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汉高祖 第576章

作者:历史系之狼

张苍却留在了殿内,刘长亲切的拉着他的手,带着他来到了厚德殿内。

“哈哈哈,老师幸苦了!”

“看来,我那望远镜还是很好用的,老师这么快就成功了……老师,您这次居功甚伟,该赏!!”

吕禄听到这句话,长叹了一声,已经将手伸向了自己的衣袖。

张苍看起来有些疲倦,他揉了揉自己的双眼,“本来不是什么太繁琐的事情,我却忙碌了整整四个月……如今看来,我确实是老了啊。”

吕禄瞥了一眼张苍,怎么说呢,吕禄八九岁的时候看到张苍,他就长这个模样,如今吕禄都三十多岁了,物是人非,姑母从美人变成了白发苍苍的模样,朋友们都变得膀大腰圆,从前那些竖子们都长大成人,开始成家立业,唯独这位,还是这个模样,一点点的变化都没有……简直就是离谱,他要是不说,谁能看出他的年纪??谁能知道他是跟着荀子他老人家读过书的??

刘长也是复杂的看着老师,他的想法大概也是跟吕禄差不多。

要是这老头非常注重养生,所以能一直不老也就算了。

这老头可是妻妾过百,整日潇洒,外头的美人不计其数的,一天起码要恩宠三个美人……结果还能这样就很离谱。

刘长有些时候就觉得,若是哪一天自己不在了,老师是不是还能为自己念个悼词什么的?

张苍却继续说道:“赏赐倒也不必了……不过,请陛下允许我回去休息一段时日,暂时让张不疑来打理各地的事情……”

“诺。”

“老师,您今天说的真好啊……我从前都不知道,原来是始皇帝偷了我的功劳!您这么一说,我才反应过来……等我下了地,我一定要找这厮去理论!”

张苍确实有些累,刘长也没有继续打扰他,派人将他送回府邸。

在张苍离开之后,吕禄方才恭贺道:“陛下,这下好了,历法音律都制定好了,这历法对农业发展可谓是有大利的……陛下的兴农之策又要更进一步了……”

“张相也有精力可以操办其他的事情了。”

跟在刘长的身边,吕禄最是清楚皇帝心里的志向。

那几乎就是一个不可能实现的理想,陛下要让天下人都能衣食无忧。

可陛下确实是在为了这个志向而不懈奋斗,这个遥不可及的志向,也正在缓缓从虚幻走向了现实,大汉愈发的富裕,尤其是在开商通商之后,大量的财富从身毒涌向了大汉,每年的朝贡,就让大汉拥有充足的财力去推行各项政策,当初刘长减少了大量的税赋,导致大汉收支长期都不平衡,只能采取赌名式的扩张,经不起一次失败,如今,大汉已经没有粮食和钱财上的担忧了。

刘长咧嘴笑着,“玻璃的制作方法,尚方已经告知你了吧?”

“尽快将厂房盖起来,很快,你就能接到大量的订单了……到时候,我们还能大赚一笔……有了这些钱,我就可以进一步扩大医馆……”

吕禄认真的说道:“晁错上位后,臣的诸多产业都遭受了打击,也就钱庄开始挣钱了……各地的钱庄总算是有了信誉,商业最为发达的地区,我的钱庄已经有了日进斗金的水准……可惜偏僻地区的钱庄还是在亏损状态下……不过,为了整体的运作,我还是没有关闭。”

“不要关……目光要长远些……你放心吧,只要大汉保持如今的发展趋势,你的钱庄就不可能亏损……还会挣的更多。”

“不过,防伪方面也要注意,你越是挣钱,这方面造假的可能就越是多……这东西一旦造了假,对你可就是致命的打击了。”

“陛下放心吧,尚方已经在研究最新的防伪技术了……原先的水印纸还在改进,我们的改进速度一定会比伪造的人更快……”

……

司马喜满脸疲惫的回到了自家府邸。

他的府邸距离皇宫也不远,这府邸是少府特意批给他的,就是因为他平日里的工作是要待在皇帝的身边。

司马喜刚刚走进了府邸,一个半大的孩子就大叫着扑了上来。

司马喜抱起了他,脸上终于出现了些笑容。

“你何时回来的啊?”

“老师今日有事,没有去上课!”

司马喜抱着他走进了内屋,正在忙碌的妻急忙起身迎接,很快,司马喜和那孩子就坐在了内屋里,司马喜换了身衣裳,妻正在忙碌的做着饭。

“谈……近来学业如何啊?”

“阿父,很好!老师总是夸我,我已经快学完《易》了!”

司马谈开心的说着,有些小得意。

司马喜同样很开心,他这个儿子,从小就极为聪慧,并且极为好学,在他很小的时候,就缠着自己,让自己来教他,司马喜因为抽不出时日,就找了朋友,让司马谈跟着大家杨何学习《易》,这孩子学的很快,总是能得到老师的夸赞,这让司马喜也很欣慰。

“良人今日怎么也回来的这么早?”

司马喜摇着头说道:“唉……别提了……这差事没法干了,我当初应该跟着隔壁的老丈学木匠……不该跟着我阿父去读书啊,实在是没法干了啊,迟早要遗臭万年……从前只是有个陛下语出惊人,现在又多了个公子赐……两位国相也是……唉……”

“阿父?当太史令很难吗?比起治易如何?”

司马谈有些好奇的询问道。

司马喜眯着双眼,“若是遇到贤明的君王,那当然是当太史令更加容易,可若是遇到……你啊,还是安心的去治你的学问,千万不能治史,更不能去担任什么太史令,你知道了吗?”

听着阿父的嘱托,司马谈点着头,“阿父,您放心吧!我本来就不喜欢什么史,我将来要去当博士,不当太史令!”

“当博士好!就当博士!”

司马喜又问道:“明日你几点要去老师那里?我想给你老师送点东西……”

“明日也不去!!”

司马谈开心的说道:“老师被廷尉给抓去了!!以后都不用上课了!!”

“啊??廷尉为什么要抓你的老师呢??”

“我的老师弹劾陛下贪功,弹劾张苍乱历,弹劾晁错滥刑,弹劾太尉僭越,弹劾张不疑谄媚,弹劾浮丘……”

“好了,你不用再说了……”

司马喜打断了儿子,沉思了片刻,然后说道:“这样吧……你也别当什么博士了,还是跟着我治史吧……当太史令遗臭万年也好过被诛族啊……”

司马谈兴致勃勃的出了内屋去玩耍,司马喜的妻却有些担心,“当初你可是找了不少人才让他跟着学易的,这学了一半,难道就不学了吗?”

“还学个什么啊……这人能不能活着出来都不好说……陛下连着三公都弹劾了一遍……以陛下那心眼,这人算是废了……”

“啊?陛下乃圣天子在世,宽宏大量……怎么会这样呢?”

司马喜听闻,忽然笑了起来。

“你知道夏无且吗?”

……

陇西,狄道。

陇西地动之后,刘长非常的重视这里的发展,为了解决人手不足的问题,他任用晁错为御史大夫,为陇西的发展送来了大量的人才。

看着面前几个白发苍苍的老丈,栾布抿了抿嘴,将手里的笔狠狠丢在了地上。

“晁错简直就是乱来!!”

“他这是想要做什么?!这个年纪的都派来这里服徭役?他是不知道汉律的规定吗?!”

卢卿有些无奈的捡起了栾布所丢掉的笔墨,随即说道:“您且不要动怒……这些人能活下来,都已经是不容易了……晁错这厮向来如此。”

“我得回一趟长安了。”

卢卿笑吟吟的坐在了栾布的身边,认真的说道:“栾公啊,这让我想起了一件事。”

“当初大汉新立,群臣皆不知礼法,在庙堂时肆意妄为,高皇帝碍于情面而不能治,后来以叔孙通来治理礼法,所违背者严厉处置,从那之后,庙堂的秩序森严,再也没有敢侵犯的人了……季公担任御史大夫的时候,为人宽厚,使得群臣怠慢,地方官吏逞凶,甚至出现了盗贼许久都不能治的情况……如今陛下重用晁错,就跟当初高皇帝重用叔孙通一样……是要立威,在这种时候,您虽然身为陛下从前的舍人,可若是要与晁错争斗,还是会吃亏的。”

卢卿笑着说道:“晁错引起的怨愤太多,若是遇到个薄情的皇帝,等他为御史大夫立威之后,可能就要被带出去处死,以泄群臣之愤恨,不过,当今陛下最是重情,晁错可能不会被处死,当然,他也做不了太久……物尽其用之后,他大概率也要来陇西走上一遭……您不必急着去上奏……这晁错是个疯狗,他可不会理会什么旧情,您若是急着上书,容易引火上身。”

“唉……”

栾布长叹了一声,说道:“将这些人带下去吧,让他们从事一些轻松的事情……”

站在栾布面前的那几个大家,听到他的话语,很是恭敬的朝着他行礼拜谢,其中一人,就是儒家的杨何,杨何忍不住开口说道:“栾君,您也是读过圣贤之书的,当今庙堂,乌烟瘴气,奸贼当道,您应当回去,清君之侧……”

卢卿急忙打断了他,“来人啊!将他们带下去!!”

“栾君,您可不要听他胡说八道……千万不要在这个时候跟陛下作对……您看晁错上位之后,我们这里的变化也很明显啊……那些心里有鬼的纷纷辞去了职务,告老还乡,其余的官吏也不敢再像平日里那样作威作福……连城门的甲士对待来往百姓时,都不敢克扣人家的东西,索要贿赂了……这在以前可都是很常见的……”

“过往庙堂所资助的物资,来到陇西的时候总是会缩水,一问就是道路上消耗掉了……可您看如今,道路损耗都少了这么多……这不都是因为晁错的立威吗?”

“您可千万不能着急啊。”

“我知道,您不必多言。”

栾布再次看向了面前的奏章,翻看了许久,询问道:“现在还有缺乏人手的地方吗?”

“没有了……各地的徭役都不缺人手了……都已经按着您的新规划在进行了……目前来看,还需要两年的时日,陇西就能焕然一新,道路平坦,驿站充足……城池四通八达……不过就是还有一个问题。”

“不是什么都不缺吗?还有什么问题??”

“陛下催促的有点紧……我前不久接到陛下的书信,陛下责怪我们这么久都没修好陇西的道路……还质问我们是不是有意拖延工程,想要骗他的钱……”

栾布脸色一黑,“这件事,您不必担心了,我来回复!!”

卢卿苦笑着说道:“陛下什么都好,就是有点急着见到成果……”

卢卿听到栾布低声感慨了一句,却没听清楚他在感慨什么,就看到栾布抬起头来,长叹了一声,然后破口大骂。

“非明主也!!!”

第597章 夏侯灶

天色蒙蒙亮,校场内就响起了号角声。

士卒们惊醒,手忙脚乱的穿起了衣裳,飞一般的冲出了各自的营帐。

校场非常的简陋,四周并没有墙壁,只是简单的以木头做了栅栏,里头的情况是一览无余的,而校场占地面积也并不大,南边是士卒们的营帐,北部是用来集合的空旷之地,而在东边是各种用以操练的器械。

集合的士卒不算太多,总共也不过一千余人。

他们在这里列队站好,披坚执锐,目视前方。

夏侯灶打了个哈欠,揉着双眼就从自己的营帐里走了出来,他看起来似乎是没睡好,耷拉着脑袋,不慌不忙的走到了诸多甲士们的一侧,也不理会早已准备妥当的甲士们,令一旁的副将给自己取来水,就蹲在一旁开始洗漱,洗干净了脸,他总算是清醒了些,又下令道:“让他们披甲绕十圈!”

副将率领这千余甲士,开始绕绕着校场跑了起来,夏侯灶不急不慢的穿戴整齐,待在一旁,看着他们跑步,看了片刻,夏侯灶从一旁拿起了长鞭,然后追了上去。

“给我跑起来!!”

夏侯灶挥舞着手里的长鞭,跟在甲士们的身后,鞭子挥舞的发出阵阵破空声,甲士们都鼓足了劲,不断的狂奔。

夏侯灶人高马大,一步就能顶的上人家好几步,在他的鞭策下,甲士们鬼哭狼嚎,不断的狂奔。

在西庭国,连太尉都拿来当督军用。

就看到一群甲士全力狂奔,夏侯太尉手持长鞭,跟在他们身后,愤怒的咆哮着,那长鞭不断的落在最后几个甲士的身上,甲士们跑的更加用力,有支持不住摔倒的时候,夏侯灶也不搀扶,劈头盖脸的就是一顿打,打的这些甲士都是连滚带爬的朝着前方冲。

“给我全力跑!不必维持阵型!!”

夏侯灶一声令下,众甲士直接撒开了腿就跑,副将想要跟夏侯灶说什么,结果刚放慢脚步,夏侯灶上手就是一鞭子,副将都被抽的哇哇大叫,边跑边叫道:“将军!!超过十圈了!这都已经是十五圈了!!”

夏侯灶却也不管他,“我可还没累呢!!继续给我跑!!”

就这般驱赶着自家甲士,跑了整整二十来圈,夏侯灶方才收起了鞭子,甲士们早已是累的气喘吁吁,有的干脆已经倒在了地上。

夏侯灶就站在他们面前,大声的说道:“都给我起来!不许趴在地上!!”

“这都是淮阴侯所传授给我的兵法!这都是为了你们好!”

“将来我们出去打仗,跑的慢了,如何去砍下外王的首级呢?!”

夏侯灶还是老一套的说辞,在鼓舞了士气后,夏侯灶就领着他们去吃饭……这一千二百多位甲士,已经是西庭国的全部精锐了,夏侯灶跟他们坐在一起用饭,饭菜还是极为不错的,随着西庭国国力的增长,伙食也是越来越好。夏侯灶匆匆吃完了自己的饭菜,又伸出头来,看向了身边几个甲士的饭菜,顺手就夹走了他们的几个菜,方才嘴里就吃了起来。

一旁的副将有些无奈的问道:“太尉啊……这真的是淮阴侯所传授给您的兵法吗??”

“当然!我还能骗你不成?”

“当初周亚夫那厮询问淮阴侯,询问如何治兵……我听到淮阴侯亲口对周亚夫说,练兵的时候,将军要懂得去鞭策士卒,让士卒们奋力向前,任何时候都要去鞭策士卒……”

副将沉默了许久,然后问道:“有没有可能他说的鞭策是鼓舞士卒不是鞭打士卒??”

“不会的,那可是淮阴侯亲自说的……还有,他说当将军的要跟士卒们一同吃喝……你看,我不就是在贯彻淮阴侯的兵法吗?”

“他说要跟士卒们一同吃喝,没让您去抢士卒的吃喝吧??”

夏侯灶顿时就有些不高兴了,“你是想说我的练兵法门错了吗??你看这些甲士,整个西庭国还能找到比他们还要精锐的吗?”

“就是拿来跟北军比,那也不落下风啊!”

夏侯灶颇为自豪,他倒也没有吹牛,他这支甲士,还真的是被操练的不错,刘启对他们很上心,顿顿都有肉,而夏侯灶的物理鞭策也起到了不少的作用,反正这些甲士跑起来北军是绝对追不上的。

在完成了与士卒们同吃同住后,夏侯灶让副将代替自己继续操练士卒,自己则是离开了校场。

夏侯灶坐着车,对着面前给自己驾车的人喋喋不休。

“你这跟随我这么久,驾车的技术怎么还没有进步呢?这么平坦的路,你看这车晃的,改天我还是得继续教你如何驾车……”

驾车的是一位老实巴交的憨厚甲士,不擅言辞,是刘启亲自给他所安排的,此刻,这人听着太尉的抱怨,他也不生气,只是傻笑着。

城内极为热闹,商贾们早早就出来叫卖,沿街都是不同肤色的商贾,正在卖力的推销着自己的商品。

而看到那熟悉的车,这些商贾们也是极为熟练的开始躲避。

上一篇:诸天从洪拳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