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风流人物 第990章

作者:瑞根

  薛宝钗听出了一些意思,但是又没全明白,疑惑地问道:“为何汤宾尹和缪昌期他们都能争阁老,我舅舅却必须要辞官?”

  “宝钗,汤宾尹他们是文臣,进入内阁又如何?他们本来也是江南士人一脉,无外乎各为其主而已,现在合流也正常,最终也得要变成其中一员,但你舅舅他们是武勋,一直以来就是朝廷打压对象,没见我父亲也一样要低调做人么?再加上你舅舅又站错了队,现在还掌握着军权,朝廷如何能容忍?主动交权,对朝廷无碍,那就皆大欢喜,若不肯,那肯定就是朝廷之敌了。”

  宝钗仰起头,悠悠地问道:“那相公,朝廷究竟是谁?是谁的朝廷?”

  冯紫英一愣之后哑然失笑,没想到宝钗还想明白了这个道理,“朝廷么,代表上天治理江山社稷,与士大夫共天下,嗯,理论上是皇帝和士大夫共同治理,但皇帝只有一人,便是圣人也只好垂拱而治,终归要交给士大夫来治理,所以才会有内阁,有七部和都察院,有五寺,还有地方官府。谁的朝廷这个问题问得好,那当然是天下人的朝廷,皇帝和内阁七部这些士人就是代表他们通过朝廷来治理江山社稷。”

  宝钗看了一眼冯紫英,目光幽幽,“紫英,虽然你说得很有道理,但是我总觉得你的语气里有一种调侃揶揄的味道在里边,嗯,还带着一种浓浓的讽刺味儿,你也是士人一员,难道你对这个制度体系不以为然?”

  冯紫英窒了一窒,这宝钗还是相当敏锐啊,一下子就品出了自己话语里的调侃戏谑味道来。

  “呵呵,有点儿吧,连我自己都不知道这个制度体系究竟是不是如我所说的那样,能不能代表天下的老百姓,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事儿比比皆是,我去陕西那一年多,见得太多,无论我怎么努力,好像也改变不了太多,宝钗,你觉得呢?”冯紫英反问一句。

  宝钗吃了一惊,她还是第一次听到自己夫君用如此悲观的话语来说话,这太出乎她的意料了,印象中自己夫君似乎一直是无能不能得。

第四百二十一章 夫家,娘家

  似乎是自己最后这几句话给宝钗带来了困惑,在这种情形下,纵然是贤者时间,好像也不太合适,冯紫英把宝钗揽入怀中,轻轻拍了拍她的圆臀,柔声道:“为夫虽然有经天纬地之志,但奈何势单力薄,资历尚浅,所以很多事情还得要慢慢来,总有一日为夫会让天下百姓交口陈赞,名垂青史才是为夫的目标。”

  听得夫君这么说,宝钗既是骄傲自豪,又是甜美满足,还夹杂着几分与有荣焉。

  也只有这样的男人,才值得自己一往情深。

  丈夫并非圣人,一样有男人的通病,可天下男人哪个不如此?除了那宫里的内侍太监。

  比如宝钗也隐约知道丈夫和琏二嫂子有私情,甚至连珠大嫂子似乎也和丈夫有些暧昧不清,但是这些细枝末节在宝钗心里根本就不算什么。

  她不是黛玉那种小家子气的心性,丈夫是做大事的人,二十三做到三品重臣,试问大周朝,不历史上有几个人做到?

  丈夫的雄心壮志在自己面前袒露,也让宝钗内心更加欣慰。

  丈夫明显是奔着首辅去的,按照现在丈夫在仕途上的奔行势头,三十岁之前入阁大有可期,四十岁之前做到首辅似乎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可是要治理这天下,单单是靠做到首辅就能行么?

  以前的沈一贯,现在的叶向高,一当首辅也是多年,这天下能变得如丈夫所希望的那样美好么?宝钗内心也还是有些疑惑,除非……

  只是这种心思宝钗却不敢往下想。

  而且冯家本来就是武勋出身,在边地上有偌大的人脉和影响力,公公现在已经不在边地任职,可边墙外的蒙古人一样每年过节都要遣人给府里送来礼物,不是健马良驹,就是玉石毛皮名贵药材,尽皆价值不菲。

  现在京中府上马厩里马都装不下了,不得不送到京郊庄子上去,或者就只能卖掉一些。

  现在丈夫似乎也是如此,女真人,土默特人,内喀尔喀人,科尔沁人,今年丈夫在辽东,这些人也一样把礼物送到了京中府上。

  丈夫在文臣路上越走越高,但是冯家在军中的影响力却丝毫没有削弱,而且还因为丈夫的兵部右侍郎身份进一步得到加强。

  丈夫方才还说到王家因为武勋身份和站错队必须要放弃军权,否则会遭遇不测,可是冯家现在也一样执掌军权,那日后呢?

  就因为丈夫还是文臣,难道朝廷不会更忌讳这一点么?

  宝钗兰心蕙质,这些问题她不愿意去想也会萦绕在心间,只是现在这等情形问也无益,说不定丈夫也一样有这样的担心或者考虑,以丈夫的智慧,肯定也早就想到这个问题了,只是如何对策,却还要仔细斟酌吧。

  见丽人倚在自己怀中不再言语,冯紫英手掌也覆在宝钗裸臀上,浮想联翩。

  这么久来也没少见在她身上耕耘,论理宝钗这身子应该是好受孕的,却始终不见动静,但愿今日如宝钗的直觉一般,能怀上一男半女。

  沈宜修和黛玉也是,自己从辽东回来之后,只要歇息基本上都是在三女屋里歇息,尽可能地多给机会,但是三女始终没有动静,这让府里上下都有些着急。

  现在搬到这边来,环境更好,尤其是蘅芜苑和潇湘馆都是二女的旧居,稻香村也很符合沈宜修的喜好,也许这样更有助于她们怀上孩子。

  “那云丫头是不是可以回京了?”突然间宝钗又问了一句。

  冯紫英都有些迷糊了,正昏昏欲睡,被宝钗这一句问得又清醒过来,想了想:“其实是可以回来了,解决了孙家婚事,她的身份就无大碍了,刑部和顺天府那边我去打个招呼,也不会揪着不放,史家这边,史鼐的儿子都能回来,没理由云丫头不能回来,顶多稍微收敛一些,不要抛头露面罢了。”

  “那还是早些让云丫头回来吧,看着那边的藕香榭,就惦记着云丫头,怪想她的。”宝钗脸贴着夫君的颈下,“若是可以,让云丫头进咱们二房可好?”

  “那你这不是要和黛玉争?”冯紫英好笑,“这是你们之间的事儿,我可不掺和。”

  “哼,探丫头早就和她说好了进三房,云丫头进二房怎么了?”宝钗撇嘴,“难道妾身还能亏待云丫头不成?”

  “可是宝琴那性子若是和云丫头碰在一起,只怕也得要针尖对麦芒,够你折腾了。”冯紫英笑了笑。

  “你别把宝琴想得那么小气,宝琴那性子妾身清楚,也就是嘴巴厉害一点儿,没坏心眼儿,嗯,还有心胸没那么宽广,……”宝钗吞吞吐吐地道:“云丫头是个粗疏性子,大咧咧地,这样反倒是和宝琴很好相处。”

  冯紫英笑着摇头不语,这等事情他是不会去插言的,由得她们自个儿去商议,还得要看人家史湘云的心意。

  ……

  “铿哥儿真这么说?”贾母、邢氏、王氏,还以薛姨妈都面面相觑,还有宝玉,都看着宝钗。

  “嗯,相公说贾家脱罪问题不大,但是日后还得要靠贾家自己。”

  宝钗精心打扮了一番,来贾家这边,心情舒畅,阴阳和谐,绽放出一种惊人的艳丽。

  看得宝玉都是忍不住感喟,在联想到还有林妹妹也一样,内心就更是一种说不出滋味。

  “靠贾家自己?”贾母沉吟,“也就是说贾家的爵位被褫夺恐怕朝廷是不会改了,贾家现在也就沦为普通人家,要靠宝玉和环哥儿以及兰哥儿、琮哥儿他们自己去努力争取了?”

  “妾身想相公大概也就是这个意思了,姨父那边,和南京谈完之后,估计就能回来,还有大姨父那边就要麻烦一些,私通草原,售卖禁物,大赦估计都不会赦免,却是难以解脱,还得要另想办法。”宝钗微微蹙眉,和黛玉蹙眉不同,又别有一番风韵。

  “可私通草原和售卖禁物都是孙绍祖干的,我家老爷只是搭伙,怎么孙绍祖都能脱罪,还能封官,为何我家老爷还要被流放在陕西?”邢氏怒气冲冲,“这朝廷未免太偏心了。”

  贾母和王氏以及李纨都不言语,但心里都明白,其实邢氏也一样明白,孙绍祖手中有兵,朝廷当然只能容忍,就像王子腾一样,手中有兵,朝廷还得要给一个淮扬镇总兵的身份,让其镇守扬州。

  但贾赦有什么,贾家有什么?破落户一个,丢在哪个旮旯里,谁想得起你来?

  “现在只能如此,等到姨父回来,再想办法。”长辈这么说,宝钗也不能不接话。

  “那贾敬呢?”贾母问道。

  “敬老爷那边,相公没具体说,只说可能朝廷也会考虑,因为涉及到太多个人,所以未必全数一致,敬老爷是义忠亲王看重的,若是义忠亲王力保,也许就能有个去处,若是朝廷嫉恨,那也可能留在南京那边,暂时赋闲不忙回来。”

  宝钗犹犹豫豫地道:“相公没有参与这些事务,他主要是负责军务,这些都是内阁和都察院、吏部、礼部、刑部那边在处理。”

  “六部相通,何况铿哥儿座师还是阁老和都御史,他肯定知晓,可能有些话不好说罢了。”贾母摇摇头,“老大的事儿等老二回来之后再来计议,但贾家现在这副情形,大家心里都明白,日后只会一日比一日难,实际上我也知道,当初鸳鸯还在的时候,府里就入不敷出了,我那屋里的老物件儿,都被你们弄出去典当卖了不少,那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儿,……”

  贾母也是一个明白人,清楚现在轻重缓急,“还是那句话,现在当务之急除了老二回来,就是宝玉和环哥儿、兰哥儿以及琮哥儿他们的事儿,琏儿是个白眼狼,……”

  邢氏赶紧打断帮着辩解:“琏儿年后又托人送了一千两银子来,他在扬州那边委实忙不过来,……”

  “哼,忙不过来,是忙着纳妾生子忙不过来吧?”贾母冷笑,“铿哥儿给他了一个好职位,他在扬州现在是乐不思蜀了,我看还不如凤丫头,凤丫头年前还知道送了三千两银子,还来专门看了老身,年后又让平儿送了许多日常用的物事来,这才是有情有义,铿哥儿替宝玉想办法去翰林院,帮环哥儿兰哥儿琮哥儿读书去科考,这才是对我们贾家一辈子的大恩大德,……”

  邢氏不敢做声了,贾琏又专门给她拿了三百两银子,她得记情,而且也说了,老爷在陕西那边有冯紫英打点,没受苦,只是现在一时间还回来不了,得等一等。

  而且二丫头和岫烟前日里也来过这里,都带着孩子来的,每人都给自己留了二百两银子,也没想到这俩丫头这丫头竟然如此大方,看样子是因为替冯紫英生了儿子,所以冯家给她们奖赏不少。

  现在邢氏觉得日子过的也不坏,并不比之前在贾家差多少。

  有贾琏、迎春和邢岫烟照看,起码这些银子直接入了自己手,不比老爷在时都被老爷一手把银子抓着,自己是半点沾不着边,比现在还拮据难过多了。

第四百二十二章 依附,仰仗

  面对贾母的责难,邢氏内心是很不以为然的,都知根知底的,甭在自己面前装大头蒜,长房不行,二房又好到哪里去了?

  这年头说来说去还得要子女多才行,自己好歹还有琏儿、二丫头和岫烟,算是有些依靠。

  琏儿和二丫头虽说不是自己亲出,但自己是他们嫡母,这一点却不容否认,所以他们就得要孝敬自己,岫烟不说了,是自己侄女,血缘关系摆在那里,她有这份姻缘也是得益于自己在贾家,才算是替她牵上这根线。

  邢氏现在对贾母已经没有原来那么尊重了,贾家已经垮了,还在人前人后摆出一副虎死不倒威的架势,吓唬谁呢?

  贾琏在扬州日子过得逍遥,可那和贾家也没关系,人家都去了扬州几年了,也没靠你们,自己做事儿。

  你们存着心思要让贾宝玉来承袭家业,真当大家看不见?

  什么都往二房里划拉,日后轮着贾琏也就是一个空头爵位,贾琏凭什么不自谋生路?

  冯紫英给贾琏厚遇那也是他们之间的事儿,和你贾家也没关系。

  连王熙凤都能攀上冯紫英的高枝儿,现在成了天津卫那边的大户,外间都传言王熙凤是冯紫英的外室。

  可在邢氏看来,王熙凤能给冯紫英当外室那都是抬举她了,一个生过孩子的破落户女子,能攀上冯紫英,那不是睡着都能笑醒,而且冯紫英还给了她这么大的好处,想到这里邢氏都不由得艳羡不已。

  但邢氏也不得不承认王熙凤这个骚蹄子的确有魅惑人的本钱,奶子大,屁股大,脸盘子也过得去,加上那股子特有的浪荡劲儿,裤带一松,没几个男人忍得住。

  许多男人还真的就好这一口,就喜欢这股骚劲儿,想必冯紫英就是太年轻,才着了王熙凤的道儿。

  邢氏浮想联翩,贾母和王氏以及李纨却不知道,还在操心琢磨着宝钗带回来的消息。

  贾家的事情相对较为简单,只要义忠亲王上位,脱罪不难,但是对贾家来说,光是脱罪却不够。

  这样下去与寻常家一样,再拖两年,贾家就散了,沦为那乡间同姓一族人一般,这一支再想要去号令招呼其他贾姓族人,就难了,没准儿别支哪个入仕当官或者发了财,就能夺去自己这一支的主支身份了。

  “还是得让宝玉入仕,让环哥儿、兰哥儿、琮哥儿读出书来才行。”贾母抬起目光来,很坚定地一锤定音:“无论如何,都要让宝玉进翰林院,让环哥儿、兰哥儿和琮哥儿好好读书,争取考中举人进士,朝里有铿哥儿照拂,日后安排一个好职位不在话下,但前提就是得秋闱春闱中式。”

  贾母斩钉截铁地态度让王氏和李纨都连连点头。

  这事关她们的儿子,入仕为官,才是维系贾家不倒的根本,至于其他,如贾琏贾芸从商,那都是旁门左道,万不得已才会去干那个。

  “相公说了,宝玉进翰林院,他会努力帮忙,之前他都和礼部尚书顾大人说过了,现在顾大人可能要进内阁,相公的座师官大人接任礼部尚书,那就更好办一些。”宝钗微微颌首,脸上露出一抹笑容看着宝玉,“现在就是等时间,等到朝廷和南京那边谈好,义忠亲王登基大赦,姨父罪名解脱,那宝玉的事情就可以去运作了。”

  “至于环哥儿、兰哥儿和琮哥儿的事情,相公也是一直放在心上的,督促着他们认真读书,无论是恩科,还是日后的正科,只要能考过,日后入仕安排,相公肯定会帮忙的。”

  宝钗这番话说得情义皆浓,贾母、王氏和李纨都是十分满意。

  现在冯紫英红得发紫,对贾家来说,这就是一个足可依赖的大树,而且这株大树日后只会越发根深叶茂,能遮荫避雨。

  就像当年把元春送进宫,府里边这些人不也一样就是存着想要依靠元春在宫中的身份来帮衬府里,无论是想当国丈身份的贾政,还是想当国舅的宝玉,都能从此获益,谁曾想会演变成这般模样。

  “可是王家这边,……”贾母看了一眼自己媳妇和薛姨妈,“你们怎么想的?”

  王夫人和薛姨妈面面相觑,许久,王夫人才干涩地道:“媳妇没想过,兄长那边的事情恐怕也不是我们能干涉的,他也不会听我们的,只是这个消息我们亦可传递给兄长,至于说兄长听不听得进,接受不接受,也只能由他了。”

  贾母毕竟是大风大浪都经历过的了,从天平帝经元熙帝到永隆帝,历经三朝,她见识不少,远胜于王氏和薛姨妈。

  冯紫英的话语里透露出了皇权和相权的激烈博弈,而皇权中又牵扯到军权中的老牌从龙武勋和边地武勋以及后来武进士出身的寒门武人之争。

  从龙武勋的没落是大势所趋,因为他们的子弟在军中数量越来越少,耀眼的更是屈指可数,取而代之的是那些长期在榆林、大同、太原、宣府、辽东这些地方生活打拼的边地武勋和从军的武进士武举人们。

  这两类在武人中占据主流,声音越来越大,也更忠于朝廷而非某一人,这种情况下,从龙武勋那种遗留下来的人脉几乎消耗殆尽,被淘汰也是必然趋势。

  尤其是又在站错队之后,朝廷要清理是必然的,只待时机,所以冯紫英的观点是正确的。

  聪明者就主动放手军权,或者还能得个奖赏,若是把持不放,那必定会遭遇灭顶之灾。

  “你们考虑一下,王家那边,恐怕要认真想一想铿哥儿所言,铿哥儿所言可能也不只是他的态度,也是代表朝廷的态度,义忠亲王即便登基,恐怕也不可能像以往太上皇和当今皇上那样说一不二了,很多时候可能还要征求内阁的意见,所以,王家真的应该考虑清楚。”

  贾母微微抬头,目光收回。

  “至于史家,那老身倒是不担心,如铿哥儿所言,连史崇兵都能回京师,刑部和顺天府视若无睹,铿哥儿也说去信让云丫头可以回京师来,这就说明朝廷并没有太在意史家,实际上史鼐史鼎他们两兄弟也不值得朝廷太重视,放也好,搁在一边也好,都是小事情,无关大局,所以也不必太在意了。倒是云丫头那边回来,可以让她回这边来,好好陪一陪老身,宝钗,她也一心要和探丫头、四丫头一样,嫁进你们冯府么?入哪一房?”

  众人目光都落在宝钗身上。

  探春和惜春要入冯家,虽然没有谁在明面上说,但是大家内部已经心照不宣了。

  探春本来就是庶出女,其生母赵姨娘品性低劣,贾母和王夫人都是尤为厌恶。

  现在贾家都成了这样,要寻个好人家根本不可能,就算是日后朝廷赦免贾家,但能寻一个什么样的人家结亲?

  还不如让探春嫁入冯家更为划算。

  宝钗和黛玉毕竟与宝玉是表亲,迎春也只是堂姐,探春算起来也是亲兄妹,这样一来宝玉和冯紫英算是真正的郎舅关系了,日后冯紫英帮宝玉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

  至于惜春,本来也不是荣国府这边而不是宁国府那边的,只不过自小养在这边,论理也轮不到这边来干预她的婚事。

  只不过惜春不知道怎么就投了冯府那边长房大妇沈氏的缘,两人走得极为近乎。

  惜春也流露出要么就嫁到冯府长房去,要么宁肯出家当姑子的心思,这其实就逼着贾家要把她嫁到冯家那边去。

  贾珍贾蓉父子神出鬼没,经常见不到人,但是好像也表明态度赞同惜春嫁到冯家,所以这桩事儿应该也没什么阻碍,但也要等到贾敬的事情有一个结果才说得上。

  “云丫头的心思我也不知道,她去了陕西之后信也来的不多,听相公说在西安那边也还算照顾得好,但毕竟相隔几千里,无亲无故,相公现在也回来了,那边气候饮食也不合,肯定还是希望能早些回来。”宝钗捋了捋腮边发丝,从容沉静,“只是云丫头和孙家退了婚约,史家现在也是不尴不尬的情形,年龄云丫头和探丫头一样,都十九了,不小了,拖下去也不合适了,……”

  宝钗没有明说,但贾母却早就明白意思,点了点头:“那云丫头自己的意思呢?她没爹没娘的,两个叔叔又都是不中用不靠谱的,老身就得要替她做这个主,就看她自个儿的意思。”

  宝钗嫣然一笑,“那老祖宗最好是等到云丫头自己回来之后您再问她,反正相公已经去信了,估计很快云丫头就能启程回京了。”

  一席人言谈间都没有避讳宝玉。

  探春、惜春、湘云,就这么不经意间似乎都要嫁入冯家给冯大哥做妾了,自己竟然也就这么坦然地接受了,甚至还觉得理所应当,这种心态是什么时候改变的?宝玉有些恍惚。

  什么时候自己能享受到这种哪怕人不在,但是谈论的主角仍然是自己的情形呢?

第四百二十三章 宝玉觉醒,重臣会议

  宝玉已经不是以往的宝玉了,这几年里经历了如此之多的风风雨雨,已经让他意识到贾家不是在时昔日的四王八公光鲜无比的时代了。

  尤其是南京之变后,父亲在南京为官,被定为叛逆,大伯私通外族走私贩私,宁国府的敬大伯居然起死复生确立南京,和父亲“同殿为臣”,一样是逆党,舅舅更是直接扯起了反叛大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