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汉高祖 第417章

作者:历史系之狼

周胜之身边的译官急忙为他解释,周胜之听闻,顿时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他大笑了起来,“当初你的先祖就是因为虐待百姓,方才被人推翻,如今你又将你先祖的事情重复了一遍,这就像是在同一个地方摔倒两次,是多么愚蠢的行为啊!”

黄头们将箕苗抓起来,准备返航,奈何,此刻却迎来了风暴。

他们只能继续跟着远处马韩人的船只,躲避后方的风暴。

周胜之令人将马韩王带过来,即使遇到了风浪,周胜之还是很开心,对箕苗也很客气,毕竟,这位箕苗在他眼里,那是移动的一千户食邑,怎么能不重视他呢?

“这些人都把你丢下船了,为什么还不愿意停下来投降呢?”

箕苗狐疑的看着他,问道:“你不是周胜之吗?”

周胜之大喜,没想到这外王居然知道自己的名字,不由得问道:“他们是因为害怕我?”

“你处处砍首,所到之处,鸡犬不留……他们哪里敢投降?”

周胜之诧异的说道:“可是我已经很收敛了啊,最近都只是抓俘虏,不再斩杀了。”

箕苗低下头来,面色不安,没有说话,周胜之顿时反应过来,合着是你们自己宣传的啊!

“你们是准备前往哪里?!”

“倭人岛。”

“倭人岛??”

周胜之显然不知道这个地方,又经过了一段时日的航行,他们终于看到了陆地,这让周胜之万分喜悦,在停船之后,即刻带着人来到了这处陌生的土地上。

来到这里,周胜之还是很小心的,先后派遣士卒们在周围探索,看看那些逃走的马韩人是不是在这里,毕竟那也是人头,不能浪费。

其余士卒就是搜索水,吃的。

周胜之坐了下来,享受着难得的阳光,不好气的问道:“你说这是不是就是传闻里的仙岛?”

“不可能吧……这里也没神仙啊。”

“你说斩首一个神仙是什么军功啊?”

周胜之猛地抬起头来,眼里再次闪烁着红光。

甲士腿一软,急忙说道:“将军!莫要说这样的话,若真的是仙岛……”

“怕什么,我们有八百张强弩,别说什么海外神仙,就是太一来了,我都要斩首换军功!”

周胜之此刻忽然又兴奋了起来,浑身又充满了力气,他猛地站起身来,叫道:“兄弟们!生擒马韩王!已经能让我们都升好几个爵位了!这里乃是海外之地,若是能在这里抓到神仙之类的,送回去给陛下入,那这该是多大的军功啊!这是封侯的机会啊!!”

黄头这些时日里跟着周胜之,已经被他传染了不少,周胜之在外人看来是很凶狠的砍头狂魔,可是在士卒们看来,这就是大圣人啊。

能不顾君令偷偷将俘虏斩首送给麾下们当军功的,这不是圣人这是什么??

他们原先都没有登场的机会,作为大汉三大常备军,名声甚至还不如地方的郡国兵,这让他们很是憋屈,要命的是爵位还不高,主要是没有什么拿军功的机会,可这次跟了周胜之,他们只觉得是苦尽甘来,这些时日里,他们疯狂的斩首,不断的捞军功,爵位是一升再升,也就是周胜之知道天子的底线是什么,没干出杀良冒功的事情,不然,他们这爵位还能再往上爬一爬。

尽管不杀良,可周胜之每次都是期待着当地人能反抗一下自己,只要有反抗者,他就可以光明正大的以对待敌人的态度来对待他们,斩首取军功。

这一点倒是跟好功的周勃如出一辙。

看看周勃,他连天子的脑袋都想砍了换军功。

刘盈的儿子刘弘,就被周勃所杀,他用皇帝的头换了一万户食邑的军功,五千金,以及丞相之位。

当他拥立的四哥渐渐掌握了实权之后,就将这位一辈子追求军功的狠人丢进了监狱里,想要处死他,逼得周勃无奈的感慨:吾尝将百万军,然安知狱吏之贵乎??

黄头军在听到周胜之的话后,不由得看向了手里的强弩。

或许是这强弩给与了他们极大的信心,他们当即高呼道:“愿意跟随将军!!”

很快,汉军就扩大了自己的探索范围,兴致勃勃的开始去抓神仙,周胜之留下一部分人来维修船只,看守俘虏和物资,自己则是也加入了探索的队伍里,这种军功,就是得亲自去拿,不然就要被分走不少了……

他们沿着岸边探索了几天,终于发现了一处清澈的水流,众人大喜,就在水源周围探索了起来。

“将军!!将军!!抓住了!!抓住神仙了!!快来人啊!!!”

远处传来了一阵惊呼声。

当周胜之开心的走过去的时候,就看到一个甲士按着什么东西,众人急忙围上去查看。

甲士站起身来来,他抓住的东西也露出了真容。

那是一个蛮夷。

他身材非常的矮小,若是站在刘长身边,那对比……周胜之都不敢想象。

而他披散着头发,脸上涂抹着各种花纹,浑身也涂满了东西,简直就是蛮夷之中的蛮夷。

看到这模样,周胜之勃然大怒,骂道:“放屁!神仙能有这模样的?陛下一巴掌都能把他从这里扇到河西国去了!”

那俘虏龇牙咧嘴的叫了起来,可这里的人根本就没有能听懂他的话的。

“原来这里也有蛮夷居住啊……”

周胜之有些失望,可不知想到了什么,他忽然又笑了起来。

“就是不知道这人数有多少啊……”

“兄弟们,想封侯吗?”

俘虏看着面前这位将军眼里冒出的贪婪,不由得疯狂的挣扎了起来。

……

“你想要留在大汉??”

刘长惊异的看着面前的穆西斯,完全不明白这厮到底是什么意思。

冯敬按着刘长的吩咐,准备让这些人早点回去,让大夏那边的人知道这边的情况,并且派遣更多的人来,免费的为大汉进行宣传工作,大夏国如今被匈奴逼得太紧,在这种危难的时候,稍微索要点东西,稍微让他们办点事,应该也不难吧?

穆西斯听明白了冯敬的暗示,大汉不会无缘无故的去帮助任何人,而且大汉如今最大的军事统率就在匈奴人的身后,若是你们可以让大汉满意,狠狠踹匈奴一脚的事情也不是办不到,都不需要出动北军,只要从西域征召一些人,让韩信带着,就可以做到了,无论是什么地方的军队,在韩信的手里,战斗力都能提升数倍,反正匈奴的重心在南,也不可能调集大军转身反击。

穆西斯当即表示,大夏国愿意与大汉成为永远的朋友。

不过,在告别的时候,这位主使,居然跟刘长表示,自己希望能留在大汉。

刘长一头雾水,你不是宗室吗?你不是为了国出使吗?你的国家都要灭亡了,你还要留在这里?这算什么??

而穆西斯显然是不认同刘长的看法,他认真的说道:“我们的国王要求我来大汉拜见陛下,如今我的职责已经结束了,我想要留在大汉,学习大汉的知识,游历大汉各地,希望您能答应。”

“啊??”

刘长根本不能理解他的思路,你们国家的兴衰跟你就没有任何关系吗??

不过,这都是他们自己的事情,对于穆西斯的请求,刘长也没有拒绝,穆西斯这个人身为大夏国的贵族,是个可以用的人,刘长用人,从来不看身份,只看他对自己有没有用。

“好吧,你想留下那就留下吧,朕也愿意跟你们的国王成为朋友,也想见见他,不过,吸乳汁这样的礼节,我是不能接受的,要按着大汉的礼法来进行!”

当翻译将刘长的原话告诉穆西斯的时候,穆西斯同样一头雾水。

我怎么不知道我们有这样的礼节呢??

他诧异的反问道:“我怎么不知道这件事呢?陛下是不是听错了?莫不是这个翻译出了错?两国交往,若是连基本的礼仪都能翻译错,这怎么能行呢?!”

翻译迟疑了片刻,随即翻译道:“陛下,他说他们回去就修改这个礼仪,不知道以后大夏国的使臣前来的时候,是否都能采用大汉的礼仪?”

刘长笑着点了点头,“这样最好!朕允许了!”

翻译看着穆西斯,说道:“陛下说自己听错了,以后就用大汉的礼仪来拜见!”

穆西斯顿时也笑着点了点头。

翻译擦了擦额头的汗水。

刘长看着那位翻译,说道:“你叫曲对吧?”

“是的,陛下!”

“无姓?”

“无姓!”

“好,赐你刘姓!往后你就留在冯敬的身边,帮着他教一群会说大夏国语的人出来!”

商贾欣喜若狂,大汉能有这个待遇的,也就只有当初那些楚王的宗室,还有一个刘敬。他以卑贱的商贾之身,能获得这样的姓,简直比让他在典客当官还要令人激动,他急忙行大礼拜见了皇帝,这才带着穆西斯走出了这里。

两人走出来,穆西斯也是感激的看着刘曲。

“这次,多亏了有你,若是没有你,那就真的没有办法与陛下交流了……非常的感谢你!”

“咳咳,你不必如此客气,这都是我该做的。”

穆西斯又拿出了些金,“我希望能跟着你学习雅言,希望你能成全。”

刘曲心安理得的接受了,“好,我可以教你。”

穆西斯笑了起来,“让他们回去复命,我以后就留在你的身边来学习了,我很想去大汉各地转一转……”

同行的艺术家也想要留下来,奈何,穆西斯不许,穆西斯是无业贵族,他并不是大夏王的大臣,没有官职,只是临时被犹子逼迫成为了主使,在完成了使命之后,就可以不干了,可艺术家不同,他是宫廷画工,是宣誓效忠的臣,若是强行留下来,那就是要被当作背叛的。

冯敬也曾跟刘长说过这件事,冯敬就不希望放走那位艺术家,倒不是冯敬多么欣赏这个人,他只是觉得,这个人回去后,若是画出了大汉的一些地图,秘密之类的,怕是不太好,他这次来就是干这个的呀。

可刘长却不在乎,大手一挥,“朕不怕他们知道,就怕他们不知道!”

冯敬也就无可奈何了。

此刻,刘长正坐在厚德殿内,跟着季布商谈着出海之船的事情。

就是因为这件事,刘长最近也被弄得有些焦头烂额。

科研这件事,真的是要投入巨大的心血。

尤其是造船,造一艘大船,这耗费可不低,何况,他们还是在尝试阶段,就是不能肯定自己造出来的船一定能成功,在这种情况下,造船坊的研究,就像是在烧钱。大臣们非常的不满,认为陛下是在做无用功,在白白的耗费国力。

周昌更是几次前来,直接辱骂刘长。

“昏君!天下的百姓刚能吃的上两顿饭,你就又要想让他们开始挨饿不成?!”

“你如此糟蹋物资,与那胡亥有什么不同?!”

要不是周昌年纪实在太大,刘长怕打死他,只怕早就动手了。

可连太后都这么认为,这就给与了刘长一定的压力。

太后也觉得刘长太过重视这些器械了,尚方和造船坊耗费巨大,每年的研究,成功的不过寥寥几件,这么下去,东西还没做出来,国库先让你给败光了,太后认为应当先重视民生,不要如此着急,减少投入,与其耗费巨资去研究一艘能出海的大船,不如用这精力去做十万个锄头,分发给天下的百姓。

也就是刘长嘴硬,愣是抗住了所有的非议。

季布是大臣里少有的没有劝谏刘长的大臣,因此也败坏了一些名声,大臣们都说他是张不疑那样只懂得奉承的小人。

刘长长叹了一声,无奈的摇着头。

“或许是朕太着急了吧,周昌骂的难听,可他说的也不能说是错的……让百姓们吃饱是最重要的……”

看到有些沮丧的刘长,季布却认真的说道:“陛下,他们只是担心您关心尚方超过关心百姓,故而如此劝谏,臣负责这些事情,每年的支出都是在预期的范围之内,达不到让国库彻底垮掉的地步,您可以放心的将这件事交给我……”

“那你就不担心吗?”

“臣不担心,因为臣知道,陛下是因为关心百姓,故而才对尚方之事如此上心的。”

“你这番话,不知道的听了,还以为是朕的舍人说的呢!”

第432章 好善乐施吕大善人

“好!”

“仲父威武!!”

几个竖子站在“城边”,忍不住拍手欢呼着。

这是设立在皇宫内的鞠场,鞠场呈长方形,为东西向,设有坐南面北供观赏的大殿,四周有围栏,称为“鞠城”。这与后来的足球场极为相似,可这并非是刘长干预的结果,因为大汉百姓就是爱玩,这玩意就是这个时期开始出现的。

可能是在先秦时期被压抑的太久,到了太平的大汉,各种娱乐活动发展迅速,其中就包括了大汉第一娱乐项目,蹴鞠。先秦的娱乐性蹴鞠已经不能满足广大百姓了,于是乎,民间发展出了另外三个方式。

除却娱乐性蹴鞠之外,出现了表演性蹴鞠。

表演性蹴鞠,简单来说就是颠球,在鼓乐伴奏下进行以脚、膝、肩、头等部位控球技能的表演,达官贵人就非常的爱看,大汉出土的壁画里,多次展现了这种表演性的蹴鞠,有的时候,贵人甚至亲自下场来进行表演。

而第三种则是竞技性蹴鞠,也就是刘长现在所在的这种,是专门用来比赛的,一般是四人,有专门的“球门”,汉人非常的看重比赛,毕竟是老秦人留下的传统,东汉的李尤就说:“不以亲疏,不有阿私,端心平意,莫怨其非!”

大概意思,就是球场上无亲疏贵贱之分,要踢就好好踢!

贵族们大概是有自己的球队的,由隶臣们所组成。

第四种是军中蹴鞠,一般是用来操练士卒的。

此刻,刘长玩的是竞技性蹴鞠,可这愣是被他玩出了军中蹴鞠的感觉,在刘长控着球,开始朝着对面冲锋的时候,站在他面前的两位球员是那么的惊惧,连上前争夺的想法都不敢有,急忙让开身体,生怕被这厮给撞死。

当然,作为长安有名的蹴鞠选手,其实刘长的动作在他们这里并不高明,他们也可以无伤的抢球,可是蹴鞠只是蹴鞠,总不能为了蹴鞠将命都给搭上去,整个长安的蹴鞠选手,谁不知道陛下是最输不起的,输了就打人。

不过老秦人也能理解陛下,毕竟老秦人也输不起,但凡观看秦人留下的打仗记录,就能发现一件事,老秦人是更加输不起,hi要是打仗了,无论输的多惨,他们都只会记载斩首多少,从来不提一个“败”字,只要我们不记录,我们就不会失败!什么信陵君,我们老秦人没听说过,不认识,不知道!!

上一篇:诸天从洪拳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