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汉高祖 第604章

作者:历史系之狼

刘姈猛地惊醒,“故事??哪里有故事?”

樊卿笑了笑,“无碍……您先给孩子们上点吃的吧……我们可以再等一等。”

店家连忙答应,很快,各类的饭菜就堆满了木案,刘良扭捏的跪坐在一旁,一点点的吃着,而某位大汉公主就不同了,双手各自拿着肥肉,吃的油光满面,还时不时用衣袖擦着脸……看的樊卿都有些头大,你们俩真该换一下画风啊!!!

都快吃完了,有一个老人在众人的簇拥下走进了食肆内,他一进来,众人顿时叫好。

他热情的跟众人行礼,走上了高台。

“我们接着上一场……这次啊,我们就说舞阳侯破濮阳之事!”

樊卿脸色忽变。

那老头继续说道:“话说有秦将章邯……此人作战勇猛,有勇有谋,他曾是秦国少府,统率骊山刑徒及奴产子,迎击陈胜的将领周章的军队,屡战屡胜,又陆续攻灭楚军田臧、李归、邓说、伍徐等部,直逼楚国首都陈县,杀柱国蔡赐、将领张贺,迫楚王陈胜遁走……一时间,天下义军无不敬畏,可高皇帝却并不惧怕,对左右说,谁能为我破此人?舞阳侯当即站起……”

“濮阳城头,万箭齐发,遮天蔽日,犹如乌云滚滚,无人敢靠近,舞阳侯一手持盾,令甲士跟在其身后,独自设云梯,箭矢袭来,舞阳侯毫无畏惧,又有落石,舞阳侯以盾当之,欲上城头,当即有士卒以长矛刺之,舞阳侯抓住那人的长矛,直接将他丢下城头,当即又有三人……”

“舞阳侯连杀二十六人,登上城头,甲士们纷纷高呼,跟在他的身后,敌人再也阻挡不住……”

“阿母……阿母?”

刘姈轻轻拽着樊卿,樊卿这才惊醒,急忙擦了擦眼泪,不动声色的问道:“怎么了?”

“你哭了……”

“我没哭,只是觉得这个故事很好而已。”

“你不必在意我,继续吃你的……”

就在樊卿说话的时候,从外头忽然走进了一群恶少年,这些人都是十来岁的年纪,正好是受律法保护的年纪,他们一进来,顿时就破坏了这里的气氛,他们鲜衣怒马,各个桀骜,目光死死盯着上头那个讲故事的,店家看到他们,脸色大变,这些人又来了……樊卿缓缓眯起了双眼,看向了自己的身后,还是那几个路人,他们仿佛看懂了,准备起身。

而就在这个时候,那些人里的为首者却看到了樊卿一行人。

那人看到了刘良,顿时大叫了一声。

其余众人顺着他的目光也看到了刘良,那一刻,他们犹如见了恶鬼,大叫着,拔腿就跑。

这些人甚至还都不曾开口,只是看了良一眼,吓得拔腿就跑。

这让那些刚刚起身的威猛壮汉们有些尴尬。

刘姈目瞪口呆的看着这一幕,又抬起头来看着刘良。

“三哥?他们为什么怕你啊?”

刘良自己都懵了,他也不认识这些人啊。

樊卿却冷笑着,“还能是什么原因……大概是被某个竖子殴打过。”

这些人一路狂奔,也不知跑了多久,终于气喘吁吁的停下来,为首者回头看了一眼,“他没有追我们吧??”

“好像没有……要不我们还是回家吧。”

有新来的狐疑的问道:“那人是谁啊?”

“你刚搬过来,你不知道……那人自称刘老大,是这里有名的纨绔,但是这厮老是跟那些泥腿子黔首混在一起,张大哥你知道吧?就是栽在了此人的手里,他还有个帮凶,张大哥先前带着我们在城门口勒索一个卖草鞋的老头,那两个竖子上来就打,老大领着我们就跟他们打起来了……他们吃了亏,那个人就直接将滚烫的水泼在了大哥的头上……这还不算完,打完那一架后,张大哥当晚就被甲士带走了……连他阿父都被免了职……”

几个人摇着头,看起来是一点都不想回忆那一天。

……

樊卿等人吃完了饭,再次出发。

目的地是舞阳侯府。

“大母!!!”

刘姈在看到吕媭的那一刻,就傻笑着扑了上去,吕媭大概也是怕她摔伤了,急忙将她抱起来。

樊卿有些无奈的说道:“她不是大母……是你的姨大母……你大母在长乐宫呢!”

刘姈再次打量着面前的大母,认真的打量了许久,随即再次抱住了她,“大母!!!”

吕媭笑了起来,对着瓷娃娃的额头亲了好几口,“我就是她大母!”

舞阳侯府如今空荡荡的,樊伉和樊市人都不在,只剩下了这么一个老人,樊卿是时不时就带着孩子们来看望,当然,是不敢带着赐来看望的,怕给老人家气病了……

“我让家里人做点饭菜……”

“我们已经吃过了。”

母女俩聊了起来,刘良乖巧的坐在一旁,刘姈却已经去了院落。

“阿母,您也别总是待在这里啊……有时日就多出来走走……可以来皇宫啊,或者我带着您去外头……”

“不行,你大哥是要写书信的……我不在这里,如何能行。”

“可以让人送过去啊……”

“不必。”

吕媭有些倔强,说起樊伉的时候,她看起来有些悲伤,她非常的思念儿子,每日最大的乐趣就是等着儿子的书信,尽管这个不懂事的儿子总是在书信里抱怨自己的处境,全文都是在发牢骚,从来不会询问她过的如何,也不会假意哄骗她几句,可吕媭还是很开心,若是没有事情做,她就将儿子以往的书信翻开认真的查看。

“阿母……不是还有二哥在吗?你可以让二哥来陪你啊……二哥家的勋,长得多好看啊……您要不就带一带他?”

就在此刻,一位雄赳赳气昂昂的大汉公主正发出傻笑,摇摇晃晃的追赶着一只惊恐的母鸡,从门口乐呵呵的跑了过去。

吕媭看了一眼门口,然后摇着头说道:“你二哥都有了孩子,你大哥这里……”

“大哥又不是一辈子待在那边,他也会回来的啊……”

“长有没有说他什么时候回来啊?”

就在此刻,一位雄赳赳气昂昂的大公鸡发出鸣叫,摇摇晃晃的追赶着一位惊恐的哇哇大哭的大汉公主,从门口乐呵呵的跑了过去。

樊卿有些忍不住了,“良啊……去看看你妹妹。”

刘良急忙走了出去。

“长跟我说了……倭岛那边还需要他来治理……”

“治理??让他来治理一群野人??那里连个城池都没有啊!!”

“我那可怜的儿子修建了三座城池……那地方连南越都不如,连西域都不如!!我儿子又不曾犯罪……”

吕媭的情绪顿时激动了起来。

“阿母……不会一直如此的,燕国已经开始与他们接触,大规模的派遣物资来援助,还有吴国和胶东国,已经开始从海路跟他们联系了……那边很快就会发展起来的,而且那边物资很多……情况并不像南边那么的恶劣……”

就在此刻,一位雄赳赳卡昂的大公鸡发出鸣叫,摇摇晃晃的追赶着两位惊恐的哇哇大叫的大汉公主和大汉公子,从门口乐呵呵的跑了过去。

尽管来之前已经吃过了饭,可吕媭还是留了他们吃饭……

被拔了毛的大公鸡在甑里发出了阵阵香味,当鸡肉被摆放到他们面前时,大汉公主气呼呼的拿起了肉,撕咬了起来。

边咬边骂道:“让你再追我!让你再追我!”

吕媭依旧是在笑着,只是眼神里的黯然是藏不住的。

樊卿看着阿母的样子,无奈的长叹了一声。

大哥啊……

……

倭岛,樊将军城。

这是倭岛上真正意义的第一座城池,整个城池大概也就是大汉那边小县城的规模,城墙倒是有模有样,大多都是甲士驻扎在这里,当然也有百姓,都是些当地的野人,在教化之后,这些人负责修建城池和道路,又在城内外进行耕作,勉强让这里看起来有了点城市的模样,如今的倭岛,总共有三座城池。

第一座就坐落在靠近燕国的港口位置上,樊伉没有想到,陛下居然能将取名的权力交给自己,没得说,樊将军城就此建立。

第二座城池要偏远点,建立在了金银矿丰富的腹部地区,这座城池的名字也是简单粗暴,叫银城。

第三座城池建立在西边的港口处,主要是跟胶东国这些通商,同时也是有着优良的耕作环境,这座城叫西港城。

樊伉站在郁郁葱葱的树林之中,看着那些野人们奋力的砍伐树木,建设道路,如今这三座城的道路勉强算是通了,如果那也能算是道路的话,樊伉抓了不少的当地土著,努力的将他们变成自己的子民……可惜啊,想要教化他们实在费劲,他还提拔了一些土著民,都是原先的酋长之类的,他们如今勉强能跟樊伉进行交流,各部族相加也有二十余万人……分布在三大城池内。

比起当初只能看着猴子龇牙的情况,如今的倭岛确实好了很多。

燕国的船只常常会到达樊将军城,他们在这里装上大量的矿产,留下很多生活用品,缓缓离开。

本地的资源是最好的商品,而樊伉也鼓励这里的人积极跟外做生意,他认为这或许能加快这些野人的开化……无论樊伉自己怎么想,反正这些野人似乎是将他当作了所有部族的大酋长,对他倒是非常的敬重,用他们自己的方式来崇拜他。

从大汉将军一跃成为野人大酋长,樊伉也不知道这到底算不算败坏门楣。

就在樊哙愤怒的驱赶着远处朝着他龇牙的几只猴子的时候,有将领走上前。

“将军……吴国太仆到了。”

“这么快??”

“好,我这就去迎接……你们在这里看着!”

樊伉急忙收拾了一下,急匆匆的回到了城内。

吴国太仆似乎等了他许久,看到他前来,急忙行礼拜见。

樊伉拿出了本地特产来款待他,太仆的到来,提前通知了樊伉,他是为了两国更加密切的合作而来的。

樊伉也不太清楚,自己这个破烂地方到底有什么可以值得人家吴国合作的。

不过,能捞好处的机会是不能错过的。

第625章 温柔的阿父

“远航???”

樊伉有些无法理解,他皱着眉头,盯着面前这位太仆。

“可吴国在南,何以往北远航啊??”

太仆不慌不忙的解释道:“大王治理吴国,吴国百姓富裕,国库充实,大王极为重视海贸,吴国所拥有的船只,就是其余诸国加起来也是比不上的,大王已经派了很多船只,四处探索,从闽越郡出发,发现了一座大岛,物资丰富,又从南越出发,发现了数座大岛,各自命名,为吴国之郡,大汉之土,大王知道燕国忙于治理内部的情况,无法远航,有心要调遣船队,沿岸一路向北……”

“倭岛的位置,正好就是在这路线之中,大王希望能借将军的一处地界,作为吴国船只停留中转之地……吴国向北,毕竟还是太远,我们需要北方的一个港口……若是我们在倭岛的最偏远地区设立港口,陆地上的物资运输就要多依靠你们……”

“这倒是不难……只是我不明白,为什么吴王如此痴迷与海上探索呢?就是为了扩张自己的领地??”

太仆严肃的说道:“我家大王仁慈爱民,是不忍这些化外之民遭受欺凌,不受圣教,故而派人救之……”

“哦。”

樊伉点了点头,就是抢地盘抢人口抢资源嘛。

不过,这位吴王是真的很猛,治理国家的本事那是真的高超,在庙堂的资助下,他将吴国治理的非常不错,内部几乎找不出什么问题,他又将目光放在了海外,似乎对他来说,只是治理一个吴国还不够,有些屈才……吴国如今的飞地若是加起来,那绝对是一个庞然大物,可能都跟燕国的疆域差不多了……而且吴国至今还在不断的进行海外的探索活动。

这一切的功劳……当然还是要算在长老爷的身上。

近些年取得的这些成效,那不是一个君王所能半到的,这些诸侯王们各自就承担了一部分的使命,才让大汉拥有了如此发展速度,而众所周知,所有的诸侯王们都是长老爷所册封的……虽然他们封王的时候长老爷还很小,甚至齐王楚王时还不曾出生,但这并不影响长老爷远程控制这些诸侯国的成立。

反正长老爷自己是这么说的。

樊伉并没有拒绝对方的提议,他这个破地方,能有人来殖民那都是走运的,说不定还能去薅殖民者的羊毛……

而吴国人开出的条件也非常优厚,除却借地的钱财物资外,他们还要主动来承担建港口的支出,还会派一些吴人来这里定居,国内总算不都是野人了。

送走了这位太仆,樊伉站在港口,朝着远处眺望着。

“将军……可是思念家乡了?”

“是啊……想阿母,想那几个兄弟……想卿和市人……”

这里的甲士和副将都是轮换的,唯独樊伉是一直都没有换过,一直都在这里坚守着。

樊伉笑了起来,“等我回去的时候,勃那竖子都未必能认得出我来……”

……

浮丘伯离开了太学,而太学的新执掌者也变成了黄老学派的王高,王高的性格要更加暴躁一些,不过,他勉强也能做到一视同仁……只是在太学里的儒家,却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击,也不只是太学里的,实际上,整个儒家都被一棍子打翻了,当说起那些礼派的时候,众人不会说儒家的礼派如何如何,他们只是说儒生如何如何。

费尽心思的去解救一些忤逆者,这让儒家的理念顿时成为了笑话,受到了天下人的耻笑,对他们本身的信念也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失败之后污蔑三公更是火上浇油。

太学里的大多儒生都主动请辞了,他们实在没有颜面继续待在这里,而在太学里求学的刘勃就有些尴尬了。

他的老师已经不在太学了,都已经在自己家里办事了,那往后还有来太学的必要嘛?

不过,刘勃的诸多好友都在这里,包括那两位总是在打架的身毒两位王子,刘勃性格并不像他阿父,他的朋友也不如哥哥和弟弟那么多,他所有的人脉基本就在这太学里头了,虽然他是个儒生,可无论是哪一派的士子,也不敢将矛头对准他,甚至在私下里不敢议论,没办法,人家的亲舅父可就是在太学里掌权呢,太学有什么风吹草动,他往往都是第一个知道的。

刘勃在这些时日里,还是照常的前来太学听课。

浮丘伯虽然不在了,可有名的老师还是有的,如浮丘伯的大弟子申培公,如那位最近非常活跃的年轻大儒韩婴。

太学里的氛围有些诡异,出奇的平静。

当刘勃再次来到申培公所在的教室听课的时候,这里居然还有好几位贵客。

上一篇:诸天从洪拳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