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汉高祖 第424章

作者:历史系之狼

当然,喧哗之中也出现了群臣的一些感慨。

“若是周相能来就好了……这件事他一定能拿出稳妥的办法。”

“是啊,我昨天才去拜访了他……”

现在不只是刘长这里有问题要解决,群臣也都有自己所遇到的问题和难处,张不疑是有能力,可要他直接接替周昌,全盘负责国内的大事,那他就有些不够看了,毕竟比起这些大臣们,他还是要太年轻。

“陛下……臣有奏。”

此刻,一人站出来,打破了群臣的喧哗。

刘长低着头看去,站出来的人正是张苍。

“老师,您有什么办法?”

“群臣所说的这些问题,还有陛下如今所说的问题,其实都是因为国相……周相年事已高,身体不好,故而耽误了很多的事情,臣请陛下允许周相辞去国相之位,让他安心养身体。”

刘长目瞪口呆,罢免周昌??

“老师啊,您说的倒是容易,可罢免了他,谁可以来接手他的位置呢?”

“臣可以。”

一时间,殿内静悄悄的。

群臣都是愕然的看着张苍,不敢相信自己现在所听到的话,什么??张苍居然主动要求担任国相??

刘长同样如此,他实在是太了解自己这位老师了。

寻常庙堂里有什么事,他躲都来不及呢,这怎么还主动要往自己身上揽事?

“老师……您这是……”

刘长缓了会,才以商量的口吻询问道:“那就以您为相??”

“多谢陛下。”

张苍行礼拜见,这才转身看向了群臣。

“首先就是今年之秋收……”

“这件事,主要是因为刘敬启程前往河西国的缘故,河西国有周相,倒也不必那么着急,派人去将刘敬拦下来,让他火速返回长安,即刻准备秋收,等到栾布前来,正式交接之后,再让他前往。”

“驰道之事暂停,恐影响秋收之事。”

“各府之情况,诸君可以依次前来禀告……”

张苍站在了群臣之前,大臣们纷纷说起了自己所遇到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张苍前不久才跟他们商谈过,无论什么事情,张苍匆匆听完了一遍,就能即刻做出批示,不慌不忙。

“准备种子的事情尚且不必着急……我吃遍各地的稻米,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南越稻在吴国推广之后,居然出现了两熟的情况,其稻颗粒与南越稻不再相同,就如古人所说的,相同的作物在不同的地方能结出不同的果实……我询问了很多当地的官吏,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所有这些出现两熟情况的南越稻,都分布在有吴国晚稻的地区上……”

“或许,这不是因为生长的土地不同了,而是像战马那样,匈奴人擅长给战马配种,赵国的书籍上就记载了这样的知识,高大强壮的战马与不同的战马进行交配,能诞生出不同的后代……这就被称为育种……那作物是否也存在这样的情况呢?”

“这件事,需要内史的官吏多上心,不要只是胡乱的挑选种子,要多进行测试,还要多前往地方考察!”

张苍的这些话,听的内史的官吏们一愣一愣的。

“民以食为天,陛下要开盛世,就必须要有充足的粮食,而这作物是其中的关键,不能只是通过开垦来达到这个目的,你们内史在这方面做的还不够!”

张苍随即又看向了张不疑。

“你也是一样……为了避免农户流失,就要提升农户转籍的难度?你要搞明白为什么农户都想着要去转其他户籍了,你要做的是让农户们满意自己的处境,而不是通过各种办法来禁止他们转籍,你为什么不明白这个道理呢?”

“如今的农户,在税赋徭役各方面,都是没有什么困难的,那他们为什么还想要转籍?为什么他们的生活还是那么的艰难呢?主要问题大概是因为耕作的劳累程度,庙堂可以给与他们耕地,可是耕地不会无故的长出粮食来,百姓们辛辛苦苦的耕耘,收获的粮食只能糊口……要提升农业技术,想办法减轻工作强度,教导正确的农业方法,还要提升土力……耕耘一亩良田和耕耘一亩恶土,这成果是不同的。”

“过去秦人以厩肥为农料,赵人用人矢,魏人用蚕矢,齐人用骨汁,豆箕,楚人用河泥,巴蜀以缲蛹汁……”

“我听闻,干涸贫瘠的土地,运用河泥来浇灌,则是能使其变成良田……”

“这还是你们内史的不力!”

“至于不疑,你做的实在太粗糙,户籍的事情,就需要运用大量的数,不能用圣人的道理。”

“稍后,我来教你秦国的户籍管理之法。”

张苍说的很快,刘长老实巴交的坐在上位,瞪圆了双眼,认真的听着老师来说。

“要让百姓们过上好日子,就是要提升粮食产量,要尝试各种办法来增加粮食产量,这并非是一个府单独的事情,这需要多府共同配合,冯敬,你的行人军没有操练好,可你麾下的官吏还有吧,多派人前往各地,进行探索,不要去探索敌人的情况,要去探索当地的作物,观察其产量,特性……”

“陛下的盛世,不是一日所能成的,要逐殿去完成,这第一件事,就是要让所有人都吃饱!一天三顿!!”

“诸位,三十年内,定要让天下百姓们都能吃上饭!!!”

张苍认真的说着。

而群臣只是目瞪口呆,这厮来真的???

他真的想要动手去为陛下缔造那个不可能的盛世???

……

“陛下,臣有些不明白……”

“你不明白什么呢?”

“为什么陛下那么执着于要缔造那盛世呢?”

“哈哈哈,朕偷偷告诉你,你可不要告诉别人啊,朕在梦中,听到那盛世之人啊,乃自称为汉!”

第438章 这才叫相啊!!

“师父,来,来,坐……”

刘长满脸谄媚,笑呵呵的拉着张苍坐了下来,自己则是毕恭毕敬的站在一旁,以弟子的礼仪来服侍他。

对刘长的这副嘴脸,张苍倒是习以为常了。

“师父啊,当初阿父麾下有四个最顶尖的人,其中酂文终侯为他出策,淮阴侯为他出兵,留侯为他出谋,曲逆侯为他出计。”

“这其余三人的本事,朕大多都体会过了,唯独这酂文终侯的策,朕还不曾体会,哈哈哈,谁能想到呢,今日朕也有这般丞相了!!”

刘长激动的搓着手,那嘴脸跟当初刘邦得留侯时是一模一样的。

也难怪刘长会如此激动,老师的本事,刘长是清楚的,比肩萧何的顶尖内政能力,学识极为渊博,本就是荀子的高徒,经历了各种学派的洗礼,随后又在大秦担任图书管理员,始皇帝将天下的藏书往家里搬,简直就是便宜了张苍,张苍整日就在大秦皇家图书馆里读书,甚至还因为读书太入迷犯下了失职之罪。

始皇帝在焚烧天下书籍的时候,其实是留下了孤本,放在了图书馆里,而那些书在项羽之后就彻底失传了,可是这些知识还存在张苍的脑海里,称他一句当今天下最为渊博的人,那是一点错都没有。

因为如此,他才能教出贾谊那样年纪轻轻就精通三大派学说,二十一岁当博士,二十二岁当太中大夫,二十三岁就差点被文帝升为九卿的狠人,顿时让周勃,灌婴,冯敬等人全部破防,完全无法容忍一个跟自己孙子差不多大的年轻人跟自己平起平坐,甚至是骑在自己头上。

荀子一派教弟子向来都是可以的。

而贾谊的才能,比起他的老师,差距又何止是一星半点。

奈何,就是他这个性格啊。

对于今天的事情,刘长其实都有些无法理解,自己这位老师什么时候转变了性格呢?破天荒的,居然主动要扛起重任了,这是刘长过去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啊。

过去,刘长得想各种办法威逼利诱,才能让张苍拿出点自己的主意来,而无论什么事,张苍都能做好,比任何人都出色,就是不愿意去做,作为大汉第一养生专家,佛系老人,这类高强度的工作他总是避之不及。

“有老师的相助,这盛世,谁说就不能实现呢?”

“要缔造盛世,不是一两个人就可以做到的。”

“请您说吧,还需要哪些人来相助呢?朕现在就派人去抓……请过来!”

看着斗志昂扬的刘长,张苍却平静的说道:“还需要两千五百万百姓的相助。”

“朕这就……啊?”

“国家的事情,具体实行不在皇帝,不在官吏,在民。”

“社稷的根本,也是在与民。”

“只要能让大汉这两千五百万百姓齐心协力,就没有什么盛世是不能缔造的。”

“那要如何去做呢?”

“我的师父说民,我的同门师兄,有的说御民,有的说齐民,有的说爱民,可我以为不然,我说利民!”

“御民去做一件事,不如让百姓自发的去做,将百姓当作孩子来哄爱,不如给百姓做出一件有用的实事。”

“从今往后,陛下的一切政令,都要以民利为先,自己和庙堂之利为后。”

“不能为了增加粮食的产粮就逼迫当今的百姓,陛下所说的盛世,具体来说,是百姓的盛世。”

“一切我自有分寸,当百姓们开始享受到诸多便利,开始自发的跟随陛下来缔造盛世的时候,您的盛世就已经成功了八成!”

张苍跟众人都不同,刘长盲目的去做,可不知具体去做的办法,只能是东一榔头西一棒槌,混乱且没有章法,群臣则是干脆就不觉得能办成故而什么都不做,唯独张苍,他不但要做,而且还是有计划的去做,他的脑海里已经为这个盛世制定了一个详细的计划,一步一步来,是正儿八经的有计划的去执行。

刘长的心里有些感动,他能看出,老师并非是临时起意,他早就做好了准备。

到这个时候,刘长反而是有些不知该说什么了。

“老师……那朕现在该去做点什么呢??”

“去尚方。”

“如今庙堂里没有什么需要陛下操心的,陛下要做的事情,就是赶去尚方,带上羊肉酒水,跟他们痛饮一番,说说趣闻……”

“哦,老师是要我去尚方帮着他们搞新机器??”

“不是。”

“这些时日里,庙堂对尚方的谴责很多,群臣不知其利,尝尝侮辱谩骂,尚方之工,段时日又拿不出什么东西来,心急如焚,可这做工与治学是一样的,越是着急,越是无法成事,陛下现在过去,就是要安抚住这些人,先帮着他们缓和了心态,然后再跟他们一同动手,陛下年幼的时候就能做出纺车这样的利器,如今怎么就不行了呢?”

“而且,尚方之利,天下不显,不显的原因是没有人正确的去运用这些机械,当初萧相在的时候所制定的政策,到如今仍然沿用,不成体统!”

刘长委屈的说道:“想要推翻萧相的政策也没那么容易……”

“臣并非是指责陛下,这些事,臣自己会安排的。”

“尚方之机器,不是做出来就行,在我的手里,这些机器能发挥出十倍的作用来。”

要不是天子之尊,刘长现在就想给张苍磕一个。

这特么才叫相啊,想周昌,张不疑这类的国相,只能很好的去完成皇帝的吩咐,可萧何,张苍这样的国相,那都是自己拿定主意,自己办事,让皇帝都给自己来办事。

“师父,朕这就去,现在就去尚方找他们喝酒去!!您还有什么吩咐??”

“暂停一切动工之事。”

“由我亲自调动。”

刘长低下了头,“诺!!!”

在秦汉,下位者对上位者是唯,上位者对下位者是诺。

刘长就跟赶跑似的,即刻拜张苍为相,赐予冕服,节仗,车马,食邑,安排了一百位甲士……这规格,只有当初的萧何能超过他,这下,王恬启都没办法说他家里藏着甲了,就是有甲,天子给的,你能咋滴???

当张苍穿着冕服,在百位甲士的簇拥下,坐着马车回到了府邸的时候,家里的人都吓坏了。

他们还以为家主又犯了什么错,这些人是来抄家的呢。

可看到张苍身上的冕服,他们方才回过神来,急忙拜见。

进了府,张苍直奔书房。

要做事,最不能缺的是人才,当今庙堂里的大臣们还凑合,不过,要先给自己打造一个丞相班底,当初萧何的丞相班底里都是什么人,召平这样的都是一般的,他如今要做的事情很多,就更需要一个成熟的国相班底,周昌的那些人嘛……张苍不是看不起他们,只是觉得他们可能不太能执行自己的命令,毕竟,要做什么事,自己得先弄懂啊。

张苍拿起了手里的笔,迅速构思着自己的班底。

脑海里浮现出庙堂里的诸多大臣与那些年轻人,他们的模样一一闪过,张苍便迅速在一旁写起了自己觉得还可以的那些大臣的名单,在书写了许久之后,又跟着自己的属官进行了连线,想着将谁安排在哪里比较合适。

如此忙碌了许久,张苍收起了笔,而他的笔下已经出现了一个详细的人员调动名单,并且对自己如今混乱的属官体系进行了一次变动。

“以田叔为司直。”

“以孟舒为长史。”

“以卫绾为征事。”

“以张欧为史。”

“以直不疑为少史”

“以伍被为从史……”

“……”

张苍迅速为自己制定了一套全新的班底,这班底里,有田叔,孟舒这样不受重用可有才能的老臣,也有一些担任郎官,小吏和长安里有名声的年轻人,他们的共同点,就是脾气都比较好,不喜欢闹腾,都是以宽厚而闻名,并且,都具备着一定的才能,能听懂并且执行张苍的命令。

在安排好自己的属官之后,张苍就令人去宣读这个诏令,要求这封名单上的人迅速前来领命,而原先因为周昌的缘故堆积起来的诸事,此刻都堆积在了张苍的面前,张苍几乎在拟定好了名单之后,就开始动手来处置这些事情。

那奏章极多,几乎淹没了张苍,张苍不顾形象,以很无礼的姿势坐着,身边还放着一张白纸,认真看,就能看到此刻张苍居然在计算,作为一个数学大家,张苍很喜欢将数学运用在治国的问题上,他觉得,没有什么是数学所不能解决的,包括这驰道,他计算这些年的耗费,进度,以及预估完成的事情,具体耗费的数量,百姓们服役的时日等等。

如此忙碌到了深夜,张苍方才抬起了头来,活动了一下自己的筋骨。

上一篇:诸天从洪拳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