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风华 第248章

作者:丰本

  “哦,你是想买点文物吧?那我劝你别去了,你穿成这个样,还手里拿着美元,怕是掏出来就把人吓跑了——”

  年轻男人说着眉头皱了起来,再次上下打量过三人的穿着摇摇头,他能记住郑建国也是知道那个建国公司应该和他有点关系,毕竟善县机场和影视基地的,这都是他曾经关注过的重点,却是做梦都没想到两人会是在这种情况下见面:“即便不被吓跑,也得被那些劳改犯盯上,不值当的。”

  “那好吧,看你分析的还比较靠谱,那咱们今天就不去了,你给盛3碗豆腐脑吧,不是甜的吧?”

  实际上在先前拿出钱包的时候,郑建国就醒悟到今天即便是找到了这个旧货市场,也会因为没有人民币买不成东西,到时候与其看上买不到,倒不如直接不去了。

  再加上经过这人提醒,郑建国也想到自己这样的落在那些劳改犯里面,当不成肉包子也必定会毫无所获,于是当即打消了继续去找的想法,半带着打趣的味道问了下豆腐脑的口味,不想戴着鸭舌帽的男男人面露微笑道:“不是咸也不是甜的,是辣的,我老家川城的。”

  “哈,这个要尝尝,我还没吃过辣的~”

  眼瞅着男子面上露出了笑容,郑建国也是说着一屁股坐在了最近的小方桌前,旁边的冯正平瞅瞅他的做派也就老老实实的拿了个马扎坐了,倒是郝汉由于脑门上有道疤,惹的男子多看两眼后便听郑建国开口道:“郝大哥前年就因为这个疤退的伍。”

  “噢,你是个英雄。”

  带着鸭舌帽的男子面色一正飞快说了,原本面上还打着轻松的郝汉却是收起了笑容道:“你这是过誉了,英雄都已经留在了那块山上,建国那首诗说的好,如果是这样,请不要悲哀,共和国的旗帜上,有我们血染的风采——”

  “那你也是个英雄,为了保卫国家能够血洒疆场,这对大后方的我们来说,都是需要致敬的英雄,不过你们吃饭得给钱,我父亲需要钱治病。”

  年轻男人说着面现黯然的眼神闪烁了下,旁边一直没出声的中年女人却是开口了:“国梁——”

  “嗯,吃饭给钱天经地义,就像用双手劳动去赚钱,也是国家提倡的,毕竟私有经济是社会生产力的重要补充,凭双手赚钱并不可耻,脑力劳动者和体力劳动者都是工人阶级嘛~”

  眼瞅着女孩端了碗放了辣椒的豆腐脑放在面前,郑建国想起这位明显有些矛盾的男人可能是碍于脸面才畏畏缩缩,也就是下意识的开口说了几句,便感觉这个话说的有些多了,当即拿起勺子吃口豆腐脑,眉头一皱也开了口:“嚯,够辣——吃火锅不错。”

  “哈,你也这么说。”

  年轻男人笑眯眯的开口时,浑然没注意到旁边的冯正平却是两眼发亮,瞅着郑建国大口吃着喝着倒是面带疑惑:“你回来是过中秋的?”

  “国梁,哪里有你这么追着人家问的。”

  中年女人隐含不满的开口呵斥了,这下郑建国倒是不能不说了:“算是吧,回来陪父母过个节,当然还有别的事儿,你们没有固定地方,拉着这个油锅到处跑太费事,不如弄个小火炉上面卖粽子,粽叶用热水煮了还能重复利用——”

  “哦,你这么一说,倒是有些道理,那样就不用拉着这个大炉子和油锅跑了,你在哪看到的?”

  叫国梁的男人转头瞅了瞅锅,他虽然自己没卖过粽子,可也是见过旁人卖过,知道一个大铁锅一个煤球炉就能搞定,还不用像这样用油用锅用炭用人,当然他不会认为这是郑建国自己想出来的:“美利坚吗?”

  “记得是在坐车时看到过的。”

  郑建国笑了笑含糊的说到,说实话他对于这个油条和豆腐脑并不满意,炸油条的面活的有些硬了,再加上这么一大一根,外边炸的金黄了里面还有些粘牙,然而考虑到这会儿国内的情况来说,5分钱想吃点带油腥的东西,这可是太便宜了:“那边的旧货市场你熟悉吗?”

  “熟悉谈不上,也都是听说的,劳改犯为主二流子为辅,当然都是下边村子里的,他们知道村子里谁家有东西。”

  廖国梁的鸭舌帽不知什么时候抬高了许多,他先前能够认出郑建国也是因为对方的口音上面,毕竟他在接受央视采访时都是用的善县话,记忆不可谓不深刻,可想起对方的身份也就改口问道:“你现在是收集还是研究这个了?”

  “哦,你是大学生吧?”

  连着被人这么问,郑建国也没再继续回答问题,因为毛病都是惯出来的,只是没想到随着他的这个问题,廖国梁面色顿时迟疑起来:“——”

  “国梁是大学生,首都物资学院的。”

  仿佛知道廖国梁不好意思说,正在油锅旁边的中年女人接上话后说到,廖国梁也就面现讪然:“妈,我那个大学是大专生,和大学生不同——”

  “首都物资学院?”

  郑建国脑海里浮现出几个问号的时候,旁边正吃的香甜的冯正平好似知道他的疑惑,低声开口道:“是经济管理学院里的物资专业扩建的专科学校。”

  “噢,大专大学的都是学习的地方,你这么一说,齐省医学院还有专科呢,这没什么不同的,只要能做出成绩来。”

  郑建国能看出这个什么国梁碍于“大学生”的身份,认为抛头露面帮家里赚钱是丢人现眼,所以才会把鸭舌帽压的那么低,在自己问出是不是大学生的时候迟疑,说到底还是心理素质不足导致的社交障碍,简单来说就是自卑到连自己都感到卑微。

  “你这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默默的瞅了眼满脸说教的郑建国,廖国梁是才在脑海里闪过这个念头,却不想郑建国直接笑了出来:“你脸上的面色是不以为然,心里怕是在说我站着说话不腰疼,只是你既然能够认出我来,那想必也知道我成为社员后为了考上工人,坚持在每天下工后的深夜里刻苦学习,后来工人没考上就恢复了高考。

  但那都是报道中的笔法,实际上当年我在每天下工后的刻苦学习时,还面对着其他同龄人和大人们甚至还有村干部们的讥笑嘲讽,认为我郑建国不老老实实的种地,白日做梦的想当那吃白面馍馍的工人。”

第440章 你还不愿意

  “那你怎么做的?”

  廖国梁神情愣了下,实际上不光他神情愣住,便是旁边的冯正平和郝汉也都齐齐望来,郑建国自从提前在哈佛医学院毕业,国内的各大媒体便近乎千篇一律的描述了他当年下工后刻苦学习的经历,然而却是没提村里其他人的态度。

  “此情此景下,我最应该说的是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郑建国说着自嘲似的摇了摇头,便收起了脸上的笑容后正色道:“我当时什么都做不了,只能去让他们说,随便他们说,嘴巴长在他们身上,我能把他们的嘴巴缝起来吗?不能,防民之口甚于防川,你知道我当时成为齐省状元后,感到最高兴和开心的是谁吗?

  不是我,是我的父母,在我面对着旁人的指指点点时,他们承受的非议比我要沉重的多,因为我那时候还小,15岁的年龄,说是孩子也是可以的,孩子任性大人也跟着任性?”

  “谢谢你,郑建国,我会永远记着你说的话的。”

  眼瞅着郑建国说完低头吃喝起来,廖国梁眼睛好似亮了下:“你没有对他们报复吗?”

  “说实话,我从来没有在乎过他们的想法,看法,说法,只是把他们当做了成功道路上的一道沟,也可以说是在学习着书本上的知识时,也学习了为人处世的方法。

  毕竟人是群体性动物,与书本上的知识相比,这部分知识也是不可或缺的,学习书本上知识的目的是为了以后的运用,在以后和人的交往中运用。”

  说完后几口喝掉豆腐脑,郑建国拿起桌子上掉渣的草纸擦了擦手和嘴,不过就在他站起身的功夫,只见街那头窜来了几个蓬头垢面的中年人,肩上背的化肥袋子手里还拎了个网兜,里面的东西用报纸裹着神情慌张的像是在被什么人追,廖国梁当即就笑了:“看样子有关部门又出动了。”

  廖国梁说到有关部门的时候,眼睛好似有意无意的看了眼旁边的冯正平,只是后者正在打量飞快靠近的这些人没有发现,直到这些人从早点摊旁冲过消失了,他才开口道:“这些人就是那条旧货市场上的卖家——”

  “哐啷——”

  冯正平话音未落,远处陡然传来了声大响,郑建国转眼看去时,就见同样是蓬头垢面的一群人正在跑来,一个头发好似鸡窝的男人正弯腰要捡起什么,旁边已经有人喊了起来:“摔坏了还捡它做什么,快跑。”

  “咦,还是齐省人?”

  耳听着郝汉的惊讶传来时,郑建国便见那个男人已经被同伴拉着跑了,这会儿那边还有不少人成群结队的往这边跑,他也就知道很可能是“城管”的来了。

  果然随着他这个念头闪过,旁边的廖国梁又开口道:“这可能是文物部门在查他们,或者是有重要的领导要来,提前清场的,对了,郑建国,美利坚有治疗偏瘫的办法吗?”

  “没有,国内外对中风偏瘫的治疗差别不大,还是多听医嘱的。”

  瞅着这人眼中闪过的期望,郑建国却知道这个时候话是不能乱说的,一个是他不知道具体治疗情况,二个是脑神经医学可不是他的强项,三个是2021年的偏瘫都没有有效治疗办法,这个时候就别多想了:“你们几点收摊,过会我让郝大哥把钱送过来。”

  “唉,老廖家的,你们这个摊子别摆了,今天有领导要来,你们提前收了吧。”

  郑建国的话音未落,旁边多了几个老太太,其中一个胳膊上缠着红袖章热略的说过,另外一个已经转头看向了旁边的郑建国和冯正平,显然认识后者:“冯主任,你今天怎么绕到这来了?”

  “哦,王大妈,我这是——听说这里有辣豆腐脑,就过来尝尝的。”

  王大妈嘴上虽然和冯正平说着话,可红润的脸上漆黑的眼眸却是在打量着旁边的郑建国,所以冯正平说完后转头看了眼郑建国开口道:“那咱们走吧?”

  “那咱们走吧。”

  眼瞅着冯正平没介绍自己的身份,郑建国心里是松了口气,现在看来先前把旧货市场撵的鸡飞狗跳的,就是这几位老太太了?

  脑海中转悠着这么个念头,郑建国带着冯正平和郝汉回到了月坛南街和三里河路的交叉口,不想黑色路虎边上正站着俩大盖帽,郝汉当时就小跑了过去:“两位同志,你们有事儿吗?”

  “没事儿,我们就是没见过这车,瞅瞅。”

  俩穿着白帽子白衣服的交警齐齐打量过郝汉,其中一个个子高点的开口说着便又看向了旁边的郑建国,再次定睛打量过后语气中透着股亲切:“欢迎回国,郑建国。”

  “谢谢。”

  冲着明显认出来自己的两个公安点了点头,郑建国便见他们俩转身推起辆自行车,一个人骑着一个人坐在后座上离去,也就在郝汉开门后上了车,不想门外的冯正平摆了摆手道:“建国,天不早了,我得去单位了,你也忙去吧。”

  “好,那谢谢冯主任,麻烦你跟着跑了一早上,再见。”

  点了点头,郑建国道过谢后冯正平把车门关上,郝运便发动车子后笑道:“这车可能上名单了,咱们去齐省办事处?”

  “去吧,这个街没逛成浪费时间不少,路上开慢点,注意行车安全。”

  瞥了眼郝汉脸上的嘚瑟,郑建国不轻不重的点了下,这会儿交通公安虽然已经在去年重新划归为交通部公安处管辖,可穿着上没有明显的区分,所以现在想来,先前那俩公安应该是交通部公安局的。

  当然,这个可能性确认的意义并不大,倒不如那俩公安走时留给郑建国的背影印象深刻,两人竟然骑一辆车子?

  于是,顺着这两人的背影,郑建国也就掏出了通讯录在上面记了几笔,接着收起看向车窗外的自行车大军,随着中秋的到来气温进一步有了降低,人们穿着上便从少见的浅色变成了深灰绿,偶尔可以见到个大红的身影夹杂其间,郑建国却是有些庆幸幸亏贴了单向膜,挡住了望来的红色身影打量之色。

  驻京办事处的历史比较悠久,只是在早期并不是官方机构,而是为了维系、团结同乡、同宗、同行的关系,具有地缘、血缘、业缘多重因素。

  直到唐宋时期,这种民间自发形成的组织被确定下来,并且还出台了相关的管理制度,命名为进奏院。

  进入新中国时期,这种驻京办事处也就继承下来,从1949年开始到1959年间的10年里,全国各地省级的办事处相继成立,但是却在众所周知的期间全部被取缔,直到这两年才又恢复。

  只是郑建国先前吃了顿没计划的早点,以为是耽误了些功夫的时间,实际上当黑色路虎停在齐省驻京办门口时,他手上的百达翡丽表才指向了7点钟,不过当他推开车门下车的时候,身后陡然传来了个声音:“唉,这里不能停车,你停边上去。”

  “瞎叫唤什么,你哪个眼看我停在这里了?我都没下车呢!”

  郑建国瞅见说话的人时,原本就放下车窗盯着后视镜的郝汉顿时就不干了,大嗓门咋咋呼呼的两句吼了,郑建国也就冲他开口道:“要不你回去拿钱,看看把那个早点钱给结了,过会8点前来接我。”

  “哦,建国来了?”

  听到外边有人大声吵吵,蹲在屋里好似油锅上的叶振凯探头瞅了瞅,顿时满脸喜色的迎了出来:“你不是说7点半来着,我早知道就在你那等你了,回来后俺爹把我又训了一顿,幸亏你来了啊。”

  “好的,建国,我快去快回,你等我啊。”

  眼瞅着咋咋呼呼的男人老老实实的闭上嘴,郝汉冲着郑建国说完后就在他关上门时开着车子走了,留下郑建国冲着叶振凯就笑:“呵呵,我让你带我一起来,你还不愿意,现在被骂一顿就舒服了?”

  “那肯定舒服了,我就不知道他这个兵是怎么当的,最近我说一句他就瞪眼,年龄不大脾气见长了,建国你来这么早肯定没吃呢吧?”

  随着熟悉的声音传来,穿着个的确良衬褂的叶建义出现在了院子里,又瞪着眼瞅过叶振凯训过时,面上露出了笑看向郑建国,便见郑建国当即就笑了:“哈,叶大哥你一提早饭,我就实话实说的是才吃过第二顿,辣味的豆腐脑加油条,不过进到这里我感觉还能再吃一顿——”

  “你看看建国这话的水平,你再看你这欠揍的样,要不是建国来了我非得给你俩带把的烧饼不可。”

  再次鼻子不是鼻子眼不是眼的盯着叶振凯说到,叶建义转头看向了郑建国做了个请的手势道:“我记得你还和我父亲说早上肠胃蠕动什么的不能吃辛辣,要吃清淡点的,放你这里就不一样了?”

  “那是老师年龄大了,再加上早年间饥一顿饱一顿凉一顿热一顿的,现在肯定是要注意点的,叶大哥你也得注意了,人一过30这个年龄就是在吃老本,偶尔一顿两顿的没问题。”

  郑建国跟着叶建义进了明显是四合院的西厢房里,没想到里面正坐着几个穿着的确良褂子的中年男人在吃饭,看到他和叶建义出现后当即站起了俩,叶建义便开口介绍起来:“这位是咱们驻京办的主任,费主任,那位是咱们省委办公室丘主任——”

  “副的,副的,叶副厅长咱们俩可都一样。”

  费主任圆圆的笑脸上才想开口的功夫,旁边的邱新明已经双手连摇的抢先说到,笑眯眯的脸上双眼瞅见郑建国后继续开口道:“建国,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啊。”

  “呵呵,这个事儿说到底,还在于你邱——副主任身上,当时要不是您和周司长出面,我现在怕还是在齐省医学院里对着标本使劲呢。”

  郑建国是没想着能见到这位的,当时他跑去省革委会大门口贴大字报的情景还仿佛是在昨天,现在说起后是真的面现感慨,好在他话音未落旁边的叶建义开口道:“能来这里的都没外人,振凯你去给你建国叔打份早点来,咱们坐下说坐下说——”

  “噢——”

  跟在旁边的叶振凯满脸呆滞的应了声,飞快转头向着打饭的窗口去了,叶建义则拉着郑建国和邱新明以及主任费长磊坐下,接着问了起来:“父亲说你这次回来,就是为了专门参加那个新星音乐会的?”

  “是的,按咱们的话说就是撑场子,之前那个音乐会议还想借着某些人的支持走老路,依旧想要歌颂伟光正的样板戏。

  当然我也是考虑到我这个身份,恢复高考后的人样子,我身上所承载的,是希望,是变化,所以这个事儿还是意识层面上的碰撞。

  老腔老调老横秋,新歌新人新气象,谁都无法决定人民群众去喜欢什么,是骡子是马就得拉出来溜溜。”

  面对着叶建义,郑建国是没什么机会和他就这个事儿进行深入沟通的,一个是艺术圈子相对比较封闭,二个是由于叶敏德身份的原因,自带烙印的叶建义摆设大于实际作用,那么这种情况下让他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为了什么去做就可以了。

  以郑建国和叶敏德的关系来说,叶建义是没办法去站队的,所以他所关注的便是些深层次的东西:“你这个拉出来溜溜,可是要得罪不少人。”

  “人说少年得志容易目无余子,以前我是没想过这句话背后的含义,现在来看很可能是因为少年这俩字上面,年轻就是最大的本钱,我见过很多病人都愿意用他们的一切,名誉地位金钱去换活下去的机会。”

  郑建国是真的没把那群人放在心上,因为他不用去对付这些人,单是熬就把人熬死了,而且他还从这个新星音乐会上找到了不少的东西:“叶大哥都说咱们是自己人了,那我就实话实说,和建国公司要干的事儿相比,他们真的连个P都不是,癞蛤蟆见过多大的天?”

第441章 能不能回本?

  “建国叔,我给你要了几个煎包和胡辣汤,煎包里一半是肉的一半是韭菜豆腐的——”

  郑建国嚣张至极的说法落下,叶振凯端着个木盘出现在了桌子边上瞅过几人说到,叶建义便点了点头道:“不错,你再去打点小菜来。”

  “嗯,这才是我想的早点啊。”

  郑建国瞅见胡辣汤和煎包,这嘴里的哈喇子也就成河了,接过后看到叶振凯屁颠屁颠的走了,便听叶建义开口道:“建国,趁热,边吃边说。”

  “那我就不客气了——”

  拿起筷筒里的筷子,郑建国扯了扯和领口的领带,让脖子松快点后夹起了个煎包吃过,便想起了个事儿:“叶大哥,老师带的东西是我安排人送到医学院里,还是你带回去?”

  “你让人送医学院里去吧,我听说还有些其他东西,就不带了。”

  想起自己要和程书记一起回去,叶建义当即是摇头拒绝了郑建国的建议,不说他知道的陶野和易金枝那边托郑建国带回来的东西,便是带给叶振凯小两口的播放机和给学校的录像机被人看到,那就都是事儿:“给我父亲的东西,过会你走的时候带上。”

  “不会是棉袄棉裤吧?带那玩意的油钱都能买新的了——”

  郑建国停住口里的煎包说过,便见叶建义瞥了他一眼道:“你知道孝顺这俩字是怎么放一起的吗?”

  “嗯,那我可比你知道的多,人的健康在很大程度上和精神状态直接联系的,咱们经常见到以前的文学作品里面有郁郁而终这个词,现在看看身边也能发现某些退休的人,在很短的时间内会很快的老去。

  特别是对于年纪大的人来说,精神状态很重要,所以孝顺这个词说的没错,想要孝敬父母,就得顺着老人家的心情来,特别是六七十岁这个年龄,这课题我打算拿到行医执照后就开始研究。”

  发现叶建义一副你没老过的模样,郑建国却是毫不停留的抛出了自己的记忆,于是便听费主任开口道:“啊,建国你说的是真的吗?我家隔壁有个退休的老爷子——”

  退休的老人是不能闲下来的,这在40年后已经从医学界破圈到了全社会,只要有点信息来源的都不会陌生。

  主要的核心思想就是在生活习惯有了巨大的变化时,要去主动的接受并顺应这个变化,完成从心理到生理上的转变。

  几十年如一日的干到退休,猛然间什么都不用去干了,这种心里上的落差很容易造成巨大的迷茫:以后就这样混吃等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