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成了仁宗之子 第361章

作者:布袋外的麦芒

只不过是借皇后的口,把这些传给官家而已。

每遇战事,就是官家夜不能寐的时候……官家不是个胆子大的人,一点小事也会忧忧着,这时候,官家还特别敏感。

尽管认同了儿子的处理意见,可他总是在想:如此刻薄身边人,儿子又身处前线,没善待亲军,就意味着身边存在太多不安全因素了……

这都两天了,依然愁眉不展,这是有捷报啊!

官家的心里想啥,相公们是很清楚的。如今大战在即,官家是万万不能有含糊的……

所以,才多方集议,把形成的结论,借皇后之口传递给官家了。

也是,若相公们过后再这样说,还指不定官家有多了什么心思……这时候真的需要君臣同心。

其实,都多心了,就是朝臣和相公,也想多了。

赵祯是主意不定,可战事铺开,不可能变卦的。他真正担心儿子安危,比担心战局胜败更甚。

果然,这一番说辞过后,赵祯明显放松了许多……

当时处置牛犇,各方有各方的反应。可过后了,再思量,都感觉到了太子殿下这一手的深远。

赵曦若知道都这样想……估计自己睡觉也要笑醒了。

种谔好战,一开始在听到各路军指挥有相当的临机决断权时,他是有些兴奋的。

甚至在听说首战首功被东路军拿下,并且完整了解了整个作战过程后,更是有些雄心勃勃。

东路军有万数新军,一百多架火药弹发射器,五十多门车轮炮,还有数不尽的火药弹,以及足可以食用三月的新军粮……这些,足可以让他打到兴庆府了。

对于太子殿下处置牛犇的事,他开始只看做是另一种的维护……

“折兄,再派斥候吧,这一次远放五十里,要覆盖整个边境线。”

明白了太子殿下的寓意,原本决定直接打穿葭芦河,把晋宁军和绥德军链接起来的种谔,不得不更加慎重和谨慎起来。

说实话,这年代,其实没有什么明显的国界线,别说跟国朝不认可的西夏,就是跟北辽也没有具体划分过国界线。

基本上是都是模糊的,大概的随便那么一说:那个地方是谁家的。

而葭芦河对岸,在晋宁军与绥德军,也就是麟府二州和延川之间,有一块三角形的区域,因为葭芦河的灌溉,是一片水草丰富的区域,几次对夏作战,几次拉锯,这一片最终还是被西夏给占据了。

种家和折家,分别守卫着国朝的麟府二州和清涧延川,可几次朝廷对夏作战,几次打穿,最终都因主力战线惨败,遵朝廷诏令,一次次的打下来再让出去。

而所谓议和期间,又不能妄挑边衅,特别是像葭芦河流域这种水草丰富的区域,就是西夏也在意。

这一次,种谔到麟州,目的就是与折家商量,在执行往中路推进的过程中,趁机再次拿下葭芦河流域,从而把麟府二州与延川清涧连起来,最终形成顽固的防线。

这是在秦州二人就商量好的,毕竟看到了太子殿下对这次征战的充分准备。

并且在军备提升,物质周全的的情况下,这一次再打下来,应该不会有还回去的可能了。

只是,太子殿下这一次对首战首功的措施,让种谔这个激进性子的人,也相对谨慎了很多。

打,肯定是要打的,但必须建立在侦查详细,评估充足的情况下,才能开打……这应该是太子殿下这次征战的总体要求。

东西两路,不可能躲避着西夏,单纯的往中路推进,这也是太子殿下所说的:两路指挥都有临机决断之权,也就是说,东西两路都要有战事。

但如何打,能打出怎样的战绩,并保证最终决战的不失期,才是太子殿下唯一的要求。

这种放手给武将自我发挥的大方略,还真有点让人不适应。

第325章 临机决断的作用

会州,已经是国朝皇权管理的最西边了。

至于再往西,就包括稍微南边一点的熙州,以及兰州,都是随风倒墙头草的地域。

唃厮罗打过来了,他们就认唃厮罗,大夏赢了,跟着大夏也行。宋国厉害了,又富有,归了宋国也行。

那一片区域就是势力错综复杂,还相互掐着,苟且着活,谁家都不惹的地方。

“东路军占了首战首功,咱们西路军不能就这样等着吧?”

高遵裕特别是立功,很想把高家带到先祖的辉煌时光。加上如今的太子妃,他被安排在西路军,是真不想在侄女婿面前丢脸,很想显露一下高家的能征善战。

可惜,西路军的指挥是郭逵。

要说郭逵不想建功,那也是假的。看着护卫营这般娃娃,一个个顶高的官阶……还不能说啥,不管是南征还是平叛,人家都是真刀真枪打出来的。

可他没有种谔那般好战,他性子相对要沉稳,做事打战,他都是循规遵矩的,倾向于步步推进,扎实稳妥。

这一次大决战在中路……反正肯定不会是在会州。

会州虽然也是沟沟壑壑的黄土地,但边寨基本上建立在一条东西走向的山岭上。也就是说,西夏人要想凭骑兵突破会州的边寨防线,没有几倍于国朝的兵力,在擅长防守的国朝军卒面前,那是得不偿失。

他们西路军,最稳妥的做法,就是等待着中路部署完成,按要求抵达围剿地点,然后发挥西路军在这次大战中的作用。

不甘心啊。

话说郭逵跟种谔,算是自狄青以下,整个西军中最为出名的将领了,相互之间也是有比较的。

狄青这次出征,似乎真的是准备做一个副帅的角色。

也就是,东西两路军的战绩,将决定未来整个西军的领头人是谁。

郭逵又如何能就这样安于现状,老老实实的等着围剿呢?

“高太尉,郭某如何不想也有一次战功。莫说咱西路军距离中路较近,稍微一些动作,就可能影响到中路主力的部署。”

“就说咱西路军边寨,从国朝边寨往北,全是鸟不拉屎的黄土地,连根草都长不高。真是没有合适的边寨点,否则,就是国朝边寨再往北推进十几二十里,西贼也不会管。”

很简单,就是没得打。

打什么?站在边寨往北看,黄茫茫的一片。别说现时西夏还把保泰军司的军卒抽走了,就是保泰军司不动,往北三十里才有可能见得着人影,还是牧民。

国朝是步卒,不是骑兵,跑大老远去打人家……

“郭指挥,如郭兄所言,咱西路军离中路较近,也就说我们进入决战区,耗费的时间会少一些。”

“但前线指挥部发布命令的时间,对待东西路,肯定是一致的。那我们西路军,为何不可以往西打?”

“往西?”

郭逵想着高遵裕这建议的可行性……往西是皋兰,而皋兰是真不属于国朝,至于是吐蕃还是西夏……一会儿一会儿的。

现阶段,从李谅诈对唃厮罗战败后,好像皋兰现在归西夏了。

……