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风流人物 第103章

作者:瑞根

第一百三十六章 挂榜,看榜(下)

  实际上很多人都能预料得到,能够有实力争取顺天解元的,范景文应该是最具实力的一个。

  因为有一条,必须是北直隶人,而真正在顺天府参加秋闱大比的北直隶人要和来自南边的附籍寄籍学子相比,还真的要逊色几分。

  这从每科中式者的籍贯就能看得出来,附籍寄籍者比例相当高,因为其来自卫镇、官籍、国子监中的各类学生其籍贯都不在北直隶。

  伴随着范景文解元的尘埃落地,剩下的也就只剩下其他同学们的是否中式了。

  范景文中式是毋庸置疑的,只不过这个解元还是让范景文相当兴奋,但他现在更关心的是冯紫英的中式与否。

  冯紫英来青檀书院这两年,给书院带来的变化是显而易见的,连齐永泰和官应震都经常在众人面前要夸赞冯紫英这一点。

  而今年京师救灾一事带来的好处更是直接,范景文觉得自己能夺得解元,未尝没有因为这一场救灾书院学子的身体力行,从头至尾都全程参与了整个过程,而这一年策论几乎就是为青檀书院学子们量身定做的。

  范景文甚至可以肯定,今科青檀书院秋闱大比的人数和比例只怕都要再创新高。

  其他人范景文都不那么在乎,关键是冯紫英能不能过这一关。

  这些同学他们即便是过了秋闱中式,但是在明年的春闱中,他们绝大部分都难以再过,因为春闱对时政策论要求更高,而且再无可能有今科这般的好事,而经义所占的比例还要大幅度下降,这恰恰是这些同学们的优势所在。

  伴随着人潮的汹涌,无数人挤进去又被挤出来,或者说自动退出来。

  一百多个人的榜单,分成了五张榜纸,朱笔黄纸,一目了然,而绝大多数人哪怕是不甘心的看上两遍,也只能黯然神伤的离开。

  冯紫英强自压抑住内心的渴望,竭力让自己保持着一种胜固欣然败也从容的心态,嗯,心态是做不到的,但是起码表面上他要做到。

  但是当瑞祥不顾一切从人群中挤了出来,朝着自己这边猛冲过来时,冯紫英才发现要做到淡然自若是多么困难,是多么的不切实际。

  他只觉得自己呼吸顿时急促起来,胸膛中血液也在那可蓬勃跳动的心脏中疯狂的挤压下喷射而出,使得他忍不住全身都要燃烧起来,目光灼热得几乎要让远在几丈开外的瑞祥都能感受到。

  范景文无疑也感受到了冯紫英此时的心境,轻轻的拍了拍冯紫英的肩头。

  “少爷,少爷,中了,中了!”瑞祥兴奋得连鼻头都红了起来,外衫被挤得歪斜着,腰带也被挤得松散,几乎要脱落下来,但还是他也顾不得了。

  冯紫英强压住内心的狂喜,仍然沉声问道:“谁中了,多少名?”

  “少爷中了,是少爷中了,顺天府国子监生员冯铿,第一百四十九名!”冲到冯紫英面前的瑞祥喘着粗气,几乎是撕裂着嗓子吼道:“少爷,你中了!”

  噫,我中了?!我真的中了?!

  是真的,我中了!!!

  听到了瑞祥念出“顺天府国子监生员冯铿”几个字,冯紫英心中大定。

  若说是整个北直隶有同名同姓的,那国子监生员却只有自己一人叫冯铿的了,而且一百四十九名更是确定了这一消息的正确性。

  若真是报出一个二三十名,冯紫英恐怕还真的要不敢信了,他很清楚自己那份经义试卷的水准,能排在倒数几位,那也是相当满足了。

  狠狠的一挥手,冯紫英忍不住仰天怒吼一声,这一关一过,基本上就是天高任鸟飞,海阔任鱼跃了。

  哪怕明年春闱过不了,但是冯紫英也有把握在下一科春闱过关了。

  卡在他面前的就是这秋闱的经义关,只要这一关过了,其他很多问题都迎刃而解。

  “紫英,恭喜!”范景文也很清楚这一点,乡试也许就是冯紫英最艰难的一战,过了这一坎,或许明年的春闱,这个家伙也能再创造一次历史,一个十五岁的进士,那将是一个什么样的荣光?

  “谢谢梦章兄,谢谢!”冯紫英忍不住握住范景文的手。

  可以说这两年在青檀书院的读书真没有白费。

  除了周朝宗的针对性的补课外,齐永泰、官应震以及自己周围的这些同学,都给了自己无微不至的关怀,练国事、许獬、范景文等几人更是帮助他良多。

  时政策论他自然是强项,但是能在短短两年间让他的经义水准上升到北直隶的中等水平,真的太不容易了。

  你可以想象一下,整个北直隶四千多名学子中,哪一个不是苦读十多年甚至二十年以上经义的,但是他们有一小半的经义试卷都只获得了中下以下的评语。

  而冯紫英却能获得一个中的评语,无论这里边有没有一些水分,但是起码不会太离谱,因为这等审阅都是要经得起复核的,没有谁会拿自己的乌纱帽来犯这种错误。

  ……

  从冯紫英带着瑞祥出门,整个冯家就处于了一种坐卧不安的状态中。

  云裳几乎就是带着宝祥守在了门口,而大小段氏则是和苏氏谢氏端坐在厅堂中。

  门口的门房早已经伸长了脖子,望着东面的巷口。

  本来段氏是要派人去看榜的,但是冯紫英已经带着瑞祥去了,也专门叮嘱了瑞祥,要在看完榜之后的第一时间回报府里,当然这是指少爷中了的情况下。

  看见自家姐姐坐下又站起来,手里捏着的佛珠不断的拨拉着,但是这丝毫不能减轻段氏内心的焦躁和不安。

  “照理说这会儿榜已经挂了出来,为何那瑞祥还不回报?”

  “姐姐,哪有那么快?而且这会儿贡院门口肯定人山人海,瑞祥他们要挤进边上也得要些时间才行,您就先坐一会儿吧,这样来回走着,让我们心里都慌了起来。”

  也只有小段氏能说这种话,苏氏和谢氏自然是不敢说的。

  段氏叹了一口气,“你们说说,这心情是不是和我生铿哥儿的时候一样?在没有得到确切消息之前,一直都是这样心烦意乱,食不甘味的。”

  门房上两个人也是龇牙咧嘴的看着巷口,两道人影闪了出来,看个头肯定不是瑞祥那小子,两个门房有些失望,但迅即又紧张起来,是两个满头大汗却穿着一身朱衣,腰间更是系着紫带,一看就是那种专门报喜为生的角色。

  瞪大眼睛看到这二人几乎是争先恐后的一直冲到府门前,当先一人猛然提足嗓音喊道:“可是顺天府国子监生员冯铿家?”

  门房愣怔了一下,两个人才忙不迭的鸡啄米一般连连点头:“正是,正是,两位大爷……”

  “捷报!顺天府国子监监生冯铿,高中顺天乡试第一百四十九名,特此道贺!”

  这声音够大,几乎要穿堂过屋,就是要让府里边管事儿的知晓,你们家人中了,赶紧出来贺喜,那啥,银子铜钱也该准备端出来了。

  这一下子整个冯府都轰动起来了,连带着周围的几户人都纷纷从角门里涌出来,这还是第一次见到这条街上有人秋闱中举!

  而且还是这神武将军府上的独子秋闱中举了!

  大小段氏听到门口的喊叫声时,都还不敢相信,这不是瑞祥传回来的消息,但是却是外边报喜人送回来的消息,尚未等她们走出二门,这门口陆续又有两三拨人赶上来报喜只是慢了一步,落在了前面这二人身后罢了。

  短短一炷香时间,冯府面前已经是人声鼎沸。

  这些人都是提前就打听过了一些情况的,尤其是那些个家境好读书不错有望中式的,更是几拨人盯着,就是要望着这一拨挣一把。

  很显然,冯府独子,在青檀书院读书,自然就是一个典型的肥羊。

  段氏已经兴奋得有些恍惚了。

  中了,儿子中了!

  这得马上送信到榆林让老爷知道!

  小段氏要冷静许多,见自己姐姐兴奋得不知该如何应对,她赶紧安排人把提前预备好的一些散碎银子和金瓜子都送了上来,分别送给了第一波和第二、第三波来报喜的送信人。

  当然第一波赶到的会受益最大,谁让人家跑得最快呢。

  一直到把几拨送信报喜的人打发走,瑞祥才喘着粗气赶回府里向太太报信,直到这个时候,段氏乃至冯府一家人才算是真正相信了,少爷是真中了,实打实的举人了!

  这对于一个武勋家庭的重要性和意义有多大,大小段氏也只能有一个粗略的感觉。

  那就是冯家和其他那些个武勋家族已经拉开了距离,不再一样了,铿哥儿现在是真正的士林中人了。

  而铿哥儿也可以不用再走他老爹的老路吃兵粮,不需要再去刀口舔血,甚至更稳妥一些,去吏部排队历事,便可直接选官了,十五岁的官!

  当然,这显然不是冯紫英想要的,甚至只是第一步,他有更远大的抱负和目标。

第一百三十七章 余波袅袅

  相较于同学们的欣喜若狂,官应震和周永春自然就要矜持许多了。

  他们没有去贡院现场,而是寻了一处酒楼等待。

  嗯,还是白月楼,这也是冯紫英替他们定下的,他们认为这座酒楼能带来好运。

  所以当范景文拿下顺天府今科解元时,官应震和周永春都忍不住击掌庆贺。

  顺天府这一科的秋闱,对于官应震和周永春二人来说,关注点有三个,一是冯紫英能不能过,二是今科十九人里中式数量能不能破以往的记录,三是范景文能不能拿下解元。

  现在第三个目标已经实现了,紧接着就是冯紫英中式第一百四十九名,同样创造了一个历史,十四岁的举人,在北直隶还是第一个!甚至算得上是在大周定都京师之后的第一个!

  这也是官应震和周永春最为关注的一个点,虽然乔应甲和齐永泰都以冯紫英之师自称,但真正这两年里为冯紫英学业上花心思最多的还是官应震,因为官应震觉得冯紫英性子上和自己最对路,既讲原则底线,但更能灵活变通,这与齐永泰和周永春的性子上都还是有些差别,所以他也一力想要把冯紫英培养出来。

  同样周永春也对自己这个“乡党”十分看重。

  山东籍官员在朝堂上影响力不但无法和南直隶、浙江这些省份相比,而且就算是与湖广和山西相比,亦有逊色,作为山东籍士人的周永春,自然希望冯紫英能够迅速成长起来,未来成为山东籍士人的代言人。

  而要踏足朝堂,跨过举人这一坎儿就是最关键的,现在冯紫英终于越过了这个门槛,这如何不让周永春感到兴奋?

  当最后传来的消息是十五名青檀书院的学子考中今科顺天秋闱打破了历年青檀书院记录时,饶是官应震和周永春想要保持矜持沉静的名士风范,也忍不住站起身来挥拳怒吼。

  这太不容易了,这几年呕心沥血的努力,终于还是换来了这样一个丰硕的成果,哪怕这里边又有一些运气的成分,但是成功了就是成功了。

  白月楼这一顿,许多同学都醉了。

  这是第二顿在白月楼了。

  大家都认为是上一回在白月楼的好运气,才使得今科青檀书院顺天府乡试大获全胜。

  顺带说一句,冯紫英也是此科顺天乡试青檀书院中中式同学中成绩最靠后的。

  但不管怎么说,中式就是中式了,除了解元风光名头外,其他第一名和第一百五十五名没有任何区别。

  都是举人资格,你要做官,一样需要去吏部排队历事,你要参加春闱也没有任何特殊待遇。

  除了你能在会试中拿第一得了会元,然后在殿试中被为状元,弄个三元及第的名声外,真没有其他任何特殊。

  这也意味着整个书院十九名学子中,只有四名同学落榜,这简直就是奇迹了。

  即便是上一科恩正并科,青檀书院参考二十一人,也只考上了十一人,这已经是青檀书院成立以来的最好成绩了。

  但今科是普通科,十九人参考,却一下子考中了十五人,真的称得上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

  这个比例,哪怕是后来者都难以再打破了。

  这里边固然有北直隶名额较多,本身青檀书院也是在学子筛选上优中选优,但是以前也是这样,但唯独这一科却能如此成绩,自然也就离不开冯紫英的这一份功劳。

  可以说这里边的点滴细节,这两年冯紫英迭出的奇招怪想,给大家带来的益处,大家同学们都心知肚明,对冯紫英的感激可以说都是铭记在心。

  甚至范景文都一样清楚,自己这个解元很大程度还是得益于冯紫英带来这些变化,否则自己固然中式无忧,但这个解元鹿死谁手就犹未可知了。

  中式了之后这一顿大部分同学都醉了,但还好,冯紫英表示一会儿还要归家见母亲之后请同学们谅解之后,所有同学都很知趣的敬了冯紫英一杯表示祝贺和感谢之外,便不再敬他。

  这就是威信的体现,你给人家带来益处,这就是最大的威信,无论你在书院里如何威风装逼,如何风头正劲,对同学们来说,都不及给他们扎扎实实带来的好处更重要,更能让他们刻骨铭心。

  中举真的是不比其他,想一想这一帮北直隶九府二州的贫寒学子中,据冯紫英所知,除了范景文家中情况还算不错外,其他十多位同学家境都称得上是贫寒了,大部分都应当是和自己同宿舍的方有度差不多,也就是家中可能有几亩薄田,勉强能支应一个读书人读书,再多,便真的没法了。

  可以说这一个读书人就是一个家庭的唯一希望和支柱,这就是封建时代农村家庭中最大的目标,远胜于自家前世中那些个考中北大清华甚至哈佛耶鲁的吸引力,因为一旦中举就能改变整个家庭,甚至一个家族的命运。

  北直隶九府二州七十二县十七州(散州)六卫,五十五万户,接近六百万人,三年一科就只取这一百五十五人,而且这一百五十五人中有一大半会被那些寄籍附籍的官宦子弟、卫镇子弟和国子监生们占走,真正落到北直隶本土子弟的不过就是六七十人。

  也就是说,每三年这北直隶一百多个州县卫,连一个举人都摊不上。

  你能想象现代社会像京师城周围的区县连续三年连一个北大清华都考不上的格局么?

  所以这真没法比。

  所以说当无数贫寒学子一旦考上了举人,那娇妻美妾自动有人送上门,银钱土地自然也有人为你送上,甚至帮你筹划营生。

  无他,就凭着你可以随时出入县衙和县令平起平坐的说上话,你可以随时过问干预诉讼,你可以随时为乡里事务呐喊递话,而县里还得要认真对待,予以尊重。

  就这么牛,这还是在你不考或者没有考上进士,你也不愿意外出做官的情形下。

  真要考中进士或者经历了礼部历事选官出去做官了,那这等威势就还要不一样了。

  “梦章,紫英,明日鹿鸣宴,你们要把同学们照顾好,……”官应震和周永春与范景文、冯紫英一道出来的时候,其他同学都已经相互搀扶着回客栈了。

  明天还由礼部和顺天府举办的鹿鸣宴,所有中式的同学都要参加,这也是真正的同年同科。

  “山长、掌院?”范景文和冯紫英都很吃惊,按照惯例,弟子为解元的业师和书院尊长都要出息鹿鸣宴,这也是各省的惯例。

  “我们就不参加了,太招人恨了,估计这一次咱们青檀书院也会成为众矢之的,到那个场合,你们没什么,该理直气壮,可我们就未必会受欢迎了。”

  官应震和周永春相视而笑。

  的确,北直隶一百五十五人,你一个青檀书院就占去了一成,而且参考十九人,中式十五人,这还有没有天理?

  只怕这一科之后,整个北直隶,不,整个北地,乃至南方士林,都要为之震动,更会有无数南北英才要不远千里来青檀书院就读。

  官应震和周永春已经在考虑这书院下一步会扩张到什么程度了,弄不好人数直接翻倍都有可能。

  饶是书院有严格的荐选规则,但是当各省的名流大贤的推荐书递来的时候,你要拒绝的话,那就要考虑后果了。

  人家能把推荐书送到你青檀书院,那也是对你青檀书院的看重和尊敬,你如果随意回绝的话,那也意味着你没有尊重别人,这甚至可能会被视为羞辱,那是要引发士林风波的。

  当然理性一些的士林名儒人家都会先行来信询问一下,相当于事前沟通,如果获得了意向性的认可,这才会出正式的举荐书和推荐信。

  但总还是有些自认为名气身份足够的人会不预先打招呼就推荐而来,而一旦书院没有认可,那就要生事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