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汉高祖 第793章

作者:历史系之狼

卫文君皱起了眉头,深吸了一口气。

缇萦笑呵呵的调侃道:“现在可曾得知太子对你的心情?”

卫文君恍然大悟。

……

当太子火急火燎的来到兵学的时候,某位夏王并不在这里,得知他在厚德殿,太子再次驱车前往。

当刘安闯进了厚德殿的时候,看到刘赐正跪坐在阿父的身边,听阿父说着什么。

刘安几步冲到了他的身边,一把抓住他的后脖颈,将他提了起来。

刘良的眼里满是惊恐,急忙叫道:“大哥!是我!是我!我是良!!”

刘安再一看,果然是刘良,无奈的丢下了他,嘀咕道:“长得像谁不好,非是这么一张脸……”

“怎么,你对这个脸有意见?”

刘长开口询问道。

刘安看着与双胞胎极为相似的这张脸,也不好多说什么,苦涩的坐在了一旁,抱怨道:“阿父啊,这赐是不能不管了,我孩子都被他给带歪了,不只是迁,连彘都被带歪了……让他继续待在长安,不出三年,将来的大汉宗室全部都要变成他这般的了……”

刘长示意他且坐一会,随即再次看向了刘良。

“北地近些时日里灾害不断,你身为诸侯王,是要去安抚人心的,我不是让你去就国,让你去犒劳季公在内的赈灾大臣们,就是让你帮着去安抚当地的百姓,有你这个诸侯王在当地,季布很多事情都会好办一些……你不必插手任何事情,就听季布的安排,他让你做什么,你便去做什么,明白了吗?”

刘良再次点着头,“我知道了。”

“嗯,那就去吧,做好准备。”

等到刘良离开后,刘安方才狐疑的问道:“阿父要派良前往北地赈灾?”

“季布还在那边忙碌,让良去看望一下季布,也是帮着去安抚下当地百姓……”

刘长解释了几句,随即又说道:“说吧,因什么事来找我?”

刘长当然不觉得自家大儿子会因为刘赐的事情就找上门来,那竖子不听话,揍他就是了,没必要专程闯进厚德殿里来。

“阿父,是太尉往南的事情。”

“怎么,你也觉得太尉会去南边谋反?”

“当然不是……朝中那些大臣,不过是离间君臣,阿父不必在意。”

刘安认真的说道:“阿父,太尉此行前往南国,身边没有什么亲信,南边的人对他多是惊惧,我想,不如让我跟着他一同前往,这绝非是因为对太尉的不信任,一方面是我可以帮着太尉出面解决很多事情,有我在,事情也会好办许多,另外,我也可以去看看水军和开海方面的事情,将来大汉的目的在海外,可我却不曾去过那边……另外就是我的门客,我想借这个机会,培养出一些足以为以后开海水军所用的贤才……”

“哦,想去南边啊……可以,但是不能待太久。”

“阿父,我还有一件事,不知是否该说……”

“你说便是了。”

“阿父,过去您曾召集一些造船匠,研发出车船这样的船只,可是这在长安造船,终究是闭门造车,不如将长安内的造船匠交予我,由我带去南边,南方有诸多不同的船只,如身毒,扶南等地的船只,也是各有自己的特点。”

“若是我们能在南边开设庙堂的造船处,召集天下各地的船匠,包括身毒等地的船匠……在那里进行研发,或许能有更大的成果……车船之后,大汉的船只就很少有得到发展,反而是南越和吴国的船只,却一直都在提升……我觉得,庙堂的制造能力实在不该弱于地方……我想要在琅琊郡设立庙堂的造船厂,专门为庙堂设计和研发各类的新船……”

第823章 引人瞩目

赵头连着好几天都没能睡好觉。

原先还在想着庙堂会派什么人前来这里对付水贼的问题,本以为周胜之能来这里就已经是蓬荜生辉了,他实在没有想到,车骑将军居然也要前来。

琅琊这个默默无闻的地方,同时聚集了大汉楼船将军与车骑将军,顿时吸引了整个中原的瞩目。

周胜之坐在上位,作为击败水贼的英雄,他在琅琊郡受到了极大的尊重。

当然,周胜之就是没有这样的贡献,也没有人敢不尊重他,尤其是在沿海这一块,他这个楼船将军的地位实在是太重要了。

赵头忐忑不安的坐在他的身边,再三询问道:“车骑将军真的要前来吗?”

“你都问了多少次了,这个消息在外头都传开了,他已经在路上了,很快就能到达此处。”

赵头顿时有些慌乱,“有您在这里,任何水贼都不敢靠近琅琊,车骑将军又为何要前来此处呢?”

“我要对付的水贼可不只是你这一带的水贼,整个沿岸的水贼,都要一并收拾了,我负责海上的那些人,亚夫是负责陆地上的那些……当然,我听闻他前来此处还有其他的目的,不过我也没有敢详细的询问。”

周胜之很是平静的回答道。

过去周胜之对弟弟还是非常羡慕的,毕竟这弟弟的爵位和能力都压着自己一头,但是在经历了如此多的战事后,周胜之也逐渐看开了,此刻的他大概是整个大汉最熟悉水战的将领,虽然在陆地上打不过周亚夫,但若是水战,他确信弟弟根本不是自己的对手。

赵头却还是有些茫然,当初一个都不来,这一来就是来两个。

周家两虎同时在琅琊,琅琊的治安方面肯定是不用担心了,但是这两个将军都不好相处啊,若是再出什么事……

赵头想想就觉得头疼,不过,他一个小郡守,面对庙堂的政令,也没有什么办法。

在周胜之的左边,则是坐着当地的郡尉公孙贺,至于上次讨伐水贼的功臣杨仆却并不在这里。

周胜之对公孙贺吩咐道:“这些时日里,你要加强戒备,尤其是要提防那些豪族。”

“啊?将军,这些人还敢与您作对不成?自从您上次设伏,全灭那些水贼之后,这些人可是一个比一个要老实本分……”

“我的意思是别让他们跑了……当地的豪族,官吏,商贾,与水贼勾结者定然不少,虽说从俘虏口中得知了一部分人,可是没有一网打尽……我有心整治,但是没有陛下的命令,不好出手,亚夫此番来,肯定是有诏在身的,你要当心这些人逃跑……”

“唯!”

公孙贺忍不住说道:“将军,我听闻野猪在掉进一个陷阱之后,其余野猪就不会再轻易跳进去,连牲畜都是如此,何况是水贼呢?您让杨司马前往其余地方,再次这般的计策,我觉得是难以成功的……”

原来,当初杨仆示敌以弱,成功引诱当地的水贼,随即用楼船军一网打尽之后,杨仆即刻提议,让他前往周边地区,故技重施。

周胜之很是爽快的答应了他。

而公孙贺就有些不明白了,杨仆的事情已经闹得沸沸扬扬,水贼怎么可能还上当呢?

周胜之眯了眯双眼,低声说道:“正如你所说的那般,野猪中了陷阱,再次遇到此类的陷阱,肯定是要躲避的……”

公孙贺恍然大悟。

“您是要派他来吓唬那些水贼……让他们不敢轻易靠近沿岸……”

与此同时,杨仆已经出现在了东海国。

面对东海国相,杨仆还是那般桀骜不驯的模样,正在大声的训斥着当地官吏的无能,说着自己三日就能平定这里的水贼。

可这里的官吏们却不像琅琊的官吏们那般愤怒。

因为他们早就听说了发生在琅琊的事情。

他们此刻都是目瞪口呆。

大哥,你这计策都不变一下的吗?我们跟琅琊可是接壤的呀,真觉得我们什么也不知道??

而那些暗中扶持水贼的人,此刻也是在心里骂出了声。

刚骗完琅琊的又来骗我们?真当我们都是傻子吗?!

只是在短短两日内,整个东海的水贼四散而逃,四处都有楼船军潜伏在附近的传闻,水贼们整日惶恐不安。

还不等杨仆从那边回来,车骑将军却已经靠近了琅琊郡。

周亚夫的行军速度本来就很快,而且这次所率领的都是骑兵和战车部队,故而在很短的时日内,就已经奔赴到了琅琊郡的附近。

赵头与周胜之自然是要出来迎接的。

论地位,车骑将军是要高出楼船将军许多的。

“兄长!”

周亚夫赶忙从战车上走下来,朝着周胜之行礼拜见。

周胜之很是开心的扶起了他,拉着他的手,得意的对左右说道:“这就是我无人能敌的弟弟了!”

赵头的脸上挤满了虚假的笑容,小心翼翼的上前行礼拜见。

周亚夫还不曾与兄长多说什么,就直接拉住了赵头的手,“你就是这里的郡守吧?”

“在下正是。”

“你好好准备一下,太尉即将来此处。”

“什么?!”

赵头只觉得眼前一黑,“太尉来这里是……”

“哦,是为了水军的事情,对了,再准备一处行宫,我半路上接到了消息,太子同行。”

赵头整个人都踉跄了一下,周胜之拉着弟弟的手,两人欢快的朝着城池的方向走着,公孙贺却急忙扶住了赵头。

“使君,您无碍吧?”

“无碍……无碍……”

赵头深吸了一口气,方才说道:“不过是一些水贼而已……楼船将军,车骑将军,淮阴侯,再加个太子……我上书的内容是不是有点太过了?居然让庙堂这般重视??”

公孙贺低着头,“这也是好事啊,他们若是来了,此地定然太平。”

“太平是太平了,可问题是太引人注目了,到时候整个天下的眼光都在琅琊,这可未必是好事啊。”

“使君不必担心!现在天下人都在关注梁国的情况,不会在意我们的!”

“哦,梁国出了什么事?”

“晁错去梁国了!”

“这算什么大事啊……”

……

梁国,都城。

梁王站在了城门口,周围被甲士所围的水泄不通。

梁国的几个大臣分别站在梁王的左右,眼里满是惊惧。

今日,他们就要与晁错相见了。

往后就要在晁错麾下办事。

梁国自有传统,因为国内多耕地,百姓多富裕,这里的作风一直都是很懒散的,不作为,梁王带头躺平,诸多官吏也基本不怎么做事,梁国发展的并不差,一直都是顺水顺风的,而晁错的作风跟这里是格格不入的,晁错是个什么样的人,众人早有耳闻,这厮在梁国担任国相,怕不是要将当地的官吏都诛一遍??

就在这焦急的等待之中,远处的马车缓缓靠近。

马车停在了梁王的面前,一人从马车内走出,正是晁错。

“拜见国相!!”

刘恢领着群臣急忙行礼。

晁错都愣了一下,随即朝着梁王回礼。

“得知您要前来,寡人特意领着群臣在这里恭候,您这一路可还无恙?”

晁错没有回答梁王,只是看着周围的甲士,冷冷的说道:“前来迎我,何以堵住道路呢?梁国乃是中原之腹心,商贾频繁出入,堵住这道路,不知会耽误多少事情……”

刘恢吓得双股颤颤,坏了,这厮该不会以此为借口,直接将我抓起来送长安吧??

好在,晁错只是质问了一句,便直接下令,“让甲士们放行,不要再做这种没有意义的事情了。”

“唯!!”

梁王领着晁错走进了城内,大臣们跟在他们两人的身后。

晁错打量着周围,忍不住的点着头。

看起来对梁国的情况还是很满意的。

其实,早在知道晁错要来的时候,梁国就开始了行动,豪强们大多跑了,那些没有跑的也被抓起来治罪,同时梁王要求将过去积累的那些事情都给办妥,不许再往后拖下去,要求各地的官吏们勤政,不许懒惰怠慢。

连驻守在城门的甲士,都变得勤快了不少,不再像从前那样懒洋洋的。

晁错进了城,没有前往梁王的王宫,直接来到了国相府,查起了当地的政务和各县所上的书表。

刘恢不愿意逗留,直接借口自己身体不适,离开了这里,返回自己的王宫。

而群臣却是被留在了这里。

晁错坐在上位,翻看各地的情况,看了许久,方才满意的点着头。

“都说梁国怠政,如今看来,传闻倒也不都是真的,没有积累的奏章,事事都处置妥当……”

群臣们终于松了一口气,看来这些时日里的准备工作算是没有白费。

“你们上一年都颁发了那些政令?操办的如何了?庙堂给你们的政令呢?”

晁错再次问起。

上一篇:诸天从洪拳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