臣的真实模样后,就将那些无脑服从的人都给罢免了,又重赏了那些原先能保持自己的想法跟陈买作对的人,这才导致蜀郡的官吏们养成了爱抬杠的习惯,可后来,当陈买下达正确命令的时候,这些人也想着要去杠,不是很配合。

陈买是个很急的人,做事都很雷厉风行,而麾下一群杠精,总是求稳,各抒己见,纵然陈买也有些吃不消了。

他一手养出了诸多的“周昌”,这些“周昌”里有的是“真周昌”,有的只是害怕被陈买当成“张不疑”的“假周昌”,反正麾下周昌太多了不是什么好事。

“请陛下现在就派人去训斥陈买,当众指责他的行为,停他一年的俸禄,严肃的告诉他:这次升迁的机会将因为这件事而不复存在。”

张不疑笑着说道:“这些人是巴不得让陈买早点离开呢,若是知道了这件事,他们哪里还敢不配合,往后只怕心里再厌恶,也得咬着牙先配合,争取早点让陈买高升……”

刘长忽然笑了起来,赞许的看着张不疑,“你这厮可以啊,两篇奏表,就能看出这么多??”

“臣跟随了陛下这么久,耳濡目染,这身上怎么也得沾染点陛下的才气啊!”

“哈哈哈,那你去让晁错去回批吧!”

“唯!!!”

刘长心情不错,哼着曲,晃晃悠悠的来到了长乐宫。

太后正在跟雍娥聊着什么,身边各自躺着两个小家伙,正是刘良和刘赐。

随着一声祖传的高呼,刘长成功的弄醒了两个刚睡下的小家伙,两个小家伙啼哭了起来,雍娥手忙脚乱,好在还有宫女,安抚好了两个孩子。

雍娥带着孩子们进了内屋,刘长只是尴尬的挠着头。

吕后复杂的看着面前的这个竖子,“我到底是做了什么孽啊……”

“咳咳,阿母,朕今日又办成了两件大事!”

刘长却完全不在乎阿母那嫌弃的目光,直接坐在了她的身边,认真的讲述道:“朕一直都在想,我大汉自从建立之后,除却在匈奴战事,其他时候,都是由他国的商贾使者前来,才能得知外部的情况……”

“所以朕今日就接见了冯敬和王恬启两人……”

“然后就是蜀郡的事情,那边上奏,朕一眼就看出来了……”

刘长熟悉的来了一招占为己用,随即说道:“群臣听闻,那都是赞不绝口,他们都惊呆了,周昌更是连着拜了三次,高呼大汉万岁,说有朕这样的君王,何愁大汉不兴啊……”

第416章 赵幽灵王

“哈哈哈,三弟!”

“二哥!!”

刘盈走下了车,扶起了准备行大礼的刘如意。

刘如意有些激动,已经三十多岁的他,此刻站在刘盈的面前,还是犹如一个孩子,有些束手无策,不知该说什么。

二哥将他上下打量了一番,甚至都有些失神,“不错,越来越像阿父了!”

年少的刘如意,只是模样与刘邦酷似,而长大后的刘如意,则是干脆长成了刘邦,这个模样若是到了沛县,让那些年长者看见,怕不是当场就要拉住了喊刘季,出自对阿父的崇拜,刘如意甚至还特意留起了跟刘邦一模一样的胡须,在祖庙里存放着高皇帝的画像,就跟刘如意这样子一模一样。

刘如意也是苦笑了起来,抚摸着自己那阿父般的胡须,“兄长啊……这太像了也不好,每次前往长安,那些老臣们总是盯着我看啊,看的我心里发毛,先前夏侯将军就曾将我叫过去,看着我泪流满脸啊……还拿了剑给我,说想跟我比试剑法……我哪里敢啊……”

刘盈忍不住笑了起来,“听闻当初夏侯婴将军就喜欢跟阿父比试剑法,阿父还曾伤过他……”

兄弟俩说着话,便步行朝着邯郸城走去。

这是刘盈第一次来到赵国,他好奇的打量着周围,看着这与长安截然不同的环境,不由得啧啧称奇,“这邯郸城果然是高大啊,难怪都说邯郸乃天下第一雄城……”

“长弟新修建的长安城,不比这个雄伟十倍?”

“雄伟是雄伟,就是没有邯郸城的这位味道……你看,那城墙上还有凹陷,那都是战事所留下的印记啊……”

刘盈打量着面前的这座记载了无数历史的城池,在他看来,新修建的长安城比起邯郸这些古城还是缺少了些味道。

刘如意就看不出来了,他在这城墙上只是看出了赵国的贫苦。

穷的连国都的城墙都翻修不起了。

刘如意并没有带来太多人,因为刘盈也没有带来太多的仪仗,他是以国内贵族的名义出来的,各地除非是郡守或者诸侯王,基本上都不知道他的真实身份,这能让刘盈玩的快乐,在地方上也不会造成什么动乱,是大家都能接受的。

两人都是普通贵族的装扮,甚至还在城门口等候了片刻,方才进了城。

“三弟啊……这赵国不错啊,人来人往的……”

“长弟总是说你治国无能,如今看来,也不是那么一回事啊。”

刘如意看着城内的景象,长叹了一声,“兄长啊,这是十余年的成绩啊……我当初来赵国的时候,自以为要做出一番大事业,成为一位贤王,谁知道呢,我到来的时候,赵国满目疮痍,到处都是废墟,十室九空……”

“我这费尽心思,什么办法都用过了,这才勉强有了今日的成果……”

刘如意苦着脸,刘盈也知道这位弟弟为了赵国都付出了多少代价,借国相的办法都被他给用上了,这还能说什么呢?

刘盈笑着说道:“三弟啊……你也是读过书的人,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这句话,你是知道的,你总是拿赵国来跟齐国,唐国,梁国比较,你发展赵国的时候,难道他们就不懂得治理吗?”

“赵国拥有肥沃的土地,处处都是平坦的原野,乃是北方之腹心,这些都是对赵国有利的方面,赵国迟早都能富裕起来,你不必如此着急……”

刘如意无奈的说道:“兄长……唐国乃是新国,可如今却成为了天下最富裕的诸侯国,这赵国,在我的手里却变成了这样……”

刘盈顿时笑了起来,“哈哈哈,唐国是怎么富裕起来的?还不是阿母不断的救济,长弟跟各个诸侯王们乞食,才有如今的发展?若是用各国之物力来堆积赵国,只怕赵国要更加富裕了……”

“我倒不是要与长弟一分高下,我只是怕世人都说赵国是因为我的缘故才……”

“这一点,你就得跟长弟学一学了,你还担心落个恶名?你看看长弟,他什么时候在意过?在他面前,你都不配说恶名,他何曾在意过这些东西?这些都是虚名,只要你能专心治理赵国,完成自己的使命,这就足够了。”

二哥虽然没什么才能,可讲起道理那还是一套一套的。

两人在邯郸城内转了一圈,又回了皇宫,双方的家室都出来拜见。

兄弟俩正在喝酒的时候,贾谊方才姗姗来迟。

“陛下!”

“称舅父便可!”

“你孩子怎么没有带过来?”

因为迎娶了张嫣,大汉第一代诸侯王们都当上了贾谊的舅父,足足八个舅父,也就是张嫣本身温柔贤惠,不然,她就是骑在贾谊头上欺辱他,贾谊也完全不敢多说什么,这八个舅父哪一个是好惹的?就是这二哥,看起来笑呵呵的文弱模样,可你若是动他的家人,他分分钟让你知道什么叫“青衿暴徒”。

面对舅父的质问,贾谊也是一一回答。

刘如意开心的说道:“当初长弟要我为他跳舞,我心里还有些抗拒,可是没想到,他把这么优秀的舍人都给送来了,早知道,当初我就给他多跳几场舞了……”

上一篇:诸天从洪拳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