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汉高祖 第575章

作者:历史系之狼

“唯!!”

赵禹低头称是,随即又询问道:“晁公……这些都是张左相的人,我们是不是该……”

“你怕什么?!张不疑又如何?他是个三公,我也是三公!!”

晁错说着,忽然想起了什么,又说道:“当然,太尉府的人就不要动了……”

“其他人!都不必理会他们的身份!!”

“最好,能找到他们与外王勾结的证据……记住,外王才是我们应该去对付的!”

“唯!!”

……

张苍府内,刘长正拿着尚方所制作的望远镜,傻呵呵的看着远处,张苍坐在一旁,忍不住开口说道:“陛下……您玩够了吗?臣这还要……”

韩信也在这里,看着不敢正事的刘长,他很是不满的冷哼了一声。

刘长这才放下了望远镜,得意的坐在了一旁,“这可是我的杰作啊,有了这个东西,您晚上可以看星星,白天可以去看寡妇……”

张苍板着脸,严肃的说道:“臣岂是那般浪荡之人?!”

“也对,您寻常都是直接出手,哪里会偷偷摸摸的去看呢?”

“先前天下大乱,多有孤寡无法维持生计,我身为国相,亲自抚养她们,将他们的孩子抚养长大,当作自己的孩子来照顾,却不想,居然会引起这般争议,坏我名声!不过,为了天下大义,我何惜这清名?!”

刘长有些赞叹的看着张苍,忍不住感慨道:“老师,我是真的佩服您……我啥也不服,就服您这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您说我什么时候才能达到您这个水平呢?”

要不是很清楚老师的为人,刘长差点就相信了。

不过,张苍说抚养了很多孤儿倒是真的,可那绝对不是他真正的目的!!

张苍抚摸着自己的胡须,严肃的说道:“心怀天下,自然就能达到这样的心境。”

韩信都有些看不下去了。

张苍的治国水平确实很高,在他担任国相之后,大汉基本上就是迈开双腿狂奔的状态,粮产是一年高过一年,道路不断的增加,各地紧密联系,商业高达发展,农业蒸蒸日上,手工业迅速扩大规模,县学遍布各地,医馆出现在了大汉的每一个角落里,官吏大多贤明,能臣频出,文风昌盛,他几乎将一个国相能做的都给做了,甚至是超额完成。

如今,张苍在编写历法的同时,还在一并进行着很多的事情,例如多处的漕渠,连接燕国的驰道,联通南部的运河……

除了在庙堂里的权势薄弱点外,这个人在能力上跟萧何基本没什么区别了……可韩信依旧看不上他,虽然他能力不错,但是私德跟萧相比起来,那简直就是狗矢。

韩信很不喜欢这样私德有亏的人,他觉得这样的人并非是真正的豪杰。

张苍也并不跟韩信亲近,双方的关系还是处于井水不犯河水。

大概是察觉到韩信有些不高兴,刘长也没有继续多说,将那望远镜递给了韩信,韩信拿着望远镜,先是掂量了分量,然后站在门口试了试作用,又给丢在地上,试了试坚固程度,刘长看着都有些心疼。

“老师,您轻点摔啊,这东西可不像我这么坚固……”

韩信问道:“可以大规模制作吗?”

“当然可以……造价虽然有些昂贵,但是有了玻璃,没问题,我可以让禄去贩卖玻璃,我给皇宫装上玻璃后,群臣肯定就会效仿,我要高价将玻璃卖给他们,然后我们就有钱来做望远镜了……老师,其实我迫不及待的用玻璃来装饰皇宫,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也不是贪图享受,我完全是为了能起到宣传作用,为了给权贵们多卖出些玻璃,换取财富来制作望远镜,可天下人总是误解我,引起争议,坏了我的清名,为了天下大义,我受点委屈又如何呢?!”

刘长皱着眉头,说的那叫一个大义凌然。

张苍眼前一亮,不由得叫道:“好,已有七成!”

韩信不理会这俩混球,只是低头摸索着望远镜,喃喃道:“这东西不错,能起到很大的作用……可惜,不能夜用。”

“老师,这就是尚方的作用,只要您可以在庙堂里支持尚方,哪怕是夸赞几句,他们以后也一定能为您做出可以夜用的望远镜来!”

韩信冷笑了一声,什么都没说,拿着望远镜就起身离开了,仿佛一刻都不想多待。

张苍伸出手来,想要说些什么,却只能眼睁睁的看着韩信离开。

韩信离开后,张苍方才松了一口气,他忍不住说道:“太尉在这里,使人倍感压力……你那里应该还有望远镜吧?”

“有的,稍后就让人再送一个来。”

张苍看了看门口,然后说道:“最近,晁错可是越来越过分了……晁错这个人,性格桀骜,你要用他,就要多管束,像这般任由他胡来,是要出大问题的……”

“可他上任之后,各地的吏治却是好转了不少……至少没有再听到民间有什么冤情。”

“他这么抓,当然会好转……不过,一味严厉的执法,怕是会引起不好的结果啊。”

“你最好还是派个人盯着他,让他无法乱来……张不疑就是个不错的人选。”

“嗯……我知道了……”

刘长含糊不清的应答了一声,张苍也有些无奈,自家这位弟子,向来是急功近利,不喜欢麻烦,如今晁错这种快刀斩乱麻的方式正好符合刘长的特点,可惜啊,这庙堂可不是乱麻,这么一刀切很容易切出大问题。

张苍看似对庙堂的事情不太上心,实际上,对各种事情,他都是心知肚明的。

“老师,您不必担心的……晁错是闹不出什么大事的……我已经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刘长眯着双眼,看起来居然有些阴险。

……

“太子殿下!!您真的不管吗?!”

“墨家大出风头,整个太学的士子如今都去投了他们!”

“墨家连着几天,居然收了三百多弟子啊!”

王高急躁的站在刘安的面前,来回的徘徊着,整个人都愤怒到了极点。

自从上次墨家在太学大出风头后,墨家在太学里的声势居然还盖过了黄老,毕竟那二十多个侯带给大家的震撼还是非常大的,从那天开始,墨家的课堂就变得人满为患,墨经更是成为了太学里最为火热的读物,处处都能听到墨家那些无君无父的言语,儒家很生气,黄老更是生气,这是公然在跟我们这第一显学挑衅啊!

墨家抢走了那么多的弟子,除却一些本来就没有弟子的学派外,其他学派都是很着急的。

当王高火急火燎的找上门,想要跟太子商谈一下这件事的时候,太子看起来却非常的随意,对这件事完全不上心。

刘安笑眯眯的看着王高这副急躁的样子,“王公啊……不必急的,您先坐下来,跟我一同吃茶。”

“还吃茶??再不想办法,我们就得跟在墨家身后吃土了!”

“哈哈哈,倒也不会。”

“您先看看这个文章……是我最近写的。”

刘安令人拿出了几张纸,放在了自己的面前,王高有些狐疑的坐了下来,拿起了他面前的纸张,低着头翻看了起来。

王高脸上的悲愤在一瞬间就凝固了,他呆愣的看着手里的内容,反反复复的看了好几遍。

“这是……”

“这是我黄老的基础科学与应用科学理论。”

“我命名为《科学篇》。”

“这个科学,就是过去的格学,科学是我阿父亲自拟定的说法。”

“当初我黄老最先发现了科学这门学科,墨家不过是从我们这里脱离出来的,本质上还是我们的……您何必担心墨家弄出新的理论呢?”

刘安笑呵呵的说着。

“与其跟他们争论,倒不如帮助他们完善自己的学问,毕竟是自家的东西嘛,我们帮个忙也是应该的啊。”

王高目瞪口呆,好家伙,您这抄的是真的快啊!

人家前脚刚说完,您后脚就抄好还编进了黄老的思想体系里。

忽然,王高觉得那些墨家也不是那么的可恨了。

“这学问其实也还不错……”

“那是当然,王公不必去想办法阻碍墨家……反而是要多帮助墨家,让他们拿出更多的好东西……这样,我黄老才能更进一步……您说呢?”

王高轻笑了起来,“殿下说的对啊!这陈陶,是个贤人啊,居然能将我黄老的学术发扬到这个地步!”

看到王高如此上道,刘安忍不住笑了起来,随即,他认真的说道:“王公……我要编写一本书,这只是其中一个内容,我所要编写的书,将会是黄老学派的总篇,囊括万物,概括所有学派的精华和内在……这本书一旦问世,就会彻底让黄老成为大汉之国本,所有的学派都会成为我黄老的助力……他们的学问越好,我的书也就越完善……请您回去告诉那些人,让他们不要与任何学派争锋,全力去帮助他们发扬自己的学问……”

王高有些激动,急忙询问道:“这本书……您可取好了名字?”

“《大汉鸿烈》”

……

“师兄,墨家说的很对,天下的道理就是要应用在天下,这样的道理才能算是有用的,我们为什么不可以借鉴呢?”

胡毋生皱着眉头,有些严肃的说道:“仲舒啊……你已经走上歧途了……做学问,不是说谁的好,就拿来直接抄,是要走出自己的道路来……我公羊学派的精髓,你就是学上一生,都未必能钻研透彻,你又何必去盯着他人的成果呢?”

“学问的作用是实践,好的学问可以更好的实践,如果不能用以实践,我干嘛要耗费一辈子的时日来钻研公羊学说呢?!”

董仲舒认真的说道:“如今的墨家缺乏政治主张,我们完全可以吸收他们有用的学问,将他们变成儒家的一部分,彻底吸纳,让他们变成我们的一部分……”

“仲舒!!”

胡毋生有些生气,他不悦的说道:“你平日里读了那么多的书……难道就没有学会其中最重要的道理嘛?墨家无君无父之学问,与儒家是对立的,怎么可能吸纳呢?”

“我们如今的学问,难道不也是先贤借鉴了诸多学派后诞生的吗?为什么先贤可以借鉴,我们就不可以呢?”

“那就等你达到了先贤的高度,再去思考这件事吧!”

胡毋生生气的说完,转身离开了这里。

年幼的董仲舒皱着眉头,再次陷入了沉思,刘赐完全听不懂他们到底在争论什么,只是好奇的看着他们。

董仲舒忽然看向了他,“总有一天,我会证明我才是对的!”

“海纳百川……只有吞并了所有的学派,为君王所用,为天下实干,儒家才能成为天下最显赫的学问!!!”

董仲舒猛地抓住了刘赐的手,认真的说道:“总有一天,我一定要吞了他们所有人!!”

刘赐一愣,随即仰头尖叫道:

“救命啊!!董仲舒要吃人啦!!!”

第596章 非明主也

“大汉既定,文理未明,臣当为主计,指定新历,可奉正统。”

张苍终于完成了对历法的改进,并且当着群臣的面来宣读新的历法,可群臣越听越觉得有些不对劲。

刘长坐在上位,估计也没听懂张苍的那长篇大论,只是点着头,装作自己完全听懂了的模样。

“张相……”

开口打断张苍的人乃是张不疑。

张不疑皱着眉头,狐疑的问道:“以十月为正月……这不还是颛顼历吗?您的新律……难道就是对颛顼历进行了修订?那跟过去还有什么区别呢?当今乃汉非秦,您这是什么意思??”

张苍的新历,依旧是十月为正月,这是颛顼历的一个特点,而颛顼历一直都是秦国专用的,汉朝在立国之后,颛顼历方才推广到全天下,成为了正统,就是因为大汉没有自己的历法,张苍才急忙去拟定,可如今张苍这新历,怎么还是颛顼历的味道啊??这也太偷懒了吧,直接抄秦国呗??

张不疑认为,圣天子在世,那历法就不能采用过去的任何一种,必须要有一门专属于我家圣天子的历法,是过去从不曾有过的,也是最为准确详细的,可以传万世的。

可张苍显然不太在意这些,他挥了挥手,大义凌然的说道:“秦无天命,汉命属河决金堤,秦盗之,妄居天命,以为水德,设颛顼之历,而水德实则归汉,颛顼历也本为大汉立德之历……”

张苍的话很好理解,本来该是我大汉当朝,结果秦国偷了我们的天命,偷偷建了王朝,还将本该是我们所制定的历法给做出来用了,这不是我们抄秦国,是秦国抄我们。

看着张相大义凌然的说出如此不要脸的话,几个大臣神色极为复杂,如陆贾之类的更是欲言又止。

抄了人家还倒打一耙,非说是人家抄你的,这真的是……太张苍了。

刘长听闻,大喜过望。

“说得好!这颛顼历本来就该是我大汉之历法,分明就是那秦国偷偷给提前做出来了!还有那平定七国一统天下本来也是我的天命,都是始皇帝那个老头给我偷偷做掉了,还有驰道,长城,度量衡……”

张苍拍着手,“陛下说得对!秦国盗取天命,终于落得如此下场,国破人亡,而这些本来就属于大汉的东西再次被大汉所运用,这是天命所归属……”

“老师说得对!!暴虐的秦国将我们本来要做的事情都给做了,还抢走了朕的功劳!司马喜何在?!还不快记录?!”

司马喜站在不远处,持笔的手在缓缓颤抖着,自从当上了太史令后,他就没有过一天的安稳日子,皇帝总是时不时给他弄出些惊喜来,就比如这次,什么叫秦国偷偷把大汉应该做的给提前做了啊……这特么像话吗??合着不是大汉一直在抄秦国,是秦国在抄未来的大汉呗??这话你们师徒二人都能如此大义凌然的说出来?!?

群臣目瞪口呆,而唯独张不疑,幡然悔悟。

“张相言之有理啊!!这并非是秦人口中的颛顼历!这乃是圣天子之历!只是被秦人盗了命,改了名!!”

刘长眼前一亮,“对,对,对,这历其实应该叫刘长历……”

“陛下!!!”

陆贾大声打断了刘长的言语,他已经没办法忍了,他要是再不说话,这三皇五帝都得改名叫刘长了……五帝里有了个叫刘邦的就足够了,可别再多出个叫刘长的……这简直就是一脉相承的不要脸,高皇帝之风啊!!陆贾的年纪比张苍要小,但是陆贾先入门,两人的入门时间其实没有太大的差距,张苍也不喊他为师兄,不过这同门之谊还是有的。

在当初,老师的身边有两位大师兄,天命彼此常常争论,吵得不可开交,而其余师兄弟们就围绕在两位师兄的身边,彼此对立,关系不太好……在当时,陆贾喜欢的是韩非,而张苍更喜欢李斯。

“颛顼历既然符合当下,那就采用颛顼历便可。”

陆贾再次明确了一下历法的名称,随即说道:“既有新历,可奉正统,当传之与天下。”

这件事就是在他们这奉常府的职权之内了,刘长也不好再说什么,只好答应。

朝议结束,群臣逐一离去。

上一篇:诸天从洪拳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